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楓無聲無息的迴到客棧。
似乎並沒有人注意到他的悄然離去,又偷偷迴來,直到他溜迴了自己房間裏,一切都很正常。
葉楓暗暗的走到樓道一頭,偷偷觀察安排住著那個神秘病人的房間,門口始終站著兩個彪形大漢,屋裏燈光通明,隱約間人影綽綽,看來屋裏還有不少人。
慕容皓華說的沒錯,這個病人身邊看上去確實是戒備森嚴。
葉楓沒有輕舉妄動,而是退迴了自己房中,和衣躺下。
他毫無倦意,心中疑竇叢生。
看上去這個文蘭公子果然不是普通人物,更加不是什麽山貨商人,這個神秘的病人被如此嚴密的看護著,想必對他而言極為重要。
可是如果他有什麽秘密的話,不是應該要隱秘行事嗎?又怎麽會無緣無故結交自己,還邀請自己同行呢?
若說他對自己也有所企圖的話,又怎麽會對自己毫無防備,連半夜偷偷溜出去再溜迴來竟然也無人察覺?
葉楓想不明白。
在他腦海裏,一個慷慨真誠的好朋友文蘭公子,還有一個藏著陰謀的陰詭的文蘭公子,兩個小人好像在打架,直打得難解難分,直打到葉楓的眼皮沉重了起來。
他終於還是睡著了。
第二天一早,當他醒來的時候,踏出房門,卻看見文蘭公子他們早已打點好行裝,在樓下坐著等候他了。
文蘭公子看著葉楓,微笑著問道:“葉公子昨夜休息得可還好?”
他的笑容那樣真誠,話語那樣平靜,好像壓根完全不知道昨夜葉楓曾經偷偷出去會見過別人,一切如常。
葉楓看著文蘭公子,感覺頗有些不好意思:“貪睡起晚了,有勞公子相候。”
文蘭公子看上去絲毫沒有介意,微笑著說道:“不急,先用過早飯我們再出發。”
葉楓偷眼看著文蘭公子,他沒有表現出一絲一毫的異狀,難道真的是自己多心了?
草草用過了早飯,車隊繼續上路。
一路之上,文蘭公子一如往常的和葉楓談天說地,甚至談到在崇山峻嶺之後遙遠的極北之地,傳聞有一種白色的巨熊。
這種白熊毛色純白,沒有一絲雜色,體積巨大且力大無窮,乃是極為罕見的異獸。可惜,無緣得見。
他的博聞廣記,侃侃而談不但令葉楓深感佩服,而且心頭還隱約有了一種愧疚感。
看起來,文蘭公子對於自己確實是沒有什麽防備的,不論那個神秘的病人究竟是怎麽迴事,讓他如此嚴密的護衛,說到底,那不過是人家自己的事情而已。
再說,一個重病不能動彈之人,身邊多安排及個人照顧,原本也無可厚非。
葉楓感覺文蘭公子的確是一位好朋友,倒是自己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他心裏生出了一些慚愧。
一直到過了正午,車隊來到了一個岔路口,停了下來。
文蘭公子親自把葉楓送下車來,他直著眼前的兩條岔道說道:“此處向南就是終南
山,而向北則是去西安城的道路。如果不是手下夥計身患重病,急著趕去西安城,我倒是真想陪同葉公子前往終南山中,尋幽訪勝,好好暢玩一番。”
葉楓眨了眨眼,腦中又閃過了那個眼神熟悉的陌生瘦削漢子的模樣,說道:“在下此次前去終南山中,也為尋訪以為高人,聽說他的醫術也十分了得,想來對於貴夥計的病情,也應該能妙手迴春才是。不若……”
這提議也是他剛剛才想起來的,顯得有些唐突,所以他頓了頓,沒有再說下去。
文蘭公子似乎沒有想到他會有這樣的提議,明顯愣了一下,不過很快就開口說道:“若是如此當然更好,不過,我這位夥計的病實在耽擱不得,恐怕等不及我們再去慢慢尋訪高人。”
“何況,我先前已經命人通知我這個夥計的家人趕來西安城中等候,此刻想必已經心急如焚,望眼欲穿了,因此還是先護送他迴到西安城中的好。”
他的話裏似乎對於即將要和葉楓分手感到十分的惋惜,透著濃濃的無奈意味。
他的話合情合理,重病之人自然最希望的就是見到家人,身邊能有家人陪伴,一時之間葉楓也無話可說。
於是葉楓跟文蘭公子深深的拜別,告辭而去。
不知道為什麽,轉身離去之時,他心中並沒有太多的依依不舍之情,反而好像有一種預感,他們之間很快就會再度見麵的。
文蘭公子倒是表現得很是不舍,站在道路中間,一直揮動著手,看著葉楓離去的背影。
直到葉楓的背影完全看不見了,他才放下手來,悵然若失的歎息了一聲。
接著,他轉身慢慢走到了載著那個神秘病人的馬車前。
車上的人伸手撩開了車廂的門簾,文蘭公子用冷冷的眼神看著躺在車上不能動彈的那個瘦削漢子,他的話語也一樣的冰冷:“算你聰明,沒有想著向他求救。你心裏清楚,他絕非我的敵手,你若是真的向他求救,隻怕是將他也會拉入這危險之中。”
這時他身邊一名大漢躬著身,極為尊敬的對他低聲稟告道:“少主人,昨夜那個葉公子偷偷去會麵的人已經查到了。”
文蘭公子眉毛一挑,問道:“哦?是什麽人?”
那大漢答道:“那說宅院是屬於姑蘇慕容世家的,而且從引他出去的那個青年的身法看來,應該確定是姑蘇慕容世家的人無疑。”
文蘭公子冷哼了一聲,說道:“姑蘇慕容?是慕容皓華那隻老狐狸嗎?他是想要與我們為敵嗎?螢火之光,也敢與日月爭輝!”
他滿臉的不屑,似乎堂堂的姑蘇慕容世家,在他心目之中,根本不值一顧。
他望著葉楓消失的方向,自言自語般的喃喃說道:“這小子無論武功機智,我看不出他有什麽過於常人之處。想不通爺爺為什麽會那樣看重於他,還稱他是掌握著天下命運和走向的天選之子。”
他有些厭惡的啐了一口,道:“天下的命運和走向竟然會掌握在這樣一個庸人手中,實在可笑,也是我們的悲哀!”
罷,他轉身走向了自己的馬車。
在他身後,門簾緩緩的放下了,那後麵是那個神秘病人那雙充滿了驚駭和絕望的眼神!
終南山,天下名山。
《左傳》中就曾經記載終南山為“九州之險”,它連綿百裏,其中遍布奇峰幽穀。
相傳當年老子出關,傳《道德經》於散關關令尹喜,尹喜遂遠涉千裏至終南山中隱居修道,終成道教文始真人,名聞天下,後世曆代皆有皇室在終南山中修建廟宇以祭祀老子。
北宋時期,有祖師王重陽真人在終南山上創立了道教全真派,門下七大弟子,世稱“全真七子”,隨著全真派的逐步興盛,終南山也成為天下的道教聖地之一。
王重陽死後,全真派一時鼎盛無雙,卻遭到了朝廷的打壓,於是七子紛紛在外建立支派,如馬鈺的遇仙派,譚處端的南無派,劉處玄的隨山派,丘處機的龍門派,郝大通的華山派等等。
全真教為免樹大招風,支派遍及天下,蓬勃發展,終南山中的全真本教,反而日漸沒落,不再興盛了。
如今終南山中更多的是那些附庸風雅的名人隱士們聚集之所,探幽訪勝的遊客們流連之地。
葉楓就順著終南山路,緩緩前行。
一麵走,一麵心裏在暗自嘀咕,這方圓百裏的終南山,要尋訪一位都不知道名姓的高人,真無異於在大海撈針,不知道要從何尋起。
不過既然是師傅一再提及要他前來見一見這位“高人”,他還是要遵從師命的。
走了半晌,感覺有些疲累了,雖然時已入秋,不過這秋後正午前後的日頭卻很是毒辣,曬得人頭眼發花。
然而這一路之上葉楓根本就沒有見著其他人,這終南山裏也實在太幽靜了,正不知要上哪兒去打聽所謂的高人。
正感覺有些灰心喪氣,一抬頭,卻看見樹蔭之中隱隱有一道山門,石階盤道,蜿蜒而上。
葉楓來到山門,抬頭望去,上麵高不可見,正不知山頂還有多遠,一轉頭,看見山門西側不遠處,卻有著一處石砌泉池,池前一塊石碑,上書三個大字“上善池”。
上善池的傳說葉楓曾經聽說過,據說在元至正年間,終南山一帶發生了瘟疫,無藥可醫,死者無數。
當時終南山樓觀台的監院張誌堅,晚上忽然夢見太上老君親臨,對他說山門之前一塊石板下有一處泉眼,裏麵有老君煉製的靈丹妙藥,可治百病。
張監院帶著小道士依言尋找,果然在山門西邊找到了這一眼泉水。他立即取水給患了瘟疫的人們服下,兩個時辰後果然病患全消。
靠著這一眼泉水,終南山附近的百姓才能逃過瘟疫,得以保全。
所以此後人們取《道德經》裏“上善若水”之意,把這一眼泉水命名為“上善池”。
如今既然到了此處,去取些泉水飲用,博個祛病養生的好彩頭,也是好的。
葉楓剛邁步向那邊走去,就看見在上善池邊上,水氣朦朧中,隱約有三個人影。
似乎並沒有人注意到他的悄然離去,又偷偷迴來,直到他溜迴了自己房間裏,一切都很正常。
葉楓暗暗的走到樓道一頭,偷偷觀察安排住著那個神秘病人的房間,門口始終站著兩個彪形大漢,屋裏燈光通明,隱約間人影綽綽,看來屋裏還有不少人。
慕容皓華說的沒錯,這個病人身邊看上去確實是戒備森嚴。
葉楓沒有輕舉妄動,而是退迴了自己房中,和衣躺下。
他毫無倦意,心中疑竇叢生。
看上去這個文蘭公子果然不是普通人物,更加不是什麽山貨商人,這個神秘的病人被如此嚴密的看護著,想必對他而言極為重要。
可是如果他有什麽秘密的話,不是應該要隱秘行事嗎?又怎麽會無緣無故結交自己,還邀請自己同行呢?
若說他對自己也有所企圖的話,又怎麽會對自己毫無防備,連半夜偷偷溜出去再溜迴來竟然也無人察覺?
葉楓想不明白。
在他腦海裏,一個慷慨真誠的好朋友文蘭公子,還有一個藏著陰謀的陰詭的文蘭公子,兩個小人好像在打架,直打得難解難分,直打到葉楓的眼皮沉重了起來。
他終於還是睡著了。
第二天一早,當他醒來的時候,踏出房門,卻看見文蘭公子他們早已打點好行裝,在樓下坐著等候他了。
文蘭公子看著葉楓,微笑著問道:“葉公子昨夜休息得可還好?”
他的笑容那樣真誠,話語那樣平靜,好像壓根完全不知道昨夜葉楓曾經偷偷出去會見過別人,一切如常。
葉楓看著文蘭公子,感覺頗有些不好意思:“貪睡起晚了,有勞公子相候。”
文蘭公子看上去絲毫沒有介意,微笑著說道:“不急,先用過早飯我們再出發。”
葉楓偷眼看著文蘭公子,他沒有表現出一絲一毫的異狀,難道真的是自己多心了?
草草用過了早飯,車隊繼續上路。
一路之上,文蘭公子一如往常的和葉楓談天說地,甚至談到在崇山峻嶺之後遙遠的極北之地,傳聞有一種白色的巨熊。
這種白熊毛色純白,沒有一絲雜色,體積巨大且力大無窮,乃是極為罕見的異獸。可惜,無緣得見。
他的博聞廣記,侃侃而談不但令葉楓深感佩服,而且心頭還隱約有了一種愧疚感。
看起來,文蘭公子對於自己確實是沒有什麽防備的,不論那個神秘的病人究竟是怎麽迴事,讓他如此嚴密的護衛,說到底,那不過是人家自己的事情而已。
再說,一個重病不能動彈之人,身邊多安排及個人照顧,原本也無可厚非。
葉楓感覺文蘭公子的確是一位好朋友,倒是自己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他心裏生出了一些慚愧。
一直到過了正午,車隊來到了一個岔路口,停了下來。
文蘭公子親自把葉楓送下車來,他直著眼前的兩條岔道說道:“此處向南就是終南
山,而向北則是去西安城的道路。如果不是手下夥計身患重病,急著趕去西安城,我倒是真想陪同葉公子前往終南山中,尋幽訪勝,好好暢玩一番。”
葉楓眨了眨眼,腦中又閃過了那個眼神熟悉的陌生瘦削漢子的模樣,說道:“在下此次前去終南山中,也為尋訪以為高人,聽說他的醫術也十分了得,想來對於貴夥計的病情,也應該能妙手迴春才是。不若……”
這提議也是他剛剛才想起來的,顯得有些唐突,所以他頓了頓,沒有再說下去。
文蘭公子似乎沒有想到他會有這樣的提議,明顯愣了一下,不過很快就開口說道:“若是如此當然更好,不過,我這位夥計的病實在耽擱不得,恐怕等不及我們再去慢慢尋訪高人。”
“何況,我先前已經命人通知我這個夥計的家人趕來西安城中等候,此刻想必已經心急如焚,望眼欲穿了,因此還是先護送他迴到西安城中的好。”
他的話裏似乎對於即將要和葉楓分手感到十分的惋惜,透著濃濃的無奈意味。
他的話合情合理,重病之人自然最希望的就是見到家人,身邊能有家人陪伴,一時之間葉楓也無話可說。
於是葉楓跟文蘭公子深深的拜別,告辭而去。
不知道為什麽,轉身離去之時,他心中並沒有太多的依依不舍之情,反而好像有一種預感,他們之間很快就會再度見麵的。
文蘭公子倒是表現得很是不舍,站在道路中間,一直揮動著手,看著葉楓離去的背影。
直到葉楓的背影完全看不見了,他才放下手來,悵然若失的歎息了一聲。
接著,他轉身慢慢走到了載著那個神秘病人的馬車前。
車上的人伸手撩開了車廂的門簾,文蘭公子用冷冷的眼神看著躺在車上不能動彈的那個瘦削漢子,他的話語也一樣的冰冷:“算你聰明,沒有想著向他求救。你心裏清楚,他絕非我的敵手,你若是真的向他求救,隻怕是將他也會拉入這危險之中。”
這時他身邊一名大漢躬著身,極為尊敬的對他低聲稟告道:“少主人,昨夜那個葉公子偷偷去會麵的人已經查到了。”
文蘭公子眉毛一挑,問道:“哦?是什麽人?”
那大漢答道:“那說宅院是屬於姑蘇慕容世家的,而且從引他出去的那個青年的身法看來,應該確定是姑蘇慕容世家的人無疑。”
文蘭公子冷哼了一聲,說道:“姑蘇慕容?是慕容皓華那隻老狐狸嗎?他是想要與我們為敵嗎?螢火之光,也敢與日月爭輝!”
他滿臉的不屑,似乎堂堂的姑蘇慕容世家,在他心目之中,根本不值一顧。
他望著葉楓消失的方向,自言自語般的喃喃說道:“這小子無論武功機智,我看不出他有什麽過於常人之處。想不通爺爺為什麽會那樣看重於他,還稱他是掌握著天下命運和走向的天選之子。”
他有些厭惡的啐了一口,道:“天下的命運和走向竟然會掌握在這樣一個庸人手中,實在可笑,也是我們的悲哀!”
罷,他轉身走向了自己的馬車。
在他身後,門簾緩緩的放下了,那後麵是那個神秘病人那雙充滿了驚駭和絕望的眼神!
終南山,天下名山。
《左傳》中就曾經記載終南山為“九州之險”,它連綿百裏,其中遍布奇峰幽穀。
相傳當年老子出關,傳《道德經》於散關關令尹喜,尹喜遂遠涉千裏至終南山中隱居修道,終成道教文始真人,名聞天下,後世曆代皆有皇室在終南山中修建廟宇以祭祀老子。
北宋時期,有祖師王重陽真人在終南山上創立了道教全真派,門下七大弟子,世稱“全真七子”,隨著全真派的逐步興盛,終南山也成為天下的道教聖地之一。
王重陽死後,全真派一時鼎盛無雙,卻遭到了朝廷的打壓,於是七子紛紛在外建立支派,如馬鈺的遇仙派,譚處端的南無派,劉處玄的隨山派,丘處機的龍門派,郝大通的華山派等等。
全真教為免樹大招風,支派遍及天下,蓬勃發展,終南山中的全真本教,反而日漸沒落,不再興盛了。
如今終南山中更多的是那些附庸風雅的名人隱士們聚集之所,探幽訪勝的遊客們流連之地。
葉楓就順著終南山路,緩緩前行。
一麵走,一麵心裏在暗自嘀咕,這方圓百裏的終南山,要尋訪一位都不知道名姓的高人,真無異於在大海撈針,不知道要從何尋起。
不過既然是師傅一再提及要他前來見一見這位“高人”,他還是要遵從師命的。
走了半晌,感覺有些疲累了,雖然時已入秋,不過這秋後正午前後的日頭卻很是毒辣,曬得人頭眼發花。
然而這一路之上葉楓根本就沒有見著其他人,這終南山裏也實在太幽靜了,正不知要上哪兒去打聽所謂的高人。
正感覺有些灰心喪氣,一抬頭,卻看見樹蔭之中隱隱有一道山門,石階盤道,蜿蜒而上。
葉楓來到山門,抬頭望去,上麵高不可見,正不知山頂還有多遠,一轉頭,看見山門西側不遠處,卻有著一處石砌泉池,池前一塊石碑,上書三個大字“上善池”。
上善池的傳說葉楓曾經聽說過,據說在元至正年間,終南山一帶發生了瘟疫,無藥可醫,死者無數。
當時終南山樓觀台的監院張誌堅,晚上忽然夢見太上老君親臨,對他說山門之前一塊石板下有一處泉眼,裏麵有老君煉製的靈丹妙藥,可治百病。
張監院帶著小道士依言尋找,果然在山門西邊找到了這一眼泉水。他立即取水給患了瘟疫的人們服下,兩個時辰後果然病患全消。
靠著這一眼泉水,終南山附近的百姓才能逃過瘟疫,得以保全。
所以此後人們取《道德經》裏“上善若水”之意,把這一眼泉水命名為“上善池”。
如今既然到了此處,去取些泉水飲用,博個祛病養生的好彩頭,也是好的。
葉楓剛邁步向那邊走去,就看見在上善池邊上,水氣朦朧中,隱約有三個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