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
謝景瑜混混沌沌的眼眸下意識地望向上首的淨涪。
然而就在下一瞬, 他渾身一個激靈, 眼底渾噩盡掃,整個人都清醒過來了。
因為他看到了一雙眼。
很靜,很沉, 不見半點漣漪。
他下意識地就吐出胸中的那口悶氣,無聲笑了起來。
老師......
淨涪看得謝景瑜一眼, 便自迴過頭來,望定清懷大和尚。
清懷大和尚將謝景瑜和淨涪之間的種種盡收眼底, 如今見淨涪望來, 他“嗬嗬”笑了兩聲,卻又正色問道:“比丘既然已經做好了接受插手皇朝更替因果的準備,那麽......”
“比丘又打算如何了卻你與我寺之間的因果呢?”
淨涪抬手往清懷大和尚的方向一引, 示意他將吳國皇寺, 或者說,天靜寺那邊的決議說來。
吳國是天靜寺轄下屬國, 吳國朝政若是他們自己亂起來的, 那自然是無事,但若是因淨涪插手而成亂局,除了淨涪自己需要承擔這份因果之外,也是會累及吳國皇寺和天靜寺的。
清懷大和尚也沒多猶疑,直接將天靜寺那邊的決定與淨涪說來, “穩定吳國政局,至少不能亂。”
‘南無阿彌陀佛。’佛身垂眸,開口道, ‘天靜寺這次處事確實公允。’
隻要求穩定吳國政局,沒趁機要求更多,確實算是公允。
魔身笑得一聲,反駁佛身道:‘未必吧。’
他睜開眼,往恆真僧人所在一掃,‘他們這一次的要求確實簡單,但真的就要求公允?若麵對此事的不是我們,而是旁的什麽人,真的能順利跨過這一關?’
開玩笑。
治大國如烹小鮮,半點急不得,哪有說說那麽容易?
再者,人心複雜,尤其是料理國務的人心思更是叵測。他們之間的謀算,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年輕能夠應付得來的?一旦入了他們的坑,不從人身上撕咬下他們所有能撕咬的肉,他們是絕對不會放過那人的。
至於身份,嗬,在利益麵前,誰又會真的在乎入坑的人的身份了?
反正作為佛門比丘,他需要守著條條框框的清規戒律,也不能真的將他們打殺了不是?
佛身撩起眼皮看了魔身一眼,‘但這本來就是我們該處理的事情。即便他們不和我們明說,我們也得拿出這樣的結果來不是麽?’
‘如此,如何又不算公允了呢?’
魔身哼哼一聲,沒再說話。
佛身看得,隻低唱一聲佛號,便也靜默。
識海裏的這番來迴其實不過須臾,落在外間其他人眼裏,也隻是淨涪聽得他的話後權衡了一陣而已。
清懷大和尚就見淨涪垂眼靜默半響後又望定他點頭。
清懷大和尚仔細打量得淨涪兩眼,見他麵色始終平靜,不顯為難,心中卻是歎了一口氣,他低唱得一聲佛號,到底與淨涪提醒道:“若是能放手施為,穩定吳國朝局於我等不過是翻掌之事。但比丘若是打算親身入局,卻需記得,其一,絕不可以運使神通;其二......”
這裏頭的種種避忌,清懷大和尚都一一與淨涪說全說細了。
他畢竟在吳國皇寺中修持多年,對這些事情就是比旁人熟悉。
到得最後,清懷大和尚頓了一頓,還是勸了他一句,“這吳國裏的事情,比丘最好還是另請高明來處理的好。”
清懷大和尚很領淨涪贈予他師徒兩人兩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情,這會兒替淨涪盤算得很明白。
一來吧,淨涪還需要往各地尋找其他散落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沒那麽多時間和精力在這裏與吳國朝局空耗;二來吧,淨涪一個在寺中修行的年輕比丘,縱然眼界、智慧、心性俱是超凡,但親身摻和這些事情,也還是不知道情況會不會像他修行那般順暢呢。
如此計較下來,還真不如另請一人來為他處理這事。待得此事了卻,再與他一個因果不就可以了?
欠下一人的因果了卻一個皇朝的因果,很劃算了的。
對於清懷大和尚的提議,淨涪沒點頭也沒搖頭,隻是笑著謝過他的好意。
清懷大和尚見得,臉色未變,隻轉過話題,與淨涪閑聊起來。
旁邊的眾人也都陪著聽著,心下各有盤算。
清懷大和尚這迴也沒和淨涪閑說多久,隻臨近午時便與淨涪等人告別。
謝老太爺和謝嘉本作為主家,卻不好苦留清懷大和尚,隻得親陪淨涪將清懷大和尚師徒兩人送到了大門口。
停在謝府大門外,清懷大和尚迴頭看著淨涪,雙手一合,邀請淨涪道:“我此間出來是有事在身,實不好再留,望比丘不要見怪才是。比丘日後若得了閑暇,還請別忘了皇寺裏的老僧。”
淨涪笑著頜首。
清懷大和尚也是一笑。
笑過之後,他轉頭又與謝老太爺和謝嘉本等人說過幾句,退後得一步,正色與淨涪合掌彎身一拜。
他身側的淨樂沙彌也是一般嚴肅端正的態度,合掌彎身與淨涪拜得一拜。
他們師徒兩人的態度之端重認真,沒有人會錯認。
淨涪知道他們這是誠心感激他的贈經,也不避讓,穩穩立定在原處,然後也是正色合掌彎身還禮。
如此禮拜過後,清懷大和尚才領著淨樂沙彌轉身離開了。
直等到清懷大和尚和淨樂沙彌兩人的背影消失在眾人眼前,淨涪才迴身與謝老太爺、謝嘉本一點頭,領著謝景瑜先迴去了。
謝嘉本與謝老太爺對視一眼,也往屋裏走。邊走,他們父子兩人也在低聲說話。
謝老太爺擺擺手,側身道:“你才是謝家家主,謝家的事情,你自己決定就是了,不必問我。”
謝嘉本苦笑得一聲,道:“可是父親,娘親那邊......”
先前清懷大和尚和淨涪比丘之間的談話他們可都是從頭聽到尾,一點沒有遺漏。如何還不知道在種種因果牽係之下,他們吳國盛世將至?
國朝盛世,亦將是各個家族的盛世。若能把握得好,他們謝府還能再昌盛數代。
當然,這還需要他們把握得好。
而所謂的把握,除了他們謝家族人的出色之外,還需得選對人。
而這人......
“你娘親......”謝老太爺沉聲道,“你娘親也難,你另選一個吧。”
謝老太爺的態度很明確,不接受薄婉君。
哪怕早早就開始準備了的薄婉君確實是最有勝算的那一個人。
謝嘉本麵色為難。
謝老太爺看得他一眼,反問道:“她若真的上了位,還能放得過我們謝家?”
謝嘉本默默在心底答道:不一定。
在利益麵前,舊賬......也不是不能翻過去。
謝老太爺一眼便知道自己這四兒子心裏想的什麽,他也不在意,隻又問了他一個問題,“便是她願意放下,那位又真的能夠讓我們謝家安生?”
那位?哪位?
謝嘉本也是聰明人,隻是一轉念,便知道他父親所指的那位到底是哪位。
謝嘉本迴想起那位皇子幾次與他遇上時候不冷不熱的態度,心下有了決定。可到底,他心頭還是有點顧慮。
“景瑜他會不會......”
謝老太爺沒再理會他,加快腳步就往府裏走。
謝景瑜此時也正在淨涪麵前,低聲與淨涪說道:“老師,關於薄貴妃娘娘的事情,你不必在意我。”
淨涪看得他一眼,略略點了點頭。
他也沒告訴他,他本來就不在意他對那薄婉君都是什麽態度。
謝景瑜不知道,他見淨涪信了他的話,咧開嘴笑了笑,又像是想到了什麽,問淨涪道:“老師,關於吳國這裏的事情,你......”
他頓了頓,從側旁站起身,走到淨涪麵前,直接跪了下去,“老師若是放心,不妨將吳國這裏的事情交給學生,學生必不會讓老師失望。”
旁邊一直老老實實跟隨在淨涪身側的五色鹿看了看淨涪,又看了看跪下去的謝景瑜,也走了出來,跪在謝景瑜身側,低聲與淨涪叫了兩聲:“呦,呦。”
淨涪坐在上首,看著麵前跪著的一人一鹿,半天沒有表態。
謝景瑜原還隻是憑著一腔意氣與淨涪開口,但漸漸的,他的一腔意氣就被淨涪的沉默給磨光了。
可神奇的是,即便那一腔意氣被磨盡磨光,謝景瑜心思卻沒有更變,反而更穩更沉了。
他認真地與淨涪道:“老師,弟子雖然對朝廷的那些事情一知半解,但弟子會學,弟子也相信自己能學得來,學得好。”
淨涪看得他一眼,卻是抬手摸了摸自己光溜的腦門,然後又伸手指了指心腔處。
雖然沒有言語,但謝景瑜卻還是能像往常一樣明白淨涪的意思。
他老師說的是,他入的佛門,修的佛心,而他作為他老師的弟子,難道是不願學佛,不願修心了?
謝景瑜頓得一頓,麵上也是為難。
淨涪看著他,眼底還如往常一般平靜。
但沒誰發現,這副再尋常不過的平靜下,有一絲至淺至薄的暗流悄悄漫過。
而他的識海世界中,魔身和佛身也都睜開眼來望定謝景瑜。
謝景瑜混混沌沌的眼眸下意識地望向上首的淨涪。
然而就在下一瞬, 他渾身一個激靈, 眼底渾噩盡掃,整個人都清醒過來了。
因為他看到了一雙眼。
很靜,很沉, 不見半點漣漪。
他下意識地就吐出胸中的那口悶氣,無聲笑了起來。
老師......
淨涪看得謝景瑜一眼, 便自迴過頭來,望定清懷大和尚。
清懷大和尚將謝景瑜和淨涪之間的種種盡收眼底, 如今見淨涪望來, 他“嗬嗬”笑了兩聲,卻又正色問道:“比丘既然已經做好了接受插手皇朝更替因果的準備,那麽......”
“比丘又打算如何了卻你與我寺之間的因果呢?”
淨涪抬手往清懷大和尚的方向一引, 示意他將吳國皇寺, 或者說,天靜寺那邊的決議說來。
吳國是天靜寺轄下屬國, 吳國朝政若是他們自己亂起來的, 那自然是無事,但若是因淨涪插手而成亂局,除了淨涪自己需要承擔這份因果之外,也是會累及吳國皇寺和天靜寺的。
清懷大和尚也沒多猶疑,直接將天靜寺那邊的決定與淨涪說來, “穩定吳國政局,至少不能亂。”
‘南無阿彌陀佛。’佛身垂眸,開口道, ‘天靜寺這次處事確實公允。’
隻要求穩定吳國政局,沒趁機要求更多,確實算是公允。
魔身笑得一聲,反駁佛身道:‘未必吧。’
他睜開眼,往恆真僧人所在一掃,‘他們這一次的要求確實簡單,但真的就要求公允?若麵對此事的不是我們,而是旁的什麽人,真的能順利跨過這一關?’
開玩笑。
治大國如烹小鮮,半點急不得,哪有說說那麽容易?
再者,人心複雜,尤其是料理國務的人心思更是叵測。他們之間的謀算,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年輕能夠應付得來的?一旦入了他們的坑,不從人身上撕咬下他們所有能撕咬的肉,他們是絕對不會放過那人的。
至於身份,嗬,在利益麵前,誰又會真的在乎入坑的人的身份了?
反正作為佛門比丘,他需要守著條條框框的清規戒律,也不能真的將他們打殺了不是?
佛身撩起眼皮看了魔身一眼,‘但這本來就是我們該處理的事情。即便他們不和我們明說,我們也得拿出這樣的結果來不是麽?’
‘如此,如何又不算公允了呢?’
魔身哼哼一聲,沒再說話。
佛身看得,隻低唱一聲佛號,便也靜默。
識海裏的這番來迴其實不過須臾,落在外間其他人眼裏,也隻是淨涪聽得他的話後權衡了一陣而已。
清懷大和尚就見淨涪垂眼靜默半響後又望定他點頭。
清懷大和尚仔細打量得淨涪兩眼,見他麵色始終平靜,不顯為難,心中卻是歎了一口氣,他低唱得一聲佛號,到底與淨涪提醒道:“若是能放手施為,穩定吳國朝局於我等不過是翻掌之事。但比丘若是打算親身入局,卻需記得,其一,絕不可以運使神通;其二......”
這裏頭的種種避忌,清懷大和尚都一一與淨涪說全說細了。
他畢竟在吳國皇寺中修持多年,對這些事情就是比旁人熟悉。
到得最後,清懷大和尚頓了一頓,還是勸了他一句,“這吳國裏的事情,比丘最好還是另請高明來處理的好。”
清懷大和尚很領淨涪贈予他師徒兩人兩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情,這會兒替淨涪盤算得很明白。
一來吧,淨涪還需要往各地尋找其他散落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沒那麽多時間和精力在這裏與吳國朝局空耗;二來吧,淨涪一個在寺中修行的年輕比丘,縱然眼界、智慧、心性俱是超凡,但親身摻和這些事情,也還是不知道情況會不會像他修行那般順暢呢。
如此計較下來,還真不如另請一人來為他處理這事。待得此事了卻,再與他一個因果不就可以了?
欠下一人的因果了卻一個皇朝的因果,很劃算了的。
對於清懷大和尚的提議,淨涪沒點頭也沒搖頭,隻是笑著謝過他的好意。
清懷大和尚見得,臉色未變,隻轉過話題,與淨涪閑聊起來。
旁邊的眾人也都陪著聽著,心下各有盤算。
清懷大和尚這迴也沒和淨涪閑說多久,隻臨近午時便與淨涪等人告別。
謝老太爺和謝嘉本作為主家,卻不好苦留清懷大和尚,隻得親陪淨涪將清懷大和尚師徒兩人送到了大門口。
停在謝府大門外,清懷大和尚迴頭看著淨涪,雙手一合,邀請淨涪道:“我此間出來是有事在身,實不好再留,望比丘不要見怪才是。比丘日後若得了閑暇,還請別忘了皇寺裏的老僧。”
淨涪笑著頜首。
清懷大和尚也是一笑。
笑過之後,他轉頭又與謝老太爺和謝嘉本等人說過幾句,退後得一步,正色與淨涪合掌彎身一拜。
他身側的淨樂沙彌也是一般嚴肅端正的態度,合掌彎身與淨涪拜得一拜。
他們師徒兩人的態度之端重認真,沒有人會錯認。
淨涪知道他們這是誠心感激他的贈經,也不避讓,穩穩立定在原處,然後也是正色合掌彎身還禮。
如此禮拜過後,清懷大和尚才領著淨樂沙彌轉身離開了。
直等到清懷大和尚和淨樂沙彌兩人的背影消失在眾人眼前,淨涪才迴身與謝老太爺、謝嘉本一點頭,領著謝景瑜先迴去了。
謝嘉本與謝老太爺對視一眼,也往屋裏走。邊走,他們父子兩人也在低聲說話。
謝老太爺擺擺手,側身道:“你才是謝家家主,謝家的事情,你自己決定就是了,不必問我。”
謝嘉本苦笑得一聲,道:“可是父親,娘親那邊......”
先前清懷大和尚和淨涪比丘之間的談話他們可都是從頭聽到尾,一點沒有遺漏。如何還不知道在種種因果牽係之下,他們吳國盛世將至?
國朝盛世,亦將是各個家族的盛世。若能把握得好,他們謝府還能再昌盛數代。
當然,這還需要他們把握得好。
而所謂的把握,除了他們謝家族人的出色之外,還需得選對人。
而這人......
“你娘親......”謝老太爺沉聲道,“你娘親也難,你另選一個吧。”
謝老太爺的態度很明確,不接受薄婉君。
哪怕早早就開始準備了的薄婉君確實是最有勝算的那一個人。
謝嘉本麵色為難。
謝老太爺看得他一眼,反問道:“她若真的上了位,還能放得過我們謝家?”
謝嘉本默默在心底答道:不一定。
在利益麵前,舊賬......也不是不能翻過去。
謝老太爺一眼便知道自己這四兒子心裏想的什麽,他也不在意,隻又問了他一個問題,“便是她願意放下,那位又真的能夠讓我們謝家安生?”
那位?哪位?
謝嘉本也是聰明人,隻是一轉念,便知道他父親所指的那位到底是哪位。
謝嘉本迴想起那位皇子幾次與他遇上時候不冷不熱的態度,心下有了決定。可到底,他心頭還是有點顧慮。
“景瑜他會不會......”
謝老太爺沒再理會他,加快腳步就往府裏走。
謝景瑜此時也正在淨涪麵前,低聲與淨涪說道:“老師,關於薄貴妃娘娘的事情,你不必在意我。”
淨涪看得他一眼,略略點了點頭。
他也沒告訴他,他本來就不在意他對那薄婉君都是什麽態度。
謝景瑜不知道,他見淨涪信了他的話,咧開嘴笑了笑,又像是想到了什麽,問淨涪道:“老師,關於吳國這裏的事情,你......”
他頓了頓,從側旁站起身,走到淨涪麵前,直接跪了下去,“老師若是放心,不妨將吳國這裏的事情交給學生,學生必不會讓老師失望。”
旁邊一直老老實實跟隨在淨涪身側的五色鹿看了看淨涪,又看了看跪下去的謝景瑜,也走了出來,跪在謝景瑜身側,低聲與淨涪叫了兩聲:“呦,呦。”
淨涪坐在上首,看著麵前跪著的一人一鹿,半天沒有表態。
謝景瑜原還隻是憑著一腔意氣與淨涪開口,但漸漸的,他的一腔意氣就被淨涪的沉默給磨光了。
可神奇的是,即便那一腔意氣被磨盡磨光,謝景瑜心思卻沒有更變,反而更穩更沉了。
他認真地與淨涪道:“老師,弟子雖然對朝廷的那些事情一知半解,但弟子會學,弟子也相信自己能學得來,學得好。”
淨涪看得他一眼,卻是抬手摸了摸自己光溜的腦門,然後又伸手指了指心腔處。
雖然沒有言語,但謝景瑜卻還是能像往常一樣明白淨涪的意思。
他老師說的是,他入的佛門,修的佛心,而他作為他老師的弟子,難道是不願學佛,不願修心了?
謝景瑜頓得一頓,麵上也是為難。
淨涪看著他,眼底還如往常一般平靜。
但沒誰發現,這副再尋常不過的平靜下,有一絲至淺至薄的暗流悄悄漫過。
而他的識海世界中,魔身和佛身也都睜開眼來望定謝景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