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是漢初三傑之一,這個評價不算低,雖然楊修並不覺得自己和蕭何相似——他更願意成為張良——但他更不願意成為陳平,陳平是道家,用的都是陰謀,這與研究尚書,崇尚道德傳家、直道而行的弘農楊氏家風格格不入。這一段時間以來,事實也證明他並不擅長這些。</p>


    當然,再感激孫策的抬舉,他也不會承認自己帶著陰謀而來。這最多隻能算事急從權。</p>


    “說吧,找我什麽事,朝廷準了我的上表?”</p>


    想起那份名單,楊修剛剛對孫策產生的一點好感不翼而飛。這亂臣賊子,粗鄙殘暴的武夫,眼裏哪還有忠孝仁義,哪裏還有朝廷,朝廷是你的傀儡麽,你說任命誰就任命誰?如果不是為了任務,楊修真想扭頭就走,可是現在他卻不得不強忍心中鄙夷與孫策周旋。</p>


    “將軍,這可沒這麽順利,事涉這麽多官員,朝廷當然得斟酌斟酌。”</p>


    “是啊,的確得好好想想,別又亂來。你那從叔就是這麽迴事,眼高手低,根本不適合做郡丞,非要塞來,結果搞得一團糟,到我這兒告狀的一個接著一個,煩死我了。”</p>


    孫策一抱怨起來就沒完沒了,根本不給楊修插話的機會,開始還隻是指責楊弘本人,後來就掛上了弘農楊家,最後甚至開始針對更多的讀書人,說他們隻能坐而論道,不能起而行之。楊修開始還勉強忍著,越聽越不是滋味,忍不住反駁道:“將軍,我從叔也許不是幹才,卻也不至於像將軍說的這麽不堪吧?”</p>


    孫策瞅瞅楊修,沒有說話,隻是對秦鬆勾了勾手指。秦鬆轉身在成堆的公文中取出幾頁紙來,遞給楊修。楊修接在手中,卻沒有立刻看,卻打量著秦鬆。秦鬆中等身材,麵目清秀,是個新麵孔,應該剛到孫策身邊不久,居然能在孫策身邊處理機要,孫策就這麽容易相信人?</p>


    “敢問足下大名。”</p>


    秦鬆笑了,拱手道:“廣陵秦鬆,字文表,還請楊公子多多指教。”</p>


    楊修輕笑一聲:“原來是子綱先生的鄉黨啊,久仰,久仰。”</p>


    秦鬆笑了笑,卻沒反駁。他聽得懂楊修的潛台詞,但他沒有反駁的興趣。他能來到孫策身邊的確有張紘推薦的成份,但他能這麽快的得到孫策信任卻與張紘無關,更多的是孫策本人的胸懷。在孫策身邊這麽久,他知道楊修、楊弘來者不善,也提醒過孫策,對楊修的任何攻擊都無感。</p>


    楊修碰了個軟釘子,甚感無趣,隻得低頭看手中的公文。這公文記錄的是來訪人員及反應的內容,都是針對楊弘的,其中不乏知名世家,而且時間相隔較短。楊修覺得事態有些嚴重。楊弘雖是袁術舊部,現在的郡丞身份卻是朝廷委任的。宛城人對楊弘的不滿最後都會轉化為對朝廷的不滿,這不僅無助於朝廷掌握南陽,反而幫了孫策的忙。</p>


    楊修將公文翻看了一遍,略作思索。“將軍可曾查驗過這些人說的是事實還是誇大其辭?”</p>


    “還沒有具體查驗,你也看到了,我這邊忙得很,江夏、南郡那邊的戰事剛剛結束,要核實軍功,要籌集錢數糧獎勵戰士,要安排人接管兩郡的政務,還要準備迎戰車騎將軍,哪裏有空去查驗那些事。你有沒有興趣?如果有興趣的話,你不妨去走一走,聽聽民間的聲音,看看百姓疾苦。”</p>


    楊修看著孫策那張英俊卻帶著狡黠笑容的臉,將湧到嘴邊的話又咽了迴來,腦子裏迅速權衡了一番。孫策讓他去查驗宛城人對楊弘的抱怨不會是簡單一說,也絕不僅僅是為了諷刺他這個世家子弟不知民間疾苦,他肯定有什麽用意。如果他證明楊弘的確不稱職,那楊弘隻有離開了。如果他證明這些抱怨都是誹謗,那孫策肯定會派人再去複查,證明他在說謊,到時候連他一起趕走。</p>


    至於真相是什麽,重要嗎?這兒是孫策的地盤,他想羅織一些罪名還不簡單。</p>


    楊修心中生起怒氣,又有一絲鄙夷。嘿嘿,你想趕我走,哪有那麽容易,我正好借這個機會看看南陽究竟有什麽出色之處,以至於荀彧在關中變法都要學習南陽的舉措,之前招募百工,大建工坊,現在又要建講武堂,抬舉關西武人。</p>


    “多謝將軍信任,恭敬不如從命。”楊修說著,將公文遞了迴去。</p>


    孫策接過,吩咐秦鬆安排人抄錄一個副本給楊修備用,卻被楊修拒絕了。楊修很自信,表示已經記住了,不需要再費功夫抄錄副本。孫策揚揚眉,笑了一聲。“原來德祖還有過目不忘之能,失敬失敬,那就拜托了,我等你的好消息。”</p>


    讓孫策驚豔,楊修心裏多少有些得意,過目不忘是他引以為傲的才能之一。他轉身出帳,站在帳門口,風一吹,發燙的臉龐微寒,這才想起自己來的目的還一字未提,頓時懊惱不已,轉身再次入帳。孫策已經迴到座位上,正與秦鬆、張靖商量事情,見楊修去而複返,不免有些詫異。</p>


    “還有事?”</p>


    楊修很不好意思,拱手道:“慚愧,有一件事忘了轉告將軍。”</p>


    “你說。”</p>


    “朝廷定都關中,感於天下不安,而士人治五經者眾,通兵法者寡,有意重興尚武之風。將軍父子乃天下健者,武者翹楚,武藝精湛,又通曉兵法,深諳用兵之妙,家父欲請將軍父子赴長安襄助,講武演兵,引風氣之先,不知將軍能否撥冗?”</p>


    孫策翻著眼皮,打量著楊修,似笑非笑。楊修被他看得不安,覺得自己心裏那點小心思被孫策看了個通透,一覽無餘,更覺得孫策說得有理,他的確不是做細作的材料。他迎著孫策的目光,強作鎮定。他當然知道孫策不會去,這不過是以進為退,為馬超等人來南陽挑戰孫策埋伏筆而已。</p>


    “講武演兵,這是誰的主意?令尊楊公還是荀彧?”</p>


    “是天子的決定,家父和荀令君都支持。”</p>


    “天子……才十二吧?他能做出這樣的決定?”</p>


    “天子聰慧過人,乃不世之英主。”</p>


    “是嗎?如果真是這樣,那倒是天下之福。不過,我們父子都很忙,怕是不能前去助興。”</p>


    “如此盛會,將軍父子雙雙缺席,豈不令天下英雄失望?無論如何,總得去一個吧。將軍不與令尊孫征東商量一下嗎?”</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策行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莊不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莊不周並收藏策行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