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聞弦音而知雅意,從郭嘉看似不以為然的態度中看出了郭嘉的慎重。如果不是覺得荀彧有成功的可能,郭嘉又怎麽可能考慮五年、十年之後的決戰。他當然不是擔心,而是興奮。他雖然沒有張紘那樣與荀彧約戰,可是他的心裏早就把荀彧當成了最強勁的對手。荀彧越強,他越興奮。</p>


    但是孫策不能將這件事變成兩個人的意氣之爭,他需要聽聽更多人的意見。他擺擺手,讓人去請張紘。在等待張紘的間隙,他自己也仔細思考了一番。謀士隻能提供建議,最後決定還要他自己來做,荀彧變法這件事非同小可,算是他這個穿越者帶來的改變之一,影響甚至可能超過袁術之死。</p>


    他覺得,就像他低估了徐嶽的智商一樣,他可能也低估了荀彧的智慧。荀彧是讀書人不假,但他並不是一個迂腐的書生。他有原則,不代表他不知變通。相反,他深知權變的重要性,隻要不觸及他的底線,他不怯於做任何改變。</p>


    鍾繇送到的消息很簡單,也不全麵,有些措施還在荀彧的腦子裏。可是就眼下這幾條已經看出荀彧的執行力。改葬天子生母王美人,追贈皇後,陪葬文陵,這明顯是針對袁紹說天子並非先帝血脈所為。尋找王美人的家人入朝為官,也是為這個目的服務的,王美人是趙國人,荀彧大概在鄴城的時候就打聽清楚了,否則不會這麽快就發出詔書。</p>


    更精妙的一手還是召迴弘農王夫人唐姬,這不僅是在用少帝未亡人的身份為天子的血脈做證明,更是為荀彧自己在宮裏增加了一個幫手。唐姬是荀彧的外親,有了唐姬的幫助,荀彧不僅可以掌控內朝,而且能影響天子的後宮。唐姬大概是天子眼下最熟悉的人之一,對十二三歲的天子來說,十八九歲的唐姬既像母親,又像姊姊,影響力絕非其他人可比。</p>


    每一著都正中要害,看似漫不經心,卻又用意深遠,足以想見荀彧絕不是輕易出手,他肯定已經謀劃了很久,隻是直到現在才出手罷了。一出手就架空了王允,斬落了袁紹在朝廷裏的援手,幹淨利落。</p>


    袁紹聽到這個消息要跳腳了吧?王允掌權的時候他不當迴事,等王允失去了權利,他才能體會到王允的重要性。荀彧在鄴城的時候,他不把荀彧當迴事,現在荀彧到了長安,他終於見識到荀彧的手段了。</p>


    可惜,一切都遲了。</p>


    袁紹會有什麽反應?他是忍氣吞聲,還是奮起反擊?</p>


    就在孫策暗自分析未來形勢可能的發展時,張紘趕來了,看完簡報,他嘖嘖稱道:“荀彧出手不凡,我能想到的,他基本都想到了。”</p>


    “先生是如何想的?”孫策問道。</p>


    張紘笑笑,正要想身去拿地圖,陸議已經搶先一步取了過來,攤開張紘麵前的案上,然後順理成章的坐在了張紘身邊,托著腮,目不轉睛地看著張紘。孫權不甘示弱,坐到了張紘另一邊,像兩個護法金剛一樣,搶占有利地形。</p>


    </p>


    孫策看在眼裏,暗自發笑。這時候的陸議雖然謹守禮儀,卻不需要畏懼任何一個人。他大概不用像曆史上那樣改名了,更不會被人稱為陸龜。</p>


    “謀士設謀就和棋士下棋一樣,見招拆招,沒有一定之規。國手之所以是國手,不過是因為他看得遠,想得多,解決的辦法更巧妙。朝廷麵對的問題很多,概括而言,主要有三:一是天子血脈不明,朝廷道義高度不足;二是王允等黨人一心寄希望於袁紹,並無維護朝廷之心;三是關中錢糧不足,兵力不足,無法自守,而西涼人在側,隨時可能被夾擊。荀彧隻要解決了這三個問題,就可以穩住關中,自守有餘。”</p>


    張紘說得很詳細,倒不完全是為了孫策,而是為孫權和陸遜,以及呂蒙、蔣欽等少年。孫策將這些人留在身邊有培養之意,將來都有可能鎮守一方的,如果沒有足夠的大局觀,他們承擔不起這樣的重任。講武堂隻能培養中下級軍官,完成基本素質的訓練,將來做一個都尉、校尉,領一營兩營,臨陣戰鬥,想要獨當一麵還需要更多的謀略見識,跟在孫策身邊無疑是他們增長見聞最好的機會。</p>


    “奉孝說得不錯,荀彧有偷師南陽之嫌,如果我猜得不錯,接下來他很可能還會建立類似講武堂、木學堂這樣的機構,尤其是木學堂,要做好防範措施,防止他挖走手藝好的匠人。宛城木學堂中有不少人是關中人,如果有機會迴鄉,他們一定不會拒絕。不管怎麽說,天子畢竟是朝廷正朔,現在又定都關中,關中人肯定會歡迎的。將軍,你的一部分心血要付諸東流了。”</p>


    孫策無奈的咂咂嘴。關中人之所以逃難到南陽,是因為關中大亂,無法生存。現在關中安定,又成了京師,但凡有點能力的都有可能迴去,給天子做官多好啊。他花了那多麽心思,付出那麽多代價,卻無法攔住他們迴鄉的腳步。</p>


    這就是道義的力量。荀彧這一招無人能擋,就像曹操擁天子於許,天下人如百川歸海,繈負而至一樣,曹操一下子多了無數人才,實力猛增。</p>


    “不過將軍也不必擔心。將軍父子也是朝廷正式任命的官員,為將軍效力和為朝廷效力並不存在本質上的差別。受到影響最大的是袁紹,他一直不承認天子,如果突然改弦易轍,等同承認之前所作所為非法,不僅承製封拜的權力可能會失去,連車騎將軍的職位都有可能喪失。如果不承認,朝廷勢力要對他宣戰。將軍,這時候不宜為天下先,順勢而為,推波助瀾,才是上佳選擇。”</p>


    孫策沉吟著,品味著張紘這個建議中的含義。很顯然,荀彧高舉正朔大旗不僅對那些流寓南陽的關中人有效,對天下士人同樣有效,張紘很可能也在其中。他還對朝廷有眷念,至少做不到郭嘉那樣義無反顧。</p>


    因此,他建議接受朝廷的詔書就很正常了。</p>


    孫策抬起頭,看著張紘。“那荊州怎麽辦,江夏、南郡還要不要打?”</p>


    張紘迎著孫策的目光,眼神清澈。“當然要打。不僅要打,而且要快,搶在朝廷的詔書到達之前攻克江夏、南郡,造成既成事實。隻是江南四郡可能要等一等了。”張紘想了想,又道:“將軍,我現在最擔心的是朝廷將你調離豫州、荊州。虎不離山,龍不離淵,一旦離開了豫州、荊州,你也許依然有用武之地,但豫州、荊州必亂。在詔書到達之前,你應該加強一下征東將軍身邊的力量,他用兵無人能敵,卻缺少能夠理民施政的人,隻有張子布一人恐怕不夠。”</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策行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莊不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莊不周並收藏策行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