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稼終於可以見到自己的母後了。自從先帝駕崩之後,宣仁皇後就下了懿旨,大喪期間,暫不接見先帝諸子,就連太子逄稼也不例外。逄稼在太廟祭奠的時候,隻能遠遠地看著自己的母後,可是宣仁皇後連看都不看逄稼一眼。逄稼知道,這是非常異樣的情形。母後雖然對自己非常嚴格,但是也非常慈愛,絕不是現在的這個樣子。不過,父皇暴崩,叔父繼位,宣仁皇後率先表態擁戴,這一切舉動也都是非常異樣的情形。非常之勢,必有非常之舉,逄稼外表平靜,內心無比焦急地等待著事情出現一些變化。
今日,宣仁皇後忽然派一個內侍來傳懿旨,命逄稼到奉德宮見她。逄稼即刻就啟程趕往奉德宮,他有一肚子的話要跟母後說。
“母後長生無極。母後這幾日可還安好?兒臣……”
“稼,你在太廟守靈可還好麽?每日值守,身子可還撐得住?”宣仁皇後打斷了逄稼的話,問了這麽一句莫名其妙的話。之所以說莫名其妙,是因為逄稼作為太子,並不需要真的每日在太廟裏守靈,所謂守靈,隻是名義上的,逄稼隻需按時祭拜就行,並不需要每日值守。逄稼是極為謹慎的人,敏銳地現了宣仁皇後話中的異常。宣仁皇後曆來說話辦事條理清晰,今日如此大反常態,必是有緣故的。
“兒臣還好。”逄稼簡單的迴說道。
“那就好。你父皇因病駕崩了。陛下是你父皇臨終前指定的繼位人,也是你父皇早就默定的繼位人,隻是不便於對外人說罷了。你們兄弟們都要衷心擁護陛下,為陛下分憂,你是先帝的嫡長子,要帶好頭,你懂麽,稼?”這話問的也莫名其妙。父皇如何駕崩、永誠親王為何繼位是已經明詔書、昭告天下的國事,天下無人不知,自己這個太子怎能不知?雖然逄稼深知其中必有大的變故,但皇位更迭是國家最敏感的政事,稍有不慎,就會滅家滅族,所以,逄稼一聽到先帝指定叔父繼位,母後毫不猶豫地表態擁護,他立刻也表示了擁戴。現在又忽然問這麽一句,自然是多此一舉,當然,也必是另有緣故。
逄稼不敢多說,但也不敢不說,如果這個問題不迴答,那就表示不讚成宣仁皇後所說的衷心擁護當今陛下,那可是視同謀逆的滅門之罪。於是,逄稼簡單說了一句:“喏,母後。兒臣一定和弟弟們竭誠輔佐陛下。”
“那就好。”宣仁皇後淡淡地說道。
逄稼敏銳地覺,宣仁皇後已經說了兩個“那就好”了。“那就好”這三個字,細細品味一下,隱含著一種表示放心了的意思。逄稼明白了,這是母後在暗示自己,不要讓她“不放心”,要朝著擁戴新君的方向來說話。逄稼意識到,母後這也是在暗示,奉德宮裏有人在監視監聽他們說話。
其實,宣仁皇後這是過於謹慎了。她即便不做任何暗示,逄稼也早已猜到,今日母子見麵和對話,肯定會有人監視、監聽的。
逄稼思索著要說一句什麽特殊的話,好讓母後明白,自己已經領會了她的意思,想了一會,說道:“母後,這幾日天寒,兒臣昨日晚間覺得冷,又有些嘴饞,就著人煮了幾個羊頭,味美之極,兒臣貪吃了好些,到現在還沒有克化開呢,肚子裏脹的著實難耐。母後這裏可有些濃茶?兒臣討母後一杯濃茶,來消消淤食吧?”
“你呀,這麽大了,怎的還如此貪吃?”宣仁皇後慈祥地笑了,對著門外的宮女們說:“煮些茶來。煮得濃一些。”
宣仁皇後明白了,逄稼已經聽懂了自己的暗示。逄稼剛才也說了一句暗語。隆武大帝生於北陵,受其生母的影響,最喜食水煮羊頭,每日必不可少。逄稼卻極其厭食羊頭,但卻從不敢跟人說自己厭食羊頭,以免引起隆武大帝不快。他厭食羊頭,是隻有宣仁皇後一人知道的小秘密。
母子二人暗語傳遞都到位了,於是開始放心地說正事。
宣仁皇後說:“稼,我有一件事情要說與你。陛下繼位後,除了我與你,你父皇的嬪妃都已遷至離宮了。陛下仁慈寬厚,讓你我依然住在宮內。我是後宮婦人,住在宮內,倒也無妨。可你,終究是男子,現在各宮裏住的都是你的嬸娘輩的,你若還是住在長樂宮,就不大合適了吧?”
“母後說的極是。兒臣也覺得自己住在宮內十分不妥當。”
“那就好。稼,你可知道,你之所以能夠住在宮內,是因為你太子的特殊位分。陛下寬仁,執意要保留你太子的名分,還打算萬年之後將大位傳給你。你對此,可有何主張麽?”
“母後,兒臣正想與母後說一說此事。母後,兒臣實在不宜擔當太子的重任,兒臣已經多次懇請陛下改封兒臣一個別的位分,然後在陛下諸子中擇賢另立太子,可陛下就是不恩準。”
“陛下自小便最疼愛你。你父皇剛剛駕崩,陛下哀思過重,把對你父皇的哀思都轉加到你身上來了。這是陛下仁厚。可是,你作為陛下的子侄,心裏可不能糊塗啊。稼,你心裏要想清爽了。”
“母後說的是。兒臣打算不斷地上書陳情,奏請陛下恩準兒臣的所請。兒臣想請母後也跟陛下關說關說。”
“很好。我會去的。那你想奏請陛下改封你個什麽位分?”
“兒臣謹遵陛下旨意,不敢妄議。”
“稼,你很曉事。但,改封的事,可不是妄議。你自請改封,陛下即便恩準了你的所請,也必會問你自己的想法,所以你自己還是要先想清楚。”
宣仁皇後的意思很明確,這是要逄稼自己先說出一個意向來,一來表明逄稼自己是決意放棄太子名位,二來是自己做好打算,趁著放棄太子名位,與皇帝做一個交換,換來一個妥當的處置。
逄稼心裏也很清楚,與皇帝要的這個處置,要的當然是要安全,要能夠保住自己的性命。但這個問題太過複雜,逄稼心中苦苦思索過多次,迄今仍未想清楚,哪個處置能夠讓自己這個先帝嫡長子、“前太子”安全?!懷璧其罪,無論他是什麽位分、他在聖都什麽地方,他這個先帝嫡長子、“前太子”的特殊身份都不可能讓他“安全”。
“兒臣愚鈍,請母後指點。”
“好。稼,你是你父皇的嫡長子,又做過太子,因此改封的位分不會太低,要麽是封為親王,要麽是封為郡王。我的意思啊,親王地位太尊,是陛下賜予那些於社稷有特出功勳之宗室的恩賞。稼,你於社稷無尺寸之功,德不配位,並非福音,因此呢,親王之位,非你所應得,你就不要奢望了吧。”
“喏,母後教訓的是。”
“依我之見,你還是奏請陛下分封你作郡王最為妥當。陛下已經跟我說了,打算推行新的政體,大喪之後,除了太子和未成年的皇子,其他皇子都會封到各地去做郡王。你是陛下的子侄,與陛下諸子無異,到地方上去做郡王,是最為適宜的。你久在聖都,性子都拘得斂住了,身子也越來越弱,正好趁機去郡國,好好鬆快鬆快,將息一下身子,你看好麽?”
宣仁皇後話裏麵傳遞出來的意思,逄稼一聽就明白了。第一,到郡國裏去,比待在聖都裏,要安全的多。第二,皇帝把自己打算施行的新政都已告訴了宣仁皇後,可見已與宣仁皇後談過自己的事情了。第三,加封親王,位分過高,皇帝的戒備無法解除,莫如封為郡王,離聖都遠,離皇位也就遠了,這樣更能讓皇帝放過自己。有了這三層意思,逄稼心裏已完全明白,知道如何應付現在的局麵了。
“兒臣謝母後指點迷津。如此甚好,兒臣立即照此上書陛下。”
“還有兩件事情,我要說與你。第一呢,是政事。陛下特意囑咐,他欲行新政之事,此時尚未定論,隻是說與我一人知曉了,我今日因要與你商議改封之事,才破例告訴了你,你出去不要告於他人,否則,泄露了陛下的新政,妨礙了陛下的大業,那可是大罪。第二呢,是咱們家的家事。我出宮不便,又是大喪期間,更不宜拋頭露麵。我們娘倆見上一麵也不容易。我今日要囑咐你一些家事:你要約束好你的那些兄弟們。他們呢,從小長於深宮,於政事民情毫無經驗。雖然陛下仁厚,對他們頗為照料,保留了他們原來皇子的稱謂和尊榮,但他們作為陛下的臣子和子侄,豈能安享這些非分的稱謂和尊榮,這是極其不適宜的。他們與你不同,你曾做過太子,陛下又格外關照,改封的位分太低了,陛下是不會允準的,因此可以奏請改封為郡王;但你的那些兄弟們沒有這個顧及,不能與陛下的皇子們相提並論,既不要再稱作‘皇子’,也千萬不要奢望著封王,他們安心地做個閑散宗室、安享富貴就是了。你父皇剛剛駕崩,屍骨未寒,讓他們千萬不要生事,平日裏的怪癖都要改一改,否則,宗室們和王公大臣們都會笑話你父皇和我教子無方的。一旦惹出事端,我也保不了你們。不過呢,這些話,你等大喪之後再去說與他們聽。大喪期間,你好生在長樂宮裏待著,不要見你的這些兄弟,也不要見那些外臣,就是你的舅舅們也都不要見。你明白麽,稼?”
“兒臣明白。兒臣謹遵母後懿旨。請母後放心。”
“那就好。你下去吧。”宣仁皇後說著,慢慢站了起來,但是沒有走動,隻是遠遠看著逄稼,盯著看了好一會,才接著說:“聖都裏太冷,你身子弱,要多保重,懂嗎?”宣仁皇後的眼裏隱隱含著淚光,但她努力壓抑著,終究沒有讓淚流下來。
逄稼也壓抑著心裏的苦楚,跪下來朝著母後叩了一個頭,口氣異常平靜地說:“母後也要善加珍重。兒臣告退了。母後長生無極!”逄稼直起身子,與宣仁皇後又稍稍對視了一會,無聲地退下了。
宣仁皇後端起茶盞輕輕地啜了一會,等逄稼走遠了,冷冷說道:“光祿卿大人,你可以出來了吧?”
雒淵概從大屏風後麵走了出來,端端正正行了一個禮,慢慢地說:“皇後娘娘深明大義,措置周全,臣無比欽服。”
“光祿卿大人,你也看到了,逄稼是真心地不想再做太子了,這是他的真心,希望陛下能夠體諒他,務必免了逄稼的太子之位吧。另外呢,希望光祿卿大人能夠與陛下好好關說一下,就像方才我與逄稼說的那樣,懇請陛下不要封逄稼做位分最高的親王,還是讓他去邊陲郡國做個分封郡王吧。光祿卿大人,你是明白人,以逄稼的這個身份,如果封為親王留在聖都,總會有那些小人心懷叵測地設法擁立複辟,這對陛下、對新太子、對逄稼本人,對大照社稷,都是不好的。望陛下和光祿卿大人能夠理解我和逄稼的一番忠心和苦心。”
“臣一定跟陛下轉達皇後娘娘的意思。”
“剛才我與逄稼說的關於他的那些兄弟的事,也煩請你代我轉奏陛下,懇請陛下免了他們皇子的稱號,也不要封給他們王位,讓他們做些閑散宗室就很好了。懇請陛下嚴加管教他們。我教子無方,他們都被我驕縱壞了,平日裏就不大講規矩。他們如有做的不恰當的,懇請陛下嚴厲懲戒他們。”
“皇後娘娘過謙了。先帝的列位皇子,都是教養極佳的。不過,皇後娘娘方才的話,臣也一定隻字不漏地迴奏給陛下。”
“那我謝過光祿卿大人了。”
“臣不敢,不敢。”
“還有一事,我想請光祿卿大人代向陛下轉奏。”
“皇後娘娘請講。”
“那個周端啊,一直是跟我長起來的。我的意思呢,暫時讓他住到奉德宮裏來,不要讓他在宮裏其他地方呆著,更不要放他到宮外去,一個前朝末帝、舊主,處置不好,就是絕大的麻煩。一來呢,他已經快十七了,在宮裏其他地方呆著,到處都是些嬪妃,實在不大像話。二來呢,他在別的地方,我也不放心。他的身份特殊,萬一出點什麽差錯,有損陛下寬仁厚德的聖名。讓他到奉德宮裏來,我為陛下看管他,似乎更加妥帖一些。還是那句話,在我這裏待著,宮外的那些舊臣們就不會有擁立周端複辟之心了。你說呢,光祿卿大人。”
“喏,皇後娘娘。皇後娘娘深謀遠慮,對周端末帝的措置,臣萬分服膺。娘娘放心,臣一定會向陛下轉奏的。”
“好,那我代周端,也謝謝光祿卿大人了。”
“臣惶恐,不敢,不敢。娘娘如果沒有其他事,臣就告退了。”
“光祿卿大人走好。”
“皇後娘娘長生無極。”
……
今日,宣仁皇後忽然派一個內侍來傳懿旨,命逄稼到奉德宮見她。逄稼即刻就啟程趕往奉德宮,他有一肚子的話要跟母後說。
“母後長生無極。母後這幾日可還安好?兒臣……”
“稼,你在太廟守靈可還好麽?每日值守,身子可還撐得住?”宣仁皇後打斷了逄稼的話,問了這麽一句莫名其妙的話。之所以說莫名其妙,是因為逄稼作為太子,並不需要真的每日在太廟裏守靈,所謂守靈,隻是名義上的,逄稼隻需按時祭拜就行,並不需要每日值守。逄稼是極為謹慎的人,敏銳地現了宣仁皇後話中的異常。宣仁皇後曆來說話辦事條理清晰,今日如此大反常態,必是有緣故的。
“兒臣還好。”逄稼簡單的迴說道。
“那就好。你父皇因病駕崩了。陛下是你父皇臨終前指定的繼位人,也是你父皇早就默定的繼位人,隻是不便於對外人說罷了。你們兄弟們都要衷心擁護陛下,為陛下分憂,你是先帝的嫡長子,要帶好頭,你懂麽,稼?”這話問的也莫名其妙。父皇如何駕崩、永誠親王為何繼位是已經明詔書、昭告天下的國事,天下無人不知,自己這個太子怎能不知?雖然逄稼深知其中必有大的變故,但皇位更迭是國家最敏感的政事,稍有不慎,就會滅家滅族,所以,逄稼一聽到先帝指定叔父繼位,母後毫不猶豫地表態擁護,他立刻也表示了擁戴。現在又忽然問這麽一句,自然是多此一舉,當然,也必是另有緣故。
逄稼不敢多說,但也不敢不說,如果這個問題不迴答,那就表示不讚成宣仁皇後所說的衷心擁護當今陛下,那可是視同謀逆的滅門之罪。於是,逄稼簡單說了一句:“喏,母後。兒臣一定和弟弟們竭誠輔佐陛下。”
“那就好。”宣仁皇後淡淡地說道。
逄稼敏銳地覺,宣仁皇後已經說了兩個“那就好”了。“那就好”這三個字,細細品味一下,隱含著一種表示放心了的意思。逄稼明白了,這是母後在暗示自己,不要讓她“不放心”,要朝著擁戴新君的方向來說話。逄稼意識到,母後這也是在暗示,奉德宮裏有人在監視監聽他們說話。
其實,宣仁皇後這是過於謹慎了。她即便不做任何暗示,逄稼也早已猜到,今日母子見麵和對話,肯定會有人監視、監聽的。
逄稼思索著要說一句什麽特殊的話,好讓母後明白,自己已經領會了她的意思,想了一會,說道:“母後,這幾日天寒,兒臣昨日晚間覺得冷,又有些嘴饞,就著人煮了幾個羊頭,味美之極,兒臣貪吃了好些,到現在還沒有克化開呢,肚子裏脹的著實難耐。母後這裏可有些濃茶?兒臣討母後一杯濃茶,來消消淤食吧?”
“你呀,這麽大了,怎的還如此貪吃?”宣仁皇後慈祥地笑了,對著門外的宮女們說:“煮些茶來。煮得濃一些。”
宣仁皇後明白了,逄稼已經聽懂了自己的暗示。逄稼剛才也說了一句暗語。隆武大帝生於北陵,受其生母的影響,最喜食水煮羊頭,每日必不可少。逄稼卻極其厭食羊頭,但卻從不敢跟人說自己厭食羊頭,以免引起隆武大帝不快。他厭食羊頭,是隻有宣仁皇後一人知道的小秘密。
母子二人暗語傳遞都到位了,於是開始放心地說正事。
宣仁皇後說:“稼,我有一件事情要說與你。陛下繼位後,除了我與你,你父皇的嬪妃都已遷至離宮了。陛下仁慈寬厚,讓你我依然住在宮內。我是後宮婦人,住在宮內,倒也無妨。可你,終究是男子,現在各宮裏住的都是你的嬸娘輩的,你若還是住在長樂宮,就不大合適了吧?”
“母後說的極是。兒臣也覺得自己住在宮內十分不妥當。”
“那就好。稼,你可知道,你之所以能夠住在宮內,是因為你太子的特殊位分。陛下寬仁,執意要保留你太子的名分,還打算萬年之後將大位傳給你。你對此,可有何主張麽?”
“母後,兒臣正想與母後說一說此事。母後,兒臣實在不宜擔當太子的重任,兒臣已經多次懇請陛下改封兒臣一個別的位分,然後在陛下諸子中擇賢另立太子,可陛下就是不恩準。”
“陛下自小便最疼愛你。你父皇剛剛駕崩,陛下哀思過重,把對你父皇的哀思都轉加到你身上來了。這是陛下仁厚。可是,你作為陛下的子侄,心裏可不能糊塗啊。稼,你心裏要想清爽了。”
“母後說的是。兒臣打算不斷地上書陳情,奏請陛下恩準兒臣的所請。兒臣想請母後也跟陛下關說關說。”
“很好。我會去的。那你想奏請陛下改封你個什麽位分?”
“兒臣謹遵陛下旨意,不敢妄議。”
“稼,你很曉事。但,改封的事,可不是妄議。你自請改封,陛下即便恩準了你的所請,也必會問你自己的想法,所以你自己還是要先想清楚。”
宣仁皇後的意思很明確,這是要逄稼自己先說出一個意向來,一來表明逄稼自己是決意放棄太子名位,二來是自己做好打算,趁著放棄太子名位,與皇帝做一個交換,換來一個妥當的處置。
逄稼心裏也很清楚,與皇帝要的這個處置,要的當然是要安全,要能夠保住自己的性命。但這個問題太過複雜,逄稼心中苦苦思索過多次,迄今仍未想清楚,哪個處置能夠讓自己這個先帝嫡長子、“前太子”安全?!懷璧其罪,無論他是什麽位分、他在聖都什麽地方,他這個先帝嫡長子、“前太子”的特殊身份都不可能讓他“安全”。
“兒臣愚鈍,請母後指點。”
“好。稼,你是你父皇的嫡長子,又做過太子,因此改封的位分不會太低,要麽是封為親王,要麽是封為郡王。我的意思啊,親王地位太尊,是陛下賜予那些於社稷有特出功勳之宗室的恩賞。稼,你於社稷無尺寸之功,德不配位,並非福音,因此呢,親王之位,非你所應得,你就不要奢望了吧。”
“喏,母後教訓的是。”
“依我之見,你還是奏請陛下分封你作郡王最為妥當。陛下已經跟我說了,打算推行新的政體,大喪之後,除了太子和未成年的皇子,其他皇子都會封到各地去做郡王。你是陛下的子侄,與陛下諸子無異,到地方上去做郡王,是最為適宜的。你久在聖都,性子都拘得斂住了,身子也越來越弱,正好趁機去郡國,好好鬆快鬆快,將息一下身子,你看好麽?”
宣仁皇後話裏麵傳遞出來的意思,逄稼一聽就明白了。第一,到郡國裏去,比待在聖都裏,要安全的多。第二,皇帝把自己打算施行的新政都已告訴了宣仁皇後,可見已與宣仁皇後談過自己的事情了。第三,加封親王,位分過高,皇帝的戒備無法解除,莫如封為郡王,離聖都遠,離皇位也就遠了,這樣更能讓皇帝放過自己。有了這三層意思,逄稼心裏已完全明白,知道如何應付現在的局麵了。
“兒臣謝母後指點迷津。如此甚好,兒臣立即照此上書陛下。”
“還有兩件事情,我要說與你。第一呢,是政事。陛下特意囑咐,他欲行新政之事,此時尚未定論,隻是說與我一人知曉了,我今日因要與你商議改封之事,才破例告訴了你,你出去不要告於他人,否則,泄露了陛下的新政,妨礙了陛下的大業,那可是大罪。第二呢,是咱們家的家事。我出宮不便,又是大喪期間,更不宜拋頭露麵。我們娘倆見上一麵也不容易。我今日要囑咐你一些家事:你要約束好你的那些兄弟們。他們呢,從小長於深宮,於政事民情毫無經驗。雖然陛下仁厚,對他們頗為照料,保留了他們原來皇子的稱謂和尊榮,但他們作為陛下的臣子和子侄,豈能安享這些非分的稱謂和尊榮,這是極其不適宜的。他們與你不同,你曾做過太子,陛下又格外關照,改封的位分太低了,陛下是不會允準的,因此可以奏請改封為郡王;但你的那些兄弟們沒有這個顧及,不能與陛下的皇子們相提並論,既不要再稱作‘皇子’,也千萬不要奢望著封王,他們安心地做個閑散宗室、安享富貴就是了。你父皇剛剛駕崩,屍骨未寒,讓他們千萬不要生事,平日裏的怪癖都要改一改,否則,宗室們和王公大臣們都會笑話你父皇和我教子無方的。一旦惹出事端,我也保不了你們。不過呢,這些話,你等大喪之後再去說與他們聽。大喪期間,你好生在長樂宮裏待著,不要見你的這些兄弟,也不要見那些外臣,就是你的舅舅們也都不要見。你明白麽,稼?”
“兒臣明白。兒臣謹遵母後懿旨。請母後放心。”
“那就好。你下去吧。”宣仁皇後說著,慢慢站了起來,但是沒有走動,隻是遠遠看著逄稼,盯著看了好一會,才接著說:“聖都裏太冷,你身子弱,要多保重,懂嗎?”宣仁皇後的眼裏隱隱含著淚光,但她努力壓抑著,終究沒有讓淚流下來。
逄稼也壓抑著心裏的苦楚,跪下來朝著母後叩了一個頭,口氣異常平靜地說:“母後也要善加珍重。兒臣告退了。母後長生無極!”逄稼直起身子,與宣仁皇後又稍稍對視了一會,無聲地退下了。
宣仁皇後端起茶盞輕輕地啜了一會,等逄稼走遠了,冷冷說道:“光祿卿大人,你可以出來了吧?”
雒淵概從大屏風後麵走了出來,端端正正行了一個禮,慢慢地說:“皇後娘娘深明大義,措置周全,臣無比欽服。”
“光祿卿大人,你也看到了,逄稼是真心地不想再做太子了,這是他的真心,希望陛下能夠體諒他,務必免了逄稼的太子之位吧。另外呢,希望光祿卿大人能夠與陛下好好關說一下,就像方才我與逄稼說的那樣,懇請陛下不要封逄稼做位分最高的親王,還是讓他去邊陲郡國做個分封郡王吧。光祿卿大人,你是明白人,以逄稼的這個身份,如果封為親王留在聖都,總會有那些小人心懷叵測地設法擁立複辟,這對陛下、對新太子、對逄稼本人,對大照社稷,都是不好的。望陛下和光祿卿大人能夠理解我和逄稼的一番忠心和苦心。”
“臣一定跟陛下轉達皇後娘娘的意思。”
“剛才我與逄稼說的關於他的那些兄弟的事,也煩請你代我轉奏陛下,懇請陛下免了他們皇子的稱號,也不要封給他們王位,讓他們做些閑散宗室就很好了。懇請陛下嚴加管教他們。我教子無方,他們都被我驕縱壞了,平日裏就不大講規矩。他們如有做的不恰當的,懇請陛下嚴厲懲戒他們。”
“皇後娘娘過謙了。先帝的列位皇子,都是教養極佳的。不過,皇後娘娘方才的話,臣也一定隻字不漏地迴奏給陛下。”
“那我謝過光祿卿大人了。”
“臣不敢,不敢。”
“還有一事,我想請光祿卿大人代向陛下轉奏。”
“皇後娘娘請講。”
“那個周端啊,一直是跟我長起來的。我的意思呢,暫時讓他住到奉德宮裏來,不要讓他在宮裏其他地方呆著,更不要放他到宮外去,一個前朝末帝、舊主,處置不好,就是絕大的麻煩。一來呢,他已經快十七了,在宮裏其他地方呆著,到處都是些嬪妃,實在不大像話。二來呢,他在別的地方,我也不放心。他的身份特殊,萬一出點什麽差錯,有損陛下寬仁厚德的聖名。讓他到奉德宮裏來,我為陛下看管他,似乎更加妥帖一些。還是那句話,在我這裏待著,宮外的那些舊臣們就不會有擁立周端複辟之心了。你說呢,光祿卿大人。”
“喏,皇後娘娘。皇後娘娘深謀遠慮,對周端末帝的措置,臣萬分服膺。娘娘放心,臣一定會向陛下轉奏的。”
“好,那我代周端,也謝謝光祿卿大人了。”
“臣惶恐,不敢,不敢。娘娘如果沒有其他事,臣就告退了。”
“光祿卿大人走好。”
“皇後娘娘長生無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