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劭再次血遁,孫策的計劃未能完美實現,多少有些遺憾。</p>


    不過杜襲和郭嘉的到來彌補了這個遺憾,一個去而複返,一個主動來投,為孫策帶來的欣喜遠遠大於遺憾。看著眾人將許劭抬下城去,孫策正準備和郭嘉、杜襲好好聊聊,一轉身,卻發現一個孤獨的身影。</p>


    陳到沒走,他站在城牆邊,看著擁著許劭而去的人群,神情落寞。</p>


    孫策對杜襲、郭嘉拱拱手,請他們稍候,緩步走到陳到身邊,探頭看了看。“別看了,人都走了。”</p>


    陳到一驚,這才注意到孫策,連忙向後退了一步,躬身行禮。</p>


    “還想死嗎?”孫策笑笑。“不想死的話,一起來喝一杯?”</p>


    想起不久前的情景,陳到很窘,臉色通紅。親眼看到許劭的表演,他才知道許劭是這樣的名士,受委屈的根本不是許劭,而是孫策,而自己居然要為許劭討公道找孫策比武,真是糊塗到家了。</p>


    “到不明事理,誤會將軍,還請將軍海涵。”</p>


    “這又不是你的錯,被騙了的人那麽多呢。”孫策指指遠處的人群,擺擺手,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他推著陳到的背說道:“走吧,一起去喝一杯,然後再談你要不要留下的事。對了,你從哪兒聽說我和張遼比武的事?我敢說,你聽到的肯定不準確,我給你講一講吧。”</p>


    陳到沒有再推辭,跟著孫策下了城,一起來到營房裏。太守橋蕤張羅宴請士人去了,沒有管孫策,孫策就安排人去取些酒肉,和杜襲、郭嘉、陳到共坐。郭嘉剛才聽孫策說起陳到,但他對陳到並不熟悉,既然坐在一起說話,自然問起了陳到的家世。</p>


    麵對出自陽翟郭氏的郭嘉,陳到明顯有些氣短,恭恭敬敬地報上家世。汝南原本屬於古陳國,陳氏是汝南著姓,三君之一的陳蕃就是汝南平輿人,與陳到算是遠房同族。不過陳氏族群龐大,境遇不同,陳到家就屬於沒落的一類,而且陳到這一支以武功傳家,為士林不恥,所以名聲不顯。</p>


    郭嘉點點頭,說道:“這就是我認為袁紹不能成事的原因之一。”</p>


    陳到不解其意,孫策卻心中一動,笑道:“願聞其詳。”</p>


    “諾。”郭嘉欠身致意。“將軍剛剛主政南陽,應該已經見識過南陽帝鄉的民風。汝南不是帝鄉,但汝南水土肥沃,適合耕種,素以殷實著稱。本朝大興儒學,汝南更是領天下風氣之先,名儒輩出,以冶學傳家者數不勝數,漸漸成為士林重鎮。與他處不同,汝南本是楚地,民風原本激烈好鬥,習染儒學後不改慷慨,好議論,稟性剛烈,黨錮由汝南而起絕非意外。陳蕃、範滂不過是汝南人中的標杆而已,直道而行者不絕如縷,今日不過是匯聚成河,方顯澎湃之勢耳。”</p>


    孫策聽得入神。他知道汝南戶口眾多,在朝野的勢力都不小,也出了不少有名的黨人,卻不知道汝南人在黨錮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紙上得來終覺淺,有些事就算書上有記載,他也未必能注意得到,注意到了感受也不一定,遠遠不如身處其中的人更有體會。</p>


    “治儒學為汝南人入仕帶來了機會,但也對汝南民風帶來了不好的影響。儒學重禮,辭義繁複,先有今古文之爭,後有師法家法,一字之異而至連年不決,重虛名而輕實利。袁氏雖秉承汝南剛烈之義,起兵於河北,有爭雄天下之誌,卻儒生習氣太重,重名士,輕武人,坐養名聲,心思全在朝爭上。董卓入京,袁紹一敗塗地,倉皇出奔,如今據河北,起兵討董,依然未能吸取教訓,隨他到河北的人都是汝潁名士,卻少有通曉軍事之輩,叔至被遺漏並非特例,無須介懷。”</p>


    陳到很客氣地致謝,孫策卻是深有感觸。郭嘉這一趟河北沒有白走,他看到了袁紹的弱點。袁紹從汝潁兩地請去了很多名士,但其中能夠臨陣指揮作戰的人卻一個也沒有,他麾下知名的大將如被稱為河北四庭柱的顏良、文醜、張郃、高覽和大破公孫瓚的麹義都不是汝南人。</p>


    這固然是汝南人治學的多,習武的少,但根本原因還是袁紹的慣性思維在作祟,重名士,輕視武人。這不是他一個人的問題,而是整個汝南士林的風氣,甚至可以說是整個黨人的通病。武人一心想與黨人並肩,黨人眼裏卻從來沒有給武人留下位置,覺得隻有他們才能治國平天下。涼州三明立下赫赫戰功,維護著邊疆穩定,也傾心向學,皇甫規、張奐的學問都非常了得,卻始終無法被黨人引為同儕。</p>


    名士也許可以運籌帷幄,但卻少有能決勝於陣前的。劉邦僅有張良有什麽用,沒有韓信為他攻城掠地,還不是被項羽打得像喪家犬一般。文武並用才是王道,隻有謀士沒有良將是不行的,有了良將不能重用同樣不行。</p>


    就眼下而言,陳到名聲不顯還可以說隻是個例。再往將來看,官渡之戰時,張郃、高覽攻曹營不下,隻因為懼怕郭圖讒言,幹脆投降了曹操,也可以想象武將在袁紹帳下的地位有多麽不堪。如果不是平時受氣,沒什麽信任可言,何至於此。</p>


    “天下大亂,群雄並起,皆以為有逐鹿之能,但最後的勝者隻可能有一個人。董卓亂政,山東州郡擁兵數十萬以討董,袁紹身為盟主,每日飲酒高會,未曾一戰,敢與董卓戰者唯孫豫州與曹孟德二人,如今曹孟德兵敗南陽,下落不明,袁紹麾下已無能戰之人。縱有鐵騎千群,又能如何?孫將軍父子並為良將,父報捷於洛陽,子戰勝於南陽,放眼天下,誰是敵手?陳叔至,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啊。”</p>


    郭嘉說完,以指叩案,笑容滿麵。“若是在河北,這個大帳,你是進不了的。”</p>


    陳到愕然,這才明白郭嘉說了這麽多是勸他入幕。不過想想也是,袁紹眼裏哪有他呢,許劭又是那樣的人,他想依附袁紹隻不過是一場夢罷了。與其如此,不如跟隨孫策,至少孫策能重視他的才能。</p>


    陳到離席而起,拜在孫策麵前。“陳到不才,願為將軍效犬馬之勞。”</p>


    孫策大喜,連忙起身將陳到扶起。郭嘉來得好啊,進門先送一個大禮。</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策行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莊不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莊不周並收藏策行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