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腳下有座府,門外有兩座石獅子,一雌一雄,左邊象征權利滔天,右邊象征子孫綿延。從外麵看似挺恢弘大氣的,畢竟兩個石獅子擺著那的。每當有從外麵初到京城的人路過時,都會暗自想:指不定又是哪個貪汙的大官居住在此府,這明晃晃的石獅子,指不定得搜刮了百姓多少錢。
可事實上,整個京城都知道,府中的人物,是全京城乃至整個元慶帝國最清廉的人。
至少,沒人彈劾過他貪汙腐敗。
不過至於是不敢還是沒有,無從考證。
不遠處有個看似與老花農模樣一般的老頭正慢悠悠地朝著這座府走去,步伐不緊不慢,雖然看似有些許駝背,不過這精氣神倒是十足。踩得每一步都鏗鏘有力,但那微微皺起的眉頭倒是出賣了他此刻的心情。
老頭快速走到府口,用力將門口推開。步伐也不停,直衝衝地往內庭裏走,沒走幾步就鑽進了書房。他將袖子一揮,提筆就準備寫字。不過正當他寫的時候,門外傳來了一陣聲音:“我說你也是,這麽多年了,還是這個脾氣?”
隨著聲音尋去,門外有一個約莫四十左右的婦女,身穿一身淺紅色襦裙,還端著一壺茶水。“說吧,今天在朝中又是被哪個人彈劾說你濫用職權了。”身著淺紅色襦裙的婦女一臉玩味地說道。
“彈劾?誰敢彈劾我?”老人加大了聲音道,“誰彈劾我,我就能讓他下一秒脫掉官服。”
“行了行了,當官當了大半輩子,這脾氣還是這樣,真不知道先帝為何如此器重你。”婦女將茶杯放在桌上,輕輕地說道。
老人聽到先帝,格外的興奮,接著說“那還不是我自己爭取來的?想當年,我與先帝一起征戰沙場時,那是何等的風光...”
“別人不知道,我還不知道嗎,就憑你當年一個文弱書生的身子骨,你連騎個馬都廢勁,還征戰沙場?得虧是當年你身子骨弱,沒有去那場戰爭,不然的話,落下病根,現在首輔的位置輪得到你?”婦女撲哧一笑。
老人尷尬地笑了兩聲,沒有繼續這個話題,喝了喝口茶水。繼續說道:“夫人呐,剛剛我是真的生氣,你知道嗎,兔子那邊來消息,說那個小家夥去了姑蘇州,我怕咱家那小子出事情。”
“哪個小家夥?太子還是二皇子?王爺那邊的人應該不會過去,而太子現在忙著在求學,那就是二皇子了吧?”婦女自問自答道。
“夫人果真聰慧!嗯,就是誠德那小家夥。這小子因為這幾年的事情,性情大變,本來小時候看著多可愛的家夥,如今性子陰沉得很。他去了姑蘇州,多半會拉咱家那邊下水。如此一來...”老人皺眉道。
婦女坐下,給自己倒了一杯茶,喝了一杯潤了潤嗓,分析道:“誠德當然會拉秋兒一起參與棋局,可秋兒吸取了三年前的教訓,你認為他會輕易參與這趟混水?”
“可是,萬一他不得不參與呢...”婦女又自言自語道。
“是啊,有些事兒,身不由己啊。”老人又提筆,似是想起了些什麽,“好像我們三年來沒有一次給那小子寫信吧,估計他心裏怨氣少不了。不過,我還是覺得現在寫早了一點。”
老人突然沉聲道:“誰先寫第一封信,誰就沉不住氣了呀。”
我堂堂元慶首輔的兒子,連這些磨難都忍不了,傳出去不讓人笑話?
“隨你,反正你們父子兩脾氣都挺倔,不過我勸你還是通知兔子那邊,多觀察觀察誠德那邊的動靜。如果出了什麽問題,我不介意我去處理。”婦女忽然換了個態度,冷冰冰地對著老人說。
老人也不敢多說什麽。
你去處理?
好像就連我都快忘了,身旁這女子。
十年前是武榜第三。
不過怎麽看著還是這麽年輕?老人嘿嘿一笑,我才年過不惑幾年而已,卻被外麵的小孩兒稱作老人。
這世道,果真是以貌取人。
老人想著想著,發現身邊的婦女早已沒了蹤影,估計她有些生氣。不過這幾年也習慣了,夫人還不是怪為什麽三年前這麽狠心把獨子送到外麵去。好在夫人明事理,不然的話,估計我也早被她廢了一臂。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呐,就連我堂堂首輔也不例外。
好像皇上那邊的經也不太好念?
老人想到此哈哈大笑,他這次提著的筆終於落下:加派人手看住少爺,若有紕漏,自盡於靜心湖。
知秋當然還不知道家中的情況。他又買了幾串糖葫蘆在大街上邊走邊吃,有時候他自己都會嘲笑自己,都多大的人了,還喜歡吃糖葫蘆。不過每次嘲笑後,手上又多了幾串。
二皇子此次來除了是要拉我入局外,應該還要找其他人。不過姑蘇州還有誰值得他一齊拉入棋局?
知秋想不太明白,不過他現在想的是走一步看一步。
畢竟不是如他所寫的那樣嗎?兵來將擋。
走著走著,知秋無意間來到了小木屋,瞧見幾張熟悉的麵孔。姬正一和安武都坐的挺端正,隻有幾個挺調皮的孩子一直在東張西望。台上的文先生也假裝看不見那幾個孩子,繼續講自己的課。
他聽到文先生在講”德不孤,必有鄰。”,恰巧以前在皇宮裏聽那些老頭講過此句,於是便來了興趣,靠在窗外細細聆聽。
“德不孤,是指有道德的人,必定不會孤單。必有鄰,是指一定會有誌同道合的人來和他作伴。”文先生接著又講,“你們覺得這句話有道理嗎?”
安武聳拉著腦袋低著頭,心裏一直想著:看不見我,看不見我。
姬正一倒是沒有像安武一樣,就像往常一樣,挺直著背。眉頭微微一皺,呈現一種思考的狀態。
而其他幾個小孩子,像富貴街的那幾個小孩,馬全,趙宛等人還是一如的沉默。
文先生看見後,也沒有說什麽,可看這陣勢,還真不知道點誰。
姬正一倒是挺熱愛學問的一個少年,可是每次都點他迴答也不太好。
安武這孩子其實挺聰明的,可惜就是不夠自信。
至於馬全那幾個孩子...心性好像不是做學問的料。
他舉目四望,心中有些許的感慨,正當他挺糾結的時候,看到了窗外一個熟悉的身影,不過名字卻叫不上來,以為是哪家的小孩子在旁聽。索性就大聲地對著窗外講:“窗外的那位少年,你進來坐著聽吧,外麵站著累了點。”
知秋微微一驚,也不知道文先生居然會讓他進來聽課。不過也挺好,這樣站著自己的腰都酸了,於是他小跑著進去,挑了個姬正一的前排位置坐下,還不忘朝著坐身後的姬正一和安武做了個鬼臉。
姬正一撇了撇嘴,這小知秋來小木屋幹嘛?又不識字兒,又不會寫字,還指望著他會儒家道理嗎?不過也好,多學習肯定是沒有壞處的。
他對著知秋說:“好好學,別說出一些令先生難堪的句子,尤其是你平時吹的那些牛,一定得收斂一下,知道嗎?不然你在小木屋搗亂的話,我讓二哥教訓教訓你。“
知秋點了點個頭,麵帶微笑。
“這位少年,我們是不是在哪裏見過?”文先生顯然不太記得那個晚上,於是等知秋坐後便詢問道。
咦?文先生這記性我看有點堪憂呀,這不是前幾天才見著嘛。
不過知秋嘴上還是說道:“文先生你好,我叫知秋,來自禦水街,前幾天我們見過的,就那天晚上。”
知秋怕文先生還是想不起來,於是又補了一句:“就那天晚上淋雨的那個人,想起來了嗎文先生?”
文先生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說道:“對對對,瞧我這記性。快來,繼續聽課吧。對了,剛剛的那句話你聽到了嗎,你覺得該怎樣理解?”
“文先生,小知秋他不識字兒的,你問了也是白問。”姬正一在底下說話聲音不大不小。
可偏偏那位教書先生聽著格外刺耳,將隨身攜帶的那把黑傘往地上一扔。發出一陣“砰”的響聲。眾人被嚇了一跳,不知道文先生怎麽突然這樣子。
“姬正一!我給你上的課都白上了?我怎麽教的你?不應以對他人的固有認知而評論一個人,縱使知秋不識字兒,可我剛剛講的那句話需要他認字嗎?我把意思都講過了,隻需要說這句話應該如何理解,這有何難?”文先生聲音不由得大了幾分。
連知秋也有些被嚇到了,平時姬正一瞧不起他慣了,他也覺得沒啥。也不清楚文先生為何發這麽大的火氣,一時間也不知道怎麽辦。不過還是替姬正一打了個圓場,讓他下了個台階,他輕聲道:“文先生,正一說得對,我確實不識字兒,這麽些個道理我也很難理解...”
姬正一心思複雜的盯了知秋一眼,也沒有說話,隻是將頭低著。
“沒事兒,你說出你自己的理解就行,那晚聽你說雨水能衝刷心事,我便有些感悟。所以從內心裏我還是覺得你說的話應該還是有些道理,這次盡管放開了講吧。”文先生不由得繼續提高了音量,並對知秋給予了肯定。
“那既然這樣,我就在各位麵前獻醜了!我認為吧,所謂德不孤,必有鄰。從某些方麵來講是挺對的,不過同樣,另一些方麵就不適用了。就好比,以前有人說自古聖賢皆寂寞,聖賢可謂是有道德之人了吧,那為何又寂寞,這不是與德不孤相衝突了?當然我也不是說這兩句話都有問題,而是我認為,一個人寂寞與否,都是會在特定的環境下。”
“不過我隻是說了德不孤,我認為儒家聖人們想強調的並不是德不孤,而是想說後一句,必有鄰。”
“即使你現在很寂寞,即使你現在不被眾人理解,但是如果你一直這樣具有道德之心,早晚會有人跟隨你,理解你,讓你不那麽寂寞的。”
“不過到底能否等來那個理解你所謂的道德的人,就又是另一迴事兒了。
知秋頓了頓,又接著說:“我與眾人玩耍時,我不寂寞。我一人迴小破院,望著月亮時,我感到寂寞。同樣,如文先生你這般有道德之人獨處時,想必也會有些寂寞吧?所以呢我認為,這句話對,也不對。”
文先生聽著知秋的話有些出神,一時間思緒萬千。
舉杯邀明月,拔劍四顧之時,撐傘立橋之際。
誰人敢言不寂寞?
縱使先生的先生,也一樣的寂寞。
可事實上,整個京城都知道,府中的人物,是全京城乃至整個元慶帝國最清廉的人。
至少,沒人彈劾過他貪汙腐敗。
不過至於是不敢還是沒有,無從考證。
不遠處有個看似與老花農模樣一般的老頭正慢悠悠地朝著這座府走去,步伐不緊不慢,雖然看似有些許駝背,不過這精氣神倒是十足。踩得每一步都鏗鏘有力,但那微微皺起的眉頭倒是出賣了他此刻的心情。
老頭快速走到府口,用力將門口推開。步伐也不停,直衝衝地往內庭裏走,沒走幾步就鑽進了書房。他將袖子一揮,提筆就準備寫字。不過正當他寫的時候,門外傳來了一陣聲音:“我說你也是,這麽多年了,還是這個脾氣?”
隨著聲音尋去,門外有一個約莫四十左右的婦女,身穿一身淺紅色襦裙,還端著一壺茶水。“說吧,今天在朝中又是被哪個人彈劾說你濫用職權了。”身著淺紅色襦裙的婦女一臉玩味地說道。
“彈劾?誰敢彈劾我?”老人加大了聲音道,“誰彈劾我,我就能讓他下一秒脫掉官服。”
“行了行了,當官當了大半輩子,這脾氣還是這樣,真不知道先帝為何如此器重你。”婦女將茶杯放在桌上,輕輕地說道。
老人聽到先帝,格外的興奮,接著說“那還不是我自己爭取來的?想當年,我與先帝一起征戰沙場時,那是何等的風光...”
“別人不知道,我還不知道嗎,就憑你當年一個文弱書生的身子骨,你連騎個馬都廢勁,還征戰沙場?得虧是當年你身子骨弱,沒有去那場戰爭,不然的話,落下病根,現在首輔的位置輪得到你?”婦女撲哧一笑。
老人尷尬地笑了兩聲,沒有繼續這個話題,喝了喝口茶水。繼續說道:“夫人呐,剛剛我是真的生氣,你知道嗎,兔子那邊來消息,說那個小家夥去了姑蘇州,我怕咱家那小子出事情。”
“哪個小家夥?太子還是二皇子?王爺那邊的人應該不會過去,而太子現在忙著在求學,那就是二皇子了吧?”婦女自問自答道。
“夫人果真聰慧!嗯,就是誠德那小家夥。這小子因為這幾年的事情,性情大變,本來小時候看著多可愛的家夥,如今性子陰沉得很。他去了姑蘇州,多半會拉咱家那邊下水。如此一來...”老人皺眉道。
婦女坐下,給自己倒了一杯茶,喝了一杯潤了潤嗓,分析道:“誠德當然會拉秋兒一起參與棋局,可秋兒吸取了三年前的教訓,你認為他會輕易參與這趟混水?”
“可是,萬一他不得不參與呢...”婦女又自言自語道。
“是啊,有些事兒,身不由己啊。”老人又提筆,似是想起了些什麽,“好像我們三年來沒有一次給那小子寫信吧,估計他心裏怨氣少不了。不過,我還是覺得現在寫早了一點。”
老人突然沉聲道:“誰先寫第一封信,誰就沉不住氣了呀。”
我堂堂元慶首輔的兒子,連這些磨難都忍不了,傳出去不讓人笑話?
“隨你,反正你們父子兩脾氣都挺倔,不過我勸你還是通知兔子那邊,多觀察觀察誠德那邊的動靜。如果出了什麽問題,我不介意我去處理。”婦女忽然換了個態度,冷冰冰地對著老人說。
老人也不敢多說什麽。
你去處理?
好像就連我都快忘了,身旁這女子。
十年前是武榜第三。
不過怎麽看著還是這麽年輕?老人嘿嘿一笑,我才年過不惑幾年而已,卻被外麵的小孩兒稱作老人。
這世道,果真是以貌取人。
老人想著想著,發現身邊的婦女早已沒了蹤影,估計她有些生氣。不過這幾年也習慣了,夫人還不是怪為什麽三年前這麽狠心把獨子送到外麵去。好在夫人明事理,不然的話,估計我也早被她廢了一臂。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呐,就連我堂堂首輔也不例外。
好像皇上那邊的經也不太好念?
老人想到此哈哈大笑,他這次提著的筆終於落下:加派人手看住少爺,若有紕漏,自盡於靜心湖。
知秋當然還不知道家中的情況。他又買了幾串糖葫蘆在大街上邊走邊吃,有時候他自己都會嘲笑自己,都多大的人了,還喜歡吃糖葫蘆。不過每次嘲笑後,手上又多了幾串。
二皇子此次來除了是要拉我入局外,應該還要找其他人。不過姑蘇州還有誰值得他一齊拉入棋局?
知秋想不太明白,不過他現在想的是走一步看一步。
畢竟不是如他所寫的那樣嗎?兵來將擋。
走著走著,知秋無意間來到了小木屋,瞧見幾張熟悉的麵孔。姬正一和安武都坐的挺端正,隻有幾個挺調皮的孩子一直在東張西望。台上的文先生也假裝看不見那幾個孩子,繼續講自己的課。
他聽到文先生在講”德不孤,必有鄰。”,恰巧以前在皇宮裏聽那些老頭講過此句,於是便來了興趣,靠在窗外細細聆聽。
“德不孤,是指有道德的人,必定不會孤單。必有鄰,是指一定會有誌同道合的人來和他作伴。”文先生接著又講,“你們覺得這句話有道理嗎?”
安武聳拉著腦袋低著頭,心裏一直想著:看不見我,看不見我。
姬正一倒是沒有像安武一樣,就像往常一樣,挺直著背。眉頭微微一皺,呈現一種思考的狀態。
而其他幾個小孩子,像富貴街的那幾個小孩,馬全,趙宛等人還是一如的沉默。
文先生看見後,也沒有說什麽,可看這陣勢,還真不知道點誰。
姬正一倒是挺熱愛學問的一個少年,可是每次都點他迴答也不太好。
安武這孩子其實挺聰明的,可惜就是不夠自信。
至於馬全那幾個孩子...心性好像不是做學問的料。
他舉目四望,心中有些許的感慨,正當他挺糾結的時候,看到了窗外一個熟悉的身影,不過名字卻叫不上來,以為是哪家的小孩子在旁聽。索性就大聲地對著窗外講:“窗外的那位少年,你進來坐著聽吧,外麵站著累了點。”
知秋微微一驚,也不知道文先生居然會讓他進來聽課。不過也挺好,這樣站著自己的腰都酸了,於是他小跑著進去,挑了個姬正一的前排位置坐下,還不忘朝著坐身後的姬正一和安武做了個鬼臉。
姬正一撇了撇嘴,這小知秋來小木屋幹嘛?又不識字兒,又不會寫字,還指望著他會儒家道理嗎?不過也好,多學習肯定是沒有壞處的。
他對著知秋說:“好好學,別說出一些令先生難堪的句子,尤其是你平時吹的那些牛,一定得收斂一下,知道嗎?不然你在小木屋搗亂的話,我讓二哥教訓教訓你。“
知秋點了點個頭,麵帶微笑。
“這位少年,我們是不是在哪裏見過?”文先生顯然不太記得那個晚上,於是等知秋坐後便詢問道。
咦?文先生這記性我看有點堪憂呀,這不是前幾天才見著嘛。
不過知秋嘴上還是說道:“文先生你好,我叫知秋,來自禦水街,前幾天我們見過的,就那天晚上。”
知秋怕文先生還是想不起來,於是又補了一句:“就那天晚上淋雨的那個人,想起來了嗎文先生?”
文先生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說道:“對對對,瞧我這記性。快來,繼續聽課吧。對了,剛剛的那句話你聽到了嗎,你覺得該怎樣理解?”
“文先生,小知秋他不識字兒的,你問了也是白問。”姬正一在底下說話聲音不大不小。
可偏偏那位教書先生聽著格外刺耳,將隨身攜帶的那把黑傘往地上一扔。發出一陣“砰”的響聲。眾人被嚇了一跳,不知道文先生怎麽突然這樣子。
“姬正一!我給你上的課都白上了?我怎麽教的你?不應以對他人的固有認知而評論一個人,縱使知秋不識字兒,可我剛剛講的那句話需要他認字嗎?我把意思都講過了,隻需要說這句話應該如何理解,這有何難?”文先生聲音不由得大了幾分。
連知秋也有些被嚇到了,平時姬正一瞧不起他慣了,他也覺得沒啥。也不清楚文先生為何發這麽大的火氣,一時間也不知道怎麽辦。不過還是替姬正一打了個圓場,讓他下了個台階,他輕聲道:“文先生,正一說得對,我確實不識字兒,這麽些個道理我也很難理解...”
姬正一心思複雜的盯了知秋一眼,也沒有說話,隻是將頭低著。
“沒事兒,你說出你自己的理解就行,那晚聽你說雨水能衝刷心事,我便有些感悟。所以從內心裏我還是覺得你說的話應該還是有些道理,這次盡管放開了講吧。”文先生不由得繼續提高了音量,並對知秋給予了肯定。
“那既然這樣,我就在各位麵前獻醜了!我認為吧,所謂德不孤,必有鄰。從某些方麵來講是挺對的,不過同樣,另一些方麵就不適用了。就好比,以前有人說自古聖賢皆寂寞,聖賢可謂是有道德之人了吧,那為何又寂寞,這不是與德不孤相衝突了?當然我也不是說這兩句話都有問題,而是我認為,一個人寂寞與否,都是會在特定的環境下。”
“不過我隻是說了德不孤,我認為儒家聖人們想強調的並不是德不孤,而是想說後一句,必有鄰。”
“即使你現在很寂寞,即使你現在不被眾人理解,但是如果你一直這樣具有道德之心,早晚會有人跟隨你,理解你,讓你不那麽寂寞的。”
“不過到底能否等來那個理解你所謂的道德的人,就又是另一迴事兒了。
知秋頓了頓,又接著說:“我與眾人玩耍時,我不寂寞。我一人迴小破院,望著月亮時,我感到寂寞。同樣,如文先生你這般有道德之人獨處時,想必也會有些寂寞吧?所以呢我認為,這句話對,也不對。”
文先生聽著知秋的話有些出神,一時間思緒萬千。
舉杯邀明月,拔劍四顧之時,撐傘立橋之際。
誰人敢言不寂寞?
縱使先生的先生,也一樣的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