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4
隻是一眼照見, 極樂世界的諸般喜樂便落入人心人眼, 使人沉醉,以致念念不忘,心生向往。
但除了這場小法會上的這一眾凡俗之外, 不同境界、不□□為的佛修子弟們卻還能從這一個顯化出來的極樂世界中看到更多更不顯於外也更讓人目眩神迷的東西。
那是淨涪佛身於《佛說阿彌陀經》的體悟與認知。
而現在,在這一場小法會上, 他與淨涪本尊也坦坦蕩蕩地敞開了來講,任由下方一眾聽眾體悟領會。
或許這場法會裏的絕大部分人都會被他們所見的那個莊嚴世界吸引去了所有精神, 不會知道淨涪此時到底都說了些什麽, 掩蓋在那個世界裏的又都是什麽樣珍貴難得的體悟,他們不會知道,也不能理解。真正能掀開那層布蓋看到內裏的, 或許就隻有寥寥三兩人。
可淨涪和淨涪佛身都不在意。
聽不明白聽得明白, 能領悟不能領悟,於他都無甚緊要。他隻是說了出來而已。
聽得懂的會懂, 不懂的始終也還是不會懂, 淨涪佛身不強求,本尊自然更不在意。
敲完了一遍《佛說阿彌陀經》,淨涪眼瞼一抬,目光往下方掃得一眼,又自然而然地收迴。而他拿著木魚槌子的手腕一轉, 還自敲落在身前木魚魚身上,又是一個清亮的聲音。
“篤。”
座下聽經的人甚至都沒意識到一遍《佛說阿彌陀經》已經敲完的事實,就再次沉浸在了那個世界中。
倒是清開大和尚在那刹那的停頓中撩起眼皮來看得中央的淨涪一眼, 才又閉上眼睛,安靜聽經。
這一場法會不過是小法會,預定的時間並不長,半個時辰而已。
半個時辰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當淨涪敲下一個結音的時候,下方聽經的人泰半都還沒有迴過神來。
淨涪卻不以為然,他合掌向著四方拜了拜,送走四方菩薩、十方羅漢,便起身下得了法座,走入了內帳中。
清開大和尚跟隨在他身後,入得內帳後,他來到淨涪麵前,麵容肅正,鄭重地合掌向著淨涪拜了下去。
“多謝比丘。”
為了相國寺,為了這相國寺裏的一眾僧人,清開大和尚自覺自己該有這麽一謝。
淨涪微微搖頭,抬手就將清開大和尚扶起。
大恩自來不言謝,清開大和尚也就沒堅持。他轉身望著法場中那些聽眾,眉眼帶笑。
這些啊,都會是相國寺日後興盛的根底。
哪怕這些人中很大一部分都聽不明白淨涪比起在這場法會中真正貴重的玄妙,今日這一場法會過後,極樂淨土世界也隻會在他們心底刻下一道印記。
印記在,他們就會對極樂淨土念念不忘,且向往不已。所以這印記,亦是一個種子,是佛緣的種子。
這佛緣的種子重要又不重要。因為這樣的事情清開大和尚也一樣能做,且能做到同樣的嫻熟和舉重若輕。
真正讓清開大和尚為之側目的,還是這位年輕比丘在法會上坦蕩開講的領悟和體會。
這才是真正指引那些僧人修行方向的路標。
雖然這種指引模糊且虛淡,但清開大和尚能從這些指引中揣摩出它大體的內裏和來曆。
那是一條完整且可行的道路,然而......
還不到它真正該出世的時候。
清開大和尚仔細想了想此時景浩界佛門的種種事態,想起天靜寺以及天靜寺轄下各座分寺間的暗流,又想起在各地行走的那位恆真僧人,還想起了天靜寺中諸位師兄弟的決意。
饒是清開大和尚,也不由得在心底歎了一口氣。
其實真正探究起來,這一切的根由,還是此時立在他身側的這一位年輕比丘。
是自這位年輕比丘出世之後,才有了世尊親傳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也才有了後續的一切發展......
清開大和尚沒想過為此而對這個年輕比丘生出怨憎。
他沒有,天靜寺裏的師兄弟沒有,就連分駐在各分寺裏的師兄弟也同樣沒有。
是非因果,一切早有前定,如今隻是由因結果,也隻有讓他們這一代人撞上了而已。
淨涪能察覺到側旁這位大和尚心緒的浮動,但他始終沒有迴頭,連看清開大和尚一眼也無,隻是立在一側,默然看著前方法場,看著那法場裏的一眾聽眾。
過了一會兒,清無僧人也從那會場走了出來。入得內帳裏,他也是當先合掌向淨涪道了謝,才另站到一側。
三人站立在內帳裏,直等到法場中的一眾聽眾陸陸續續散去,才在清無僧人的引領下去了他的主持雲房。
待三人俱各坐定之後,清無僧人便將藏的前期事宜與淨涪簡單地說了一遍。
他甚至取出了一張地圖,在靖國皇都郊外一片地界上用手畫了一個圈,“我覺得,藏建在這處地方會比較合適。”
修建藏這樣的事情,勞動不了淨涪魔身。
魔身也完全沒有出手的意思。
淨涪站到地圖前,看得兩眼便點了頭。
清無僧人完全不意外,他另又取出一張圖紙來遞與淨涪,“比丘,這是預期的樣板。”
淨涪接過,看得兩眼,見裏頭雖然大體中規中矩,但細節上多有別出機杼的地方,可見畫出這張圖紙的人確實是用了心思的,他也就同樣點頭了。
清無僧人拉著淨涪將一應瑣事簡單地過了一遍,向來對這些事情敬謝不敏的清開大和尚坐在一側,倒是難得的沒有棄之側旁,也著意聽著。
雖然其實也不是很上心。
將這藏的所有事情都過了一遍後,清無僧人邊收起這些資料,邊遲疑著問淨涪:“這藏不日將動工,也該很快就能完成,不知比丘你......”
“願不願意在這藏裏留下些什麽?”
清無僧人說的很快完工可真不是虛言。在修士的世界裏,有的是方法保質保量地快速完成這樣的修建。
修建不需要多費心,真正耗費心思的,其實還是這藏裏的藏書,以及如何將藏的聲名傳揚開去。
要讓這座藏在百姓心中留下印象,是一件比修建藏還要有難度的事情。
但依照相國寺在靖國的聲望以及原氏一族在靖國百姓心目中的印象來看,這難題其實也沒多難就是了。
尤其是,在有更好更簡單辦法的當下......
清無僧人望定眼前的年輕比丘。
淨涪隻是默然了一瞬,便搖了頭。
這藏裏收藏的是原氏一族的藏書,是原氏一族在此間留下的最後痕跡,淨涪隻是一個過客,與原氏一族有因果。但在這一場因果了結之後,再和原氏一族牽扯上關係卻是不必。
眼前的比丘既搖了頭,清無僧人隻是在心底為原博延歎得了一聲,便沒再堅持。
若這位年輕比丘能在藏中留下什麽,藏便算是得了這位比丘的庇護,日後保不定還能出現另一種有別於血緣的傳承,至萬萬年而不衰。
現在倒是可惜了。
清無僧人也隻是這麽一想,便沒繼續,他坐在一側,靜心聽著清開大和尚和淨涪兩人辯經。
辯的也不是什麽,正是那一部最基礎也最熟悉的《佛說阿彌陀經》。
清無僧人才剛在小法會上聽過淨涪的講經,這會兒再來聽他們兩人的辯經,心中感觸頗多,一時便將所有繁雜心思拋諸腦後,隻一遍遍地咀嚼著經文,體悟著經義。
這麽一場辯經下來,三人各有所得。而他們這三人中,又要數清開大和尚收獲最多。
淨涪雖也有所得,但到底還是不如這位以《佛說阿彌陀經》作修行根基的大和尚來得便宜。不過淨涪也沒多在意就是了。
三人各自整理一番之後,就又到了晚課時候。清無僧人是凡俗,法會的時候因陪在淨涪與清開大和尚身側已經錯過了午膳,卻再不能錯過晚膳,故而在中途離開了一會兒,填了肚子後才重迴到主持雲房來領清開大和尚與淨涪去法堂。
他們三人抵達法堂的時候與往日並無差別,也還是在寺中一眾僧人都入座後才從後殿走入正殿。但這一迴,清無僧人和清開大和尚兩人在踏入法堂的時候,都被自下首投注上來的灼熱目光燙得心顫了一下。
也就是他們兩人心境都極佳,把控得住自己,才沒有在寺裏這一眾弟子麵前漏出什麽痕跡,還是穩穩地在他們的位置上落座了。
坐定之後,兩人各自拿目光瞥了一下也坐下來的淨涪。
與清無僧人和清開大和尚比起來,淨涪才是真正的久經陣仗。
他平平靜靜地坐定在蒲團上,還如往常一般合掌點頭,拿起身前的木魚槌子敲經。
許是這相國寺晚課恰就輪到這一迴,他們這一日的晚課還是《佛說阿彌陀經》。
不得不說,相國寺裏的僧眾雖大多都是凡俗僧人,但他們也都是真真正正的僧人,哪怕此時他們還是心潮澎湃,激蕩難平,到得法堂側旁的大木魚敲響,他們還是定下心來,認認真真地念經。
晚課結束的木魚敲響,法堂下首坐著的一眾僧人也還是一動不動地坐定在他們的位置上,隻拿著一雙眼睛望向上首。
他們確實是想要去巴望淨涪比丘的,但到底,他們的目光還是落定在清無僧人身上。
清無僧人笑得無奈,他轉了頭,問道:“比丘......”
淨涪掃了下首一眼,見那些僧人眼底俱都湧動著熊熊燃燒的火,無聲地點了點頭。
清無僧人大喜,合掌向著淨涪比丘拜了一拜,但卻是什麽話都沒說。
他也沒有什麽話能說得出口的。
單隻道謝太過單薄,待要許諾相報又覺得無力,所以到了最後,他也隻能將這一份心情壓在心底。
淨涪合掌還了一禮,待坐正後,還自拿起了木魚槌子,又是輕輕一敲。
還是《佛說阿彌陀經》。
淨涪這經一敲,便敲到了深夜。
到相國寺的這些僧人精神疲乏,再也支撐不住了,他才停下動作,合掌向著前方拜了一拜。
到得那個時候,這法堂裏真正還神采奕奕的也就隻剩下清開大和尚和淨涪兩人了。
清開大和尚帶淨涪迴後山的時候,卻還是鄭重與淨涪拜了三拜,正色道了謝。
隻是一眼照見, 極樂世界的諸般喜樂便落入人心人眼, 使人沉醉,以致念念不忘,心生向往。
但除了這場小法會上的這一眾凡俗之外, 不同境界、不□□為的佛修子弟們卻還能從這一個顯化出來的極樂世界中看到更多更不顯於外也更讓人目眩神迷的東西。
那是淨涪佛身於《佛說阿彌陀經》的體悟與認知。
而現在,在這一場小法會上, 他與淨涪本尊也坦坦蕩蕩地敞開了來講,任由下方一眾聽眾體悟領會。
或許這場法會裏的絕大部分人都會被他們所見的那個莊嚴世界吸引去了所有精神, 不會知道淨涪此時到底都說了些什麽, 掩蓋在那個世界裏的又都是什麽樣珍貴難得的體悟,他們不會知道,也不能理解。真正能掀開那層布蓋看到內裏的, 或許就隻有寥寥三兩人。
可淨涪和淨涪佛身都不在意。
聽不明白聽得明白, 能領悟不能領悟,於他都無甚緊要。他隻是說了出來而已。
聽得懂的會懂, 不懂的始終也還是不會懂, 淨涪佛身不強求,本尊自然更不在意。
敲完了一遍《佛說阿彌陀經》,淨涪眼瞼一抬,目光往下方掃得一眼,又自然而然地收迴。而他拿著木魚槌子的手腕一轉, 還自敲落在身前木魚魚身上,又是一個清亮的聲音。
“篤。”
座下聽經的人甚至都沒意識到一遍《佛說阿彌陀經》已經敲完的事實,就再次沉浸在了那個世界中。
倒是清開大和尚在那刹那的停頓中撩起眼皮來看得中央的淨涪一眼, 才又閉上眼睛,安靜聽經。
這一場法會不過是小法會,預定的時間並不長,半個時辰而已。
半個時辰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當淨涪敲下一個結音的時候,下方聽經的人泰半都還沒有迴過神來。
淨涪卻不以為然,他合掌向著四方拜了拜,送走四方菩薩、十方羅漢,便起身下得了法座,走入了內帳中。
清開大和尚跟隨在他身後,入得內帳後,他來到淨涪麵前,麵容肅正,鄭重地合掌向著淨涪拜了下去。
“多謝比丘。”
為了相國寺,為了這相國寺裏的一眾僧人,清開大和尚自覺自己該有這麽一謝。
淨涪微微搖頭,抬手就將清開大和尚扶起。
大恩自來不言謝,清開大和尚也就沒堅持。他轉身望著法場中那些聽眾,眉眼帶笑。
這些啊,都會是相國寺日後興盛的根底。
哪怕這些人中很大一部分都聽不明白淨涪比起在這場法會中真正貴重的玄妙,今日這一場法會過後,極樂淨土世界也隻會在他們心底刻下一道印記。
印記在,他們就會對極樂淨土念念不忘,且向往不已。所以這印記,亦是一個種子,是佛緣的種子。
這佛緣的種子重要又不重要。因為這樣的事情清開大和尚也一樣能做,且能做到同樣的嫻熟和舉重若輕。
真正讓清開大和尚為之側目的,還是這位年輕比丘在法會上坦蕩開講的領悟和體會。
這才是真正指引那些僧人修行方向的路標。
雖然這種指引模糊且虛淡,但清開大和尚能從這些指引中揣摩出它大體的內裏和來曆。
那是一條完整且可行的道路,然而......
還不到它真正該出世的時候。
清開大和尚仔細想了想此時景浩界佛門的種種事態,想起天靜寺以及天靜寺轄下各座分寺間的暗流,又想起在各地行走的那位恆真僧人,還想起了天靜寺中諸位師兄弟的決意。
饒是清開大和尚,也不由得在心底歎了一口氣。
其實真正探究起來,這一切的根由,還是此時立在他身側的這一位年輕比丘。
是自這位年輕比丘出世之後,才有了世尊親傳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也才有了後續的一切發展......
清開大和尚沒想過為此而對這個年輕比丘生出怨憎。
他沒有,天靜寺裏的師兄弟沒有,就連分駐在各分寺裏的師兄弟也同樣沒有。
是非因果,一切早有前定,如今隻是由因結果,也隻有讓他們這一代人撞上了而已。
淨涪能察覺到側旁這位大和尚心緒的浮動,但他始終沒有迴頭,連看清開大和尚一眼也無,隻是立在一側,默然看著前方法場,看著那法場裏的一眾聽眾。
過了一會兒,清無僧人也從那會場走了出來。入得內帳裏,他也是當先合掌向淨涪道了謝,才另站到一側。
三人站立在內帳裏,直等到法場中的一眾聽眾陸陸續續散去,才在清無僧人的引領下去了他的主持雲房。
待三人俱各坐定之後,清無僧人便將藏的前期事宜與淨涪簡單地說了一遍。
他甚至取出了一張地圖,在靖國皇都郊外一片地界上用手畫了一個圈,“我覺得,藏建在這處地方會比較合適。”
修建藏這樣的事情,勞動不了淨涪魔身。
魔身也完全沒有出手的意思。
淨涪站到地圖前,看得兩眼便點了頭。
清無僧人完全不意外,他另又取出一張圖紙來遞與淨涪,“比丘,這是預期的樣板。”
淨涪接過,看得兩眼,見裏頭雖然大體中規中矩,但細節上多有別出機杼的地方,可見畫出這張圖紙的人確實是用了心思的,他也就同樣點頭了。
清無僧人拉著淨涪將一應瑣事簡單地過了一遍,向來對這些事情敬謝不敏的清開大和尚坐在一側,倒是難得的沒有棄之側旁,也著意聽著。
雖然其實也不是很上心。
將這藏的所有事情都過了一遍後,清無僧人邊收起這些資料,邊遲疑著問淨涪:“這藏不日將動工,也該很快就能完成,不知比丘你......”
“願不願意在這藏裏留下些什麽?”
清無僧人說的很快完工可真不是虛言。在修士的世界裏,有的是方法保質保量地快速完成這樣的修建。
修建不需要多費心,真正耗費心思的,其實還是這藏裏的藏書,以及如何將藏的聲名傳揚開去。
要讓這座藏在百姓心中留下印象,是一件比修建藏還要有難度的事情。
但依照相國寺在靖國的聲望以及原氏一族在靖國百姓心目中的印象來看,這難題其實也沒多難就是了。
尤其是,在有更好更簡單辦法的當下......
清無僧人望定眼前的年輕比丘。
淨涪隻是默然了一瞬,便搖了頭。
這藏裏收藏的是原氏一族的藏書,是原氏一族在此間留下的最後痕跡,淨涪隻是一個過客,與原氏一族有因果。但在這一場因果了結之後,再和原氏一族牽扯上關係卻是不必。
眼前的比丘既搖了頭,清無僧人隻是在心底為原博延歎得了一聲,便沒再堅持。
若這位年輕比丘能在藏中留下什麽,藏便算是得了這位比丘的庇護,日後保不定還能出現另一種有別於血緣的傳承,至萬萬年而不衰。
現在倒是可惜了。
清無僧人也隻是這麽一想,便沒繼續,他坐在一側,靜心聽著清開大和尚和淨涪兩人辯經。
辯的也不是什麽,正是那一部最基礎也最熟悉的《佛說阿彌陀經》。
清無僧人才剛在小法會上聽過淨涪的講經,這會兒再來聽他們兩人的辯經,心中感觸頗多,一時便將所有繁雜心思拋諸腦後,隻一遍遍地咀嚼著經文,體悟著經義。
這麽一場辯經下來,三人各有所得。而他們這三人中,又要數清開大和尚收獲最多。
淨涪雖也有所得,但到底還是不如這位以《佛說阿彌陀經》作修行根基的大和尚來得便宜。不過淨涪也沒多在意就是了。
三人各自整理一番之後,就又到了晚課時候。清無僧人是凡俗,法會的時候因陪在淨涪與清開大和尚身側已經錯過了午膳,卻再不能錯過晚膳,故而在中途離開了一會兒,填了肚子後才重迴到主持雲房來領清開大和尚與淨涪去法堂。
他們三人抵達法堂的時候與往日並無差別,也還是在寺中一眾僧人都入座後才從後殿走入正殿。但這一迴,清無僧人和清開大和尚兩人在踏入法堂的時候,都被自下首投注上來的灼熱目光燙得心顫了一下。
也就是他們兩人心境都極佳,把控得住自己,才沒有在寺裏這一眾弟子麵前漏出什麽痕跡,還是穩穩地在他們的位置上落座了。
坐定之後,兩人各自拿目光瞥了一下也坐下來的淨涪。
與清無僧人和清開大和尚比起來,淨涪才是真正的久經陣仗。
他平平靜靜地坐定在蒲團上,還如往常一般合掌點頭,拿起身前的木魚槌子敲經。
許是這相國寺晚課恰就輪到這一迴,他們這一日的晚課還是《佛說阿彌陀經》。
不得不說,相國寺裏的僧眾雖大多都是凡俗僧人,但他們也都是真真正正的僧人,哪怕此時他們還是心潮澎湃,激蕩難平,到得法堂側旁的大木魚敲響,他們還是定下心來,認認真真地念經。
晚課結束的木魚敲響,法堂下首坐著的一眾僧人也還是一動不動地坐定在他們的位置上,隻拿著一雙眼睛望向上首。
他們確實是想要去巴望淨涪比丘的,但到底,他們的目光還是落定在清無僧人身上。
清無僧人笑得無奈,他轉了頭,問道:“比丘......”
淨涪掃了下首一眼,見那些僧人眼底俱都湧動著熊熊燃燒的火,無聲地點了點頭。
清無僧人大喜,合掌向著淨涪比丘拜了一拜,但卻是什麽話都沒說。
他也沒有什麽話能說得出口的。
單隻道謝太過單薄,待要許諾相報又覺得無力,所以到了最後,他也隻能將這一份心情壓在心底。
淨涪合掌還了一禮,待坐正後,還自拿起了木魚槌子,又是輕輕一敲。
還是《佛說阿彌陀經》。
淨涪這經一敲,便敲到了深夜。
到相國寺的這些僧人精神疲乏,再也支撐不住了,他才停下動作,合掌向著前方拜了一拜。
到得那個時候,這法堂裏真正還神采奕奕的也就隻剩下清開大和尚和淨涪兩人了。
清開大和尚帶淨涪迴後山的時候,卻還是鄭重與淨涪拜了三拜,正色道了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