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燈初上的京師,人流如織,熱鬧非凡。
京師應天府自古便是人傑地靈之地,鍾山龍蟠於東,石城虎踞於西,北有玄武湖,南有秦淮河繞城而走,素有虎踞龍蟠之說。
自古這裏便叫做金陵,北宋更名為江寧,南宋稱建康,元代喚作集慶路。明初太祖皇帝朱元璋定都於此後,改名應天府,經過數十年的建設發展,如今的應天府人口百萬,繁華無比,商賈如雲,是當今天下第一大的城市。
朱高煦的漢王府就建在靠近北麵玄武湖的地方,鬧中取靜,是由朱棣親自選下的地址。雖然已經入夏,由於靠近玄武湖,夜間湖麵吹來涼風習習,倒也覺得宜人。
朱高煦坐在花園涼亭之中,看著滿園精致的江南園林,心裏卻是說不出的煩躁。自從去年他還率軍在開平防禦邊境的時候,父皇忽然下詔立皇長兄朱高熾為太子,冊封自己為漢王,弟弟朱高燧為趙王,而且將自己的藩國遠封雲南,他的心裏就沒有一天舒心過。
他常年在軍中征戰,軍功顯赫,和軍中各級將領關係也極好。因而淇國公丘福來信,為他分析利弊,堅決勸他不能遠赴雲南就藩,反而應該居於京師,便於上下活動,以待時變。他對丘福的話深以為然,隻是有些奇怪,丘福這個大老粗什麽時候變得如此精明,對形勢分析得頭頭是道,倒像是有高人指點。
無論如何,他還是聽從了丘福的建議,給父皇的謝恩奏折上隻寫了一句話:“我何罪,斥我萬裏?”隨即帶著兒子返迴了京師,堅決不肯就藩。
出乎意料的是一切都如同丘福信中所言,平素脾氣火爆的父皇不但沒有因為他的違逆而大發雷霆,反而調派大內工匠,精心為他翻修了這座漢王府,端的是雕梁畫棟,精美異常,甚至不輸給皇宮的建築。這無疑等於默許了他可以在京師長住,不必急著前往雲南就藩。這個結果反而勾起了他對丘福背後那位高人的好奇心,有機會一定要見上一見。
父皇的縱容其實不難理解,從小朱高煦就頑皮好動,弓馬武藝樣樣都很不錯,這頗得當時還是燕王的父親的歡心,覺得自己和他很像。而大哥朱高熾則性格上喜靜厭動,喜愛經籍文學,長得也是肥胖臃腫,他的腿還落下了毛病,行動須得兩個內侍攙扶著才能跌跌撞撞地行走,這讓父親很是惱火,曾評價說“子不類父”。不過因為他的言行很受太祖皇帝的喜愛,這才立為燕王世子。
靖難之役的時候,父王的軍隊幾次大敗,處境危急,都是自己帶領部下勇猛衝鋒,才能扭轉敗局,反敗為勝。父王對此很是滿意,一直到後來登基,言談之間已有許下太子之位的意思,這在軍中已經不是秘密了。想不到自己遠在邊疆,以解縉為首的那幫酸腐文人竟然在父皇耳邊搖舌鼓噪,搬弄是非,竟然一紙詔書不但冊立了朱高熾太子之位,還把自己遠封雲南,做了個什麽漢王,實在是豈有此理。尤其那個為首的解縉,在父王麵前說什麽“好聖孫”來為兄長朱高熾極力遊說,更是可恨。
不過說起這位一母同胞的皇長兄朱高熾,其實小時候兩人關係還是不錯的。兩人都是當時的王妃如今的皇後徐氏所嫡出,母親是中山王徐達的長女,可算得是家世顯赫。
雖然兩人自小性格相左,但是這位哥哥平素行事多以仁愛為本,對他這個愛闖禍的弟弟也頗多愛護,幾番在太祖和父王麵前加以維護,所以自己對他還是有幾分感激的。直到,直到自己遇見了茹雲。
那一年太祖駕崩,建文登基稱帝,父王為了消除他的疑心將朱高熾和朱高煦還有弟弟朱高燧兄弟三人送到京師,交給舅舅徐輝祖教導,其實就是留在京中為質。雖然當時自己早已被封為高陽郡王,徐輝祖又是親舅舅,但是他忠心建文帝,挑動朝廷對父王嚴加防範,甚至上書請求把兄弟三人拿下,以逼迫父王交出兵權。幸而小舅舅徐增壽和一直關係不錯的駙馬王寧勸諫才得以免於牢獄之災。
那段時日,朱高煦心中煩悶不已,加上對舅舅徐輝祖的反感,更加無心向學,成日間在京師四處閑逛,惹是生非,一直到遇見了茹雲。茹雲是京師名儒的女兒,生得雖不算傾城傾國,卻也美麗大方。那一日,她偶然掩護了又在街頭闖了禍的朱高煦,於是兩人就成了朋友。
朱高煦自從這次來到京師,身旁沒有一個談得來的人,連兄長朱高熾也是一天到晚嘮嘮叨叨要他收斂心性,煩也煩死了。如今遇見了茹雲,難得她對自己這個高陽郡王在京師中惹是生非的累累惡名毫不在意,因為自小養在深閨,反而對他多年隨父王走南闖北、征戰沙場的事跡很感興趣,甚至還想去北平看看這一路的民風人情,看看這京師外麵的世界。
為了她的這一句話,朱高煦躲開了監視他的人,悄悄偷了舅舅徐輝祖的寶馬,帶著茹雲踏上了迴北平之路。
這一路上他才知道這位看來外表柔弱的美麗女子其實心懷俠義、豪氣幹雲,路上但凡見到官府軍兵欺壓百姓的不平之事,她一定要出頭去管。時值天下戰亂初定,民間亂象頻發,官軍蠻橫霸道,往往結果都是被朱高煦斬殺。於是這一路上,關於他任性妄為,擊殺官民的傳言四起,朝廷甚至因此派專使斥責遠在北平的父王。更新最快電腦端:https:///
於是等他到了北平就被父親怒斥並關了起來,再也沒有見過茹雲。在被關押的日子裏,他從沒後悔過自己這一次的莽撞胡為,也絲毫不在意給自己招來的惡名。他所關心的隻有茹雲一路上的如花笑靨,隻要她高興,自己遭受再大的罪責也值得。
他時常想念茹雲,想念二人躍馬江湖行俠仗義的日子,想著等到一出來就要去找尋她。可是沒多久靖難之役就開始了,三年戰亂,自己隨父王四方征戰,血染沙場。當間也曾派人去京師打聽她的消息,卻因為戰亂始終找不到她的下落。
等到天下平定,重新進入京師,再見到茹雲的時候,竟然是在皇長兄朱高熾的府裏,她成了皇長兄的女人,而且還隻是一個身份低微的妾室。原來父皇為了籠絡京師文人之心,讓朱高熾與京中名儒聯姻,於是茹雲就成了他的女人。
這讓朱高煦幾乎要發狂,心愛的女人忽然變成了小嫂嫂,無論如何他也不能接受。更讓他不能接受的是,當他私下去找茹雲的時候,她竟然保持著冷冰冰的禮節,和當年縱馬江湖熱情奔放的那個姑娘簡直判若兩人。
不可能的,茹雲不可能這麽地絕情,一定是他,是他逼迫她,強占了她,朱高熾!
想到這裏,朱高煦握著酒杯的手用力握緊,嘡啷一聲脆響,盛著美酒的金杯被他一把握碎了。
京師應天府自古便是人傑地靈之地,鍾山龍蟠於東,石城虎踞於西,北有玄武湖,南有秦淮河繞城而走,素有虎踞龍蟠之說。
自古這裏便叫做金陵,北宋更名為江寧,南宋稱建康,元代喚作集慶路。明初太祖皇帝朱元璋定都於此後,改名應天府,經過數十年的建設發展,如今的應天府人口百萬,繁華無比,商賈如雲,是當今天下第一大的城市。
朱高煦的漢王府就建在靠近北麵玄武湖的地方,鬧中取靜,是由朱棣親自選下的地址。雖然已經入夏,由於靠近玄武湖,夜間湖麵吹來涼風習習,倒也覺得宜人。
朱高煦坐在花園涼亭之中,看著滿園精致的江南園林,心裏卻是說不出的煩躁。自從去年他還率軍在開平防禦邊境的時候,父皇忽然下詔立皇長兄朱高熾為太子,冊封自己為漢王,弟弟朱高燧為趙王,而且將自己的藩國遠封雲南,他的心裏就沒有一天舒心過。
他常年在軍中征戰,軍功顯赫,和軍中各級將領關係也極好。因而淇國公丘福來信,為他分析利弊,堅決勸他不能遠赴雲南就藩,反而應該居於京師,便於上下活動,以待時變。他對丘福的話深以為然,隻是有些奇怪,丘福這個大老粗什麽時候變得如此精明,對形勢分析得頭頭是道,倒像是有高人指點。
無論如何,他還是聽從了丘福的建議,給父皇的謝恩奏折上隻寫了一句話:“我何罪,斥我萬裏?”隨即帶著兒子返迴了京師,堅決不肯就藩。
出乎意料的是一切都如同丘福信中所言,平素脾氣火爆的父皇不但沒有因為他的違逆而大發雷霆,反而調派大內工匠,精心為他翻修了這座漢王府,端的是雕梁畫棟,精美異常,甚至不輸給皇宮的建築。這無疑等於默許了他可以在京師長住,不必急著前往雲南就藩。這個結果反而勾起了他對丘福背後那位高人的好奇心,有機會一定要見上一見。
父皇的縱容其實不難理解,從小朱高煦就頑皮好動,弓馬武藝樣樣都很不錯,這頗得當時還是燕王的父親的歡心,覺得自己和他很像。而大哥朱高熾則性格上喜靜厭動,喜愛經籍文學,長得也是肥胖臃腫,他的腿還落下了毛病,行動須得兩個內侍攙扶著才能跌跌撞撞地行走,這讓父親很是惱火,曾評價說“子不類父”。不過因為他的言行很受太祖皇帝的喜愛,這才立為燕王世子。
靖難之役的時候,父王的軍隊幾次大敗,處境危急,都是自己帶領部下勇猛衝鋒,才能扭轉敗局,反敗為勝。父王對此很是滿意,一直到後來登基,言談之間已有許下太子之位的意思,這在軍中已經不是秘密了。想不到自己遠在邊疆,以解縉為首的那幫酸腐文人竟然在父皇耳邊搖舌鼓噪,搬弄是非,竟然一紙詔書不但冊立了朱高熾太子之位,還把自己遠封雲南,做了個什麽漢王,實在是豈有此理。尤其那個為首的解縉,在父王麵前說什麽“好聖孫”來為兄長朱高熾極力遊說,更是可恨。
不過說起這位一母同胞的皇長兄朱高熾,其實小時候兩人關係還是不錯的。兩人都是當時的王妃如今的皇後徐氏所嫡出,母親是中山王徐達的長女,可算得是家世顯赫。
雖然兩人自小性格相左,但是這位哥哥平素行事多以仁愛為本,對他這個愛闖禍的弟弟也頗多愛護,幾番在太祖和父王麵前加以維護,所以自己對他還是有幾分感激的。直到,直到自己遇見了茹雲。
那一年太祖駕崩,建文登基稱帝,父王為了消除他的疑心將朱高熾和朱高煦還有弟弟朱高燧兄弟三人送到京師,交給舅舅徐輝祖教導,其實就是留在京中為質。雖然當時自己早已被封為高陽郡王,徐輝祖又是親舅舅,但是他忠心建文帝,挑動朝廷對父王嚴加防範,甚至上書請求把兄弟三人拿下,以逼迫父王交出兵權。幸而小舅舅徐增壽和一直關係不錯的駙馬王寧勸諫才得以免於牢獄之災。
那段時日,朱高煦心中煩悶不已,加上對舅舅徐輝祖的反感,更加無心向學,成日間在京師四處閑逛,惹是生非,一直到遇見了茹雲。茹雲是京師名儒的女兒,生得雖不算傾城傾國,卻也美麗大方。那一日,她偶然掩護了又在街頭闖了禍的朱高煦,於是兩人就成了朋友。
朱高煦自從這次來到京師,身旁沒有一個談得來的人,連兄長朱高熾也是一天到晚嘮嘮叨叨要他收斂心性,煩也煩死了。如今遇見了茹雲,難得她對自己這個高陽郡王在京師中惹是生非的累累惡名毫不在意,因為自小養在深閨,反而對他多年隨父王走南闖北、征戰沙場的事跡很感興趣,甚至還想去北平看看這一路的民風人情,看看這京師外麵的世界。
為了她的這一句話,朱高煦躲開了監視他的人,悄悄偷了舅舅徐輝祖的寶馬,帶著茹雲踏上了迴北平之路。
這一路上他才知道這位看來外表柔弱的美麗女子其實心懷俠義、豪氣幹雲,路上但凡見到官府軍兵欺壓百姓的不平之事,她一定要出頭去管。時值天下戰亂初定,民間亂象頻發,官軍蠻橫霸道,往往結果都是被朱高煦斬殺。於是這一路上,關於他任性妄為,擊殺官民的傳言四起,朝廷甚至因此派專使斥責遠在北平的父王。更新最快電腦端:https:///
於是等他到了北平就被父親怒斥並關了起來,再也沒有見過茹雲。在被關押的日子裏,他從沒後悔過自己這一次的莽撞胡為,也絲毫不在意給自己招來的惡名。他所關心的隻有茹雲一路上的如花笑靨,隻要她高興,自己遭受再大的罪責也值得。
他時常想念茹雲,想念二人躍馬江湖行俠仗義的日子,想著等到一出來就要去找尋她。可是沒多久靖難之役就開始了,三年戰亂,自己隨父王四方征戰,血染沙場。當間也曾派人去京師打聽她的消息,卻因為戰亂始終找不到她的下落。
等到天下平定,重新進入京師,再見到茹雲的時候,竟然是在皇長兄朱高熾的府裏,她成了皇長兄的女人,而且還隻是一個身份低微的妾室。原來父皇為了籠絡京師文人之心,讓朱高熾與京中名儒聯姻,於是茹雲就成了他的女人。
這讓朱高煦幾乎要發狂,心愛的女人忽然變成了小嫂嫂,無論如何他也不能接受。更讓他不能接受的是,當他私下去找茹雲的時候,她竟然保持著冷冰冰的禮節,和當年縱馬江湖熱情奔放的那個姑娘簡直判若兩人。
不可能的,茹雲不可能這麽地絕情,一定是他,是他逼迫她,強占了她,朱高熾!
想到這裏,朱高煦握著酒杯的手用力握緊,嘡啷一聲脆響,盛著美酒的金杯被他一把握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