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打開匣子,見上麵是一份奏折,奏折下麵卻是一大疊銀票。
他不忙看奏折,先數了數銀票,共是十萬兩。
“周大人,真是太感謝你了,大軍獲勝後,我這不正愁著沒銀子發賞銀呢,你一來犒軍,就帶來十萬兩銀子,真是雪中送炭啊。”王興把奏折拿出來,把匣子合上,遞給李忠:“得了,李公分,這迴你不用為賞銀的事發愁了。”
一聽這話,周永春臉就黑了:我那是給你的好不好?哪裏是犒軍的?你怎麽不先看奏折啊?你生生地把奏折和銀票分開,合著甭管你答不答應,我這十萬兩銀票是要不迴來了?
王興見周永春沉著臉不說話,笑嗬嗬地打開奏折看了起來。
這份奏折是以楊鎬和王興兩人的語氣寫的,裏麵說了中路軍和北路軍的慘敗,也說了南路軍的大勝。不過,他把另三路軍說成是誘餌,南路軍才是他指揮的重點決勝之處。
王興看了看具名處,楊鎬已經簽上了名,日期也空著,看來是想讓王興簽上名,再添上日期就成了。
那十萬兩銀票就是簽名費。
十萬兩約合後世人民幣多少錢來著?兩千萬?真夠大方的啊,趕上後世足球大明星的價碼了。
可惜了,楊鎬、周永春你倆在我這裏可是白費心機了,不,白費錢財了。
王興看完奏折,笑了笑說道:“周大人,楊大人的意思我很理解。不就是分戰功嘛,這有什麽啊?怎麽也是同僚一場吧,再說,我還年輕,要這麽多功勞有什麽用呢?是吧?”
周永春聽了前半句還在生氣,這樣的事怎麽能宣之於口呢,心照不宣得了,待聽了後半句,心情頓時好了起來,看來,王興還是很知趣的,這一趟不白來。
“王大人心闊如海,前程必定遠大無量,下官真是佩服之至啊。”周永春眉開眼笑,雙手一拱,恭維了王興幾句。
“唉,可惜,此戰的前前後後我已經寫好折子送去京城了,初五就送出去了,估計現在已經到了京城了吧。”王興歎了口氣說道。
什麽?奏折早送走了?你怎麽不早說?說話能不能別這麽大喘氣?
周永春一聽就急了,這特麽不是耍人嗎?先把銀票以犒軍的名義收起來了,剛才又說得那麽好聽,現在又忽然說奏折送走了,還有沒有作人的底線了?
轉念一想,不能撕破臉,還有轉圜餘地。
“王大人,你的奏折既然送走了,那也無妨,隻要你在這份奏折上簽上字,事情就能翻轉過來。”周永春沉吟著說道。
翻轉過來?你的意思是利用齊黨在朝廷中的勢力,為楊鎬張目麽?然後把我說成一個想獨吞戰功的小人?是這意思嗎?不用細想,王興一瞬間就猜到了周永春的打算。
“嗬嗬,周大人,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王某人既然把實情都報上去了,哪能做反複無常的小人?那不是自打嘴巴,貽笑大方?”王興笑嗬嗬地拒絕了。
“王大人,周某擔保,不會讓王大人名聲受損。而且,不瞞各位,如果不分一點功給楊大人,楊大人處境可不大妙。看在同僚一場的份上,還請王大人伸手保全一二。”周永春說完站起來,衝王興深施一禮。
“嗬嗬,周大人,說什麽保全不保全的。咱家給你講個故事,是東郭先生和狼的故事……”王興還沒有答話,李忠在一旁笑嗬嗬地插了話。昨晚剛從王興那裏學的,現炒現賣,絕對又熱乎又新鮮!
不等李忠說完,周永春徹底絕望了。
“王大人,真的沒有商量的餘地了?”
“周大人,這事根本就用不著商量。楊大人誌大才疏,嫉賢妒能,作為一軍之帥,不但不自我總結得失,反而來搶奪下屬戰功,粉飾戰敗罪責。作為朝廷命官,聖人門徒,竟然做出如此下作之事,我都替他臉紅!我要是在這份奏折上簽了字,怎麽對得起因為他的無能折損的五萬多大明將士?!”王興收起笑臉,非常高大上地說道。
說完,還把手裏的奏折遞給李忠:“李公分,好生收著,迴京後,讓世人看看,咱們的楊大帥是何等無恥的嘴臉!”
然後王興轉過臉對周永春道:“周大人,我勸你不要為虎作悵,安心地迴去,盡職盡責,協助我打贏對建奴的消耗戰,我相信朝廷不會對你有什麽責罰,我呢,就當沒有這麽迴事,這份奏折也不會示之於眾。如果再執迷不悟,那就別怪王某人不講情麵。”
既然撕破臉皮,那還有什麽顧忌的?你不怕得罪我,難道我還怕得罪你不成?
周永春聽了王興的話,一時間猶豫不決。王興的話沒錯,他周永春在遼東任上兢兢業業,保證了大軍糧草供應,可以說薄有微功,即使戰敗,他的責任也不大。如果不來牛毛寨趟這趟渾水,他完全能夠安然脫身。
可是,他聽信了楊鎬的蠱惑,認為這事不但是楊鎬的私事,還關係到齊黨的生存,所以才義無反顧地上了楊鎬的賊船。直到此時,他才有點後悔。不說別的,就他來這一趟,幫楊鎬送信,就是一個很大的汙點。
上船容易下船難啊!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如果把硬的一招使出來,王興萬一妥協了呢?豈不是皆大歡喜?
周永春想到這裏,終於下定了決心。
“王大人,既然如此,下官就不再說別的了。”周永春說到這裏,從懷裏拿出一支令箭:“王大人,這是楊大人的令箭,有些軍務下官要代楊大人處理一下,請你立刻聚將。”
王興一聽就愣了,什麽意思?代楊鎬處置軍務?這是要越俎代庖啊!楊鎬雖然是敗軍之將,但朝廷一天不免職,他就是自己的上司。
奶奶個熊的,副職就是吃氣啊!
王興不知道周永春打的什麽主意,但看他臉色很得意,知道不是什麽好事。但周永春持有楊鎬的令箭,自己還必須得聽。
“蔣華,擂鼓聚將!”王興隻好下令。
……
他不忙看奏折,先數了數銀票,共是十萬兩。
“周大人,真是太感謝你了,大軍獲勝後,我這不正愁著沒銀子發賞銀呢,你一來犒軍,就帶來十萬兩銀子,真是雪中送炭啊。”王興把奏折拿出來,把匣子合上,遞給李忠:“得了,李公分,這迴你不用為賞銀的事發愁了。”
一聽這話,周永春臉就黑了:我那是給你的好不好?哪裏是犒軍的?你怎麽不先看奏折啊?你生生地把奏折和銀票分開,合著甭管你答不答應,我這十萬兩銀票是要不迴來了?
王興見周永春沉著臉不說話,笑嗬嗬地打開奏折看了起來。
這份奏折是以楊鎬和王興兩人的語氣寫的,裏麵說了中路軍和北路軍的慘敗,也說了南路軍的大勝。不過,他把另三路軍說成是誘餌,南路軍才是他指揮的重點決勝之處。
王興看了看具名處,楊鎬已經簽上了名,日期也空著,看來是想讓王興簽上名,再添上日期就成了。
那十萬兩銀票就是簽名費。
十萬兩約合後世人民幣多少錢來著?兩千萬?真夠大方的啊,趕上後世足球大明星的價碼了。
可惜了,楊鎬、周永春你倆在我這裏可是白費心機了,不,白費錢財了。
王興看完奏折,笑了笑說道:“周大人,楊大人的意思我很理解。不就是分戰功嘛,這有什麽啊?怎麽也是同僚一場吧,再說,我還年輕,要這麽多功勞有什麽用呢?是吧?”
周永春聽了前半句還在生氣,這樣的事怎麽能宣之於口呢,心照不宣得了,待聽了後半句,心情頓時好了起來,看來,王興還是很知趣的,這一趟不白來。
“王大人心闊如海,前程必定遠大無量,下官真是佩服之至啊。”周永春眉開眼笑,雙手一拱,恭維了王興幾句。
“唉,可惜,此戰的前前後後我已經寫好折子送去京城了,初五就送出去了,估計現在已經到了京城了吧。”王興歎了口氣說道。
什麽?奏折早送走了?你怎麽不早說?說話能不能別這麽大喘氣?
周永春一聽就急了,這特麽不是耍人嗎?先把銀票以犒軍的名義收起來了,剛才又說得那麽好聽,現在又忽然說奏折送走了,還有沒有作人的底線了?
轉念一想,不能撕破臉,還有轉圜餘地。
“王大人,你的奏折既然送走了,那也無妨,隻要你在這份奏折上簽上字,事情就能翻轉過來。”周永春沉吟著說道。
翻轉過來?你的意思是利用齊黨在朝廷中的勢力,為楊鎬張目麽?然後把我說成一個想獨吞戰功的小人?是這意思嗎?不用細想,王興一瞬間就猜到了周永春的打算。
“嗬嗬,周大人,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王某人既然把實情都報上去了,哪能做反複無常的小人?那不是自打嘴巴,貽笑大方?”王興笑嗬嗬地拒絕了。
“王大人,周某擔保,不會讓王大人名聲受損。而且,不瞞各位,如果不分一點功給楊大人,楊大人處境可不大妙。看在同僚一場的份上,還請王大人伸手保全一二。”周永春說完站起來,衝王興深施一禮。
“嗬嗬,周大人,說什麽保全不保全的。咱家給你講個故事,是東郭先生和狼的故事……”王興還沒有答話,李忠在一旁笑嗬嗬地插了話。昨晚剛從王興那裏學的,現炒現賣,絕對又熱乎又新鮮!
不等李忠說完,周永春徹底絕望了。
“王大人,真的沒有商量的餘地了?”
“周大人,這事根本就用不著商量。楊大人誌大才疏,嫉賢妒能,作為一軍之帥,不但不自我總結得失,反而來搶奪下屬戰功,粉飾戰敗罪責。作為朝廷命官,聖人門徒,竟然做出如此下作之事,我都替他臉紅!我要是在這份奏折上簽了字,怎麽對得起因為他的無能折損的五萬多大明將士?!”王興收起笑臉,非常高大上地說道。
說完,還把手裏的奏折遞給李忠:“李公分,好生收著,迴京後,讓世人看看,咱們的楊大帥是何等無恥的嘴臉!”
然後王興轉過臉對周永春道:“周大人,我勸你不要為虎作悵,安心地迴去,盡職盡責,協助我打贏對建奴的消耗戰,我相信朝廷不會對你有什麽責罰,我呢,就當沒有這麽迴事,這份奏折也不會示之於眾。如果再執迷不悟,那就別怪王某人不講情麵。”
既然撕破臉皮,那還有什麽顧忌的?你不怕得罪我,難道我還怕得罪你不成?
周永春聽了王興的話,一時間猶豫不決。王興的話沒錯,他周永春在遼東任上兢兢業業,保證了大軍糧草供應,可以說薄有微功,即使戰敗,他的責任也不大。如果不來牛毛寨趟這趟渾水,他完全能夠安然脫身。
可是,他聽信了楊鎬的蠱惑,認為這事不但是楊鎬的私事,還關係到齊黨的生存,所以才義無反顧地上了楊鎬的賊船。直到此時,他才有點後悔。不說別的,就他來這一趟,幫楊鎬送信,就是一個很大的汙點。
上船容易下船難啊!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如果把硬的一招使出來,王興萬一妥協了呢?豈不是皆大歡喜?
周永春想到這裏,終於下定了決心。
“王大人,既然如此,下官就不再說別的了。”周永春說到這裏,從懷裏拿出一支令箭:“王大人,這是楊大人的令箭,有些軍務下官要代楊大人處理一下,請你立刻聚將。”
王興一聽就愣了,什麽意思?代楊鎬處置軍務?這是要越俎代庖啊!楊鎬雖然是敗軍之將,但朝廷一天不免職,他就是自己的上司。
奶奶個熊的,副職就是吃氣啊!
王興不知道周永春打的什麽主意,但看他臉色很得意,知道不是什麽好事。但周永春持有楊鎬的令箭,自己還必須得聽。
“蔣華,擂鼓聚將!”王興隻好下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