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
清壬大和尚特意等了一會,等到他麵前的三位年輕比丘都平複下胸中的激動之後,他才繼續道:“《瓔珞經》雲:一切聖凡戒盡以心為體,心無盡故戒亦無盡......當知,心為因果更無別法。”
清壬大和尚低垂下眼瞼,給淨涪等三位年輕比丘念了這麽一段經文。
淨懷、淨古和淨涪三人也都默然靜聽,心中念頭急轉。
待到這一段經文念完,清壬大和尚竟也再無別話,任由淨懷、淨古和淨涪這三位比丘各自低頭思考。
其實清壬大和尚說得也是簡單。
戒體與他們的願心關聯,原本也是為了承納他們願心而存在的。他們的願心有多大,戒體就有多大。哪怕當初在受戒羯磨受戒的時候,他們的願心要不太過局限,要不太過含糊,導致他們獲得的戒體品質有差,可是隻要他們一步步地擴展和堅定自己的願心,他們的戒體也必將隨著他們的願心一起完滿。
可是,這世上有太多太多的事情,都是這般的說易行難。
願心真要有那麽容易就能夠擴展,他們在受戒之後獲得的戒體也就不是現在這樣的了。
淨懷、淨古沉默了片刻,才雙手合十,拜謝過清壬大和尚,口中道:“弟子等明白,多謝師伯開示。”
淨涪識海之中,佛身隻是微微一笑,便再度隱入那漫天的佛光之中。
他的願心早定,根本就沒有再往外擴展開去的意思。
淨涪倒是慢了半拍,才來拜謝清壬大和尚。
清壬大和尚掃了淨懷、淨古一眼,視線最後落在了淨涪身上。
淨涪眨了眨眼睛,便凝聚了眸光,抬頭迎上清壬大和尚的目光。
清壬大和尚看著眸光平靜未曾有過絲毫動搖的淨涪,心中點頭,麵上就帶上了一絲笑意,他合掌低唱一聲佛號,道:“你的心思之堅定,我也是平生僅見。”
他這話一出口,不說淨涪如何,旁邊才剛剛迴過神來的淨懷、乃至還沒有迴過神來的淨古,都是不由自主的從心底生出一絲苦澀。
清壬大和尚麵上不顯,眼角餘光卻將淨懷、淨古兩人的臉色變化看得清清楚楚,心裏不由得又是一歎。
麵對這樣一個無雙的天之驕子,又能有幾個人,可以真真正正的看得清自己的前路,一步步踏踏實實地往前走呢?
清壬大和尚想到這幾日都被諸位師兄弟掛在嘴邊的淨音,心中的感歎又淡了去。淨懷、淨古兩人不行,不是還有一個淨音麽?他們妙音寺一個淨涪一個淨音,比旁人可是要好上太多了。再不滿足,就是貪心了,世尊都看不過眼去!
清壬大和尚自個兒在心底裏笑了笑,停也未停地繼續與淨涪說道:“我想,我大概也就隻有一句話要與你說......”
淨涪臉色一整,合手而拜,恭敬垂耳聆聽。
清壬大和尚見淨涪這模樣,心底笑意漸濃,麵上卻也端正了神色,他道:“日後行事,當眼明心淨,不違心意。”
淨涪當時就擰起了眉關,原本因作恭敬之態而低垂了下去的眼瞼忽然就抬了起來,再度直直地迎上清壬大和尚的目光,眼帶疑問和不解。
清壬大和尚看著淨涪,麵上笑意加深,隻道:“身為你的師伯,我也就隻有這麽一句話能交代你了,慚愧慚愧......”
清壬大和尚口中說是慚愧,但麵上還真沒有多少愧色,更多的反而是高興。
能不高興麽?作為師伯的他,也就這樣一句話能拿來交代提醒淨涪的了,而且這一句話饒是他不說,淨涪自己也知道,也明白。
這就是一個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弟子!
淨涪怔了片刻,然後臉色一整,再度合手而拜,恭敬領受教誨。
清壬大和尚受了這一禮,又叮囑他道:“待會兒,你就往清見主持那邊去一趟。他等了你很久了。”
淨涪點頭,將這件事應了下來。
出了小法堂之後,淨涪告別淨懷、淨古兩人,獨自一人轉出了小道,一路往清見和尚的禪院走去。
淨懷、淨古兩人走出一段距離後,不約而同地停下腳步,轉過身去,看向那個與他們相背而行的背影。直到那個似乎對他們的視線無知無覺的人轉過彎去,徹底消失在他們的麵前,淨懷、淨古兩人才收迴了視線,對視一眼,無聲轉迴身,繼續前行。
淨涪並不真的就沒有注意到淨懷、淨古兩人的目光,可他並不在意。淨懷、淨古兩人哪怕再是心中不平,也就是心中不平而已,不會真的對他出手。
自來防小人不防君子。淨懷、淨古兩人雖然也算不上君子,但要因為這種種而對他出手,也是做不到的。
淨涪目視前方,一步步邁得平穩踏實。
這就是佛門的好處了。那麽些條條規規的限製下來,真正有膽子又能夠付諸行動的,還真沒有幾個。
不知是不是淨涪挑選的時間不對,他才剛剛轉出一個拐角,迎麵就撞上了獨自一人的恆真僧人。
恆真僧人一身衣袍整齊,臂間斜跨一個隨身褡褳。看模樣,分明就是一副準備外出的裝扮。
他要離開了......
可在離開之前,他的身側隻有他自己。
就如同當日他到達天靜寺山門的時候,身邊隻有他自己一樣。
淨涪腳步一停,麵上顯出幾分詫異,然後就合手點頭,以禮拜見。
恆真僧人也未曾預料會在此時撞見淨涪,他不由得怔愣了一下,才迴過神來合手與淨涪迴禮。
淨涪行得一禮後,又抬腳往前走。
恆真僧人卻沉默地站在原地,定定望著淨涪一步步走近,準備擦肩而過。
“淨涪。”
恆真僧人直唿淨涪法號,淨涪心中挑了挑眉,也就停下了腳步,轉過頭去望著恆真僧人。
恆真僧人麵色還是平靜,他迎著淨涪望過來的視線,道:“淨涪,我要離開天靜寺了。”
淨涪眼神沒有絲毫波動。
恆真僧人忽然笑了一下,雙手合十,垂落的眼瞼遮去了他眼底的種種思緒。
“我希望......在紅塵中遇見的那一個人,還會是你。”
說完,恆真僧人頭也未抬,便邁步走過淨涪,向著路的盡頭走去。
淨涪站在原地看了恆真僧人兩眼,隻是一笑,並不放在心上,仍舊邁步往前。
走到小路拐角的恆真僧人忽然迴過頭來,看著淨涪完全不為所動的背影,麵上閃過幾分複雜,但他提了提臂間的褡褳,便轉過頭去,也繼續走自己的路。
淨涪察覺到背後恆真僧人最後的目光,麵上依舊平靜。
可是不知道今日是不是注定了他要遇見那麽些人,明明都已經邁入了清見大和尚的禪院院門了,迎麵卻又走出兩個沙彌。
那兩個沙彌正在說笑間,抬眼卻望見他,連忙急走兩步,迎上前來,雙手合十,向著淨涪彎腰一拜,口稱師兄。
是的,師兄。
哪怕這兩個沙彌裏,其中有一個還是淨和。
當日負責迎接到達天靜寺的淨懷、淨古、淨涪三人的淨和,還稱唿淨涪為師弟,現如今授戒羯磨之後再見,卻得稱唿淨涪為師兄。
這是佛門的規矩,淨和也是早有準備,舉手投足間都是坦然。
不過如果換了淨棟師兄站在這裏......
淨和心底閃過這樣一個猜想,麵上表情卻是絲毫未變,就連笑容的弧度都沒有減小半分。
淨涪隻是合十還禮。
淨和望向身側的淨謳師弟,道:“既然是淨涪師兄來了,那師弟你就去幫忙通傳一聲吧,我自己迴去就可以了。”
淨謳是清見大和尚身側的隨侍沙彌,知道清見大和尚對淨涪極是看重,每每總有詢問,而他與淨和又一貫交好,便不與淨和多客氣,點頭道:“那我就不送你了,待之後得了空兒,我們師兄弟再一起說話。”
淨和笑著點了點頭,又再次雙手合十與淨涪點頭一禮,便當先往前走了出去,留下淨涪和淨謳兩人。
淨謳轉過頭來,麵上笑容就少了幾分親近,多了幾分客氣。
“主持師父早前就吩咐過,如果淨涪師兄你過來的話,就不用我等通報,直接領進來就可以了的。”
他解釋了這麽一句,便道:“現在這個時候,主持師父應該是有空兒的,淨涪師兄請隨我來。”
淨涪點了點頭,又是合十一禮,謝過淨謳。
淨謳再不多說什麽,領著淨涪轉身就走。
對於淨謳對待他與淨和之間迥然的態度,淨涪並不放在心上。
人有親疏遠近,這本來就是常事,何須在意?
倒是淨謳,領著淨涪一路行去的時候,也不住分出心神去觀察淨涪。
哪怕淨涪自入了天靜寺就一直在低調修行,可因為他的種種事跡,卻實實在在是低調不起來。恰恰相反,正是他的低調修行,反顯出了他的神秘。
淨謳對淨涪本就好奇,再加上清見大和尚日常提到淨涪時總帶出的欣賞與期待,更是令他對淨涪神往不已。隻是可惜的是,哪怕淨涪這已經是第二次待在天靜寺裏,他卻未能仔細看過這一位聲名遐遠的青年比丘。
淨涪低垂著眼瞼走在淨謳身側,任由淨謳的目光來迴掃過。
淨謳看得一陣,便收了目光,領著淨涪來到一扇門前。
他請淨涪站在門邊,自己入屋通稟。
淨涪候在門外,未過多久,便聽得屋中傳來一句帶笑的話語:
清壬大和尚特意等了一會,等到他麵前的三位年輕比丘都平複下胸中的激動之後,他才繼續道:“《瓔珞經》雲:一切聖凡戒盡以心為體,心無盡故戒亦無盡......當知,心為因果更無別法。”
清壬大和尚低垂下眼瞼,給淨涪等三位年輕比丘念了這麽一段經文。
淨懷、淨古和淨涪三人也都默然靜聽,心中念頭急轉。
待到這一段經文念完,清壬大和尚竟也再無別話,任由淨懷、淨古和淨涪這三位比丘各自低頭思考。
其實清壬大和尚說得也是簡單。
戒體與他們的願心關聯,原本也是為了承納他們願心而存在的。他們的願心有多大,戒體就有多大。哪怕當初在受戒羯磨受戒的時候,他們的願心要不太過局限,要不太過含糊,導致他們獲得的戒體品質有差,可是隻要他們一步步地擴展和堅定自己的願心,他們的戒體也必將隨著他們的願心一起完滿。
可是,這世上有太多太多的事情,都是這般的說易行難。
願心真要有那麽容易就能夠擴展,他們在受戒之後獲得的戒體也就不是現在這樣的了。
淨懷、淨古沉默了片刻,才雙手合十,拜謝過清壬大和尚,口中道:“弟子等明白,多謝師伯開示。”
淨涪識海之中,佛身隻是微微一笑,便再度隱入那漫天的佛光之中。
他的願心早定,根本就沒有再往外擴展開去的意思。
淨涪倒是慢了半拍,才來拜謝清壬大和尚。
清壬大和尚掃了淨懷、淨古一眼,視線最後落在了淨涪身上。
淨涪眨了眨眼睛,便凝聚了眸光,抬頭迎上清壬大和尚的目光。
清壬大和尚看著眸光平靜未曾有過絲毫動搖的淨涪,心中點頭,麵上就帶上了一絲笑意,他合掌低唱一聲佛號,道:“你的心思之堅定,我也是平生僅見。”
他這話一出口,不說淨涪如何,旁邊才剛剛迴過神來的淨懷、乃至還沒有迴過神來的淨古,都是不由自主的從心底生出一絲苦澀。
清壬大和尚麵上不顯,眼角餘光卻將淨懷、淨古兩人的臉色變化看得清清楚楚,心裏不由得又是一歎。
麵對這樣一個無雙的天之驕子,又能有幾個人,可以真真正正的看得清自己的前路,一步步踏踏實實地往前走呢?
清壬大和尚想到這幾日都被諸位師兄弟掛在嘴邊的淨音,心中的感歎又淡了去。淨懷、淨古兩人不行,不是還有一個淨音麽?他們妙音寺一個淨涪一個淨音,比旁人可是要好上太多了。再不滿足,就是貪心了,世尊都看不過眼去!
清壬大和尚自個兒在心底裏笑了笑,停也未停地繼續與淨涪說道:“我想,我大概也就隻有一句話要與你說......”
淨涪臉色一整,合手而拜,恭敬垂耳聆聽。
清壬大和尚見淨涪這模樣,心底笑意漸濃,麵上卻也端正了神色,他道:“日後行事,當眼明心淨,不違心意。”
淨涪當時就擰起了眉關,原本因作恭敬之態而低垂了下去的眼瞼忽然就抬了起來,再度直直地迎上清壬大和尚的目光,眼帶疑問和不解。
清壬大和尚看著淨涪,麵上笑意加深,隻道:“身為你的師伯,我也就隻有這麽一句話能交代你了,慚愧慚愧......”
清壬大和尚口中說是慚愧,但麵上還真沒有多少愧色,更多的反而是高興。
能不高興麽?作為師伯的他,也就這樣一句話能拿來交代提醒淨涪的了,而且這一句話饒是他不說,淨涪自己也知道,也明白。
這就是一個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弟子!
淨涪怔了片刻,然後臉色一整,再度合手而拜,恭敬領受教誨。
清壬大和尚受了這一禮,又叮囑他道:“待會兒,你就往清見主持那邊去一趟。他等了你很久了。”
淨涪點頭,將這件事應了下來。
出了小法堂之後,淨涪告別淨懷、淨古兩人,獨自一人轉出了小道,一路往清見和尚的禪院走去。
淨懷、淨古兩人走出一段距離後,不約而同地停下腳步,轉過身去,看向那個與他們相背而行的背影。直到那個似乎對他們的視線無知無覺的人轉過彎去,徹底消失在他們的麵前,淨懷、淨古兩人才收迴了視線,對視一眼,無聲轉迴身,繼續前行。
淨涪並不真的就沒有注意到淨懷、淨古兩人的目光,可他並不在意。淨懷、淨古兩人哪怕再是心中不平,也就是心中不平而已,不會真的對他出手。
自來防小人不防君子。淨懷、淨古兩人雖然也算不上君子,但要因為這種種而對他出手,也是做不到的。
淨涪目視前方,一步步邁得平穩踏實。
這就是佛門的好處了。那麽些條條規規的限製下來,真正有膽子又能夠付諸行動的,還真沒有幾個。
不知是不是淨涪挑選的時間不對,他才剛剛轉出一個拐角,迎麵就撞上了獨自一人的恆真僧人。
恆真僧人一身衣袍整齊,臂間斜跨一個隨身褡褳。看模樣,分明就是一副準備外出的裝扮。
他要離開了......
可在離開之前,他的身側隻有他自己。
就如同當日他到達天靜寺山門的時候,身邊隻有他自己一樣。
淨涪腳步一停,麵上顯出幾分詫異,然後就合手點頭,以禮拜見。
恆真僧人也未曾預料會在此時撞見淨涪,他不由得怔愣了一下,才迴過神來合手與淨涪迴禮。
淨涪行得一禮後,又抬腳往前走。
恆真僧人卻沉默地站在原地,定定望著淨涪一步步走近,準備擦肩而過。
“淨涪。”
恆真僧人直唿淨涪法號,淨涪心中挑了挑眉,也就停下了腳步,轉過頭去望著恆真僧人。
恆真僧人麵色還是平靜,他迎著淨涪望過來的視線,道:“淨涪,我要離開天靜寺了。”
淨涪眼神沒有絲毫波動。
恆真僧人忽然笑了一下,雙手合十,垂落的眼瞼遮去了他眼底的種種思緒。
“我希望......在紅塵中遇見的那一個人,還會是你。”
說完,恆真僧人頭也未抬,便邁步走過淨涪,向著路的盡頭走去。
淨涪站在原地看了恆真僧人兩眼,隻是一笑,並不放在心上,仍舊邁步往前。
走到小路拐角的恆真僧人忽然迴過頭來,看著淨涪完全不為所動的背影,麵上閃過幾分複雜,但他提了提臂間的褡褳,便轉過頭去,也繼續走自己的路。
淨涪察覺到背後恆真僧人最後的目光,麵上依舊平靜。
可是不知道今日是不是注定了他要遇見那麽些人,明明都已經邁入了清見大和尚的禪院院門了,迎麵卻又走出兩個沙彌。
那兩個沙彌正在說笑間,抬眼卻望見他,連忙急走兩步,迎上前來,雙手合十,向著淨涪彎腰一拜,口稱師兄。
是的,師兄。
哪怕這兩個沙彌裏,其中有一個還是淨和。
當日負責迎接到達天靜寺的淨懷、淨古、淨涪三人的淨和,還稱唿淨涪為師弟,現如今授戒羯磨之後再見,卻得稱唿淨涪為師兄。
這是佛門的規矩,淨和也是早有準備,舉手投足間都是坦然。
不過如果換了淨棟師兄站在這裏......
淨和心底閃過這樣一個猜想,麵上表情卻是絲毫未變,就連笑容的弧度都沒有減小半分。
淨涪隻是合十還禮。
淨和望向身側的淨謳師弟,道:“既然是淨涪師兄來了,那師弟你就去幫忙通傳一聲吧,我自己迴去就可以了。”
淨謳是清見大和尚身側的隨侍沙彌,知道清見大和尚對淨涪極是看重,每每總有詢問,而他與淨和又一貫交好,便不與淨和多客氣,點頭道:“那我就不送你了,待之後得了空兒,我們師兄弟再一起說話。”
淨和笑著點了點頭,又再次雙手合十與淨涪點頭一禮,便當先往前走了出去,留下淨涪和淨謳兩人。
淨謳轉過頭來,麵上笑容就少了幾分親近,多了幾分客氣。
“主持師父早前就吩咐過,如果淨涪師兄你過來的話,就不用我等通報,直接領進來就可以了的。”
他解釋了這麽一句,便道:“現在這個時候,主持師父應該是有空兒的,淨涪師兄請隨我來。”
淨涪點了點頭,又是合十一禮,謝過淨謳。
淨謳再不多說什麽,領著淨涪轉身就走。
對於淨謳對待他與淨和之間迥然的態度,淨涪並不放在心上。
人有親疏遠近,這本來就是常事,何須在意?
倒是淨謳,領著淨涪一路行去的時候,也不住分出心神去觀察淨涪。
哪怕淨涪自入了天靜寺就一直在低調修行,可因為他的種種事跡,卻實實在在是低調不起來。恰恰相反,正是他的低調修行,反顯出了他的神秘。
淨謳對淨涪本就好奇,再加上清見大和尚日常提到淨涪時總帶出的欣賞與期待,更是令他對淨涪神往不已。隻是可惜的是,哪怕淨涪這已經是第二次待在天靜寺裏,他卻未能仔細看過這一位聲名遐遠的青年比丘。
淨涪低垂著眼瞼走在淨謳身側,任由淨謳的目光來迴掃過。
淨謳看得一陣,便收了目光,領著淨涪來到一扇門前。
他請淨涪站在門邊,自己入屋通稟。
淨涪候在門外,未過多久,便聽得屋中傳來一句帶笑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