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六,孫策起程離開宛陵。初十,進入吳郡境。</p>
陸康收到消息,在郡界相迎。他主要是來看陸議的。一別經年,他非常掛念這個孩子,雖然時常有書信往來,終究不如親眼所見。見陸議長高了不少,也強壯了很多,談吐氣度都有明顯進步,他終於放心了,隻是關心孫策什麽時候送他去蔡邕門下就學。</p>
孫策笑笑,把楊修推了出來,又對陸康說,陸議在平輿的時候隨彭城張昭學經,後來又隨廣陵張紘學經,轉曆多師,將來有機會再去蔡邕門下求學不遲。不過陸議在軍事上更有天賦,將來有可能出將入相,隻做個儒生太可惜了。</p>
陸康明知孫策是狡辯,不過看陸議很開心,也就不和孫策計較了。他向孫策轉達了一個消息,朝廷派來了一個新的揚州刺史,吳郡太守許貢已經去迎接了,不能來與孫策會麵,委托他來向孫策致意。他已經安排了沿途的接待工作,但孫策的隨從太多,嚴重超標,可能會供應不周,請孫策體諒。</p>
孫策聽出了言外之意,他沒和陸康多說什麽,隻是問他有沒有興趣隨他到會稽上任。陸康婉拒了。他已經六十八歲,身體大不如前,晚年得子,兒子陸績才六歲,他想在家教子讀書,不想再出仕了。不過他對孫策說,他的女婿顧雍任上虞長,上虞就在會稽郡治山陰東,如果孫策有需要,隨時可以找他幫忙。</p>
孫策很高興。顧雍不僅是陸康的女婿,還是蔡邕的弟子,有了這個幫手,他在會稽就好辦多了。</p>
私事談完,陸康轉身叫來一個少年,很隆重地介紹道:“雖不能身隨將軍,卻可以推薦一個人,此子雖然年少,才能十倍於我,願將軍信之用之。”</p>
孫策很高興,拱手施禮。“敢請教。”</p>
陸康與孫策說話時,少年一直站在一旁打量著孫策,有些好奇,卻沒什麽激動,反倒有些失望。此刻與孫策見禮,漫不經心地拱了拱手。“吳郡沈友,字子正,見過將軍。”</p>
孫策打量了沈友兩眼,笑了。這曆史真是變啦,陸康居然這麽給麵子,推薦了這麽一個大才。如果史書記載屬實,沈友可是吳郡才子,當然脾氣也大,孫權不能容他,最後把他砍了。如果此人不死,以他的才幹在東吳必有一席之地。很多人都知道魯肅的榻上對,卻不知道沈友也有類似建議,可能還在魯肅之前。</p>
當然,這也可能是後人記錄的誇張,畢竟那不是《三國誌》正文,而是裴鬆之引注張勃所著《吳錄》的內容。張勃著《吳錄》有強烈的本土意識,誇張的成份很多,記錄沈友的內容就有破綻。比如裏麵說到華歆賞識沈友,但華歆並沒有到過吳郡,與沈友見麵的可能性幾乎沒有。</p>
《吳錄》上說沈友三妙:筆妙,舌妙,刀妙,說他文筆好,有辯才,刀法也好,而且三項都冠絕於人。說實話,孫策是不太相信的。沈友的確可能是文武全才,可要說三項都非常厲害,那肯定誇張了,至少在他麵前,沈友沒這資格,別的不說,刀法一項,他手下就能找出好幾個高手,足以碾壓沈友。</p>
孫策一邊拱手還禮,一邊笑道:“敢問沈君貴庚幾何?”</p>
“熹平五年生人,十八。”</p>
孫策點點頭。“那我癡長一歲。沈君,我為你介紹幾個同齡英俊。”他叫過楊修、馬超。“這位是弘家楊家的子弟,司徒楊公的嫡子,楊修楊德祖,文章寫得非常好。這位是扶風馬家子弟,馬超馬孟起,伏波將軍後人,武功一流。他們都與我同年,熹平四年生人,以後可以多親近親近。”</p>
沈友看了看陸康,心中狐疑。孫策這是什麽意思?他在吳郡號稱三妙,孫策一下子拉出兩個人來,一個文章寫得非常好,一個武功一流,這是要挑戰嗎?</p>
陸康也有點不高興。他好心向孫策推薦人才,孫策這麽做,等於不給他麵子。</p>
“將軍,你這是……”</p>
孫策笑著擺擺手,示意陸康不要著急。“沈君別誤會啊,我並無他意。陸公是我敬佩的人,他能推薦沈君來見,是我的榮幸。說實話,我也是吳郡人,平時沒少被他們欺負,早就想報仇了,隻是自己沒這本事。今日想請沈君一展才學,幫我教訓教訓他們,讓他知道我們吳越之地也是有人才的。”</p>
沈友將信將疑。這應該是孫策的麵試。不過吳越之地不為人重視也是事實,這兩人一個出自四世三公的弘家楊家,一個出自世代貴勳的扶風馬家,看不起吳越人也不奇怪。孫策是武夫,最多能和馬超較量武藝,和楊修比文才肯定要吃虧。身為吳郡人,他當仁不讓,必須為吳越正名。</p>
沈友向楊修拱手施禮。“請指教。”</p>
楊修很鬱悶。前幾天剛剛被孫策大庭廣眾之下嘲諷沒文化,今天又被孫策推出來當刀使,這些吳郡人怎麽這麽討厭?既然如此,那就別怪我不客氣,讓你們這些蠻夷看看究竟是誰沒文化。</p>
“不敢,請指教。”</p>
“楊君第一次來吳郡嗎?”</p>
“第一次來。”</p>
“對我吳地風光感覺如何,可有詩興?”</p>
楊修傲然一笑,伸手相邀。“詩乃小道,何不作賦?沈君,艙中帶有上好的南陽紙筆,不如我們各自作賦一篇,以助雅興。”</p>
“恭敬不如從命。”沈友欣然應戰。“楊君請。”</p>
“沈君請。”</p>
孫策正中下懷,立刻派人鋪上坐席、案幾,備好筆墨紙硯,楊修和沈友入座,互相看了一眼,提筆就寫。龐統、向朗等人紛紛圍了過去,蔣幹也想過去,卻被孫策拉住了。</p>
“子翼,你別隻顧著看熱鬧,等他們比完了,你也露一手。”</p>
“我?”蔣幹很驚訝。“我比什麽啊?”</p>
孫策看著陸康,笑道:“陸公,這沈子正口才也不錯吧?”</p>
陸康苦笑。“將軍,你這是何苦呢,一見麵就搞得劍拔弩張的……”</p>
孫策揚揚眉,反問道:“陸公,我躲得掉嗎?”</p>
陸康略一思索,就明白了孫策的意思。他點了點頭,深有同感。“說得也是,你想躲也躲不掉,倒不如主動迎戰。”他又看看孫策,心中不安。“將軍這是有備而來啊?”</p>
孫策笑笑。“陸公,多算者勝。”</p>
陸康收到消息,在郡界相迎。他主要是來看陸議的。一別經年,他非常掛念這個孩子,雖然時常有書信往來,終究不如親眼所見。見陸議長高了不少,也強壯了很多,談吐氣度都有明顯進步,他終於放心了,隻是關心孫策什麽時候送他去蔡邕門下就學。</p>
孫策笑笑,把楊修推了出來,又對陸康說,陸議在平輿的時候隨彭城張昭學經,後來又隨廣陵張紘學經,轉曆多師,將來有機會再去蔡邕門下求學不遲。不過陸議在軍事上更有天賦,將來有可能出將入相,隻做個儒生太可惜了。</p>
陸康明知孫策是狡辯,不過看陸議很開心,也就不和孫策計較了。他向孫策轉達了一個消息,朝廷派來了一個新的揚州刺史,吳郡太守許貢已經去迎接了,不能來與孫策會麵,委托他來向孫策致意。他已經安排了沿途的接待工作,但孫策的隨從太多,嚴重超標,可能會供應不周,請孫策體諒。</p>
孫策聽出了言外之意,他沒和陸康多說什麽,隻是問他有沒有興趣隨他到會稽上任。陸康婉拒了。他已經六十八歲,身體大不如前,晚年得子,兒子陸績才六歲,他想在家教子讀書,不想再出仕了。不過他對孫策說,他的女婿顧雍任上虞長,上虞就在會稽郡治山陰東,如果孫策有需要,隨時可以找他幫忙。</p>
孫策很高興。顧雍不僅是陸康的女婿,還是蔡邕的弟子,有了這個幫手,他在會稽就好辦多了。</p>
私事談完,陸康轉身叫來一個少年,很隆重地介紹道:“雖不能身隨將軍,卻可以推薦一個人,此子雖然年少,才能十倍於我,願將軍信之用之。”</p>
孫策很高興,拱手施禮。“敢請教。”</p>
陸康與孫策說話時,少年一直站在一旁打量著孫策,有些好奇,卻沒什麽激動,反倒有些失望。此刻與孫策見禮,漫不經心地拱了拱手。“吳郡沈友,字子正,見過將軍。”</p>
孫策打量了沈友兩眼,笑了。這曆史真是變啦,陸康居然這麽給麵子,推薦了這麽一個大才。如果史書記載屬實,沈友可是吳郡才子,當然脾氣也大,孫權不能容他,最後把他砍了。如果此人不死,以他的才幹在東吳必有一席之地。很多人都知道魯肅的榻上對,卻不知道沈友也有類似建議,可能還在魯肅之前。</p>
當然,這也可能是後人記錄的誇張,畢竟那不是《三國誌》正文,而是裴鬆之引注張勃所著《吳錄》的內容。張勃著《吳錄》有強烈的本土意識,誇張的成份很多,記錄沈友的內容就有破綻。比如裏麵說到華歆賞識沈友,但華歆並沒有到過吳郡,與沈友見麵的可能性幾乎沒有。</p>
《吳錄》上說沈友三妙:筆妙,舌妙,刀妙,說他文筆好,有辯才,刀法也好,而且三項都冠絕於人。說實話,孫策是不太相信的。沈友的確可能是文武全才,可要說三項都非常厲害,那肯定誇張了,至少在他麵前,沈友沒這資格,別的不說,刀法一項,他手下就能找出好幾個高手,足以碾壓沈友。</p>
孫策一邊拱手還禮,一邊笑道:“敢問沈君貴庚幾何?”</p>
“熹平五年生人,十八。”</p>
孫策點點頭。“那我癡長一歲。沈君,我為你介紹幾個同齡英俊。”他叫過楊修、馬超。“這位是弘家楊家的子弟,司徒楊公的嫡子,楊修楊德祖,文章寫得非常好。這位是扶風馬家子弟,馬超馬孟起,伏波將軍後人,武功一流。他們都與我同年,熹平四年生人,以後可以多親近親近。”</p>
沈友看了看陸康,心中狐疑。孫策這是什麽意思?他在吳郡號稱三妙,孫策一下子拉出兩個人來,一個文章寫得非常好,一個武功一流,這是要挑戰嗎?</p>
陸康也有點不高興。他好心向孫策推薦人才,孫策這麽做,等於不給他麵子。</p>
“將軍,你這是……”</p>
孫策笑著擺擺手,示意陸康不要著急。“沈君別誤會啊,我並無他意。陸公是我敬佩的人,他能推薦沈君來見,是我的榮幸。說實話,我也是吳郡人,平時沒少被他們欺負,早就想報仇了,隻是自己沒這本事。今日想請沈君一展才學,幫我教訓教訓他們,讓他知道我們吳越之地也是有人才的。”</p>
沈友將信將疑。這應該是孫策的麵試。不過吳越之地不為人重視也是事實,這兩人一個出自四世三公的弘家楊家,一個出自世代貴勳的扶風馬家,看不起吳越人也不奇怪。孫策是武夫,最多能和馬超較量武藝,和楊修比文才肯定要吃虧。身為吳郡人,他當仁不讓,必須為吳越正名。</p>
沈友向楊修拱手施禮。“請指教。”</p>
楊修很鬱悶。前幾天剛剛被孫策大庭廣眾之下嘲諷沒文化,今天又被孫策推出來當刀使,這些吳郡人怎麽這麽討厭?既然如此,那就別怪我不客氣,讓你們這些蠻夷看看究竟是誰沒文化。</p>
“不敢,請指教。”</p>
“楊君第一次來吳郡嗎?”</p>
“第一次來。”</p>
“對我吳地風光感覺如何,可有詩興?”</p>
楊修傲然一笑,伸手相邀。“詩乃小道,何不作賦?沈君,艙中帶有上好的南陽紙筆,不如我們各自作賦一篇,以助雅興。”</p>
“恭敬不如從命。”沈友欣然應戰。“楊君請。”</p>
“沈君請。”</p>
孫策正中下懷,立刻派人鋪上坐席、案幾,備好筆墨紙硯,楊修和沈友入座,互相看了一眼,提筆就寫。龐統、向朗等人紛紛圍了過去,蔣幹也想過去,卻被孫策拉住了。</p>
“子翼,你別隻顧著看熱鬧,等他們比完了,你也露一手。”</p>
“我?”蔣幹很驚訝。“我比什麽啊?”</p>
孫策看著陸康,笑道:“陸公,這沈子正口才也不錯吧?”</p>
陸康苦笑。“將軍,你這是何苦呢,一見麵就搞得劍拔弩張的……”</p>
孫策揚揚眉,反問道:“陸公,我躲得掉嗎?”</p>
陸康略一思索,就明白了孫策的意思。他點了點頭,深有同感。“說得也是,你想躲也躲不掉,倒不如主動迎戰。”他又看看孫策,心中不安。“將軍這是有備而來啊?”</p>
孫策笑笑。“陸公,多算者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