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
那可是位年幼便得世尊親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年二十即受比丘戒的比丘啊......
能與他相交, 不, 單隻是同行一段,或僅僅是與他敘談一番,那也是一段難得的機緣, 如何又不讓妙安寺裏的一眾師兄弟們羨慕,甚至恨不得取淨封而代之?
而妙安寺裏各位師兄弟們的反應, 淨封沙彌也完全能夠預料得到,可他將這些全都拋到了身後, 一路運使神通確定淨涪所在, 一路不斷調整自己前行的方向。
淨封沙彌動作迅速,雖然一路上因為不斷根據淨涪所在調整自己路線而很是浪費了一段時間,也還是和淨涪前後腳地踏入王家村範圍, 其中間隔不過半日。
到得淨封沙彌一路尋到王家村裏正王二家裏的時候, 他先看見的是那一片升騰到半空占據了半個院子的佛光,然後就是圍在院子裏看神跡的一村村民。
真不是淨封沙彌誇張, 事實上就是一整個王家村的村民們此時連地裏的活計都停了, 隻一窩蜂地圍著王二的院子,巴頭巴腦地往裏張望。
當然,這些村民們也就敢巴望著而已,卻很小心,連大點的聲音都不敢弄出來。一旦誰不注意, 鬧出些動靜來,不單單是王二要拿眼睛剜了他,就連側旁的親朋戚友都得調轉頭來怒瞪他。
王二說要給淨涪收拾的屋子才剛剛開了個頭, 就停下來了。也不是他自己想停下來,而是......
這青年師父在他院子裏鬧出來的動靜太大太驚人了,他要不在院子裏給他守著,怕圍過來的村裏人能冒失到打擾了這青年師父!
王二也曾經動了勸說村裏人離開的念頭,地裏活計不好耽誤不說,這一整村的人都圍到他家來像個什麽樣子?!
可王二才轉眼望過院子附近擠擠攘攘的人頭,又沉默了。
他雖然是村裏裏正兼族長,威望、權力都重,在村裏向來說一不二,但他若真在這個時候和一整村的村人對上,就是他也討不了好。
看看現下在他院裏院外擠了滿滿當當的人,除了那位年輕師父還能占去半個庭院之外,他這屋裏屋外的,哪兒還有個能落腳的地兒?
再看看那些擠在這裏的人。老的,小的,男的,女的,親近的,有怨的,勤快的,耍賴子的,身體康健的,體弱多病的,......整一個村裏的人,又真漏了哪一個?
無奈何,王二也就隻能閉緊了嘴巴,隻在一旁震懾,提醒他們這些人守著分寸,別一個不注意,驚擾到了這位一看就知道了不得的師父。真到了那個時候,便是這個年輕師父大度不和他們計較,怕他們王家村也能將到手的東西又給交出去。
王二想得挺多,但旁人就沒有那麽多心思了,他們隻擠在一起閉緊了嘴巴看著,將眼前所見的一幕死死刻在腦海裏。
王家村的村人一輩子都困在山裏,很少外出,見識也不多,但他們本能地知道,他們現下眼前所見的,根本就是他們一生中僅見的奇跡。
錯過了就再也沒地方尋覓的奇跡!
不說大人們,便連年幼懵懂的小孩兒們此時也不鬧騰了,乖乖地站在大人側旁,拿著天真懵懂的好奇眼睛打量著那邊披著一層光的光頭大哥哥。
而這些小孩兒最幸福的,還是要數王二家那個小名球子的重孫兒。
他拿著他自己專屬的小凳子在淨涪側旁不遠處坐著,那是他在金光冒出來之前就坐定了的位置。如今這一片金光升起,就將他給裹在了裏頭,那種比冬天裏曬日光還要暖融舒坦的感覺,使得這個小孩兒眯著眼挨著院牆就睡了過去。
王二原本見他坐在金光裏還是驚訝的,但見他睡得安穩,就沒有別的動作了。他甚至還攔下了家裏的其他人,由著王球子在那陣看著就恢宏明燦的佛光裏沉沉睡去。
淨封沙彌從村外一直尋到王二這院子裏來的時候,正是中午時分。往常這個時候,不光是這村子裏的村民在田地裏扒拉忙活的時候,還是他們張羅著吃午飯的時候。可這會兒,也不知道是他們這些人早晨沒幹活不餓,還是他們就不願意錯開一步怎麽的,愣就是沒有人動。
淨封沙彌見這陣仗,也知道自己不可能不驚動這裏的人擠到院子裏頭去,便當機立斷,合掌低唱得一聲佛號。
“南無阿彌陀佛。”
如驚雷一般的佛唱聲在這王家村每一位村民耳邊炸響,也隻在這些村民耳邊炸響,完全沒影響到那邊廂入定的淨涪,甚至連在佛光中沉睡的王球子也沒驚一下。
王家村的人齊刷刷地轉過身、轉過頭,往著那個聲音傳來的方向望去。
這一望,所有人又都愣了。而等到他們意識到什麽的時候,就又齊刷刷地將腦袋轉了過來,看看那邊廂院子裏盤膝坐著的淨涪,又打量打量站在人群外頭的淨封。
第一眼乍看,這些村人是覺得他們兩個人很相像的,可再細眼去比較這兩人,就算是王家村這些見識不夠的村人們也都看出了差別。
除了他們兩人的穿著和形象之外,其實也沒什麽相似的地方......
但即便僅僅隻有穿著、形象上的相似,也能讓王家村的這些人意識到他們兩人之間的聯係。
還是王二先迴過神來,他從院子裏擠出來。
王二一動,院裏院外圍著的一眾人等也都自動自發地往旁邊退,想要給他讓出一條行走的路來。
可即便村裏的人都願意,也都自覺,王二從院子裏走出來也很費了一番力氣,甚至還弄出了一小片混亂。
淨封見著,也沒隻在一旁光看著,他向人群裏伸出了手。
當下,那些圍著院子擠得轉身都艱難的村人們就感覺有一股不知道從哪裏來的柔軟力道將他往側旁拉出了一小段距離。
每一個人都往側旁送出了一小段距離,王二也就能輕鬆地從院子裏擠出來了。
王二心下感歎,走動的時候還忍不住抬頭打量了好幾眼站在他前方的這個青年師父。
王二打量歸打量,卻怎麽也沒將後頭出現的淨封和還在他院子裏的淨涪對比。
他自己自認還算隱晦的打量過後,待站定到淨封麵前時,就全都收斂了。
王二又是生疏地和淨封合掌一拜,還用他在淨涪麵前拿出來的不怎麽清晰的官話和淨封見禮,“王家村裏正王二柱,見過這位師父。”
淨封沙彌雖出身妙安寺,來往相交的是沙彌比丘,少見的也都是各地高官皇族等身份、層次相對較高的凡俗,還從來沒有和王二這樣的山間小民打過交道。
他們妙安寺也確實少和王二這樣的人打交道。因為即便是村中裏正,即便他們舉一村之力想要籌辦供奉諸佛、諸菩薩的儀軌,那也都是寺中修為更低輩分更淺的師弟去忙活,甚至是直接交由外寺的那些凡俗僧人處理,並不需要勞動到淨封這樣的妙安寺人戮5蘢印
這樣的行事方式,不僅僅是在天靜寺總寺盛行,就是在妙音、妙潭等各分寺也都沒有例外。
唯一不同的,就隻是各寺對其中行事的種種規定而已。
但相對而言,這些條條規規限製上,還是妙安寺最為講究。至於其他各寺的話,卻又要以妙定寺最為寬鬆隨意。
不過先前沒打過交道是沒打過交道,現下情況卻又不同。
麵對迎上來見禮的王二,淨封沙彌沒將寺裏的種種習慣擺出來,而是含著笑,態度平和自然地和王二迴了一禮,同時還答道:“小僧妙安寺淨封,貿然來訪,還望檀越不要介意。”
這話王二哪裏能應?他連連擺手,正要說些什麽,卻像是忽然想起了什麽一樣,瞪大眼睛望著淨封,半天沒說出話來。
後頭一應巴望著他們這邊的村人麵麵相覷,怎麽都想不明白一向威嚴持重的裏正會是他們現下所見的模樣。
也就村裏有幾個老人一字不漏地聽見淨封的話,一遍遍咀嚼著“妙安寺”三個字,終於在記憶的最深處找到了關乎這三個字的隻言片語。
但就是這麽比指甲蓋大不了多少的記憶,卻讓他們瞪大了眼睛,一個個望著淨封說不出話來。
先前就說過,別看王家村現在四麵裏有三麵被大山包圍,村人生活也似乎困頓艱難,但他們村祖上也是有些來曆的。
他們村祖上,出過幾位官員,位卑的僅隻是地方小吏,不入品級,但位高的卻是朝廷四品官員。
他們王家村的這點來曆,真拿到淨封麵前細說,那就是說了都沒能濺出個水花,可拿到旁邊的村寨去比,卻能讓他們的腰杆挺得筆直。
哪怕現如今他們村子已經沒落,也還是能讓他們知曉些事情,到底比真正的村夫山民好一點。
而這些山外頭的事情裏,又以妙安寺最讓他們先祖惦念不已。哪怕他們臨終,也還在榻前一字一字地和自家後輩提起。
王家村的這些老人們就算半截身體都埋土裏了,也還是將自家祖先的那點事情死死地記在腦子裏,半點不敢忘記。
那可是位年幼便得世尊親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年二十即受比丘戒的比丘啊......
能與他相交, 不, 單隻是同行一段,或僅僅是與他敘談一番,那也是一段難得的機緣, 如何又不讓妙安寺裏的一眾師兄弟們羨慕,甚至恨不得取淨封而代之?
而妙安寺裏各位師兄弟們的反應, 淨封沙彌也完全能夠預料得到,可他將這些全都拋到了身後, 一路運使神通確定淨涪所在, 一路不斷調整自己前行的方向。
淨封沙彌動作迅速,雖然一路上因為不斷根據淨涪所在調整自己路線而很是浪費了一段時間,也還是和淨涪前後腳地踏入王家村範圍, 其中間隔不過半日。
到得淨封沙彌一路尋到王家村裏正王二家裏的時候, 他先看見的是那一片升騰到半空占據了半個院子的佛光,然後就是圍在院子裏看神跡的一村村民。
真不是淨封沙彌誇張, 事實上就是一整個王家村的村民們此時連地裏的活計都停了, 隻一窩蜂地圍著王二的院子,巴頭巴腦地往裏張望。
當然,這些村民們也就敢巴望著而已,卻很小心,連大點的聲音都不敢弄出來。一旦誰不注意, 鬧出些動靜來,不單單是王二要拿眼睛剜了他,就連側旁的親朋戚友都得調轉頭來怒瞪他。
王二說要給淨涪收拾的屋子才剛剛開了個頭, 就停下來了。也不是他自己想停下來,而是......
這青年師父在他院子裏鬧出來的動靜太大太驚人了,他要不在院子裏給他守著,怕圍過來的村裏人能冒失到打擾了這青年師父!
王二也曾經動了勸說村裏人離開的念頭,地裏活計不好耽誤不說,這一整村的人都圍到他家來像個什麽樣子?!
可王二才轉眼望過院子附近擠擠攘攘的人頭,又沉默了。
他雖然是村裏裏正兼族長,威望、權力都重,在村裏向來說一不二,但他若真在這個時候和一整村的村人對上,就是他也討不了好。
看看現下在他院裏院外擠了滿滿當當的人,除了那位年輕師父還能占去半個庭院之外,他這屋裏屋外的,哪兒還有個能落腳的地兒?
再看看那些擠在這裏的人。老的,小的,男的,女的,親近的,有怨的,勤快的,耍賴子的,身體康健的,體弱多病的,......整一個村裏的人,又真漏了哪一個?
無奈何,王二也就隻能閉緊了嘴巴,隻在一旁震懾,提醒他們這些人守著分寸,別一個不注意,驚擾到了這位一看就知道了不得的師父。真到了那個時候,便是這個年輕師父大度不和他們計較,怕他們王家村也能將到手的東西又給交出去。
王二想得挺多,但旁人就沒有那麽多心思了,他們隻擠在一起閉緊了嘴巴看著,將眼前所見的一幕死死刻在腦海裏。
王家村的村人一輩子都困在山裏,很少外出,見識也不多,但他們本能地知道,他們現下眼前所見的,根本就是他們一生中僅見的奇跡。
錯過了就再也沒地方尋覓的奇跡!
不說大人們,便連年幼懵懂的小孩兒們此時也不鬧騰了,乖乖地站在大人側旁,拿著天真懵懂的好奇眼睛打量著那邊披著一層光的光頭大哥哥。
而這些小孩兒最幸福的,還是要數王二家那個小名球子的重孫兒。
他拿著他自己專屬的小凳子在淨涪側旁不遠處坐著,那是他在金光冒出來之前就坐定了的位置。如今這一片金光升起,就將他給裹在了裏頭,那種比冬天裏曬日光還要暖融舒坦的感覺,使得這個小孩兒眯著眼挨著院牆就睡了過去。
王二原本見他坐在金光裏還是驚訝的,但見他睡得安穩,就沒有別的動作了。他甚至還攔下了家裏的其他人,由著王球子在那陣看著就恢宏明燦的佛光裏沉沉睡去。
淨封沙彌從村外一直尋到王二這院子裏來的時候,正是中午時分。往常這個時候,不光是這村子裏的村民在田地裏扒拉忙活的時候,還是他們張羅著吃午飯的時候。可這會兒,也不知道是他們這些人早晨沒幹活不餓,還是他們就不願意錯開一步怎麽的,愣就是沒有人動。
淨封沙彌見這陣仗,也知道自己不可能不驚動這裏的人擠到院子裏頭去,便當機立斷,合掌低唱得一聲佛號。
“南無阿彌陀佛。”
如驚雷一般的佛唱聲在這王家村每一位村民耳邊炸響,也隻在這些村民耳邊炸響,完全沒影響到那邊廂入定的淨涪,甚至連在佛光中沉睡的王球子也沒驚一下。
王家村的人齊刷刷地轉過身、轉過頭,往著那個聲音傳來的方向望去。
這一望,所有人又都愣了。而等到他們意識到什麽的時候,就又齊刷刷地將腦袋轉了過來,看看那邊廂院子裏盤膝坐著的淨涪,又打量打量站在人群外頭的淨封。
第一眼乍看,這些村人是覺得他們兩個人很相像的,可再細眼去比較這兩人,就算是王家村這些見識不夠的村人們也都看出了差別。
除了他們兩人的穿著和形象之外,其實也沒什麽相似的地方......
但即便僅僅隻有穿著、形象上的相似,也能讓王家村的這些人意識到他們兩人之間的聯係。
還是王二先迴過神來,他從院子裏擠出來。
王二一動,院裏院外圍著的一眾人等也都自動自發地往旁邊退,想要給他讓出一條行走的路來。
可即便村裏的人都願意,也都自覺,王二從院子裏走出來也很費了一番力氣,甚至還弄出了一小片混亂。
淨封見著,也沒隻在一旁光看著,他向人群裏伸出了手。
當下,那些圍著院子擠得轉身都艱難的村人們就感覺有一股不知道從哪裏來的柔軟力道將他往側旁拉出了一小段距離。
每一個人都往側旁送出了一小段距離,王二也就能輕鬆地從院子裏擠出來了。
王二心下感歎,走動的時候還忍不住抬頭打量了好幾眼站在他前方的這個青年師父。
王二打量歸打量,卻怎麽也沒將後頭出現的淨封和還在他院子裏的淨涪對比。
他自己自認還算隱晦的打量過後,待站定到淨封麵前時,就全都收斂了。
王二又是生疏地和淨封合掌一拜,還用他在淨涪麵前拿出來的不怎麽清晰的官話和淨封見禮,“王家村裏正王二柱,見過這位師父。”
淨封沙彌雖出身妙安寺,來往相交的是沙彌比丘,少見的也都是各地高官皇族等身份、層次相對較高的凡俗,還從來沒有和王二這樣的山間小民打過交道。
他們妙安寺也確實少和王二這樣的人打交道。因為即便是村中裏正,即便他們舉一村之力想要籌辦供奉諸佛、諸菩薩的儀軌,那也都是寺中修為更低輩分更淺的師弟去忙活,甚至是直接交由外寺的那些凡俗僧人處理,並不需要勞動到淨封這樣的妙安寺人戮5蘢印
這樣的行事方式,不僅僅是在天靜寺總寺盛行,就是在妙音、妙潭等各分寺也都沒有例外。
唯一不同的,就隻是各寺對其中行事的種種規定而已。
但相對而言,這些條條規規限製上,還是妙安寺最為講究。至於其他各寺的話,卻又要以妙定寺最為寬鬆隨意。
不過先前沒打過交道是沒打過交道,現下情況卻又不同。
麵對迎上來見禮的王二,淨封沙彌沒將寺裏的種種習慣擺出來,而是含著笑,態度平和自然地和王二迴了一禮,同時還答道:“小僧妙安寺淨封,貿然來訪,還望檀越不要介意。”
這話王二哪裏能應?他連連擺手,正要說些什麽,卻像是忽然想起了什麽一樣,瞪大眼睛望著淨封,半天沒說出話來。
後頭一應巴望著他們這邊的村人麵麵相覷,怎麽都想不明白一向威嚴持重的裏正會是他們現下所見的模樣。
也就村裏有幾個老人一字不漏地聽見淨封的話,一遍遍咀嚼著“妙安寺”三個字,終於在記憶的最深處找到了關乎這三個字的隻言片語。
但就是這麽比指甲蓋大不了多少的記憶,卻讓他們瞪大了眼睛,一個個望著淨封說不出話來。
先前就說過,別看王家村現在四麵裏有三麵被大山包圍,村人生活也似乎困頓艱難,但他們村祖上也是有些來曆的。
他們村祖上,出過幾位官員,位卑的僅隻是地方小吏,不入品級,但位高的卻是朝廷四品官員。
他們王家村的這點來曆,真拿到淨封麵前細說,那就是說了都沒能濺出個水花,可拿到旁邊的村寨去比,卻能讓他們的腰杆挺得筆直。
哪怕現如今他們村子已經沒落,也還是能讓他們知曉些事情,到底比真正的村夫山民好一點。
而這些山外頭的事情裏,又以妙安寺最讓他們先祖惦念不已。哪怕他們臨終,也還在榻前一字一字地和自家後輩提起。
王家村的這些老人們就算半截身體都埋土裏了,也還是將自家祖先的那點事情死死地記在腦子裏,半點不敢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