孫策“噗嗤”笑出聲來,抬起濕淋淋的腳,張開腳指,做勢去夾袁權的鼻子。“巧言令色!”
袁權輕打了他一下,“啪”的一聲脆響。“巧言還有,色卻快沒了。再過一年,妾就是三十歲的人了,哪裏還有什麽色。”她偏著頭,打量著孫策,似笑非笑。“大王當初不是看中色吧?要不然色衰愛弛,妾該知趣引退,少在大王麵前出現,徒惹大王生厭了。”
“既然沒有色了,就說說你的巧言。你以為把我比成麒麟就能輕輕帶過?在你的眼裏,我是那麽蠢的人嗎?”
見孫策原話奉還,袁權忍俊不禁,笑出聲來。她雙手環抱於胸前,仰著頭,笑盈盈地看著孫策,麵如玉盤,眼如新月。“夫子雲: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又雲: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夫妻之道亦是如此。上智如麒麟,不言而明。下智如駑馬,言而無用。唯有中人如凡馬,馭之得當,可為良駒,建功立業,誌在千裏。馭之不得當,則為烈馬,車翻人傷,毀家滅戶。誰來馭之?為人子時,父母馭之。為人夫時,自然妻馭之。大王讀《晏子春秋》,不知禦者之妻乎?聽妻一言,禦者而為大夫。”
孫策一時無言以對,盯著袁權看了半天。“你這巧言果然厲害,我看晏子見了你也要甘拜下風的。”
“大王謬讚,妾不敢當。雖說夫子亦雲三人行,必有我師,畢竟真能做賢者師的還是少數人。就夫妻之道而言,縱使夫子在世,怕是也不能及大王一二,妾又何敢置喙,用什麽馭夫之術?妾雖非上智,所幸免於下愚,又侍候大王左右多年,總能有所進益吧。”
袁衡附和道:“姊姊說得有理,別的不說,男女平等,有哪位聖人說過?明明八古姓皆以女為部,卻沒有一個人承認女子可與男子比肩,就連夫子也將女子與小人並列。妾等生而有幸,能遇見大王,卻不免患得患失,擔心大王走得太快,世人跟不上大王,過猶不及,反而不美。”
孫策聽出了言外之意。“你們聽到了什麽?”
“大王,你怕是不知道,你不僅不能和普通男子同仇敵愾,反倒惹了眾怒,成了他們的公敵呢。”袁權白了孫策一眼,笑著搬起孫策的腳,放在膝上,用布巾幫他擦幹。
“究竟怎麽了?”
“怎麽了?就因為你提倡男女平等,如今越來越多的女子拋頭露麵,學文練武,不僅搶了很多男子的事,還讓男子納妾成了一個非常困難的事。常言道,娶妻論家,納妾論貌,原本很多人納妾就是圖美貌,願意為妾的也大多是有容貌而家境一般的人家。如今女子可以做事,縱使家境一般,也能自謀生路,自食其力,若是再有些容貌,何愁不能嫁個中意男子,誰還願意做妾?”
聽著袁權說些民間的事,孫策既覺得陌生,又有些熟悉。他想起了二十一世紀,男女一起在職場上打拚,除了極少數精英,絕大多數男人還真不是那些有顏有才的白骨精對手,大女主的影視劇倍受追捧,正是這種世態的表現。漢代雖然已經儒學當道,男尊女卑的觀念已經出爐,卻還沒有大行於世,尤其是民間,女子的地位遠比後世高,他提出男女平等也沒有遇到太大的阻力,幾年下來,效果也比他預期的要好,甚至超過了他的預期。
很多人都覺得女人智力、體力不如男子,能上位都是靠出賣色相,至少是利用性別優勢,實際上這都是偏見。論體力,女子的確不如男子,可是論智力,女子不僅不弱於男子,反而略有優勢。據科學家研究,在數理邏輯上,男女相差不大,可是在閱讀能力上,女子優勢很明顯,綜合而言,女子其實比男子更有智力優勢,至於耐心、細致之類的素質,更是女子的長項。
換句話說,如果不存在社會、心理上的成見,公平競爭,對體力要求不高的領域,女子比男子更有優勢。漢代既有的學業以經學為主,都能有蔡琰這樣的女子脫潁而出,力壓群雄,在木學、商學這類非傳統學術領域,所有人都在同一起跑線上,女子出頭比男子還要容易。
有了謀生的手段,能夠自立自足,願意委屈自己做妾的女子自然少了,至少納妾的門檻提高了。對高門大戶來說,這個影響暫時還不明顯,比如楊修,一樣可以讓謝煚心甘情願的送上女兒,可是對門戶一般的普通男子來說,這個影響就大了。袁權說他成了公敵也許有點誇張,但影響肯定不小,說不定還有些怨氣和怨言。
“伯陽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才要納呂小環為妾?”
袁權將孫策的腳放進被子裏。“這倒不是。他就是皮癢了,想找點刺激。”
“就和令尊當年在洛陽街頭劫人財物一樣?”
袁權停住動作,斜睨著孫策,佯怒道:“你還是等他半夜托夢告訴你吧。”話音未落,自己先忍不住笑了。“好了,妾解釋過了,大王願意信就信,不願意信,妾就等著大王的懲罰,迴去待罪了。”
“別急啊,最近太忙,也沒時間和你們聊天。難得有空,多聊一會兒。”
“今天不方便。”袁權眨眨眼睛,轉身就走。孫策一把拉住她,一本正經的說道:“不正經。你想哪兒去了,我就是想和你聊聊天,了解一下汝南世家的想法。”
“春宵苦短,大王舍得辜負,妾還舍不得呢。”袁權紅了臉,扭過頭去。“美人易老,韶華易逝,妾要珍惜每一次機會呢。談公事,白天更好。”說著,掙脫孫策的手,忍著笑,飄然遠去。”
孫策揚聲叫道:“那你倒是什麽時候方便啊?”
袁權的聲音遠遠的傳來。“三天後,妾香湯沐浴,恭候大王的光臨。”
袁衡過去,掩上房門,迴到梳妝台前坐好,開始卸妝。孫策搖搖頭,躺迴榻上。“阿衡,姊姊越來越調皮了。”
“那可是大王的功勞,怨不得旁人。”袁衡笑道:“姊姊嘴上說著怕老,心裏卻是越活越年輕了。妾真是羨慕她,將來若能和她一般,也就心滿意足了。”
孫策轉過頭。“阿衡,別人說這話也就罷了,你說這話,可有點不對。姊姊對你可是全心全意。”
“以前是,現在可不是了。”袁衡脫了外衣,掛在床頭的衣架上,又解下孫策的外衣,一並掛好,上了床,掀開被子,鑽了進來,抱著孫策的腰,愜意地籲了一口氣。“她的心能容一石,八鬥歸了大王,我和伯陽占一鬥,其他人共一鬥。”
“噗!”
“大王以為妾言過其實?”
“不,隻是……有些耳熟而已。”孫策輕撫著袁衡的背,欲言又止。
袁衡抬起頭,瞥了孫策一眼,不安地扭了一下身體,沉吟片刻,又道:“大王想和姊姊說什麽,能和妾說說麽?妾也許不如姊姊聰穎有見識,可是愚者千慮,或有一得,也許能幫大王一點。”
“你太謙虛了。”孫策笑笑。“這兩年,你進步很快,處事得體,連虞相都誇你了。他可是難得誇人的。有件事,我正想和你們商量,姊姊不在,就先和你說說,你有機會先和姊姊說一說。”
“什麽事,這麽重要?”
“張相、虞相建議建太學,還要任命太常,掌文教之事。他們希望選一個既能通曉儒門經籍,又能通曉百工之技的全才任太常,以示兼容並蓄的學風。可是我想來想去,這個人選不好找。”
孫策把來龍去脈仔細地說了一遍。袁衡年少,沒有從袁家繼承多少處理大事的能力,但她為人聰慧,這些年一直跟著袁權周旋於各世家之間,卻又與袁權不同,她和汝潁世家沒有太多直接的經濟瓜葛,相對更自由一些,能夠居中平衡各派係的力量,眼界也更寬一些。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她有袁權的保護,沒有生存的壓力,有足夠的時間讀書、求學,而且從求學的一開始就接觸新學,學問底子比袁權好。雖然境界中等,談不上一流,眼界卻還是有的,對學界的動向也非常清楚。
聽完孫策的話,袁衡讚同孫策的觀點,要找出一個既精通儒門經籍,又要通曉百工技藝的人實在太難了,甚至可以說根本不可能。張紘、虞翻都是學者出身,他們應該很清楚這一點,卻提出這樣的建議,背後或許有其他不便言明的原因。
“大王,妾有一個想法。”
“你說。”
“既然不能求全,不如求其根本。儒門經籍不是根本,百工技藝更不是根本,真正的根本是道,選一個精通根本之學的人做太學祭酒,然後再從各門學術中挑選精通本門學術,卻又不排斥其他學術的學者任本門祭酒,或許能讓更多的人滿意。至於太常,隻需要他兼通各門技術即可,不必精通。”
孫策想了想,覺得有理。“那你覺得什麽學術更接近道?”
“當然是算學。大王你想,哪一門學問能離開數?百工之學就不用說了,每一個數都很重要。儒門六經以《易》為首,易重象數,不可離數。兵學運籌,十三篇第一篇就講算,糧草、物資,非算學高手不可。算學乃是諸門學術之本,就算不是根本,也是離根本最近的學問。”
孫策笑了。“阿衡,我也覺得算學是所有學術中的皇後,現在由你這個王後提出,再合適不過。”
袁權輕打了他一下,“啪”的一聲脆響。“巧言還有,色卻快沒了。再過一年,妾就是三十歲的人了,哪裏還有什麽色。”她偏著頭,打量著孫策,似笑非笑。“大王當初不是看中色吧?要不然色衰愛弛,妾該知趣引退,少在大王麵前出現,徒惹大王生厭了。”
“既然沒有色了,就說說你的巧言。你以為把我比成麒麟就能輕輕帶過?在你的眼裏,我是那麽蠢的人嗎?”
見孫策原話奉還,袁權忍俊不禁,笑出聲來。她雙手環抱於胸前,仰著頭,笑盈盈地看著孫策,麵如玉盤,眼如新月。“夫子雲: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又雲: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夫妻之道亦是如此。上智如麒麟,不言而明。下智如駑馬,言而無用。唯有中人如凡馬,馭之得當,可為良駒,建功立業,誌在千裏。馭之不得當,則為烈馬,車翻人傷,毀家滅戶。誰來馭之?為人子時,父母馭之。為人夫時,自然妻馭之。大王讀《晏子春秋》,不知禦者之妻乎?聽妻一言,禦者而為大夫。”
孫策一時無言以對,盯著袁權看了半天。“你這巧言果然厲害,我看晏子見了你也要甘拜下風的。”
“大王謬讚,妾不敢當。雖說夫子亦雲三人行,必有我師,畢竟真能做賢者師的還是少數人。就夫妻之道而言,縱使夫子在世,怕是也不能及大王一二,妾又何敢置喙,用什麽馭夫之術?妾雖非上智,所幸免於下愚,又侍候大王左右多年,總能有所進益吧。”
袁衡附和道:“姊姊說得有理,別的不說,男女平等,有哪位聖人說過?明明八古姓皆以女為部,卻沒有一個人承認女子可與男子比肩,就連夫子也將女子與小人並列。妾等生而有幸,能遇見大王,卻不免患得患失,擔心大王走得太快,世人跟不上大王,過猶不及,反而不美。”
孫策聽出了言外之意。“你們聽到了什麽?”
“大王,你怕是不知道,你不僅不能和普通男子同仇敵愾,反倒惹了眾怒,成了他們的公敵呢。”袁權白了孫策一眼,笑著搬起孫策的腳,放在膝上,用布巾幫他擦幹。
“究竟怎麽了?”
“怎麽了?就因為你提倡男女平等,如今越來越多的女子拋頭露麵,學文練武,不僅搶了很多男子的事,還讓男子納妾成了一個非常困難的事。常言道,娶妻論家,納妾論貌,原本很多人納妾就是圖美貌,願意為妾的也大多是有容貌而家境一般的人家。如今女子可以做事,縱使家境一般,也能自謀生路,自食其力,若是再有些容貌,何愁不能嫁個中意男子,誰還願意做妾?”
聽著袁權說些民間的事,孫策既覺得陌生,又有些熟悉。他想起了二十一世紀,男女一起在職場上打拚,除了極少數精英,絕大多數男人還真不是那些有顏有才的白骨精對手,大女主的影視劇倍受追捧,正是這種世態的表現。漢代雖然已經儒學當道,男尊女卑的觀念已經出爐,卻還沒有大行於世,尤其是民間,女子的地位遠比後世高,他提出男女平等也沒有遇到太大的阻力,幾年下來,效果也比他預期的要好,甚至超過了他的預期。
很多人都覺得女人智力、體力不如男子,能上位都是靠出賣色相,至少是利用性別優勢,實際上這都是偏見。論體力,女子的確不如男子,可是論智力,女子不僅不弱於男子,反而略有優勢。據科學家研究,在數理邏輯上,男女相差不大,可是在閱讀能力上,女子優勢很明顯,綜合而言,女子其實比男子更有智力優勢,至於耐心、細致之類的素質,更是女子的長項。
換句話說,如果不存在社會、心理上的成見,公平競爭,對體力要求不高的領域,女子比男子更有優勢。漢代既有的學業以經學為主,都能有蔡琰這樣的女子脫潁而出,力壓群雄,在木學、商學這類非傳統學術領域,所有人都在同一起跑線上,女子出頭比男子還要容易。
有了謀生的手段,能夠自立自足,願意委屈自己做妾的女子自然少了,至少納妾的門檻提高了。對高門大戶來說,這個影響暫時還不明顯,比如楊修,一樣可以讓謝煚心甘情願的送上女兒,可是對門戶一般的普通男子來說,這個影響就大了。袁權說他成了公敵也許有點誇張,但影響肯定不小,說不定還有些怨氣和怨言。
“伯陽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才要納呂小環為妾?”
袁權將孫策的腳放進被子裏。“這倒不是。他就是皮癢了,想找點刺激。”
“就和令尊當年在洛陽街頭劫人財物一樣?”
袁權停住動作,斜睨著孫策,佯怒道:“你還是等他半夜托夢告訴你吧。”話音未落,自己先忍不住笑了。“好了,妾解釋過了,大王願意信就信,不願意信,妾就等著大王的懲罰,迴去待罪了。”
“別急啊,最近太忙,也沒時間和你們聊天。難得有空,多聊一會兒。”
“今天不方便。”袁權眨眨眼睛,轉身就走。孫策一把拉住她,一本正經的說道:“不正經。你想哪兒去了,我就是想和你聊聊天,了解一下汝南世家的想法。”
“春宵苦短,大王舍得辜負,妾還舍不得呢。”袁權紅了臉,扭過頭去。“美人易老,韶華易逝,妾要珍惜每一次機會呢。談公事,白天更好。”說著,掙脫孫策的手,忍著笑,飄然遠去。”
孫策揚聲叫道:“那你倒是什麽時候方便啊?”
袁權的聲音遠遠的傳來。“三天後,妾香湯沐浴,恭候大王的光臨。”
袁衡過去,掩上房門,迴到梳妝台前坐好,開始卸妝。孫策搖搖頭,躺迴榻上。“阿衡,姊姊越來越調皮了。”
“那可是大王的功勞,怨不得旁人。”袁衡笑道:“姊姊嘴上說著怕老,心裏卻是越活越年輕了。妾真是羨慕她,將來若能和她一般,也就心滿意足了。”
孫策轉過頭。“阿衡,別人說這話也就罷了,你說這話,可有點不對。姊姊對你可是全心全意。”
“以前是,現在可不是了。”袁衡脫了外衣,掛在床頭的衣架上,又解下孫策的外衣,一並掛好,上了床,掀開被子,鑽了進來,抱著孫策的腰,愜意地籲了一口氣。“她的心能容一石,八鬥歸了大王,我和伯陽占一鬥,其他人共一鬥。”
“噗!”
“大王以為妾言過其實?”
“不,隻是……有些耳熟而已。”孫策輕撫著袁衡的背,欲言又止。
袁衡抬起頭,瞥了孫策一眼,不安地扭了一下身體,沉吟片刻,又道:“大王想和姊姊說什麽,能和妾說說麽?妾也許不如姊姊聰穎有見識,可是愚者千慮,或有一得,也許能幫大王一點。”
“你太謙虛了。”孫策笑笑。“這兩年,你進步很快,處事得體,連虞相都誇你了。他可是難得誇人的。有件事,我正想和你們商量,姊姊不在,就先和你說說,你有機會先和姊姊說一說。”
“什麽事,這麽重要?”
“張相、虞相建議建太學,還要任命太常,掌文教之事。他們希望選一個既能通曉儒門經籍,又能通曉百工之技的全才任太常,以示兼容並蓄的學風。可是我想來想去,這個人選不好找。”
孫策把來龍去脈仔細地說了一遍。袁衡年少,沒有從袁家繼承多少處理大事的能力,但她為人聰慧,這些年一直跟著袁權周旋於各世家之間,卻又與袁權不同,她和汝潁世家沒有太多直接的經濟瓜葛,相對更自由一些,能夠居中平衡各派係的力量,眼界也更寬一些。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她有袁權的保護,沒有生存的壓力,有足夠的時間讀書、求學,而且從求學的一開始就接觸新學,學問底子比袁權好。雖然境界中等,談不上一流,眼界卻還是有的,對學界的動向也非常清楚。
聽完孫策的話,袁衡讚同孫策的觀點,要找出一個既精通儒門經籍,又要通曉百工技藝的人實在太難了,甚至可以說根本不可能。張紘、虞翻都是學者出身,他們應該很清楚這一點,卻提出這樣的建議,背後或許有其他不便言明的原因。
“大王,妾有一個想法。”
“你說。”
“既然不能求全,不如求其根本。儒門經籍不是根本,百工技藝更不是根本,真正的根本是道,選一個精通根本之學的人做太學祭酒,然後再從各門學術中挑選精通本門學術,卻又不排斥其他學術的學者任本門祭酒,或許能讓更多的人滿意。至於太常,隻需要他兼通各門技術即可,不必精通。”
孫策想了想,覺得有理。“那你覺得什麽學術更接近道?”
“當然是算學。大王你想,哪一門學問能離開數?百工之學就不用說了,每一個數都很重要。儒門六經以《易》為首,易重象數,不可離數。兵學運籌,十三篇第一篇就講算,糧草、物資,非算學高手不可。算學乃是諸門學術之本,就算不是根本,也是離根本最近的學問。”
孫策笑了。“阿衡,我也覺得算學是所有學術中的皇後,現在由你這個王後提出,再合適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