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淨涪一路就跟在清篤清顯兩位大和尚身後,妙音寺中的其他大和尚也確實對自家這個深居簡出卻聲名在外的小沙彌很好奇,但此時走在路上的他們卻並沒有對淨涪沙彌多加關注。
就是清篤清顯兩位大和尚,也就是在剛剛開始的時候叮囑了他幾句,便再未與他多話,而是像其他大和尚一樣,沉默地往前走。
他們向前邁出的每一步,都是神色端正,莊嚴肅穆,帶著無比的虔誠和感激。每往前走出一步的諸多大和尚們,他們的精氣神都有些微的調整,漸漸的居然變得和在妙音寺中的他們不太一樣。
淨涪不著痕跡地打量了幾眼,便收迴視線,不再多看,也不驚動這些大和尚們。
大和尚們在路上的作息更加簡單規律。
每日清晨早起,大和尚們簡單清洗過後便開始做早課。早課結束,飲過淨水後,稍稍整理一番便開始上路。此行一日未曾休歇,直到傍晚時分,他們才會停歇下來,尋一個地方洗去一身風塵,飲過淨水後就開始晚課。而晚課結束後,太陽也已經下山,天色昏暗,他們便在原地停留一晚。一晚休息過後,等到第二天的清晨到來,陽光熹微,他們便又開始一日的路程。
這些大和尚每日飲用的淨水,來源卻有兩種。一種是大和尚自己親手取來的淨水,另一種卻是這一路上的凡俗百姓布施而來。
他們休息的地方也一樣。不是他們自己尋找布置,就是凡俗百姓布施給他們的。
凡是凡俗百姓布施而來的淨水和給他們暫居的屋舍,大和尚們都坦然地受了。在當日的早課和晚課的時候,他們也會在念經誦佛之後為這些凡俗百姓們祈福念安。
而在大和尚們的這條遠行道路上的凡俗百姓,對這些大和尚們也格外虔誠信重。
並未曾動用體內真元,淨涪就已經聽見遠遠站著正目送他們遠去的凡俗百姓站起身,低頭對著年幼的孩子解釋。
“這些大和尚們是要去天靜寺呢,他們可是去參加天靜寺的千佛法會,幾乎每百年就能看見這麽一次。這些去參加千佛法會的大和尚們可都是真真的佛門大德!我就聽我爹說起過!我想,我也能看得著。”
“所以這幾天你連隔壁鎮都不去了?還讓你兒子替你去?”
“嘿,你懂什麽,我這一輩子,可能就隻能見到這一次了。別的什麽都可以,就這一次不能錯過。”
“你可看見了?那些大和尚後麵還有一個沙彌!”
“那又有什麽?能跟著這些大德一起去天靜寺參加千佛法會的,那沙彌一定是佛子!”
“佛子!?我可從來沒有聽說過!你不會是在騙我吧?”
“我騙你幹什麽!你敢說大和尚們會隨隨便便讓一個沙彌跟著他們一起去天靜寺?我可從來沒聽我爹說起,參加千佛法會的大和尚還會帶著哪個沙彌的?你不信,難道是你聽說過?”
“就是不知道才問你的!”
淨涪漸漸走遠,也不再將這些閑言聽在耳中,他就是跟在大和尚們身後一步步往前走,心中卻在琢磨著那個字眼。
佛子?
妙音寺的大和尚們一路走過的地方,都是佛門轄下的家國。這裏是佛門的地盤,生在這裏長在這裏最後也會葬在這裏的凡俗百姓們都是佛門的信眾。他們虔誠地信仰著諸佛,禮敬諸佛,禮敬僧眾。
是以雖然一路並未動用體內力量的大和尚們走得風塵仆仆,看見他們的凡俗百姓也都沒有半點嫌棄,反而極其恭敬。
對於淨涪那樣一張稚嫩的麵孔,這些凡俗百姓也都抱以一種仰望敬重的態度,並不曾因為他的年齡而對他有任何懷疑。
淨涪在這樣的視線裏走過,饒是他不太在意,但心中也平坦舒服了很多。
這一隊大和尚漸行漸遠,慢慢走出了妙音寺的轄下家國。
走得遠了,淨涪也能看見不少和他們向著同一個方向前進的凡俗僧眾。
比起妙音寺的這些大和尚們,這些凡俗僧眾卻是時時跪拜,時時五體投地。因此,他們也更加狼狽。
大和尚們走過這些朝聖一般往前的凡俗僧眾,表情還是當日初初出發那樣的端正肅穆,並沒有任何變化。
走在最後的淨涪甚至知道,這些大和尚們連一點眼角餘光都沒有分給這些凡俗僧眾。
對於這些大和尚而言,這些凡俗僧眾不過就是路邊一塵埃,一野草,一野花,並不稀奇,也沒半點不同。
同樣的,那些朝聖的凡俗僧眾也並沒有多看這隊遠行的大和尚一眼。雖然他們也確實清楚這些大和尚的身份,知道他們前往的是他們心目中的聖地天靜寺,也知道他們的目的是參加天靜寺的千佛法會,但他們卻還是隻繼續他們的動作,全心全意,專心致誌地往前行。
行走,跪拜,深叩。
他們的動作簡單機械,但舉手投足間卻透出厚重到逼人心魄的虔誠。
淨涪在經過的時候看了他們一眼,便又跟著清篤清顯身後前行。此後他再未迴頭。
隨著他們向著天靜寺接近,淨涪遇到的也遇到了其他寺廟的大和尚,又遇見越來越多的朝聖的凡俗僧眾。
但即便是在路途上碰見了,他們也並未有任何交談議論的時候,都是各自沉默著上路,沉默著行走。
就是朝聖的凡俗僧眾們,在相互遇見的時候,也不過就是寥寥交談幾句,便再不多話,各自忙碌。
這路上的一切,淨涪都看在眼裏。
這一走,就走了三個月。自他們離開妙音寺之後的第三個月月末,淨涪才終於到了天靜寺所在縣鎮。
而在縣鎮中凡俗百姓布施的屋舍中稍作停留,清洗一新再飲用過淨水後,又走了半日的淨涪才終於看到了天靜寺的山門。
天靜寺就在天靜山脈上,寺廟的各處禪院樓閣屋舍都建立在各處山峰上,以石階串聯連結。山脈中山霧朦朧,將這座連綿的佛寺遮掩在群山之中,遠遠的鍾聲傳來,自有無量清淨妙禪之意。
妙音寺一眾僧眾抵達天靜寺山門的時候,山門處一道金色佛光一閃即滅,接著就有鍾聲響起。
妙音寺的一眾大和尚都在山門前默然靜立,不過多時,山門內就有一位大和尚領著五個小沙彌前來相迎。
這位大和尚似乎和妙音寺的一眾大和尚們很是相熟,見了他們,他雙手合十低頭一禮:“阿彌陀佛,諸位師弟都到了。”
妙音寺的一眾大和尚也都雙手合十低頭迴禮:“阿彌陀佛,清已師兄,好久不見了。”
淨涪這一看便知,眼前這位清已大和尚應該就是自妙音寺前往天靜寺靜修的大和尚之一。
妙音、妙潭、妙理、妙空、妙定和妙安六寺既然是景浩界天靜寺的分支寺廟,天靜寺又是景浩界佛門祖庭,自然是統領景浩界佛門。
天靜寺自身確實也會招收天資出眾的佛門子弟,但這天靜寺中也有來自六寺的大和尚。他們都是在凝結十粒舍利子,登上菩提大道之後才到天靜寺潛修的。故而他們的數量確實比起天靜寺本寺的僧眾要小很多,但他們的修為卻足以彌補他們在數量上的差距。
當然,因為天靜寺本身的特殊性,天靜寺自身培養出來的大和尚等階修為也不比六寺分支寺廟出來的低。而且由於他們自小在天靜寺長大,自幼接受天靜寺教導,他們在頂端實力上也能保持一定程度的壓製。例如,淨涪名義上的師父清恆禪師和他的師兄。
畢竟就底蘊上而言,六寺分寺比起天靜寺是差多了。再說,天靜寺包容並蓄,而六寺分寺卻是各有所長,這就又差了一籌。
如果不是六寺分寺在這天靜寺中潛修的大和尚們彼此都有一定的默契,也許在天靜寺中,就沒有他們半點事情了。
清已大和尚也隻與他們閑說了兩句,便請了他們入寺。
走在路上,清已大和尚掃過清本大和尚和淨涪,跟清壬大和尚道:“這一次,清本師弟也該入寺了。”
清壬大和尚是這一隊大和尚們的理事大和尚,這次的事情全由他來統理。
清壬大和尚也看了一眼清本大和尚,點頭道:“是,清本師弟也要入寺了。”
在出發之前,清壬大和尚就已經詢問過清本大和尚的意願,如今迴答起來,也就沒有任何猶豫。
清已大和尚點點頭,這事他也早有預料,但還有一事......
他沉吟半響,終於又問道:“淨涪師侄呢?”
清壬大和尚這下卻遲疑著道:“這......師弟尚未問過。”
是沒有問過,還是壓根就不想問。
清已大和尚看了他一眼,見清壬大和尚稍稍錯開目光,並不與他對視,心中歎了一口氣,道:“那就先問過再說吧。”
清壬大和尚靜默片刻,又迴頭看了跟在他們身後的那個小沙彌一眼,點了點頭。
是日,淨涪才結束晚課,就被清篤禪師叫住了。
清篤禪師朝著清壬大和尚離開的背影瞪了好幾眼,才和清顯一並領著淨涪迴去了。
雖然淨涪還隻是個沙彌,但天靜寺這邊卻並沒有怠慢,反倒給了他一個單獨的禪院。
這禪院就在清篤禪師和清顯禪師禪院後麵,近得很。
三人依主次之分各自落座。
才剛一坐下,清篤禪師便幹脆直接地問淨涪道:“淨涪,你可想要在這天靜寺中修行?”
就是清篤清顯兩位大和尚,也就是在剛剛開始的時候叮囑了他幾句,便再未與他多話,而是像其他大和尚一樣,沉默地往前走。
他們向前邁出的每一步,都是神色端正,莊嚴肅穆,帶著無比的虔誠和感激。每往前走出一步的諸多大和尚們,他們的精氣神都有些微的調整,漸漸的居然變得和在妙音寺中的他們不太一樣。
淨涪不著痕跡地打量了幾眼,便收迴視線,不再多看,也不驚動這些大和尚們。
大和尚們在路上的作息更加簡單規律。
每日清晨早起,大和尚們簡單清洗過後便開始做早課。早課結束,飲過淨水後,稍稍整理一番便開始上路。此行一日未曾休歇,直到傍晚時分,他們才會停歇下來,尋一個地方洗去一身風塵,飲過淨水後就開始晚課。而晚課結束後,太陽也已經下山,天色昏暗,他們便在原地停留一晚。一晚休息過後,等到第二天的清晨到來,陽光熹微,他們便又開始一日的路程。
這些大和尚每日飲用的淨水,來源卻有兩種。一種是大和尚自己親手取來的淨水,另一種卻是這一路上的凡俗百姓布施而來。
他們休息的地方也一樣。不是他們自己尋找布置,就是凡俗百姓布施給他們的。
凡是凡俗百姓布施而來的淨水和給他們暫居的屋舍,大和尚們都坦然地受了。在當日的早課和晚課的時候,他們也會在念經誦佛之後為這些凡俗百姓們祈福念安。
而在大和尚們的這條遠行道路上的凡俗百姓,對這些大和尚們也格外虔誠信重。
並未曾動用體內真元,淨涪就已經聽見遠遠站著正目送他們遠去的凡俗百姓站起身,低頭對著年幼的孩子解釋。
“這些大和尚們是要去天靜寺呢,他們可是去參加天靜寺的千佛法會,幾乎每百年就能看見這麽一次。這些去參加千佛法會的大和尚們可都是真真的佛門大德!我就聽我爹說起過!我想,我也能看得著。”
“所以這幾天你連隔壁鎮都不去了?還讓你兒子替你去?”
“嘿,你懂什麽,我這一輩子,可能就隻能見到這一次了。別的什麽都可以,就這一次不能錯過。”
“你可看見了?那些大和尚後麵還有一個沙彌!”
“那又有什麽?能跟著這些大德一起去天靜寺參加千佛法會的,那沙彌一定是佛子!”
“佛子!?我可從來沒有聽說過!你不會是在騙我吧?”
“我騙你幹什麽!你敢說大和尚們會隨隨便便讓一個沙彌跟著他們一起去天靜寺?我可從來沒聽我爹說起,參加千佛法會的大和尚還會帶著哪個沙彌的?你不信,難道是你聽說過?”
“就是不知道才問你的!”
淨涪漸漸走遠,也不再將這些閑言聽在耳中,他就是跟在大和尚們身後一步步往前走,心中卻在琢磨著那個字眼。
佛子?
妙音寺的大和尚們一路走過的地方,都是佛門轄下的家國。這裏是佛門的地盤,生在這裏長在這裏最後也會葬在這裏的凡俗百姓們都是佛門的信眾。他們虔誠地信仰著諸佛,禮敬諸佛,禮敬僧眾。
是以雖然一路並未動用體內力量的大和尚們走得風塵仆仆,看見他們的凡俗百姓也都沒有半點嫌棄,反而極其恭敬。
對於淨涪那樣一張稚嫩的麵孔,這些凡俗百姓也都抱以一種仰望敬重的態度,並不曾因為他的年齡而對他有任何懷疑。
淨涪在這樣的視線裏走過,饒是他不太在意,但心中也平坦舒服了很多。
這一隊大和尚漸行漸遠,慢慢走出了妙音寺的轄下家國。
走得遠了,淨涪也能看見不少和他們向著同一個方向前進的凡俗僧眾。
比起妙音寺的這些大和尚們,這些凡俗僧眾卻是時時跪拜,時時五體投地。因此,他們也更加狼狽。
大和尚們走過這些朝聖一般往前的凡俗僧眾,表情還是當日初初出發那樣的端正肅穆,並沒有任何變化。
走在最後的淨涪甚至知道,這些大和尚們連一點眼角餘光都沒有分給這些凡俗僧眾。
對於這些大和尚而言,這些凡俗僧眾不過就是路邊一塵埃,一野草,一野花,並不稀奇,也沒半點不同。
同樣的,那些朝聖的凡俗僧眾也並沒有多看這隊遠行的大和尚一眼。雖然他們也確實清楚這些大和尚的身份,知道他們前往的是他們心目中的聖地天靜寺,也知道他們的目的是參加天靜寺的千佛法會,但他們卻還是隻繼續他們的動作,全心全意,專心致誌地往前行。
行走,跪拜,深叩。
他們的動作簡單機械,但舉手投足間卻透出厚重到逼人心魄的虔誠。
淨涪在經過的時候看了他們一眼,便又跟著清篤清顯身後前行。此後他再未迴頭。
隨著他們向著天靜寺接近,淨涪遇到的也遇到了其他寺廟的大和尚,又遇見越來越多的朝聖的凡俗僧眾。
但即便是在路途上碰見了,他們也並未有任何交談議論的時候,都是各自沉默著上路,沉默著行走。
就是朝聖的凡俗僧眾們,在相互遇見的時候,也不過就是寥寥交談幾句,便再不多話,各自忙碌。
這路上的一切,淨涪都看在眼裏。
這一走,就走了三個月。自他們離開妙音寺之後的第三個月月末,淨涪才終於到了天靜寺所在縣鎮。
而在縣鎮中凡俗百姓布施的屋舍中稍作停留,清洗一新再飲用過淨水後,又走了半日的淨涪才終於看到了天靜寺的山門。
天靜寺就在天靜山脈上,寺廟的各處禪院樓閣屋舍都建立在各處山峰上,以石階串聯連結。山脈中山霧朦朧,將這座連綿的佛寺遮掩在群山之中,遠遠的鍾聲傳來,自有無量清淨妙禪之意。
妙音寺一眾僧眾抵達天靜寺山門的時候,山門處一道金色佛光一閃即滅,接著就有鍾聲響起。
妙音寺的一眾大和尚都在山門前默然靜立,不過多時,山門內就有一位大和尚領著五個小沙彌前來相迎。
這位大和尚似乎和妙音寺的一眾大和尚們很是相熟,見了他們,他雙手合十低頭一禮:“阿彌陀佛,諸位師弟都到了。”
妙音寺的一眾大和尚也都雙手合十低頭迴禮:“阿彌陀佛,清已師兄,好久不見了。”
淨涪這一看便知,眼前這位清已大和尚應該就是自妙音寺前往天靜寺靜修的大和尚之一。
妙音、妙潭、妙理、妙空、妙定和妙安六寺既然是景浩界天靜寺的分支寺廟,天靜寺又是景浩界佛門祖庭,自然是統領景浩界佛門。
天靜寺自身確實也會招收天資出眾的佛門子弟,但這天靜寺中也有來自六寺的大和尚。他們都是在凝結十粒舍利子,登上菩提大道之後才到天靜寺潛修的。故而他們的數量確實比起天靜寺本寺的僧眾要小很多,但他們的修為卻足以彌補他們在數量上的差距。
當然,因為天靜寺本身的特殊性,天靜寺自身培養出來的大和尚等階修為也不比六寺分支寺廟出來的低。而且由於他們自小在天靜寺長大,自幼接受天靜寺教導,他們在頂端實力上也能保持一定程度的壓製。例如,淨涪名義上的師父清恆禪師和他的師兄。
畢竟就底蘊上而言,六寺分寺比起天靜寺是差多了。再說,天靜寺包容並蓄,而六寺分寺卻是各有所長,這就又差了一籌。
如果不是六寺分寺在這天靜寺中潛修的大和尚們彼此都有一定的默契,也許在天靜寺中,就沒有他們半點事情了。
清已大和尚也隻與他們閑說了兩句,便請了他們入寺。
走在路上,清已大和尚掃過清本大和尚和淨涪,跟清壬大和尚道:“這一次,清本師弟也該入寺了。”
清壬大和尚是這一隊大和尚們的理事大和尚,這次的事情全由他來統理。
清壬大和尚也看了一眼清本大和尚,點頭道:“是,清本師弟也要入寺了。”
在出發之前,清壬大和尚就已經詢問過清本大和尚的意願,如今迴答起來,也就沒有任何猶豫。
清已大和尚點點頭,這事他也早有預料,但還有一事......
他沉吟半響,終於又問道:“淨涪師侄呢?”
清壬大和尚這下卻遲疑著道:“這......師弟尚未問過。”
是沒有問過,還是壓根就不想問。
清已大和尚看了他一眼,見清壬大和尚稍稍錯開目光,並不與他對視,心中歎了一口氣,道:“那就先問過再說吧。”
清壬大和尚靜默片刻,又迴頭看了跟在他們身後的那個小沙彌一眼,點了點頭。
是日,淨涪才結束晚課,就被清篤禪師叫住了。
清篤禪師朝著清壬大和尚離開的背影瞪了好幾眼,才和清顯一並領著淨涪迴去了。
雖然淨涪還隻是個沙彌,但天靜寺這邊卻並沒有怠慢,反倒給了他一個單獨的禪院。
這禪院就在清篤禪師和清顯禪師禪院後麵,近得很。
三人依主次之分各自落座。
才剛一坐下,清篤禪師便幹脆直接地問淨涪道:“淨涪,你可想要在這天靜寺中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