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溫被孫策懟得啞口無言,隻好說道:“將軍,陛下已經安排鍾元常等人在審案,隻是一時還沒有結論而已。此案涉及較廣,又是大逆之罪,一旦坐實,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受牽連,家破人亡,豈能不謹慎些?”</p>
孫策點點頭,以示讚同。他心中明鏡也似,案子怎麽查,其實並不重要,事實是明擺著的,重要的是他能不能擊敗袁紹。如果袁紹成了最後的勝利者,改朝換代,以後發布的可就是正兒八經的詔書了。如果他能擊袁紹,這件案子自然迅速結案,在袁紹的罪狀上再添一筆濃墨重彩。</p>
但這不妨礙他藐視朝廷。袁紹做得了初一,我不能做十五?你們想坐山觀虎鬥,還想我給你們好臉色,也太天真了。你有你的小算盤,我有我的黑帳本,看誰算得過誰。</p>
“謹慎,謹慎,我看你們就是敷衍。證據確鑿,事實清楚,還有什麽疑問?難道你們還想反黑為白,再治我一個誣告反坐?”孫策不耐煩的揮揮手。“算了吧,反正我對你們也沒什麽指望了,有事趕緊說,我一身是汗,待會兒還要去遊泳,沒時間和你扯皮。”</p>
趙溫也火了。“既然如此,那就等將軍有空再說吧。我先迴平輿,在驛舍等著將軍的好消息。”說完,他放下碗,拱拱手,轉身就走。</p>
孫策笑了一聲:“你來要糧的吧?”</p>
趙溫轉過身,瞪著孫策,故作不屑。孫策笑笑。“行啦,你就別硬撐啦,你從平輿來,想必見過了張子布,又與楊德祖同車,應該知道我也沒有餘糧,知道這詔書傳了也是白傳,所以才這麽硬氣,對吧?”</p>
趙溫很尷尬,隻好僵著臉,不置可否。</p>
“不如我們做個交易吧。”</p>
“交易?”</p>
“嗯,蔡伯喈在襄陽著史,需要東觀的藏書做參考。朝廷如果願意把東觀藏書借給蔡伯喈一用,我可以再給你們一些糧食。”</p>
趙溫眉毛輕揚。“東觀乃是朝廷藏書之地,那些圖書豈能借人?孫將軍,你知不知道你這句話和袁紹擅下詔書相似……”</p>
“這麽說,你也承認袁紹是擅下詔書?”</p>
“呃……”趙溫顧左右而言他。“雖然還沒確認,但我相信孫將軍的指揮不會是空穴來風,可是孫將軍,你剛才說的這句話可不亞於袁紹。”</p>
孫策笑了兩聲,不以為然的撚著手指。“趙公,我向你請教一個問題,行嗎?”</p>
“不敢,請將軍直言當麵。”</p>
“萬一,我是說萬一啊,萬一大漢真的亡了,改朝換代,那衣冠華夏還在不在?”</p>
趙溫皺起了眉。他轉身走到孫策麵前,俯身盯著孫策的眼睛,一字一句的說道:“孫將軍,你究竟想說什麽?你也想改朝換代嗎?”</p>
孫策忍不住笑了。“趙公,你不要這麽敏感好不好?大漢四百年了,又是這個形勢,袁紹都開始下詔書了,也沒見你這麽義憤,我假設一下,你這麽緊張幹什麽?照你這麽說,如果我問你百年之後想不想請蔡伯喈作文書丹,就等於我想殺你?你這什麽邏輯啊?”</p>
趙溫眨眨眼睛,尷尬不已。他也覺得自己有點過激了。“呃,將軍位高權重,負天下之望,言出於口,意發於心,豈能不留意?”</p>
“謝趙公為我著想,不過我還是想先聽聽趙公的看法。如果大漢亡了,改朝換代,衣冠華夏還在不在?”</p>
“當然在的。”趙溫撫著胡須,不假思索。“聖人為萬世立法,不管經曆幾朝幾代,衣冠華夏依然是衣冠華夏,不能與蠻夷混同。”</p>
孫策撇了撇嘴,沒心思追究趙溫的邏輯。“那麽,如果我覺得東觀藏書有被毀壞的可能,想盡力搶救保存一番,算不算為衣冠華夏的傳承出力?”</p>
趙溫不說話了。他懂了孫策的意思,也知道這件事的意義。拋除禮法名義的束縛,他也清楚大漢現在是日薄西山,能不能中興是個未知數。改朝換代,戰亂幾乎是必然,不僅對天下蒼生是浩劫,對典章製度、皇室藏書同樣是浩劫。遠的不說,董【更新快】卓強迫遷都的時候,多少圖書毀於兵火?</p>
孫策在這個時候還能想著保存典籍圖書,對朝廷來說,也許是僭越,甚至可以說是大逆不道,可是對華夏文明來說,這無疑是一件功德。他雖然沒什麽學問,卻並不是粗鄙無文的武夫。有此一善,足以立足於士林。那麽多讀書人,那麽多世家,那麽多諸侯,有幾個會想到這一點?</p>
“當然算的,隻是……”趙溫很為難。“這不合禮法。”</p>
孫策盯著趙溫。“是禮法重要,還是兩百多年積累的文化重要?哪個是本,哪個是末?”</p>
“這個……”</p>
“趙公,你不要急著下結論,不妨再想一想,反正一時半會我也拿不出糧食來。”</p>
聽到糧食二字,趙溫頓時心中一動。“那……孫將軍打算怎麽借?”</p>
“具體怎麽辦,由張子綱和蔡伯喈商量,我隻是提個建議。”孫策直起身子,嘿嘿笑道:“我看你也做不了決定,不如先向朝廷請示一下吧。趙公,我是武人,讀書少,除了有點錢糧之外,也做不出太多有文化的事,這算是我的綿薄之力,如果能成,將來讀書人能念我一句好,我就心滿意足。萬一不能成,對我來說也沒什麽好遺憾的,說實在的,我覺得那些破帛爛簡的燒了也不錯,省得將來還要花心思改。都燒了,想怎麽說就怎麽說,也蠻好,對吧?今文經、古文經,養活了多少人啊。”</p>
趙溫哭笑不得,搞不清孫策是真話假話。不過,孫策提醒了他,這件事很重要,其意義甚至比延續大漢王朝還要深遠。大漢隻是一姓之興衰,天下還是天下,那些圖書卻記載了由此上溯的華夏文明,一旦被燒了,就算有一座金山也換不迴一頁紙。如果能促成此事,不僅孫策能青史留名,他也有功於世,不弱於位列三公,說不定能和文翁一樣,為後人景仰追思。</p>
“將軍,你能容我思量思量。”</p>
“沒問題,你什麽時候想法了再告訴我。如果你拿不定主意,可以去襄陽看看,和蔡伯喈見個麵。”</p>
孫策點點頭,以示讚同。他心中明鏡也似,案子怎麽查,其實並不重要,事實是明擺著的,重要的是他能不能擊敗袁紹。如果袁紹成了最後的勝利者,改朝換代,以後發布的可就是正兒八經的詔書了。如果他能擊袁紹,這件案子自然迅速結案,在袁紹的罪狀上再添一筆濃墨重彩。</p>
但這不妨礙他藐視朝廷。袁紹做得了初一,我不能做十五?你們想坐山觀虎鬥,還想我給你們好臉色,也太天真了。你有你的小算盤,我有我的黑帳本,看誰算得過誰。</p>
“謹慎,謹慎,我看你們就是敷衍。證據確鑿,事實清楚,還有什麽疑問?難道你們還想反黑為白,再治我一個誣告反坐?”孫策不耐煩的揮揮手。“算了吧,反正我對你們也沒什麽指望了,有事趕緊說,我一身是汗,待會兒還要去遊泳,沒時間和你扯皮。”</p>
趙溫也火了。“既然如此,那就等將軍有空再說吧。我先迴平輿,在驛舍等著將軍的好消息。”說完,他放下碗,拱拱手,轉身就走。</p>
孫策笑了一聲:“你來要糧的吧?”</p>
趙溫轉過身,瞪著孫策,故作不屑。孫策笑笑。“行啦,你就別硬撐啦,你從平輿來,想必見過了張子布,又與楊德祖同車,應該知道我也沒有餘糧,知道這詔書傳了也是白傳,所以才這麽硬氣,對吧?”</p>
趙溫很尷尬,隻好僵著臉,不置可否。</p>
“不如我們做個交易吧。”</p>
“交易?”</p>
“嗯,蔡伯喈在襄陽著史,需要東觀的藏書做參考。朝廷如果願意把東觀藏書借給蔡伯喈一用,我可以再給你們一些糧食。”</p>
趙溫眉毛輕揚。“東觀乃是朝廷藏書之地,那些圖書豈能借人?孫將軍,你知不知道你這句話和袁紹擅下詔書相似……”</p>
“這麽說,你也承認袁紹是擅下詔書?”</p>
“呃……”趙溫顧左右而言他。“雖然還沒確認,但我相信孫將軍的指揮不會是空穴來風,可是孫將軍,你剛才說的這句話可不亞於袁紹。”</p>
孫策笑了兩聲,不以為然的撚著手指。“趙公,我向你請教一個問題,行嗎?”</p>
“不敢,請將軍直言當麵。”</p>
“萬一,我是說萬一啊,萬一大漢真的亡了,改朝換代,那衣冠華夏還在不在?”</p>
趙溫皺起了眉。他轉身走到孫策麵前,俯身盯著孫策的眼睛,一字一句的說道:“孫將軍,你究竟想說什麽?你也想改朝換代嗎?”</p>
孫策忍不住笑了。“趙公,你不要這麽敏感好不好?大漢四百年了,又是這個形勢,袁紹都開始下詔書了,也沒見你這麽義憤,我假設一下,你這麽緊張幹什麽?照你這麽說,如果我問你百年之後想不想請蔡伯喈作文書丹,就等於我想殺你?你這什麽邏輯啊?”</p>
趙溫眨眨眼睛,尷尬不已。他也覺得自己有點過激了。“呃,將軍位高權重,負天下之望,言出於口,意發於心,豈能不留意?”</p>
“謝趙公為我著想,不過我還是想先聽聽趙公的看法。如果大漢亡了,改朝換代,衣冠華夏還在不在?”</p>
“當然在的。”趙溫撫著胡須,不假思索。“聖人為萬世立法,不管經曆幾朝幾代,衣冠華夏依然是衣冠華夏,不能與蠻夷混同。”</p>
孫策撇了撇嘴,沒心思追究趙溫的邏輯。“那麽,如果我覺得東觀藏書有被毀壞的可能,想盡力搶救保存一番,算不算為衣冠華夏的傳承出力?”</p>
趙溫不說話了。他懂了孫策的意思,也知道這件事的意義。拋除禮法名義的束縛,他也清楚大漢現在是日薄西山,能不能中興是個未知數。改朝換代,戰亂幾乎是必然,不僅對天下蒼生是浩劫,對典章製度、皇室藏書同樣是浩劫。遠的不說,董【更新快】卓強迫遷都的時候,多少圖書毀於兵火?</p>
孫策在這個時候還能想著保存典籍圖書,對朝廷來說,也許是僭越,甚至可以說是大逆不道,可是對華夏文明來說,這無疑是一件功德。他雖然沒什麽學問,卻並不是粗鄙無文的武夫。有此一善,足以立足於士林。那麽多讀書人,那麽多世家,那麽多諸侯,有幾個會想到這一點?</p>
“當然算的,隻是……”趙溫很為難。“這不合禮法。”</p>
孫策盯著趙溫。“是禮法重要,還是兩百多年積累的文化重要?哪個是本,哪個是末?”</p>
“這個……”</p>
“趙公,你不要急著下結論,不妨再想一想,反正一時半會我也拿不出糧食來。”</p>
聽到糧食二字,趙溫頓時心中一動。“那……孫將軍打算怎麽借?”</p>
“具體怎麽辦,由張子綱和蔡伯喈商量,我隻是提個建議。”孫策直起身子,嘿嘿笑道:“我看你也做不了決定,不如先向朝廷請示一下吧。趙公,我是武人,讀書少,除了有點錢糧之外,也做不出太多有文化的事,這算是我的綿薄之力,如果能成,將來讀書人能念我一句好,我就心滿意足。萬一不能成,對我來說也沒什麽好遺憾的,說實在的,我覺得那些破帛爛簡的燒了也不錯,省得將來還要花心思改。都燒了,想怎麽說就怎麽說,也蠻好,對吧?今文經、古文經,養活了多少人啊。”</p>
趙溫哭笑不得,搞不清孫策是真話假話。不過,孫策提醒了他,這件事很重要,其意義甚至比延續大漢王朝還要深遠。大漢隻是一姓之興衰,天下還是天下,那些圖書卻記載了由此上溯的華夏文明,一旦被燒了,就算有一座金山也換不迴一頁紙。如果能促成此事,不僅孫策能青史留名,他也有功於世,不弱於位列三公,說不定能和文翁一樣,為後人景仰追思。</p>
“將軍,你能容我思量思量。”</p>
“沒問題,你什麽時候想法了再告訴我。如果你拿不定主意,可以去襄陽看看,和蔡伯喈見個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