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八四年(甲子年),張角相約信眾在三月五日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興兵反漢。


    又因張角篤信五德,根據五德始終說的推測,漢為火德,火生土,而土為黃色,所以眾信徒都頭綁黃巾為記號,象征要取代腐朽漢庭。


    張角一麵派人在眾衙門門上寫上“甲子”二字為記認,另一方麵派馬元義到荊州、揚州召集數萬人到冀州準備,又數次到洛陽勾結宦官封胥、徐奉,想要裏應外合。


    可是在起義前一個月,張角一名叫做唐周的門徒告密,供出京師的內應馬元義,馬元義被車裂。


    漢靈帝至此乃知黃巾之事,大怒之,派遣官兵大力逮殺信奉太平道信徒,株連千餘人,並且下令冀州追捕張角。


    由於事出突然,張角被迫提前一個月在二月發難,曆史上浩浩蕩蕩的黃巾起義就此開始!


    因為起義者頭綁黃巾,所以被稱為“黃巾”或“蛾賊”,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張寶、張梁分別為“地公將軍”、“人公將軍”在北方冀州一帶起事。


    他們燒毀官府、殺害吏士、四處劫掠,一個月內,全國七州二十八郡都發生戰事,黃巾軍勢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動京都。


    漢靈帝見太平道如此厲害,慌忙於3月戊申日以何進為大將軍,率左右羽林五營士屯於都亭,整點武器,鎮守京師。


    又自函穀關、大穀、廣城、伊闕、轅、旋門、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關口,設置都尉駐防。


    下詔各地嚴防,命各州郡準備作戰、訓練士兵、整點武器、召集義軍。


    皇甫嵩見時機已至,上諫要求解除黨禁,拿出皇宮錢財及西園良馬贈給軍士,提升士氣。


    而後,呂又對靈帝上言:“黨錮之禍積怨日久,如果與黃巾合謀,恐怕大漢便真的完了。”


    漢靈帝接納提案,在壬子日大赦黨人,發還各徙徒,要求眾世家公卿捐出馬、弩,推舉眾將領的子孫及民間有深明戰略的人到公車署接受查驗。


    而另一方麵又發精兵鎮壓各地亂事:盧植領副將關羽率北軍五校士負責北方戰線,與張角主力周旋。


    皇甫嵩領一軍,控製五校、三河騎士及剛募來的精兵勇士共四萬多人,討伐南陽一帶的黃巾軍。


    此時,張曼成攻殺南陽郡守褚貢,響應張角,皇甫嵩聞之,令副將曹操與其會獵於南陽城外。


    漢軍在首戰並未得利,於四月,皇甫嵩大軍就被黃巾張曼成所敗而撤退,皇甫嵩唯有在宛城駐紮防守,被張曼成率大軍圍城,漢軍人少,士氣低落。


    此時,又有汝南黃巾軍在邵陵打敗太守趙謙,廣陽黃巾軍殺死幽州刺史郭勳及太守劉衛,黃巾軍並未因漢室的動作而有敗退的跡象。


    此時,潁川境內又傳來了噩耗,波才領十數萬黃巾,從冀州往潁川殺去,漢靈帝大急,招天下才士以抗黃巾。


    二賢莊中,眾人齊聚一堂。


    “報……!”


    郭德匆匆的跑了進來,對李知稟報道:“啟稟主人,有黃巾賊波才帶領十數萬人馬往潁川趕來!”


    聽到黃巾賊來潁川,李知反而鬆了一口氣,心想:“總算是來了,他要是在不來,我這心裏老惦記著,如今來了,那就沒有什麽好說的,戰吧!”


    想到此處,李知突地站起身來,喝道:“眾人聽令!”


    “屬下在此,請主公發令!”眾人立刻起身躬身聽令。


    “令,郭三領一萬人馬,駐守二賢莊,把郭家村眾人全部轉移到二賢莊內,並把莊前機關全部打開,若賊人前來,固守待援。”


    “喏!請主公放心,某必誓死保證莊中無恙!”郭三見李知把家小都托付給他,便下了軍令狀。


    李知聞言點了點頭,接著下令:“令,楊英領五千人馬為前鋒,遇山開山,遇水搭橋,為大軍開路!”


    楊英聞言之後,臉上帶著難色:“若屬下為先鋒,那主公的安危……”


    他話還沒有說完,便被李知揚手打斷:“不必多言,依令而行!”


    “喏!”楊英看李知態度堅決,便大聲應了一聲喏。


    “令,徐晃帶兩萬步兵、七千弓兵、三千騎兵,合兵三萬為中軍,本候親自帶兵五千為你壓陣,我等共同迎戰黃巾賊人!”


    “喏!”徐晃聽李知命他為將,大聲應諾。


    李知點了點頭,站起身來看向眾人:“諸位,當今天下亂世已顯,我等在這亂世之下掙紮之人,當戮力同心,共抗黃巾蛾賊!”


    這是眾人共同起身:“戮


    力同心,共抗蛾賊!”


    潁川陽翟縣衙。


    陽翟縣令因為黃巾的之事正在唉聲歎氣,愁眉不展:“這可怎麽辦?!十數萬人馬,又沒有別的援軍,叫我如何守得了這陽翟?!”


    “報…!”這時外麵來了一個公差,大聲的稟報道:“啟稟縣尊,城外來了大隊人馬,看旗號像是我大漢官軍!”


    “哦?”縣令聞言精神一震,趕忙站起身來:“速速帶我前去一觀!”


    兩人來到城頭之上,隻見遠處有一軍人馬正往這裏緩緩行來。


    此軍,前後相距約有七八裏,成前中後三個方陣,行進之時,方陣亦是整齊劃一,甚為壯觀。


    見到此,縣令便知道這些人絕非蛾賊,於是趕緊往前鋒旗幟上看去,隻見旗幟之上寫著:漢古鄉候李。


    縣令見此,喜出望外,他當然知道古鄉候是誰,當初李知的戶籍還是他給辦理的,沒想到今日卻為李知所救,當真是世事無常!


    縣令心裏感歎了一會兒之後,便趕忙對一旁的差役說道:“快快去打開城門,迎接古鄉候進城!”


    等差役走後,縣令激動的對著天空大聲喊道:“我陽翟總算是有救了!”


    喊完,他想了一下又覺得,把此等重要的事交給一個差役甚為不妥。


    “不行!還是我親自去迎接古鄉候吧!”說完,他便匆匆的下了城牆,往城門跑去。


    跑到一半,縣令突然停住,尋了一個守城的士卒對他言道:“汝去通知縣丞,讓他置辦一桌上好的酒席。”


    說完,看那人點頭之後,便又匆匆的往城門跑去。


    等縣令跑到城門之時,城門已經打開,見此,他趕緊跑上前去,站在城門口等待著李知的到來。


    李知此時在軍中看著自己連綿壯闊的軍勢,心中十分的自豪,這可是他積攢了數年才有的資本。


    此時,郭嘉馭馬上前,對李知指了指陽翟城城的方向:“兄長且看,我那師兄想必是看到兄長前來,正在城門口迎接兄長呢。”


    李知放眼一看,可不正是,隻見城門前有一人,帶著幾個衙役正在那裏等候。


    見此,李知便下令道:“傳我軍令,加快行軍!”


    “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老師在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崖邊釣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崖邊釣魚並收藏三國之老師在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