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解禎亮仰著頭遙望著夜空中的星辰的時候,遠在千裏之外的京師南京金陵城,在皇城宮殿的階前,皇上朱棣,也正背負雙手,仰著脖子饒有興致的望著夜空。
他似乎沒有在特意的看哪一顆星星,隻是就這麽隨意的看著,腦中在沉思著。
四周沒有內侍,那些內侍們已經被他遠遠的打發開了,隻有一個瘦削的身影穿著官衣匍匐跪倒在他身後,一動不動。
看了好半晌,朱棣活動了一下略微有些酸痛的脖子,忽然開口問道:“七星連珠,這日子你不會算錯吧?”
地上跪著的人頭也不敢抬,用宏亮的聲音應道:“此前臣已經反複推算過多次,按照之前的古籍史料記載,此異相每次出現均在一甲子以上,臣按星象推演,發生的日期出入當在一日前後。”
一甲子?就是六十年,也就是說此生也許隻有這一次機會能夠得見這天空中的異相,也隻有這一次機會能夠去完成他心中的這個夢想。
朱棣的心裏不禁感覺到有些感慨,時光無情,白駒過隙,縱然他貴為天子,九五之尊,也無法逃開歲月的魔掌。
自從徐皇後薨後,朱棣日漸感覺到時間的無情,他的身體已經大不如從前,從前他可以連續幾日不眠不休,率軍奔襲千裏,甚至登基之初,百廢待舉,他也能連續幾個通宵達旦,批閱奏章。
現在,自己卻感覺精力不濟,一到了夜間就很疲倦,再也沒有了從前的精神頭。
多年的戎馬生涯,軍旅生活,給他的身體留下了許多的舊疾,每當天氣變幻或者獨自一人的時候,這些舊疾就會開始隱隱作痛起來。
與舊疾一起隱隱作痛的,還有那些深埋在記憶深處的那些揮之不去的迴憶。
他甚至有些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已經老了?
隻有老人才會經常迴憶從前,迴憶那些逝去的青春歲月。
可是他還不能老,他還不想老。
他還有太多的事情沒有幹。
他還要帶領著大明的鐵騎,北定大漠草原,掃平那些一直虎視眈眈蠢蠢欲動的北元殘餘。
他還要帶領著天下的百姓,建立一個富裕繁榮的天朝上國,引萬國朝拜,成為永世流傳的傳奇。
他還有太多的願望沒有實現,這些他父親沒有做到的,那些曆朝曆代的所謂明君聖主們都沒有做到的,卻又都夢想著要實現的,美麗的瑰夢。
當然,還有那個他從小就藏在心裏的夢想。
朱棣出生在南京金陵城,父親當時給它取名為應天府,意思是順應天命,推翻元朝天下。
他出生的時候父親正在與陳友諒鏖戰,所以當他降生在這個世上的時候,父親因為軍情緊急,甚至還來不及看一眼這個剛出生的兒子,就匆匆返迴前線去指揮作戰了。
所以朱棣的童年其實極少見到父親,一直到了他七歲的時候,那是一個年底,父親已經準備在新年登基稱帝了,這才把他們七個兄弟聚集在了一起,祭告太廟,正式的為他們兄弟七人賜名。
七歲,朱棣才和兄弟們一起有了自己真正的名字。
從小朱棣就任性狂野,活潑好動,這和他後來深得父親歡心的大哥朱標的性格迥然不同。
父親不在京中的日子,他常常在皇宮裏一個人撒野似的亂跑。
有一次,他無意中跑進了一間堆滿了發黃的書籍和許多竹木古簡的房間。
這個房間很偏僻,平時根本沒有人去,房間裏一個人也沒有,好奇的朱棣於是翻看著桌上的書。
當時
他並不知道那是一本什麽書,直到多年以後他才知道了那本書的書名,叫做《推-背圖》。
書上有圖畫,有文字,可惜太過深奧了,他完看不明白。
一旁還有一本厚厚的筆記,寫滿了對於此書的解釋和分析,從這個裏麵,朱棣漸漸的看到了一個故事,一個令他著迷的故事,一個關於一個上古流傳下來的,不應該存在於這個世上的寶藏的故事。
朱棣當時讀得如癡如醉,可是就在這時,有腳步聲傳來,有人來了。
朱棣藏了起來。
進來的是一個氣度非凡容貌俊美的年輕儒生,他並不知道這個儒生是誰,自然也絕對不會想到在多年之後,他會和這個儒生經常在皇宮之中一間幽暗的密室之中見麵。
隻不過,這個儒生此時已經變得蒼老,而且身被鎖鏈鎖住,還用一對大鐵環穿了琵琶骨。
當時那儒生走進房間,就開始神貫注的開始讀書,研究。
他是那樣的聚精會神,以致於連朱棣偷偷的溜掉了也絲毫沒有察覺。
從此,那本書上的那個故事就牢牢的刻在了朱棣的心上。
後來他又悄悄去過那個房間幾次,那個房間卻已經被搬空了,沒有留下一本書,一頁紙,也再也沒有見過那個儒生。
可是,那本書和那個故事卻一直讓朱棣無比的著迷,他開始想盡一切辦法去尋找關於這本書,關於這個故事的一切東西,經過了好多年,終於知道了這本書的名字和它背後的故事。
隻不過,在當時,父親不但對於文武百官,甚至對於他們這些個皇子們的言行都有著嚴密的監控。
朱棣的行為很快就傳到了父親耳中,他無比的震怒,嚴厲的斥責朱棣,追問他是從哪裏得知這些故事的,甚至於還動了手。
朱棣咬緊了牙關,隻是一口咬定自己是出於好奇,對於當年那個神秘房間裏的書和那個儒生,始終隻字未提。
父親無奈,隻得把朱棣送迴了鳳陽老家居住,並且派人嚴格看管,一言一行都要十分小心。
那一年,朱棣十七歲。
幾年之後,大約是父親的疑心漸漸淡了,朱棣終於被封燕王,因為他從小好武,弓馬純熟,被指派前往北平就藩,防禦北麵的北元殘餘勢力。
從洪武十三年來到北平,一直到父親病逝,侄子朱允炆登基,朱棣在北平整整呆了二十年。
這二十年裏,他親身經曆了無數次的大小戰鬥,把北麵的北元殘餘打得望風而逃,在軍中逐步樹立起了無上的威望。
北平,也從最初一個小小的藩鎮成為了當時國首屈一指的軍事和經濟都最為強盛的藩國。
然而,這二十年裏,對於縈繞在他心頭的那本書,那個故事,那個寶藏,他卻從來也沒有遺忘過,沒有放棄過。
他用了各種各樣的辦法去探查這本書和後麵藏著的秘密,每次知道的越多一分,就越是感覺到這後麵藏著的那浩瀚如海洋一般的無比的深邃。
一直到他有了自己真正的力量,他等到了一個天賜的機會,於是他設下了一個巨大的計劃。
沒有人知道他的這個計劃的貌,連在他計劃之中的這些人也都一樣,他們隻不過是他龐大的棋局之中的一枚棋子而已,而朱棣自己,則是那個真正左右著棋局走向的人。
隻是這個棋局,關乎的不光是勝負成敗,還有天下的未來,還有一個無比光輝燦爛的未來!
這個棋局非常大,大到朱棣必須耐著性子,靜靜的等待,等待著他所有種下的種子
能夠瓜熟蒂落的一天。
等待是漫長的,這等待中間發生了很多事,他的兄弟們一個個的不幸夭折了,連大哥太子朱標也意外病逝了,父親卻立了大哥的兒子,侄兒朱允炆為皇太孫,來繼承皇位。
接下來父親也駕崩了,初登皇位的侄兒卻迫不及待的準備對他這個王叔動手了,不願束手就擒坐以待斃的他選擇了奮起反抗,發起了靖難之役。
再之後,就是朱棣勝利了,侄兒忽然失蹤了,於是他堂而皇之的當上了皇帝,坐上了寶座,成為了天下的主宰。
然而他的這個計劃,他的棋局還在繼續。
就如同這時光,不論發生了什麽,它都會絲毫不會動搖的一如既往的流逝著,他的計劃也在分毫不差的繼續進行著。
現在已經沒有人能夠阻擋他的計劃,就如同沒有人能夠阻擋時間的流逝一樣。
他終於等到了這一天,終於等來了這個七星連珠的日子。
朱棣的思緒從迴憶之中慢慢飄了迴來,他幽幽的長歎了一聲,說道:“你應該明白,這一次事關重大,絕對不允許有半點錯誤,多年的努力都是為了這一刻,這是隻許成功不許失敗的。”
跪在地上的人說道:“微臣明白,微臣的兒子在他的身邊這麽多年,微臣從小便教導他的那些陰陽數算之術,也都是為了今日隻之用。”
朱棣點了點頭,長長的舒了一口氣,說道:“朕自然是信得過你這個大才子的。”
地上的人抬起頭來說道:“多謝皇上,微臣定然不敢有負聖望!”
他抬起了頭,露出了他的臉,這個人赫然正是先前已經被貶黜到化州去了的天下第一才子,曾經的首輔大臣,大學士解縉!
朱棣望著解縉問道:“七星連珠的事情,令公子可已經知道了?”
解縉恭敬的答道:“微臣已經托人悄悄以書信通知他了,料想到了關鍵時刻,他必定會不負重托。”
朱棣點了點頭,隨即卻有些擔心的問道:“聽聞西安城中此刻正瘟疫蔓延,他們能夠趕在日期之前解決掉麻煩,如期進行嗎?”
解縉頓了頓,似乎對於此事不好妄加揣測。
可是很快的,他又意識到自己絕不能對此一言不發,這是繞不過去的。
他想了想才開口答道:“此時距離七星連珠之期還有十日,以葉公子的聰明,料想必定可以在此之前解決掉眼前的難題。”
“再說,”解縉有些意味深長的說道,“要說道麻煩,他們這一路行來,什麽時候少得了麻煩?可是不管是如何的麻煩,不也都照樣闖過來了嗎?”
“葉公子福大命大,皇上洪福齊天,這一次想必也必然可以安然渡過的。請皇上放寬心,靜候佳音。”
朱棣點了點頭,滿意的轉過身子,又背負起了雙手,仰首望著夜空中的星辰。
福大命大?洪福齊天?
希望這一次真的是這樣才好。
這一迴,朱棣是真的行了一步險棋。
可是這也是他沒有辦法,不得不走的一步棋。
沒有這一步,隻怕很難能夠製衡住那個人,自己的計劃就有可能會功敗垂成。
可是自己的這一步險棋也同樣危險,一旦稍有失誤,同樣也有可能會導致局麵失控,難以挽迴。
隻不過入如今說什麽都已經晚了,棋子已經落下,要後悔也已經來不及了。
一切都要看那小子自己的造化了。
希望這一迴他同樣能夠福大命大,逢兇化吉。
他似乎沒有在特意的看哪一顆星星,隻是就這麽隨意的看著,腦中在沉思著。
四周沒有內侍,那些內侍們已經被他遠遠的打發開了,隻有一個瘦削的身影穿著官衣匍匐跪倒在他身後,一動不動。
看了好半晌,朱棣活動了一下略微有些酸痛的脖子,忽然開口問道:“七星連珠,這日子你不會算錯吧?”
地上跪著的人頭也不敢抬,用宏亮的聲音應道:“此前臣已經反複推算過多次,按照之前的古籍史料記載,此異相每次出現均在一甲子以上,臣按星象推演,發生的日期出入當在一日前後。”
一甲子?就是六十年,也就是說此生也許隻有這一次機會能夠得見這天空中的異相,也隻有這一次機會能夠去完成他心中的這個夢想。
朱棣的心裏不禁感覺到有些感慨,時光無情,白駒過隙,縱然他貴為天子,九五之尊,也無法逃開歲月的魔掌。
自從徐皇後薨後,朱棣日漸感覺到時間的無情,他的身體已經大不如從前,從前他可以連續幾日不眠不休,率軍奔襲千裏,甚至登基之初,百廢待舉,他也能連續幾個通宵達旦,批閱奏章。
現在,自己卻感覺精力不濟,一到了夜間就很疲倦,再也沒有了從前的精神頭。
多年的戎馬生涯,軍旅生活,給他的身體留下了許多的舊疾,每當天氣變幻或者獨自一人的時候,這些舊疾就會開始隱隱作痛起來。
與舊疾一起隱隱作痛的,還有那些深埋在記憶深處的那些揮之不去的迴憶。
他甚至有些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已經老了?
隻有老人才會經常迴憶從前,迴憶那些逝去的青春歲月。
可是他還不能老,他還不想老。
他還有太多的事情沒有幹。
他還要帶領著大明的鐵騎,北定大漠草原,掃平那些一直虎視眈眈蠢蠢欲動的北元殘餘。
他還要帶領著天下的百姓,建立一個富裕繁榮的天朝上國,引萬國朝拜,成為永世流傳的傳奇。
他還有太多的願望沒有實現,這些他父親沒有做到的,那些曆朝曆代的所謂明君聖主們都沒有做到的,卻又都夢想著要實現的,美麗的瑰夢。
當然,還有那個他從小就藏在心裏的夢想。
朱棣出生在南京金陵城,父親當時給它取名為應天府,意思是順應天命,推翻元朝天下。
他出生的時候父親正在與陳友諒鏖戰,所以當他降生在這個世上的時候,父親因為軍情緊急,甚至還來不及看一眼這個剛出生的兒子,就匆匆返迴前線去指揮作戰了。
所以朱棣的童年其實極少見到父親,一直到了他七歲的時候,那是一個年底,父親已經準備在新年登基稱帝了,這才把他們七個兄弟聚集在了一起,祭告太廟,正式的為他們兄弟七人賜名。
七歲,朱棣才和兄弟們一起有了自己真正的名字。
從小朱棣就任性狂野,活潑好動,這和他後來深得父親歡心的大哥朱標的性格迥然不同。
父親不在京中的日子,他常常在皇宮裏一個人撒野似的亂跑。
有一次,他無意中跑進了一間堆滿了發黃的書籍和許多竹木古簡的房間。
這個房間很偏僻,平時根本沒有人去,房間裏一個人也沒有,好奇的朱棣於是翻看著桌上的書。
當時
他並不知道那是一本什麽書,直到多年以後他才知道了那本書的書名,叫做《推-背圖》。
書上有圖畫,有文字,可惜太過深奧了,他完看不明白。
一旁還有一本厚厚的筆記,寫滿了對於此書的解釋和分析,從這個裏麵,朱棣漸漸的看到了一個故事,一個令他著迷的故事,一個關於一個上古流傳下來的,不應該存在於這個世上的寶藏的故事。
朱棣當時讀得如癡如醉,可是就在這時,有腳步聲傳來,有人來了。
朱棣藏了起來。
進來的是一個氣度非凡容貌俊美的年輕儒生,他並不知道這個儒生是誰,自然也絕對不會想到在多年之後,他會和這個儒生經常在皇宮之中一間幽暗的密室之中見麵。
隻不過,這個儒生此時已經變得蒼老,而且身被鎖鏈鎖住,還用一對大鐵環穿了琵琶骨。
當時那儒生走進房間,就開始神貫注的開始讀書,研究。
他是那樣的聚精會神,以致於連朱棣偷偷的溜掉了也絲毫沒有察覺。
從此,那本書上的那個故事就牢牢的刻在了朱棣的心上。
後來他又悄悄去過那個房間幾次,那個房間卻已經被搬空了,沒有留下一本書,一頁紙,也再也沒有見過那個儒生。
可是,那本書和那個故事卻一直讓朱棣無比的著迷,他開始想盡一切辦法去尋找關於這本書,關於這個故事的一切東西,經過了好多年,終於知道了這本書的名字和它背後的故事。
隻不過,在當時,父親不但對於文武百官,甚至對於他們這些個皇子們的言行都有著嚴密的監控。
朱棣的行為很快就傳到了父親耳中,他無比的震怒,嚴厲的斥責朱棣,追問他是從哪裏得知這些故事的,甚至於還動了手。
朱棣咬緊了牙關,隻是一口咬定自己是出於好奇,對於當年那個神秘房間裏的書和那個儒生,始終隻字未提。
父親無奈,隻得把朱棣送迴了鳳陽老家居住,並且派人嚴格看管,一言一行都要十分小心。
那一年,朱棣十七歲。
幾年之後,大約是父親的疑心漸漸淡了,朱棣終於被封燕王,因為他從小好武,弓馬純熟,被指派前往北平就藩,防禦北麵的北元殘餘勢力。
從洪武十三年來到北平,一直到父親病逝,侄子朱允炆登基,朱棣在北平整整呆了二十年。
這二十年裏,他親身經曆了無數次的大小戰鬥,把北麵的北元殘餘打得望風而逃,在軍中逐步樹立起了無上的威望。
北平,也從最初一個小小的藩鎮成為了當時國首屈一指的軍事和經濟都最為強盛的藩國。
然而,這二十年裏,對於縈繞在他心頭的那本書,那個故事,那個寶藏,他卻從來也沒有遺忘過,沒有放棄過。
他用了各種各樣的辦法去探查這本書和後麵藏著的秘密,每次知道的越多一分,就越是感覺到這後麵藏著的那浩瀚如海洋一般的無比的深邃。
一直到他有了自己真正的力量,他等到了一個天賜的機會,於是他設下了一個巨大的計劃。
沒有人知道他的這個計劃的貌,連在他計劃之中的這些人也都一樣,他們隻不過是他龐大的棋局之中的一枚棋子而已,而朱棣自己,則是那個真正左右著棋局走向的人。
隻是這個棋局,關乎的不光是勝負成敗,還有天下的未來,還有一個無比光輝燦爛的未來!
這個棋局非常大,大到朱棣必須耐著性子,靜靜的等待,等待著他所有種下的種子
能夠瓜熟蒂落的一天。
等待是漫長的,這等待中間發生了很多事,他的兄弟們一個個的不幸夭折了,連大哥太子朱標也意外病逝了,父親卻立了大哥的兒子,侄兒朱允炆為皇太孫,來繼承皇位。
接下來父親也駕崩了,初登皇位的侄兒卻迫不及待的準備對他這個王叔動手了,不願束手就擒坐以待斃的他選擇了奮起反抗,發起了靖難之役。
再之後,就是朱棣勝利了,侄兒忽然失蹤了,於是他堂而皇之的當上了皇帝,坐上了寶座,成為了天下的主宰。
然而他的這個計劃,他的棋局還在繼續。
就如同這時光,不論發生了什麽,它都會絲毫不會動搖的一如既往的流逝著,他的計劃也在分毫不差的繼續進行著。
現在已經沒有人能夠阻擋他的計劃,就如同沒有人能夠阻擋時間的流逝一樣。
他終於等到了這一天,終於等來了這個七星連珠的日子。
朱棣的思緒從迴憶之中慢慢飄了迴來,他幽幽的長歎了一聲,說道:“你應該明白,這一次事關重大,絕對不允許有半點錯誤,多年的努力都是為了這一刻,這是隻許成功不許失敗的。”
跪在地上的人說道:“微臣明白,微臣的兒子在他的身邊這麽多年,微臣從小便教導他的那些陰陽數算之術,也都是為了今日隻之用。”
朱棣點了點頭,長長的舒了一口氣,說道:“朕自然是信得過你這個大才子的。”
地上的人抬起頭來說道:“多謝皇上,微臣定然不敢有負聖望!”
他抬起了頭,露出了他的臉,這個人赫然正是先前已經被貶黜到化州去了的天下第一才子,曾經的首輔大臣,大學士解縉!
朱棣望著解縉問道:“七星連珠的事情,令公子可已經知道了?”
解縉恭敬的答道:“微臣已經托人悄悄以書信通知他了,料想到了關鍵時刻,他必定會不負重托。”
朱棣點了點頭,隨即卻有些擔心的問道:“聽聞西安城中此刻正瘟疫蔓延,他們能夠趕在日期之前解決掉麻煩,如期進行嗎?”
解縉頓了頓,似乎對於此事不好妄加揣測。
可是很快的,他又意識到自己絕不能對此一言不發,這是繞不過去的。
他想了想才開口答道:“此時距離七星連珠之期還有十日,以葉公子的聰明,料想必定可以在此之前解決掉眼前的難題。”
“再說,”解縉有些意味深長的說道,“要說道麻煩,他們這一路行來,什麽時候少得了麻煩?可是不管是如何的麻煩,不也都照樣闖過來了嗎?”
“葉公子福大命大,皇上洪福齊天,這一次想必也必然可以安然渡過的。請皇上放寬心,靜候佳音。”
朱棣點了點頭,滿意的轉過身子,又背負起了雙手,仰首望著夜空中的星辰。
福大命大?洪福齊天?
希望這一次真的是這樣才好。
這一迴,朱棣是真的行了一步險棋。
可是這也是他沒有辦法,不得不走的一步棋。
沒有這一步,隻怕很難能夠製衡住那個人,自己的計劃就有可能會功敗垂成。
可是自己的這一步險棋也同樣危險,一旦稍有失誤,同樣也有可能會導致局麵失控,難以挽迴。
隻不過入如今說什麽都已經晚了,棋子已經落下,要後悔也已經來不及了。
一切都要看那小子自己的造化了。
希望這一迴他同樣能夠福大命大,逢兇化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