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7
西天極樂淨土那邊那位金剛的反應, 淨涪佛身並不了解, 但他看得見他麵前這座道場的迴饋。
這座氣息渾然一體的道場中,忽然升起了一點金色佛光。
佛光浩蕩暖和,指引著前行的道路。
道場氣息的變化, 並不僅僅隻指引了淨涪佛身,還驚動了道場中的一眾人等。
這些人都是跟隨著恆真僧人去往各處布道講經的僧人, 他們並不是這座道場的主人,和這座道場也無甚關係, 不過是跟著恆真僧人暫時在這處落腳而已。
這一眾僧人中, 大部分都是有修為在身的僧人。
不過在出發之初,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其實都沒有修為,僅僅隻是一個普通的凡俗僧人。他們年紀不一, 來曆不一, 學識不一,唯一相同的, 是他們那一顆讓人動容的向佛之心。
對於這些跟隨的人, 恆真僧人就沒計較太多,甚至都沒如何挑揀,隻要有人願意跟隨,隻要他們的心意虔誠,他就收下, 每日裏細心指引他們修行。
跟隨他的人中,常有人要加入,也總有人要離開。
想加入的人, 恆真僧人都收留下來了,且還一視同仁。而要離開的人,恆真僧人也不挽留,隻受了他們臨別的最後一禮,就讓他們散去。
在恆真僧人開始行走各地的時候,比起不斷加入、離開的人來,其實還是觀望的人更多。而這些觀望的各脈僧人中,又有絕大部分的人,對恆真僧人的態度都是質疑,質疑,質疑。
除了質疑,還是質疑。
這樣的開局,簡直糟透了。
不過恆真僧人到底是熬了下來。
他用心引導著跟隨他的僧人,不論他們是否隻是想要做一個嚐試,也不在意他們是否會在下一刻離開,他甚至都不在意他們對他的態度。
隻要他們走過來,開口與他詢問,他便會耐心而細致地給出指引,教導著他們靜心修持。
可以說,恆真僧人不是在以師的身份教導他們,而根本就是在以贖罪的姿態指引他們前行。
他的這種姿態,他自己並沒有遮掩,也沒有加以任何修飾,而是大大方方地,坦坦蕩蕩地展露在所有人的麵前。
不得不說,恆真僧人的這番態度,相當有效地扭轉了別人對他的印象。大多數,也可以說是,極大多數的人都因此而對他改觀,相信了他的誠意。尤其是在那一場詭異天象之後,他更是借著他在後續處理上的明確表態緩和了他與天靜寺一眾大和尚之間的關係。
他們一個有心,一個有意,雙方之間很容易就達成了交流,也成功開始了相當和睦的合作。
這不,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恆真僧人身側跟隨他修行的僧人是越來越多了,且這些僧人也願意長時間地跟隨在他身邊。
比起開局時候的那般糟糕狀態,恆真僧人自己心裏也是相當高興的。所以這段時間以來,雖然傳經布道時候依然還有很多麻煩,但因為恆真僧人高興,所以他們一行人的氣氛也都相當和樂。
而也正是因為行伍中氣氛和樂,一眾僧人也才很放得開。也所以,當他們看見山外傳來的動靜時,不太忙碌或是相對清閑一點的僧人都放下了他們手上的事情,齊齊抬頭望向山外的位置。
“是有人來了?”
“看這般動靜,應該是。”
“......可現在這個時候,這不前不後的,又有誰會找過來?”
要知道,他們這一行人在這裏停留已經足有一兩個月了,便是有人有心想要找過來跟隨恆真師父,那也應該早到了,不至於等到現在。
“不會是這人路途太過遙遠......”一路追過來才會在這時候找過來的吧?
僧人這話才說到一半,就被他自己給否了,沒能有機會全說出來。
一眾僧人也都麵麵相覷,不明白究竟。
也是他們這些人修行時日不長,修為也淺薄,才不知道他們現下住著的這座平凡普通小廟其實並不真就如他們所見的那樣不起眼。
人家其實大有來曆。
恆真僧人也沒跟他們說過,怕他們眼界不夠,知道這裏是一位金剛道場之後就束手束腳,不如現在自在。
倘若他們知道,又稍稍知道得更多一點,他們也就不會有那樣的猜測了。
這裏,是一位金剛的道場。人家主人雖然已經離開,但人還活著,這裏並不是無主的地方。而方才他們所見的那番異像,更是人家主人打開門戶迎客鬧出來的動靜。
能得一位金剛打開道場門戶迎接的客人,再如何,在這景浩界裏也不會有因為路途太過遙遠而耽誤了時間的煩惱。
這些道理,這一眾僧人們鬧不明白,恆真僧人卻是清楚的。
他從定中迴轉,睜開眼睛往山外看了一眼,便當即從蒲團上起身,又稍稍收拾打理過自己,就幾步走出雲房,走到山門邊上。
恆真僧人雖然是慧真羅漢的轉世法身,卻沒想在淨涪麵前拿大,自然也就不會做什麽等在雲房裏要淨涪佛身前去請見的事情來。
若是再往前時候,景浩界的情況沒現在這麽危微,恆真僧人或許還會有點小心思,要跟淨涪別一別苗頭。可現在,卻是不行的。
情況不允許。
不單是佛門情況不允許,就連世界的情況都不允許,恆真僧人還能有別的什麽小心思。
不說他這一世轉生以來,因為慧真羅漢著意安排,他的性情沒有慧真那般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王者霸道,就是慧真自己站在這裏,也得收斂收斂他的那點子作風。
到底他立場已經不可更易,還已經做出了決斷,那麽雙方合作的誠意,他也能拿得出來。
恆真僧人親自站在山門側旁相迎的舉動,驚了一眾的僧人。
一眾僧人麵麵相覷,到底沒想明白究竟。又見恆真僧人臉色尚可,便有人上前一步,趁著外間的人還沒有完全走進來的這當口詢問恆真僧人道:“師父,這來的,到底是誰啊?”
恆真僧人也沒想瞞著他們。
反正要瞞也瞞不了多久,等他們見過淨涪,自然也就知道了。
恆真僧人可不相信這裏的六百多人還沒有一個人不見過那位淨涪比丘。所以他很自然地合掌,說道,“是淨涪比丘。”
淨涪比丘......
光隻這一個名號,就讓跟在他側旁的這一眾僧人震了一震。更有人止不住地問道:“師父,可是那位妙音寺的淨涪比丘?”
恆真僧人點頭,笑答道:“正是。”
“居然是淨涪比丘?!”
“淨涪比丘?!比丘他最近不是在妙定寺那邊尋找《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嗎?怎麽忽然就到這裏來了?”
“難道我們這裏還有誰有那個機緣,藏了一片《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淨涪比丘是過來要的?”
別的猶自可,聽到那一個一聽就不怎麽靠譜的猜測,當即就有僧人給駁了迴去,“要真有,也不該是這個時候的吧。比丘尋找《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明明白白的自他身邊最近的地方尋找,然後一步步往前的。要真是我們師兄弟這裏也有一片《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比丘怎麽也該先找過他附近的地方,然後才找到我們這裏來的吧。”
別看一整個景浩界佛門,除了一個淨羽、一個淨封,就再沒有誰攔下位置明確、移動速度不快的淨涪,淨涪一個人走在路上,冷清而孤單。可事實上,幾乎一整個景浩界佛門,不論是各脈各寺的修行僧人,還是無有修為在身的凡俗僧人,更甚至是在家修行的居士,可都無時無刻不關注著淨涪的動向。
淨涪收取每一片《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經過、了卻因果的方式和手段,他的一言一行,其實全都落在別人的眼中。
所以雖然淨涪佛身從來不明說,也不如何張揚,可他收取《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習慣,卻也依舊人盡皆知,就像所有人都知道他這個時候所在的位置一樣。
不過他們知道歸知道,卻也沒誰真的能確定當淨涪佛身了解了一段貝葉因果之後,他又將去往哪一處,找上哪一個人。
畢竟,除了淨涪自己之外,也真的沒誰知道剩餘的那些貝葉此時都在什麽地方,又在誰的手裏。
這些信息不為人知,又無有依據可以讓人推敲,自然就得靠猜的了。
猜中了,自然是好;猜不中,也沒什麽緊要的。
所以當自己的猜測被一□□行的師兄弟毫不留情地駁了後,那僧人也不如何生氣,隻是笑笑,說道,“我也就隻是這樣猜猜而已。”
反駁了的那僧人見此,也沒得寸進尺,立時就放緩了聲音道:“就是猜也該猜得合理一點的嘛......”
恆真僧人在旁邊笑著聽,並不答話。
而除了這兩個僧人之外,他的耳邊也還有一個個的猜測被提起又被駁去,如此反複地來迴,恆真僧人也免不了被勾起了猜想。
所以――淨涪他找過來,到底是想要做什麽的?
恆真僧人自覺自己這一段日子,不,是這麽長一段時間以來,都是相當的安分。沒做過什麽小動作不說,態度也相當的明確,和天靜寺那邊也相當融洽,可完全沒有什麽出格的地方啊......
這麽自我檢測過一遍後,恆真僧人也能確定淨涪不是過來找他麻煩的,心裏就更安定了。
恆真僧人是不怕淨涪,但也不想莫名招惹這樣一個敵人。
而既然不是找他麻煩,那麽是――合作?還是別的什麽?
恆真僧人還沒想明白,那邊山道上,就已經出現了淨涪佛身的身影了。
一時間,這山門邊上的所有聲音都消湮殆盡。
氣氛也緊張了起來。
不是那種外勢壓迫性的緊張,而是自內而外的,從人心底透出來的緊張。
恆真僧人用眼角餘光看了看簇擁在他身側的一眾僧人。
這些僧人,有一個算一個,莫不是麵紅耳赤兩眼放光地盯著山道盡頭的那一條身影,連唿吸都幾不可聞。
恆真僧人心中搖頭,卻也將眼角餘光盡數收斂迴來,專注地凝望著那個緩步走近的人。
他身上穿著的,不過是最簡單的灰色僧袍;他腳下踩著的,也不過是一雙薄薄的僧靴;便連他脖頸、手腕上帶著的,也隻是沉黑的佛珠。可偏就是這般打扮的人,當他出現在別人的感知範圍裏的時候,所看見的,就是那一股風儀。
明明不攝人,不耀眼,不熱鬧,寧靜平和,卻偏就占去了人所有的感知。
恆真僧人沉默地看著那人從山道上走來。
和風在他身側迴旋盤繞,暖光披灑在他身上,便連被他腳下的微風拂起又飄落的微塵,都是那般的溫柔癡戀......
仿佛在這一個世界裏,他備受寵愛。
可是......
恆真僧人在心裏搖了搖頭。
便是這個世界真有那麽一個備受寵愛的人,也不會是他,而是那左天行。
淨涪佛身一眼便看出恆真僧人有些走神,可他沒說什麽,輕步走到恆真僧人近前後,合掌探身向他拜了一拜,口中稱道:“後輩淨涪,拜見祖師。”
淨涪佛身這一開口,又再一次驚了眾人。
不單單是因為淨涪佛身開口說話明顯破了他修持的閉口禪,還因為淨涪佛身所說的那些話。
先前就說,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出世後,自淨涪踏上尋找其他《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道路後,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就都被景浩界佛門的人密切關注著。可關注著的人雖多,卻也不是誰都有那個能耐可以做到無一疏漏與及時。
跟隨在恆真僧人身側的這些僧人們,就不是。
所以他們根本不知道,修持閉口禪的淨涪比丘偶爾時候會自破禪功。
不過對於絕大部分的僧人來說,他們對淨涪的決定無有異議,所以這些人也就隻是驚了一下,便就迴神,留心淨涪比丘與恆真僧人之間的對話。
而也正是聽了淨涪比丘的自稱和他對恆真僧人的敬稱,這附近的人有一個算一個,都自覺自己猜到了什麽。
約莫是淨涪比丘他心中有了疑慮和不解,來跟恆真師父請教來了。
這麽一猜測,一眾僧人們看著淨涪比丘的目光又都添了幾分親近。他們心底裏幾乎不可察覺的因敬重而生出的距離一下子就被抹去,再也找不到絲毫蹤跡。
對於身側一眾僧人們態度上的轉變,恆真僧人自然也是看得清楚。他甚至知道,淨涪這一句話出口,不單單是拉近了他與這些人的距離,還是在跟他示好,為他正名。
連淨涪都親口承認了恆真僧人祖師的身份,自稱後輩,他們這些人不更應該珍惜這樣的跟隨在恆真祖師身側修行還得他細心指點的機會和時間?
恆真僧人深吸了一口氣,忽然覺得很不妙。
淨涪的前身是誰,慧真知道,他自然也知道。這人的行事作風,慧真清楚,他自然也是清楚。而既然這位一上來就放低了姿態送上了好處,那他的所求......
可是看著還在與他見禮的淨涪佛身,恆真僧人又不能擺架子將人晾著。
他深吸一口氣,快速收斂心神,露出一個親近慈和的笑容,合掌探身與他迴了一禮,“不必如此,如今我也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僧人而已,不必如此。”
淨涪佛身隻是笑笑,“祖師便是祖師,淨涪一後輩,如何敢在祖師麵前失禮?”
恆真僧人麵上笑意加深,心裏一路猛敲的鼓點又更急了幾分。
這個姿態,可真的是讓人心驚肉跳啊。
淨涪佛身見過恆真僧人,看他一時無話,也就別開眼,團團看過圍攏在恆真僧人左右的一眾僧人。
六百餘數的僧人,一眼看過去,入目的都是人麵。
淨涪佛身放眼望去,看過每一雙激動殷切地看著他的眼睛,笑了笑,合掌彎身拜了一拜,口中稱道,“見過各位師弟。”
沒錯,縱然這裏所有人的年紀都比淨涪佛身大,這會兒見禮,這些人卻都是淨涪師弟。
一眾的僧人都是激動萬分,見得淨涪佛身與他們行禮招唿,他們便當即齊齊站直了身,合掌重重彎腰,齊聲高唿道:“弟子等見過師兄。”
那六百餘人放聲高唿,完全就沒有絲毫壓製的聲量簡直震耳欲聾。
可比他耳朵更受罪的,卻是恆真僧人的心。
恆真僧人的心都沉到不知什麽地方去了。
他寧願淨涪來者不善,也不想要見到現在這番局麵。
然而,這時候的狀況已經由不得恆真僧人了。
扯著笑臉與他閑話幾句之後,恆真僧人便請淨涪佛身入內。
這一整座山,其實都是那位金剛的道場,而這座山上的山寺,就更是道場的核心。
恆真僧人暫時在這處落腳,雖然不過是借住,卻幾如主人。
他領著淨涪佛身去了正堂大殿,一眾人等在大殿中分別落座。
恆真僧人領著淨涪佛身坐在上首,下手則坐了滿滿當當的僧人。
六百餘數的僧人齊齊擠在一個殿堂裏,怎麽從外麵看,這一間占地不大的殿堂都顯得逼窄。可這裏不會,一眼看下去,這大殿裏還能看見不少空檔。
落座之後,淨涪佛身轉眼含笑看過一眾僧人,才調了目光迴來看恆真僧人,“祖師這段日子以來,功德深遠,可真是叫人歎服。”
下首的一眾僧人們聽著淨涪佛身的話,各個神色激動,更是下意識地挺直了脊梁,坐得更高更直了。尤其是那一雙雙眼睛,晶亮晶亮的,看得人心慌。
恆真僧人心是真的開始慌了,不過他麵上撐得住,甚至還在眼眶中泛起了幾滴淚花,“功德深遠不敢想,到底是我耽誤了他們,如今隻是勉力補救而已......想到那些因我昔日疏漏而耽誤、不得解脫的一眾子弟,我......我這心裏就......”
雖然自恆真僧人覺醒記憶以來,他就開始為補足自己根基、為景浩界佛門凡俗僧人一脈修行做準備,且一直以來都頗有進展。而現在這些跟隨在他身側,與他一同行走各地講經布道的修士,也是他的成果之一。
他的事跡都讓人看在眼裏,成果也有,可他卻從來沒有就當年慧真的做法說過什麽。
解釋沒有,道歉沒有,隻是一言以概之地含糊過去。
一直到現在......
一直到現在,才終於有人聽到了他提及到那一段過去,聽到他的心裏話,聽到他的道歉。
雖然很多人心裏都還有怨言,也知道恆真僧人根本就是在說給他們聽的,一時也覺得心裏舒坦了些。
祖師現在是在道歉呢......
他是知道自己做錯了的。
他心裏也是有愧疚的。
心裏稍稍舒坦的一眾僧人們自然而然就在麵上帶出了幾分痕跡來,坐在上首的恆真僧人和淨涪佛身都看得清楚。
兩人目光一個碰撞,恆真僧人先將目光收了迴去。
你既然都放低了姿態,又擺明了後續有事找到他頭上來,那也就不怪他拿來用一用。
不過想是這樣想,恆真僧人也確實是這樣做了,可在對上淨涪佛身目光的時候,恆真僧人的心又更往下跌落到不知多深多遠的地方去。
恆真僧人心中忌憚淨涪佛身,又想不明白淨涪佛身的來意,所以並不敢太過份,隻是借著這個當口稍稍地將事情提了提,就轉了話題去。
他們這些修士們麽,最常聊起的話題,自然就是修行。
修行間遇到的人、事,偶然間靈光一閃帶出的感悟,閑暇時候的某些趣事,都是恆真僧人和淨涪佛身之間的話題。
恆真僧人是恨不得能跟淨涪佛身就著這些閑話聊到淨涪佛身離開,好叫他將他的那些來意永遠地關在他的肚子裏,不讓他拿出來,所以聊起話題來,自然是積極又熱情,怎麽都不叫氣氛冷卻。
西天極樂淨土那邊那位金剛的反應, 淨涪佛身並不了解, 但他看得見他麵前這座道場的迴饋。
這座氣息渾然一體的道場中,忽然升起了一點金色佛光。
佛光浩蕩暖和,指引著前行的道路。
道場氣息的變化, 並不僅僅隻指引了淨涪佛身,還驚動了道場中的一眾人等。
這些人都是跟隨著恆真僧人去往各處布道講經的僧人, 他們並不是這座道場的主人,和這座道場也無甚關係, 不過是跟著恆真僧人暫時在這處落腳而已。
這一眾僧人中, 大部分都是有修為在身的僧人。
不過在出發之初,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其實都沒有修為,僅僅隻是一個普通的凡俗僧人。他們年紀不一, 來曆不一, 學識不一,唯一相同的, 是他們那一顆讓人動容的向佛之心。
對於這些跟隨的人, 恆真僧人就沒計較太多,甚至都沒如何挑揀,隻要有人願意跟隨,隻要他們的心意虔誠,他就收下, 每日裏細心指引他們修行。
跟隨他的人中,常有人要加入,也總有人要離開。
想加入的人, 恆真僧人都收留下來了,且還一視同仁。而要離開的人,恆真僧人也不挽留,隻受了他們臨別的最後一禮,就讓他們散去。
在恆真僧人開始行走各地的時候,比起不斷加入、離開的人來,其實還是觀望的人更多。而這些觀望的各脈僧人中,又有絕大部分的人,對恆真僧人的態度都是質疑,質疑,質疑。
除了質疑,還是質疑。
這樣的開局,簡直糟透了。
不過恆真僧人到底是熬了下來。
他用心引導著跟隨他的僧人,不論他們是否隻是想要做一個嚐試,也不在意他們是否會在下一刻離開,他甚至都不在意他們對他的態度。
隻要他們走過來,開口與他詢問,他便會耐心而細致地給出指引,教導著他們靜心修持。
可以說,恆真僧人不是在以師的身份教導他們,而根本就是在以贖罪的姿態指引他們前行。
他的這種姿態,他自己並沒有遮掩,也沒有加以任何修飾,而是大大方方地,坦坦蕩蕩地展露在所有人的麵前。
不得不說,恆真僧人的這番態度,相當有效地扭轉了別人對他的印象。大多數,也可以說是,極大多數的人都因此而對他改觀,相信了他的誠意。尤其是在那一場詭異天象之後,他更是借著他在後續處理上的明確表態緩和了他與天靜寺一眾大和尚之間的關係。
他們一個有心,一個有意,雙方之間很容易就達成了交流,也成功開始了相當和睦的合作。
這不,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恆真僧人身側跟隨他修行的僧人是越來越多了,且這些僧人也願意長時間地跟隨在他身邊。
比起開局時候的那般糟糕狀態,恆真僧人自己心裏也是相當高興的。所以這段時間以來,雖然傳經布道時候依然還有很多麻煩,但因為恆真僧人高興,所以他們一行人的氣氛也都相當和樂。
而也正是因為行伍中氣氛和樂,一眾僧人也才很放得開。也所以,當他們看見山外傳來的動靜時,不太忙碌或是相對清閑一點的僧人都放下了他們手上的事情,齊齊抬頭望向山外的位置。
“是有人來了?”
“看這般動靜,應該是。”
“......可現在這個時候,這不前不後的,又有誰會找過來?”
要知道,他們這一行人在這裏停留已經足有一兩個月了,便是有人有心想要找過來跟隨恆真師父,那也應該早到了,不至於等到現在。
“不會是這人路途太過遙遠......”一路追過來才會在這時候找過來的吧?
僧人這話才說到一半,就被他自己給否了,沒能有機會全說出來。
一眾僧人也都麵麵相覷,不明白究竟。
也是他們這些人修行時日不長,修為也淺薄,才不知道他們現下住著的這座平凡普通小廟其實並不真就如他們所見的那樣不起眼。
人家其實大有來曆。
恆真僧人也沒跟他們說過,怕他們眼界不夠,知道這裏是一位金剛道場之後就束手束腳,不如現在自在。
倘若他們知道,又稍稍知道得更多一點,他們也就不會有那樣的猜測了。
這裏,是一位金剛的道場。人家主人雖然已經離開,但人還活著,這裏並不是無主的地方。而方才他們所見的那番異像,更是人家主人打開門戶迎客鬧出來的動靜。
能得一位金剛打開道場門戶迎接的客人,再如何,在這景浩界裏也不會有因為路途太過遙遠而耽誤了時間的煩惱。
這些道理,這一眾僧人們鬧不明白,恆真僧人卻是清楚的。
他從定中迴轉,睜開眼睛往山外看了一眼,便當即從蒲團上起身,又稍稍收拾打理過自己,就幾步走出雲房,走到山門邊上。
恆真僧人雖然是慧真羅漢的轉世法身,卻沒想在淨涪麵前拿大,自然也就不會做什麽等在雲房裏要淨涪佛身前去請見的事情來。
若是再往前時候,景浩界的情況沒現在這麽危微,恆真僧人或許還會有點小心思,要跟淨涪別一別苗頭。可現在,卻是不行的。
情況不允許。
不單是佛門情況不允許,就連世界的情況都不允許,恆真僧人還能有別的什麽小心思。
不說他這一世轉生以來,因為慧真羅漢著意安排,他的性情沒有慧真那般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王者霸道,就是慧真自己站在這裏,也得收斂收斂他的那點子作風。
到底他立場已經不可更易,還已經做出了決斷,那麽雙方合作的誠意,他也能拿得出來。
恆真僧人親自站在山門側旁相迎的舉動,驚了一眾的僧人。
一眾僧人麵麵相覷,到底沒想明白究竟。又見恆真僧人臉色尚可,便有人上前一步,趁著外間的人還沒有完全走進來的這當口詢問恆真僧人道:“師父,這來的,到底是誰啊?”
恆真僧人也沒想瞞著他們。
反正要瞞也瞞不了多久,等他們見過淨涪,自然也就知道了。
恆真僧人可不相信這裏的六百多人還沒有一個人不見過那位淨涪比丘。所以他很自然地合掌,說道,“是淨涪比丘。”
淨涪比丘......
光隻這一個名號,就讓跟在他側旁的這一眾僧人震了一震。更有人止不住地問道:“師父,可是那位妙音寺的淨涪比丘?”
恆真僧人點頭,笑答道:“正是。”
“居然是淨涪比丘?!”
“淨涪比丘?!比丘他最近不是在妙定寺那邊尋找《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嗎?怎麽忽然就到這裏來了?”
“難道我們這裏還有誰有那個機緣,藏了一片《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淨涪比丘是過來要的?”
別的猶自可,聽到那一個一聽就不怎麽靠譜的猜測,當即就有僧人給駁了迴去,“要真有,也不該是這個時候的吧。比丘尋找《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明明白白的自他身邊最近的地方尋找,然後一步步往前的。要真是我們師兄弟這裏也有一片《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比丘怎麽也該先找過他附近的地方,然後才找到我們這裏來的吧。”
別看一整個景浩界佛門,除了一個淨羽、一個淨封,就再沒有誰攔下位置明確、移動速度不快的淨涪,淨涪一個人走在路上,冷清而孤單。可事實上,幾乎一整個景浩界佛門,不論是各脈各寺的修行僧人,還是無有修為在身的凡俗僧人,更甚至是在家修行的居士,可都無時無刻不關注著淨涪的動向。
淨涪收取每一片《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經過、了卻因果的方式和手段,他的一言一行,其實全都落在別人的眼中。
所以雖然淨涪佛身從來不明說,也不如何張揚,可他收取《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習慣,卻也依舊人盡皆知,就像所有人都知道他這個時候所在的位置一樣。
不過他們知道歸知道,卻也沒誰真的能確定當淨涪佛身了解了一段貝葉因果之後,他又將去往哪一處,找上哪一個人。
畢竟,除了淨涪自己之外,也真的沒誰知道剩餘的那些貝葉此時都在什麽地方,又在誰的手裏。
這些信息不為人知,又無有依據可以讓人推敲,自然就得靠猜的了。
猜中了,自然是好;猜不中,也沒什麽緊要的。
所以當自己的猜測被一□□行的師兄弟毫不留情地駁了後,那僧人也不如何生氣,隻是笑笑,說道,“我也就隻是這樣猜猜而已。”
反駁了的那僧人見此,也沒得寸進尺,立時就放緩了聲音道:“就是猜也該猜得合理一點的嘛......”
恆真僧人在旁邊笑著聽,並不答話。
而除了這兩個僧人之外,他的耳邊也還有一個個的猜測被提起又被駁去,如此反複地來迴,恆真僧人也免不了被勾起了猜想。
所以――淨涪他找過來,到底是想要做什麽的?
恆真僧人自覺自己這一段日子,不,是這麽長一段時間以來,都是相當的安分。沒做過什麽小動作不說,態度也相當的明確,和天靜寺那邊也相當融洽,可完全沒有什麽出格的地方啊......
這麽自我檢測過一遍後,恆真僧人也能確定淨涪不是過來找他麻煩的,心裏就更安定了。
恆真僧人是不怕淨涪,但也不想莫名招惹這樣一個敵人。
而既然不是找他麻煩,那麽是――合作?還是別的什麽?
恆真僧人還沒想明白,那邊山道上,就已經出現了淨涪佛身的身影了。
一時間,這山門邊上的所有聲音都消湮殆盡。
氣氛也緊張了起來。
不是那種外勢壓迫性的緊張,而是自內而外的,從人心底透出來的緊張。
恆真僧人用眼角餘光看了看簇擁在他身側的一眾僧人。
這些僧人,有一個算一個,莫不是麵紅耳赤兩眼放光地盯著山道盡頭的那一條身影,連唿吸都幾不可聞。
恆真僧人心中搖頭,卻也將眼角餘光盡數收斂迴來,專注地凝望著那個緩步走近的人。
他身上穿著的,不過是最簡單的灰色僧袍;他腳下踩著的,也不過是一雙薄薄的僧靴;便連他脖頸、手腕上帶著的,也隻是沉黑的佛珠。可偏就是這般打扮的人,當他出現在別人的感知範圍裏的時候,所看見的,就是那一股風儀。
明明不攝人,不耀眼,不熱鬧,寧靜平和,卻偏就占去了人所有的感知。
恆真僧人沉默地看著那人從山道上走來。
和風在他身側迴旋盤繞,暖光披灑在他身上,便連被他腳下的微風拂起又飄落的微塵,都是那般的溫柔癡戀......
仿佛在這一個世界裏,他備受寵愛。
可是......
恆真僧人在心裏搖了搖頭。
便是這個世界真有那麽一個備受寵愛的人,也不會是他,而是那左天行。
淨涪佛身一眼便看出恆真僧人有些走神,可他沒說什麽,輕步走到恆真僧人近前後,合掌探身向他拜了一拜,口中稱道:“後輩淨涪,拜見祖師。”
淨涪佛身這一開口,又再一次驚了眾人。
不單單是因為淨涪佛身開口說話明顯破了他修持的閉口禪,還因為淨涪佛身所說的那些話。
先前就說,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出世後,自淨涪踏上尋找其他《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道路後,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就都被景浩界佛門的人密切關注著。可關注著的人雖多,卻也不是誰都有那個能耐可以做到無一疏漏與及時。
跟隨在恆真僧人身側的這些僧人們,就不是。
所以他們根本不知道,修持閉口禪的淨涪比丘偶爾時候會自破禪功。
不過對於絕大部分的僧人來說,他們對淨涪的決定無有異議,所以這些人也就隻是驚了一下,便就迴神,留心淨涪比丘與恆真僧人之間的對話。
而也正是聽了淨涪比丘的自稱和他對恆真僧人的敬稱,這附近的人有一個算一個,都自覺自己猜到了什麽。
約莫是淨涪比丘他心中有了疑慮和不解,來跟恆真師父請教來了。
這麽一猜測,一眾僧人們看著淨涪比丘的目光又都添了幾分親近。他們心底裏幾乎不可察覺的因敬重而生出的距離一下子就被抹去,再也找不到絲毫蹤跡。
對於身側一眾僧人們態度上的轉變,恆真僧人自然也是看得清楚。他甚至知道,淨涪這一句話出口,不單單是拉近了他與這些人的距離,還是在跟他示好,為他正名。
連淨涪都親口承認了恆真僧人祖師的身份,自稱後輩,他們這些人不更應該珍惜這樣的跟隨在恆真祖師身側修行還得他細心指點的機會和時間?
恆真僧人深吸了一口氣,忽然覺得很不妙。
淨涪的前身是誰,慧真知道,他自然也知道。這人的行事作風,慧真清楚,他自然也是清楚。而既然這位一上來就放低了姿態送上了好處,那他的所求......
可是看著還在與他見禮的淨涪佛身,恆真僧人又不能擺架子將人晾著。
他深吸一口氣,快速收斂心神,露出一個親近慈和的笑容,合掌探身與他迴了一禮,“不必如此,如今我也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僧人而已,不必如此。”
淨涪佛身隻是笑笑,“祖師便是祖師,淨涪一後輩,如何敢在祖師麵前失禮?”
恆真僧人麵上笑意加深,心裏一路猛敲的鼓點又更急了幾分。
這個姿態,可真的是讓人心驚肉跳啊。
淨涪佛身見過恆真僧人,看他一時無話,也就別開眼,團團看過圍攏在恆真僧人左右的一眾僧人。
六百餘數的僧人,一眼看過去,入目的都是人麵。
淨涪佛身放眼望去,看過每一雙激動殷切地看著他的眼睛,笑了笑,合掌彎身拜了一拜,口中稱道,“見過各位師弟。”
沒錯,縱然這裏所有人的年紀都比淨涪佛身大,這會兒見禮,這些人卻都是淨涪師弟。
一眾的僧人都是激動萬分,見得淨涪佛身與他們行禮招唿,他們便當即齊齊站直了身,合掌重重彎腰,齊聲高唿道:“弟子等見過師兄。”
那六百餘人放聲高唿,完全就沒有絲毫壓製的聲量簡直震耳欲聾。
可比他耳朵更受罪的,卻是恆真僧人的心。
恆真僧人的心都沉到不知什麽地方去了。
他寧願淨涪來者不善,也不想要見到現在這番局麵。
然而,這時候的狀況已經由不得恆真僧人了。
扯著笑臉與他閑話幾句之後,恆真僧人便請淨涪佛身入內。
這一整座山,其實都是那位金剛的道場,而這座山上的山寺,就更是道場的核心。
恆真僧人暫時在這處落腳,雖然不過是借住,卻幾如主人。
他領著淨涪佛身去了正堂大殿,一眾人等在大殿中分別落座。
恆真僧人領著淨涪佛身坐在上首,下手則坐了滿滿當當的僧人。
六百餘數的僧人齊齊擠在一個殿堂裏,怎麽從外麵看,這一間占地不大的殿堂都顯得逼窄。可這裏不會,一眼看下去,這大殿裏還能看見不少空檔。
落座之後,淨涪佛身轉眼含笑看過一眾僧人,才調了目光迴來看恆真僧人,“祖師這段日子以來,功德深遠,可真是叫人歎服。”
下首的一眾僧人們聽著淨涪佛身的話,各個神色激動,更是下意識地挺直了脊梁,坐得更高更直了。尤其是那一雙雙眼睛,晶亮晶亮的,看得人心慌。
恆真僧人心是真的開始慌了,不過他麵上撐得住,甚至還在眼眶中泛起了幾滴淚花,“功德深遠不敢想,到底是我耽誤了他們,如今隻是勉力補救而已......想到那些因我昔日疏漏而耽誤、不得解脫的一眾子弟,我......我這心裏就......”
雖然自恆真僧人覺醒記憶以來,他就開始為補足自己根基、為景浩界佛門凡俗僧人一脈修行做準備,且一直以來都頗有進展。而現在這些跟隨在他身側,與他一同行走各地講經布道的修士,也是他的成果之一。
他的事跡都讓人看在眼裏,成果也有,可他卻從來沒有就當年慧真的做法說過什麽。
解釋沒有,道歉沒有,隻是一言以概之地含糊過去。
一直到現在......
一直到現在,才終於有人聽到了他提及到那一段過去,聽到他的心裏話,聽到他的道歉。
雖然很多人心裏都還有怨言,也知道恆真僧人根本就是在說給他們聽的,一時也覺得心裏舒坦了些。
祖師現在是在道歉呢......
他是知道自己做錯了的。
他心裏也是有愧疚的。
心裏稍稍舒坦的一眾僧人們自然而然就在麵上帶出了幾分痕跡來,坐在上首的恆真僧人和淨涪佛身都看得清楚。
兩人目光一個碰撞,恆真僧人先將目光收了迴去。
你既然都放低了姿態,又擺明了後續有事找到他頭上來,那也就不怪他拿來用一用。
不過想是這樣想,恆真僧人也確實是這樣做了,可在對上淨涪佛身目光的時候,恆真僧人的心又更往下跌落到不知多深多遠的地方去。
恆真僧人心中忌憚淨涪佛身,又想不明白淨涪佛身的來意,所以並不敢太過份,隻是借著這個當口稍稍地將事情提了提,就轉了話題去。
他們這些修士們麽,最常聊起的話題,自然就是修行。
修行間遇到的人、事,偶然間靈光一閃帶出的感悟,閑暇時候的某些趣事,都是恆真僧人和淨涪佛身之間的話題。
恆真僧人是恨不得能跟淨涪佛身就著這些閑話聊到淨涪佛身離開,好叫他將他的那些來意永遠地關在他的肚子裏,不讓他拿出來,所以聊起話題來,自然是積極又熱情,怎麽都不叫氣氛冷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