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譏誚的目光從荀彧、劉曄臉上掃過,冷笑一聲。他轉身向天子施了一禮。“臣有眼無珠,舉薦不明,不堪重任,請自免少府,閉門思過。”</p>
天子很為難,看向荀彧、劉曄。孔融雖然話多煩人,但他忠心可嘉,名聲又響,如此就此免職,對輿論不利,以後誰還願意來長安?</p>
劉曄無動於衷。荀彧不慌不忙,笑眯眯地拱拱手。“陛下,臣冒昧。”</p>
天子打量著荀彧,有一種說不出的奇怪。“言者無罪,令君可直言。”</p>
“唯!臣以為,陛下任命文舉為少府,意在重名臣,獎忠貞,本無不可,但少府掌皇室財稅、諸監器作,乃繁複瑣碎之務,如今關中人口不足,賦稅銳減,陛下為此節衣縮食,諸監都用作公務,少府有名無實,不能盡文舉之才,非用人之道。”</p>
天子點點頭。他也對這個任命非常後悔。“令君所言甚是,朕見孔君欣喜,失之考慮了。”</p>
孔融冷眼旁觀,一言不發。</p>
“臣以為,存亡繼絕,君子之功。大漢存亡之際,不僅要重振尚武之風,整軍備戰,平定叛亂,更要匡正民心,使百姓知廉恥、明真偽,信朝廷。夫子雲:足食、足兵、足信,食、兵可去,信不可去。如今人心惶惶,來去不定,正須文舉這般名臣碩儒鼓之吹之,使民信之。孫策武夫,尚知尊崇蔡伯喈,使其襄陽著史。袁譚小兒,亦知奉鄭康成以養名望,朝廷正朔所在,豈能無人相抗?臣以為,論德論才,唯文舉堪與匹敵。論年資,文舉正當不惑,更勝蔡伯喈、鄭康成一籌,若能委文舉以重任,偉業可成。”</p>
天子明白了,不禁鬆了一口氣。他轉身看向孔融。“少府以為如何?”</p>
孔融明白荀彧是嫌他煩,要讓他離開天子身邊。天子也有這樣的心思,隻是不好意思說,要借荀彧之口。不過【更新快】他不在乎,他覺得這件事非常重要,而且正如荀彧所說,沒有人能比他更合適做這件事了。這簡直就是宿命。春秋末世,禮崩樂壞,先人孔子整理六經,為華夏留下了道統。如今大漢日薄西山,能不能再續命,誰也不清楚。他挽救不了這個亂世,但他至少可以為後世留下一些記載,總不能讓蔡邕做一言堂。</p>
“臣不勝榮幸。”孔融轉身看向荀彧。“著史作文,別的供應可以省,紙筆不能省。令君能保證及時供應嗎?”</p>
“不敢保證,但一定及時供應。關中有紙,南山有煙墨,想來應該問題不大。”荀彧說著,取出另一卷紙。“待文舉大作成,我想方設法籌措資金,為文舉印行天下,以正視聽。”</p>
“印行?”不僅孔融愣住了,就連天子和劉曄都吃了一驚,不絕而同的驚唿出聲。</p>
“是的,我剛剛得到了印書坊的工藝。”荀彧頓了頓,又道:“嚴格說來,這已經不是秘密,孫策公布了印書坊的工藝,我隻不過早幾天知道罷了。用不了多久,關中就會建起很多印書坊。”</p>
天子和劉曄、孔融麵麵相覷。印書坊是孫策的一大利器,南陽、平輿印行的書籍非常暢銷,是文人雅士之間互相送禮的首先,最近印行的一套《說文解字》更是風靡長安,有價無市,不少人都要去預定。他怎麽突然公布了印書的工藝,放棄了這一大財源?</p>
“這是怎麽迴事?是真是假?”孔融奪過紙卷細看,很快就閉上了嘴巴。印書的秘密其實很簡單,和拓碑非常相似,隻是把正寫的碑文變成反寫的印版而已,其他的都很簡單,說破了一文不值。孔融有一種被人欺騙的感覺,勃然大怒。“既然你已經知道了印書的辦法,為什麽不先印文章批駁蔡琰的流毒?”</p>
荀彧不慌不忙。“非不願也,乃不能也。一者,有工藝未必就能印,建一個書坊,再將工藝運到實處,沒有兩個月是實現不了的。二者,這印書的工藝搞不清來源,有可能是女子發明的。我擔心文舉不屑使用,故而不說。”</p>
孔融的臉頰抽搐了兩下,火辣辣的,識趣的閉上了嘴巴。如果織布裁衣是女人的本份,女人做的衣服照穿無妨,這文章可都是男人的事,現在卻由女人發明印書技藝,他身為男子,的確有點丟臉。</p>
見孔融閉了嘴,不再聒噪,天子鬆了一口氣,思索良久,越想越覺得不可理解。“孫策為什麽要公布這印書的工藝,會不會是一個陰謀?”</p>
劉曄搖搖頭。“陛下,這不是陰謀,是陽謀。”</p>
“哦?”</p>
劉曄看向荀彧,問道:“令君,你的細作知不知道孫策為什麽要公布這個工藝?”</p>
“大致聽了一些,說是蔡家壟斷印書工藝,造成書價奇高,孫策公布印書的工藝,鼓勵更多的人設立印書坊,要把書價降下來。他說,要讓普通百姓都能買得起書,讀得起書。我思量著,他這麽做固然有推廣教育的想法,也有解決南陽紙坊銷路的問題。經過幾年發展,南陽紙坊的工藝已經成熟,產量比幾年前翻了一番。紙的利潤豐厚,其他各州郡不會坐視,一定也會建紙坊,這麽多紙賣給誰?孫策不得不考慮這個問題。把書價降下來,印的書多了,紙坊才有可利圖,不會因為滯銷導致虧本。”</p>
天子一聲長歎。“這可是一舉兩得啊,果然是陽謀。”</p>
荀彧躬身道:“陛下,這可不是一舉兩得,而是一舉四得。”</p>
“一舉四得?”</p>
“是的,書坊多了,需要的工匠也更多,工匠也有了更多的去處,印坊為了留住他們,就不能不提高傭錢。這是第三得。書價降了,百姓能夠讀得起書,識文斷字的人會越來越多,這些人中,有天賦研究聖人經典的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人將來會成為工匠、商人,這是第四得。”荀彧拿起案上的《士論》,輕輕地抖了抖。“陛下,你能想象幾年之後,孫策治下會有多少匠士,多少商士嗎?”</p>
天子麵色大變,呆呆地坐在案前,半晌沒說出話來。劉曄也呆坐著,一動不動。他比天子的反應快,早就看明白了一切,但他無計可施。陰謀可破,陽謀難敵,孫策既然敢將印書工藝公布,就不怕他們跟著學,實際上,他們也學不了。</p>
孫策用《士論》造輿論,推行男女平等,四民同尊,關中能做到嗎?他們可以把孔融趕去著書,但他們不能讓孔融和那群老臣閉嘴。就算沒有輿論阻力,關中人口還不到二十萬,連一個南陽都比不上,怎麽和孫策競爭?從長期來看,這就是必敗之局。</p>
除非他們能在幾年之內擊敗孫策。</p>
天子很為難,看向荀彧、劉曄。孔融雖然話多煩人,但他忠心可嘉,名聲又響,如此就此免職,對輿論不利,以後誰還願意來長安?</p>
劉曄無動於衷。荀彧不慌不忙,笑眯眯地拱拱手。“陛下,臣冒昧。”</p>
天子打量著荀彧,有一種說不出的奇怪。“言者無罪,令君可直言。”</p>
“唯!臣以為,陛下任命文舉為少府,意在重名臣,獎忠貞,本無不可,但少府掌皇室財稅、諸監器作,乃繁複瑣碎之務,如今關中人口不足,賦稅銳減,陛下為此節衣縮食,諸監都用作公務,少府有名無實,不能盡文舉之才,非用人之道。”</p>
天子點點頭。他也對這個任命非常後悔。“令君所言甚是,朕見孔君欣喜,失之考慮了。”</p>
孔融冷眼旁觀,一言不發。</p>
“臣以為,存亡繼絕,君子之功。大漢存亡之際,不僅要重振尚武之風,整軍備戰,平定叛亂,更要匡正民心,使百姓知廉恥、明真偽,信朝廷。夫子雲:足食、足兵、足信,食、兵可去,信不可去。如今人心惶惶,來去不定,正須文舉這般名臣碩儒鼓之吹之,使民信之。孫策武夫,尚知尊崇蔡伯喈,使其襄陽著史。袁譚小兒,亦知奉鄭康成以養名望,朝廷正朔所在,豈能無人相抗?臣以為,論德論才,唯文舉堪與匹敵。論年資,文舉正當不惑,更勝蔡伯喈、鄭康成一籌,若能委文舉以重任,偉業可成。”</p>
天子明白了,不禁鬆了一口氣。他轉身看向孔融。“少府以為如何?”</p>
孔融明白荀彧是嫌他煩,要讓他離開天子身邊。天子也有這樣的心思,隻是不好意思說,要借荀彧之口。不過【更新快】他不在乎,他覺得這件事非常重要,而且正如荀彧所說,沒有人能比他更合適做這件事了。這簡直就是宿命。春秋末世,禮崩樂壞,先人孔子整理六經,為華夏留下了道統。如今大漢日薄西山,能不能再續命,誰也不清楚。他挽救不了這個亂世,但他至少可以為後世留下一些記載,總不能讓蔡邕做一言堂。</p>
“臣不勝榮幸。”孔融轉身看向荀彧。“著史作文,別的供應可以省,紙筆不能省。令君能保證及時供應嗎?”</p>
“不敢保證,但一定及時供應。關中有紙,南山有煙墨,想來應該問題不大。”荀彧說著,取出另一卷紙。“待文舉大作成,我想方設法籌措資金,為文舉印行天下,以正視聽。”</p>
“印行?”不僅孔融愣住了,就連天子和劉曄都吃了一驚,不絕而同的驚唿出聲。</p>
“是的,我剛剛得到了印書坊的工藝。”荀彧頓了頓,又道:“嚴格說來,這已經不是秘密,孫策公布了印書坊的工藝,我隻不過早幾天知道罷了。用不了多久,關中就會建起很多印書坊。”</p>
天子和劉曄、孔融麵麵相覷。印書坊是孫策的一大利器,南陽、平輿印行的書籍非常暢銷,是文人雅士之間互相送禮的首先,最近印行的一套《說文解字》更是風靡長安,有價無市,不少人都要去預定。他怎麽突然公布了印書的工藝,放棄了這一大財源?</p>
“這是怎麽迴事?是真是假?”孔融奪過紙卷細看,很快就閉上了嘴巴。印書的秘密其實很簡單,和拓碑非常相似,隻是把正寫的碑文變成反寫的印版而已,其他的都很簡單,說破了一文不值。孔融有一種被人欺騙的感覺,勃然大怒。“既然你已經知道了印書的辦法,為什麽不先印文章批駁蔡琰的流毒?”</p>
荀彧不慌不忙。“非不願也,乃不能也。一者,有工藝未必就能印,建一個書坊,再將工藝運到實處,沒有兩個月是實現不了的。二者,這印書的工藝搞不清來源,有可能是女子發明的。我擔心文舉不屑使用,故而不說。”</p>
孔融的臉頰抽搐了兩下,火辣辣的,識趣的閉上了嘴巴。如果織布裁衣是女人的本份,女人做的衣服照穿無妨,這文章可都是男人的事,現在卻由女人發明印書技藝,他身為男子,的確有點丟臉。</p>
見孔融閉了嘴,不再聒噪,天子鬆了一口氣,思索良久,越想越覺得不可理解。“孫策為什麽要公布這印書的工藝,會不會是一個陰謀?”</p>
劉曄搖搖頭。“陛下,這不是陰謀,是陽謀。”</p>
“哦?”</p>
劉曄看向荀彧,問道:“令君,你的細作知不知道孫策為什麽要公布這個工藝?”</p>
“大致聽了一些,說是蔡家壟斷印書工藝,造成書價奇高,孫策公布印書的工藝,鼓勵更多的人設立印書坊,要把書價降下來。他說,要讓普通百姓都能買得起書,讀得起書。我思量著,他這麽做固然有推廣教育的想法,也有解決南陽紙坊銷路的問題。經過幾年發展,南陽紙坊的工藝已經成熟,產量比幾年前翻了一番。紙的利潤豐厚,其他各州郡不會坐視,一定也會建紙坊,這麽多紙賣給誰?孫策不得不考慮這個問題。把書價降下來,印的書多了,紙坊才有可利圖,不會因為滯銷導致虧本。”</p>
天子一聲長歎。“這可是一舉兩得啊,果然是陽謀。”</p>
荀彧躬身道:“陛下,這可不是一舉兩得,而是一舉四得。”</p>
“一舉四得?”</p>
“是的,書坊多了,需要的工匠也更多,工匠也有了更多的去處,印坊為了留住他們,就不能不提高傭錢。這是第三得。書價降了,百姓能夠讀得起書,識文斷字的人會越來越多,這些人中,有天賦研究聖人經典的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人將來會成為工匠、商人,這是第四得。”荀彧拿起案上的《士論》,輕輕地抖了抖。“陛下,你能想象幾年之後,孫策治下會有多少匠士,多少商士嗎?”</p>
天子麵色大變,呆呆地坐在案前,半晌沒說出話來。劉曄也呆坐著,一動不動。他比天子的反應快,早就看明白了一切,但他無計可施。陰謀可破,陽謀難敵,孫策既然敢將印書工藝公布,就不怕他們跟著學,實際上,他們也學不了。</p>
孫策用《士論》造輿論,推行男女平等,四民同尊,關中能做到嗎?他們可以把孔融趕去著書,但他們不能讓孔融和那群老臣閉嘴。就算沒有輿論阻力,關中人口還不到二十萬,連一個南陽都比不上,怎麽和孫策競爭?從長期來看,這就是必敗之局。</p>
除非他們能在幾年之內擊敗孫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