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還沒看完,郭嘉先進來了,和蔣幹打了個招唿,一屁股坐在蔣幹身邊,探頭看了一眼孫策手中的紙卷,很是驚訝。“這是哪來的?”一邊說著一邊將手裏的紙卷遞了過來。</p>


    孫策接過來一看,也是關於袁紹與董越兩次戰事的詳細報告。之前有過簡略的報告,隻有雙方大致兵力,勝負結果。這次增加了很多細節,同樣繪有地圖,但依然不如蔣幹實地考察的結果來得得詳實。</p>


    細作終究是細作,有些情報很難打聽得到。孫策想了想,問郭嘉道:“奉孝,你和你叔叔還有聯係嗎?”</p>


    “有啊。”郭嘉從袖子裏抽出另一個紙卷,遞到孫策麵前。“這不,今天剛收到的家書。”</p>


    “今天?”</p>


    “嗯,就是將軍去中軍議事的時候收到的,我也很詫異。這麽多年了,我這叔叔還是第一次主動給我寫信。離開鄴城之後,我多次派人給他送禮,他可都沒迴過我一個字。”</p>


    郭嘉笑了一聲,卻有些說不出的激憤。孫策知道郭嘉出自陽翟郭家旁支,郭圖才是大宗,一向不怎麽看得起這個走偏門的族子。郭嘉從鄴城離開,本身就有和郭圖爭一口氣的成份,派人給郭圖送禮肯定不是想出賣他的信息。</p>


    孫策沒有接郭圖的書信。既然選擇了相信郭嘉,那就相信到底。“你和他多聯係,必要的時候可以提供一些情報給他,保證他在袁紹身邊的位置。”</p>


    郭嘉一點也不意外,應了一聲,隻是將書信收迴袖中的時候眨了眨眼睛,又不經意地揉了揉眼角。</p>


    “奉孝,袁紹手下有多少強弩兵?”</p>


    “一萬多,將近兩萬。”</p>


    孫策大吃一驚。“這麽多?”</p>


    “袁紹手下的強弩兵有兩部分:一部分是泰山兵,原本是王匡的部下,數量不多,大概兩千多人,比較悍勇。還有一部分是冀州各郡的郡兵,數量很多,有一萬五千多人,原本由趙孚、程奐統領,駐紮在孟津,對韓馥將冀州讓與袁紹很有意見,自然得不到袁紹重用,現在不知去向,可能是被殺了。”</p>


    蔣幹不解。“為什麽一定是被殺?不願意依附袁紹,難道不可能免官歸田裏?”</p>


    郭嘉笑笑。“子翼有所不知道,這兩人曾在袁紹麵前示威,袁紹不會讓他們活著的。任何冒犯袁紹的人最後都隻有死路一條。不管以前是敵人還是朋友,概莫例外。”</p>


    蔣幹聳了聳肩,覺得不可思議。</p>


    孫策又問道:“袁紹帳下有多少騎兵,是不是有些重騎兵?”</p>


    “袁紹帳下騎兵不多,就現在而言,應該不超過三千。將軍說的重騎兵應該就是披馬鎧的騎兵,那的確是袁紹手中的殺器。這些騎兵人馬俱著大鎧,防護非常嚴密,騎士與馬都是精挑細選的,大約有兩百多人,全是忠於袁紹的遊俠兒,幾乎都受過袁紹的恩惠。”</p>


    郭嘉輕笑一聲:“將軍,這些重騎兵可都是用錢堆出來的,若無袁紹般的財力,暫時還是不用考慮了。”</p>


    孫策同意郭嘉的意見。重騎兵在中國的時間並不長,三國時出現,南北朝成為戰場王者,隋朝還有大規模的具裝甲騎,到唐代就不怎麽聽說了。這其中既有重騎兵固有的缺點,也有經濟性的考量。戰爭就是燒錢,重騎兵更是冷兵器時代最燒錢的兵種之一。不僅人和馬的鎧甲貴,戰馬也是精挑細選的好馬,普通馬根本負擔不了那樣的重量。</p>


    重騎兵在中亞盛行,那是因為中亞有優良的戰馬資源。體格較小的蒙古馬做重騎兵很勉強了,更別說中原馬。對於嚴重缺馬的他來說,重騎兵想都不用想。</p>


    不過,怎麽對付這些重騎兵卻必須提上日程。</p>


    對孫策的擔心,郭嘉不以為然。“將軍覺得那些重騎兵在這裏能發揮多大作用?過了黃河,這些重騎兵的戰力就損失一半。對於衝擊步卒陣勢來說,這些重騎兵和普通騎兵的區別不大,甚至可以說還不如普通騎兵。除了衝陣之外,他們什麽也做不了。這些重騎兵真正的威力恰恰是對於普通騎兵,西涼軍遇到這些重騎兵還真是遇到了克星,難怪會一敗再敗。”</p>


    孫策連連點頭。陳留一帶地勢比較低,水網縱橫,中牟附近就有圃田澤、博浪澤等大小五個沼澤,浚儀、滎陽也不例外,根本沒有足夠的空間讓這些重騎兵施展。曹操與袁紹最後的決戰就發生在這一帶,和這裏的地形不利於騎兵施展有密不可分的關係。</p>


    正說著,張紘走了進來。孫策暫時放下話題,將去參加會議的經過說了一遍,張紘聽完,頻頻點頭讚許。“將軍說得對,穩住洛陽對將軍非常重要,我們暫時還不宜與袁紹麵對,給點糧食也是值得的。依我看,如果能順利拿下九江、廬江、江夏、南郡四郡,甚至進一步拿下荊州的江南四郡,還可以多給一點。朝廷畢竟是朝廷,忠於朝廷的人還是有的,即使是黨人也不例外。”</p>


    郭嘉笑道:“先生對黨人還真是同情啊。”</p>


    張紘也不介意。在對黨人的態度上,他和孫策、郭嘉有分歧,這不是什麽秘密。孫策也說了,這是代溝,君子和而不同,大家求同存異,不要影響大局就行。</p>


    “將軍,與西涼軍結盟,有兩件事不可不知。”</p>


    “先生請說。”</p>


    “其一,西涼軍殺戮過重,特別是潁川一帶,如果不能及時紓解,恐怕會引起誤會,連累將軍名聲;其二,並州貧瘠,這些年匈奴人不斷南侵,朝廷無力鎮服,一直是用賞賜安撫,每年需要花費近兩億錢。西涼軍如果打算占據並州,就算不要這麽多,五六千萬也是需要的。對將軍來說,這不是一個小負擔。”</p>


    孫策撓撓頭。僅糧食一項,他已經知道這個負擔不輕,還是沒有張紘想得周到。一年五六千萬,這可是割肉啊。</p>


    郭嘉搖頭表示反對。“將軍不用過於擔心,我們不會白給他們錢,我們可以讓他們用戰馬來交易,如果每年花五六千萬就能解決戰馬來源,何樂而不為之?西涼人畢竟不是匈奴人,不能將他們看作蠻夷,自樹強敵。如果不是山東人自視甚高,輕視山西人,天下又何至於此。”</p>


    張紘點頭讚同。“是啊,如果當初能對西涼人多一點寬容,對武人多一點寬容,也不至於釀成這樣的大禍。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將軍有誌於天下,首先就要能包容天下。唯有包容並蓄,方能兼濟天下。”</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策行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莊不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莊不周並收藏策行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