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三月洛陽,少了濕氣,多了人氣。
數之不盡的人從四麵八方的湧入洛陽,形成了車水馬龍的景象。
這情景本該年年有,天天有,畢竟這是中都!
但今年今日卻非比尋常,其熱鬧程度可以說是寧朝有史以來最盛大的一次,因為第一屆科舉院試即將開始了!
從朝廷發布公文開始,到現在已經過去兩個月,這兩個月來,科舉在整個寧朝掀起了一股狂風暴雨,特別是儒林,幾乎瘋野似的專研典籍,你說隻是些十幾二十的青少年苦學也就罷了,偏偏,連一些地方上的名士,名儒,乃至七老八十的老學究都參與進來,還美其名曰,一生研學,實則,不過是也想當官而已。
科舉的確沒有限定年紀,但凡得到童生資格的都能參與。
要說考試當官,其實一直就存在,如現在太學院的學生,不都是經過地方考核,然後被推薦到太學院的,這製度從漢武帝時期便開始了,不過在晉朝之後,官場成了士族的後花園,這製度就變味了,雖然到了寧朝,雖有所改善,但人是喜歡向往印象中的美好生活,對於他們而且,以前士族過的日子才叫好日子,因此惡性循環,官場還是被士族牢牢把控。
除了沒有限定年齡外,還有一點現在沒人會注意,也是董策和殷太後下的一個套,便是不限男女!
為此,殷太後早早就開始挑選一些女孩去參加科舉,不過這些女孩董策都見過,覺得一般,考個生員沒什麽,但想要中舉人,那可難了,不過她們家世都很好,不是尚書之女,就是侍郎之女,要不,便是參加武舉的將門之女。
對於殷太後的做法,董策其實並不認同,不是他看不起女人,而是殷太後太急了,一旦這些女子撐不住場麵,便會使其她女子畏懼,就如蘇州一樣,賢王支持殷太後,讓儒林才女走出閨房,可結果,卻是清官人先得了名聲,導致那些才女恥於共舞,直到近兩年才有些好轉,不過也是因為有個真才實學,又不在乎名節的女人出現,力壓群芳,讓世人知道,野花,始終比不過牡丹的!
“可惜,這寧朝洛陽沒有牡丹啊!”
“誰說的?”方淑蔚聽了董策這句話,不由皺起眉頭,道:“我表嫂家裏就種有,董大哥若是需要,蔚兒給你去討一盆來如何?”
董策聞言不由哭笑不得,他不過是一時感慨,而且所言是花非花啊!
不過,這個世代因隨曆史改變而失去不少,遠的不說,就洛陽最著名的牡丹就沒有,不是說完全沒有,隻是沒有同在一個曆史年代的唐朝那般盛行。
但也有些東西冒出來,如商業比唐朝繁榮,直追宋朝,追其原因,董策認為是被逼的!寧太祖把最富饒的地都賞給士族了,那當地的老百姓吃什麽?建國之初,人口少,都給士族打工,可人口多後,士族也不可能養閑人啊,故此老百姓也隻能轉投商業了。
而寧太祖也顯然看到這一點,故此便借鑒了前朝名相公孫甫的變法,取消一些地方的坊市製度,推動商業發展,增加稅收,可惜他死得早,沒有推行完就嗝屁了,導致變法擱淺,隻有江南一帶比較富裕,但犯罪率也是最高的!
“蔚兒,過兩日商隊就到京城了,到時候你挑選一些禮物送給你表兄,然後你就過去住幾天。”董策提醒道。
方淑蔚不自覺的洋溢了幸福的笑意,乖巧的點了點頭。
對於這次鍾孝師他們能安全抵達京城,董策也是大鬆一口氣啊,他已經完全得知襄城縣的情況,表麵上,是襄城縣都統率兵剿匪,卻遭暗箭射殺,後縣令連同周邊府縣合兵征討,大破賊窩,裏麵沒有關於藝苑商隊的任何事情!
這對於董策來說不是最好的結局,因為他把某些人得罪死了!
趁著午休還沒結束,董策去天香學院轉了一圈,對工匠們提了一些要求後,便迴到學子廟,召集三名教師看看他們出的春試試題。
現在學子廟教導的學生,等同於學前班和小學一年級,實在太簡單,根本不用董策出題,但格式還是由他製定,最後試題出來,他也要檢查一次。
“這什麽鬼?”董策看著一道數學題後,皺緊眉頭,對一名教師道:“砍斷一百隻羊的一隻腿,一共還剩下幾隻腿?這等愚蠢的題目,你也做得出!”
那教師聞言不由老臉一紅,卻仍然辯解道:“院長上次出的冬試題目裏,不是也有類似的嗎!”
“我那是十頭牛,九匹馬,八隻羊加起來,總共多少隻腿,這考驗的是學生如何解題,是十加九、八乘四,還是十乘四加九乘四,亦或者,愚蠢的四加四加四隻要答案對,這都沒問題,我們職責,是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解答路線,而非一味困足在一個方式裏,讓學生自己找到一條最迅速簡單的答案,從而挑選一些對的答案出來,給予讚美的同時,再提出這樣解答的優劣所在,如此方能增加學生的信心與積極性,也讓笨一點的學生明白,還有跟方便的一條路能走,而非用我們的方式去影響學生,如你的題,血腥不說,還不清不楚,砍下的腿呢?是不叫腿?還是給你吃了?你這個問題的答案太多,從三百到四百間都能自圓其說,這已經超出數學的範疇,變成一道可以自由發揮的笑題!”
董策的教育方式,新穎到令人幾欲崩潰!
他出的每道題目,看似簡簡單單,但隻要從他嘴裏說出來,都會延伸到很多方麵,但它違背了儒學,在儒學的世界中,必須要從師,甚至在某些人眼裏,你必須要盲目的跟從,要始終認定聖人的話一定是對的,做學問的人就應該這樣,不能那樣,否則你就是欺師滅祖,受萬人唾棄。
但這些對董策來說,就是個屁,那怕上一世,他離開養父跟隨魔雜團,導致養父最後一麵也看不到,他是認為自己錯了,但錯的不是不該離開,而是離開的方式而已。
如果還能重來,他注定還是會離開,但他會想盡辦法讓養父認同,支持他的選擇!
由始至終董策都討厭被禁錮,不論是行動,還是思想,故此他的教育方式,也是這些教師無法理解與接受的,但他們卻不能不默默接受,因為他們還想跟著董策吃飯!未完待續。
...
三月洛陽,少了濕氣,多了人氣。
數之不盡的人從四麵八方的湧入洛陽,形成了車水馬龍的景象。
這情景本該年年有,天天有,畢竟這是中都!
但今年今日卻非比尋常,其熱鬧程度可以說是寧朝有史以來最盛大的一次,因為第一屆科舉院試即將開始了!
從朝廷發布公文開始,到現在已經過去兩個月,這兩個月來,科舉在整個寧朝掀起了一股狂風暴雨,特別是儒林,幾乎瘋野似的專研典籍,你說隻是些十幾二十的青少年苦學也就罷了,偏偏,連一些地方上的名士,名儒,乃至七老八十的老學究都參與進來,還美其名曰,一生研學,實則,不過是也想當官而已。
科舉的確沒有限定年紀,但凡得到童生資格的都能參與。
要說考試當官,其實一直就存在,如現在太學院的學生,不都是經過地方考核,然後被推薦到太學院的,這製度從漢武帝時期便開始了,不過在晉朝之後,官場成了士族的後花園,這製度就變味了,雖然到了寧朝,雖有所改善,但人是喜歡向往印象中的美好生活,對於他們而且,以前士族過的日子才叫好日子,因此惡性循環,官場還是被士族牢牢把控。
除了沒有限定年齡外,還有一點現在沒人會注意,也是董策和殷太後下的一個套,便是不限男女!
為此,殷太後早早就開始挑選一些女孩去參加科舉,不過這些女孩董策都見過,覺得一般,考個生員沒什麽,但想要中舉人,那可難了,不過她們家世都很好,不是尚書之女,就是侍郎之女,要不,便是參加武舉的將門之女。
對於殷太後的做法,董策其實並不認同,不是他看不起女人,而是殷太後太急了,一旦這些女子撐不住場麵,便會使其她女子畏懼,就如蘇州一樣,賢王支持殷太後,讓儒林才女走出閨房,可結果,卻是清官人先得了名聲,導致那些才女恥於共舞,直到近兩年才有些好轉,不過也是因為有個真才實學,又不在乎名節的女人出現,力壓群芳,讓世人知道,野花,始終比不過牡丹的!
“可惜,這寧朝洛陽沒有牡丹啊!”
“誰說的?”方淑蔚聽了董策這句話,不由皺起眉頭,道:“我表嫂家裏就種有,董大哥若是需要,蔚兒給你去討一盆來如何?”
董策聞言不由哭笑不得,他不過是一時感慨,而且所言是花非花啊!
不過,這個世代因隨曆史改變而失去不少,遠的不說,就洛陽最著名的牡丹就沒有,不是說完全沒有,隻是沒有同在一個曆史年代的唐朝那般盛行。
但也有些東西冒出來,如商業比唐朝繁榮,直追宋朝,追其原因,董策認為是被逼的!寧太祖把最富饒的地都賞給士族了,那當地的老百姓吃什麽?建國之初,人口少,都給士族打工,可人口多後,士族也不可能養閑人啊,故此老百姓也隻能轉投商業了。
而寧太祖也顯然看到這一點,故此便借鑒了前朝名相公孫甫的變法,取消一些地方的坊市製度,推動商業發展,增加稅收,可惜他死得早,沒有推行完就嗝屁了,導致變法擱淺,隻有江南一帶比較富裕,但犯罪率也是最高的!
“蔚兒,過兩日商隊就到京城了,到時候你挑選一些禮物送給你表兄,然後你就過去住幾天。”董策提醒道。
方淑蔚不自覺的洋溢了幸福的笑意,乖巧的點了點頭。
對於這次鍾孝師他們能安全抵達京城,董策也是大鬆一口氣啊,他已經完全得知襄城縣的情況,表麵上,是襄城縣都統率兵剿匪,卻遭暗箭射殺,後縣令連同周邊府縣合兵征討,大破賊窩,裏麵沒有關於藝苑商隊的任何事情!
這對於董策來說不是最好的結局,因為他把某些人得罪死了!
趁著午休還沒結束,董策去天香學院轉了一圈,對工匠們提了一些要求後,便迴到學子廟,召集三名教師看看他們出的春試試題。
現在學子廟教導的學生,等同於學前班和小學一年級,實在太簡單,根本不用董策出題,但格式還是由他製定,最後試題出來,他也要檢查一次。
“這什麽鬼?”董策看著一道數學題後,皺緊眉頭,對一名教師道:“砍斷一百隻羊的一隻腿,一共還剩下幾隻腿?這等愚蠢的題目,你也做得出!”
那教師聞言不由老臉一紅,卻仍然辯解道:“院長上次出的冬試題目裏,不是也有類似的嗎!”
“我那是十頭牛,九匹馬,八隻羊加起來,總共多少隻腿,這考驗的是學生如何解題,是十加九、八乘四,還是十乘四加九乘四,亦或者,愚蠢的四加四加四隻要答案對,這都沒問題,我們職責,是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解答路線,而非一味困足在一個方式裏,讓學生自己找到一條最迅速簡單的答案,從而挑選一些對的答案出來,給予讚美的同時,再提出這樣解答的優劣所在,如此方能增加學生的信心與積極性,也讓笨一點的學生明白,還有跟方便的一條路能走,而非用我們的方式去影響學生,如你的題,血腥不說,還不清不楚,砍下的腿呢?是不叫腿?還是給你吃了?你這個問題的答案太多,從三百到四百間都能自圓其說,這已經超出數學的範疇,變成一道可以自由發揮的笑題!”
董策的教育方式,新穎到令人幾欲崩潰!
他出的每道題目,看似簡簡單單,但隻要從他嘴裏說出來,都會延伸到很多方麵,但它違背了儒學,在儒學的世界中,必須要從師,甚至在某些人眼裏,你必須要盲目的跟從,要始終認定聖人的話一定是對的,做學問的人就應該這樣,不能那樣,否則你就是欺師滅祖,受萬人唾棄。
但這些對董策來說,就是個屁,那怕上一世,他離開養父跟隨魔雜團,導致養父最後一麵也看不到,他是認為自己錯了,但錯的不是不該離開,而是離開的方式而已。
如果還能重來,他注定還是會離開,但他會想盡辦法讓養父認同,支持他的選擇!
由始至終董策都討厭被禁錮,不論是行動,還是思想,故此他的教育方式,也是這些教師無法理解與接受的,但他們卻不能不默默接受,因為他們還想跟著董策吃飯!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