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二百七十六章唐皇殷勤為求仙
聽唐僧介紹了老朱等師兄弟三人的身份來曆,得知老朱等人不是妖神降世便是天神下凡,太宗皇帝不禁心中大喜,甚至比聽說唐僧取迴了佛門真經還歡喜。
太宗皇帝之所以派唐僧去取經,不過是因為當年的那趟地府之行把他嚇到了,讓他意識到自己雖然貴為九五至尊,富有天下,終有一天還是免不了要陽壽耗盡魂歸地府。而他早年為了定鼎江山奪取皇位殺戮太重,一旦迴歸地府之後,難免要受到報應,正是因此,他才會對取經之事如此上心,為的就是以佛門真經洗脫自身早年所造的殺業,同時也是宣揚佛教積累功果,身死之後能夠免於惡報。
可是在聽唐僧說了老朱等三人的身份來曆,得知老朱三人竟然都是神仙之輩後,唐太宗的心思卻活動了起來。因為誦讀真經教化萬民充其量也之能是讓他死後能夠免除惡報,最多能夠轉世投胎一個好人家而已。可投胎再好的人家,又豈能比得上他如今皇王帝主的身份?如果他也能夠修仙得道,長生不老,永統江山,豈不是比去求什麽死後的福報要強上千倍萬倍?
以前他因為沒有門路,所以隻能熱心於求取佛門真經,可如今放著三個活神仙在眼前,他豈能不動心?若是能夠籠絡住著三個活神仙,求這三個活神仙傳授他修仙得道之法,修得個長生不老之身,豈不樂哉?退一萬步講,就算他修煉不成仙道,求這三個活神仙給他幾粒仙丹,為他延壽個千八百年,不也是人生一大幸事麽!
太宗皇帝心念轉動,已經打定主意要好好籠絡老朱等師兄弟三人了。不過太宗皇帝畢竟是統禦萬裏江山的人物,城府心機都是極為了得,深知他與老朱等師兄弟三人如今隻是初次見麵,彼此不熟,老朱等人未必願意理會他,畢竟他這皇帝雖然位高權重,卻管不了老朱他們這等仙神之輩。因此雖有心思卻不能操之過急,還需徐徐圖之。而首先就是要籠絡住唐僧,畢竟他的這個禦弟才是雙方之間關係的紐帶,隻要能夠牢牢的籠絡住唐僧,再讓唐僧這個師父幫他說話,不愁搭不上老朱三人的關係。
想到此處,太宗皇帝對唐僧越發的熱情起來,向唐僧問道:“禦弟,那西天路途到底多遠?竟勞禦弟跋涉這許多年方歸?”
唐僧道:“據觀音菩薩所說,從這裏到西天共有十萬八千裏之遠。貧僧途中未曾記數,隻知經過了一十四遍寒暑。日日山,日日嶺,遇林不小,遇水寬洪。還經過許多國家,俱有照驗印信。”說到這裏,唐僧從包裹中取出通關文牒遞給太宗皇帝道:“陛下請看,這是貧僧的通關文牒,一路所過之國具留有印信在上。”
太宗皇帝拿來一看,見是貞觀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給,牒文上有寶象國印,烏雞國印,車遲國印,西梁女國印,祭賽國印,朱紫國印,獅駝國印,比丘國印,滅法國印;又有天竺國印等。不禁手捋頷下胡須歎道:“久勞禦弟遠涉,竟過了這麽多國家,走了這麽多路程。禦弟走時才是貞觀十三年,如今已是貞觀二十七年,已經過去十四個年頭,朕幾以為有生之年再難見到禦弟了呢。”
唐僧聞言想起這一路上所遭遇的重重困難艱險,也是心有所感,不禁一陣唏噓。
就在這時候,殿下忽然有個禁軍侍衛前來向太宗皇帝稟報道:“啟稟陛下,聖僧所乘寶馬停在殿外不走,不讓我等近身牽引,已經影響了我等守衛,我等不知該如何處置,還請陛下示下。”
太宗皇帝聞言不禁微微一愣,向唐僧道:“朕記得禦弟你騎的那匹馬還是朕賜給你的呢,那匹馬原本是朕的坐騎,很溫順聽話的啊?怎麽和你去取了一趟經迴來卻變的這麽不聽話了?”
唐僧聞言解釋道:“陛下,其實這匹馬已經不是陛下當年賜給我的那匹禦馬了。”
太宗皇帝聞言奇道:“朕看禦弟你騎迴來的這馬毛色模樣與朕賜給你的那匹禦馬一般無二,怎麽就不是一匹馬了呢?”
唐僧道:“陛下有所不知,貧僧這馬原本是西海龍王之子小白龍,隻因犯了天條,要被處斬,幸被觀音菩薩所救,受菩薩點化,潛伏在蛇盤山鷹愁澗中等待貧僧,好為貧僧做個取經護法。誰知道貧僧去時這小白龍不認識貧僧,竟將陛下賜給貧僧的那匹禦馬給吞吃了。後來請觀音菩薩來講明了事情原委,這小白龍就照著陛下所賜禦馬的模樣變化成了一匹白龍馬供貧僧騎乘,一來彌補之前的過失,二來也是隨貧僧一起取經求個正果。貧僧取經這一路上幸虧有它,馱著貧僧登山越嶺,跋涉崎嶇,去時騎坐,來時馱經,出了不少的氣力。”
聽了唐僧的話,太宗皇帝一時間都忍不住升起了妒忌之心,需知人間皇家都將龍作為皇權的象征,對於龍有一種特殊的崇拜。可唐僧居然有幸能夠騎龍,而且還一騎就是十萬來裏,太宗皇帝甚至恨不得當年前去取經的是他本人。
這時候有光祿寺官員上殿稟告,說是為唐僧師徒接風洗塵的宴席已經安排妥當。太宗皇帝當即笑著請唐僧和老朱等師兄弟一起前往東閣赴宴。唐僧師徒進了閣內一看。但見門懸彩繡,地襯紅氈。異香馥鬱,奇品新鮮。琥珀杯,玻璃盞,鑲金點翠黃金盤,白玉碗,嵌錦花纏。爛煮蔓菁,糖澆香芋。蘑菇甜美,海菜清奇。幾次添來薑辣筍,數番辦上蜜調葵。麵筋椿樹葉,木耳豆腐皮。石花仙菜,蕨粉幹薇。花椒煮萊菔,芥末拌瓜絲。幾盤素品還猶可,數種奇稀果奪魁。核桃柿餅,龍眼荔枝。宣州繭栗山東棗,江南銀杏兔頭梨。榛鬆蓮肉葡萄大,榧子瓜仁菱米齊。橄欖林檎,蘋婆沙果。慈菇嫩藕,脆李楊梅。無般不備,無件不齊。還有些蒸酥蜜食兼嘉饌,更有那美酒香茶與異奇。說不盡百味珍饈真上品,果然是中華大國異西夷。
當下太宗皇帝便領唐僧等人入席。原本太宗皇帝命人準備的這些美味珍饈都是上佳食品,可唐僧等人才在靈山吃佛齋不足半日,卻是有些吃不下。隻有老朱一人肚量大,雖然才在靈山吃過一頓,上席之後依舊胃口極佳,吃喝不忌。
太宗皇帝有心籠絡老朱等師兄弟三人,因此在宴席之上對唐僧師徒幾個也是熱情相待,絲毫沒有君王的架子,其中除了對唐僧這個禦弟聖僧關懷備至之外,對老朱尤其熱情。對唐僧優待是因為太宗皇帝還想通過唐僧來籠絡老朱等人。而對老朱熱情則是因為在師兄弟三人中,老朱不僅是長相最正常的一個,同時也是對他的熱情迴應最多的一個。孫悟空和沙僧兩人一個猴脾氣一個悶葫蘆,太宗皇帝在稍微試探一下之後便打消了與他們兩人攀交情的想法,開始專攻老朱一人。
席間太宗皇帝有意無意的總是將話題往修煉仙道方麵引,雖然沒有明說,但唐僧等人都看出了太宗皇帝有心追求長生,隻是唐僧等人卻誰都沒有接茬。唐僧師徒自家事自家知,如今取經之事已經完結,佛祖之前在靈山之上說的明白,隻是讓他們將真經送迴大唐,緊接著還得迴轉靈山呢。至於迴去幹什麽,那更是再清楚不過,除了論功行賞之外還能有什麽事?他們不過是卻不過情麵才在這裏與太宗皇帝飲宴一番,之後還得急著迴轉西天呢,哪有工夫留下來教唐皇修煉?
後來唐僧見太宗皇帝始終不死心,於是隻好實話實說道:“啟稟陛下,我等在靈山取得真經之時佛祖就已經吩咐過了,說是將真經送迴東土,與陛下交接之後還得迴轉靈山呢。而且佛祖還排了四大金剛駕雲接送我等。貧僧來時就是四大金剛駕雲送來的,如今他們就在雲霄中等待,貧僧非是不想與陛下長聚,隻是佛祖法旨難違,吃過這頓素齋,我等就得向陛下告辭了!”
“還有此等事?!”太宗皇帝聞言大驚,不過還是不死心的問道:“那佛祖沒有說召你們迴去何事麽?幾位可否在聽過了佛祖法旨之後再迴來大唐與朕相聚?”
孫悟空搖搖頭道:“陛下,佛祖如來這次召我們迴去肯定是要封賞我們取經之功,屆時我們師徒都會受封佛門果位,到時候多半是要留在靈山之上參與佛事,恐怕是不能再迴大唐來了。”
“朕原本還想向幾位小長老請教一下修仙煉道之法,如此說來豈不是沒有機會了?當真憾煞人也!”太宗皇帝聽了孫悟空個的話,失望之情溢於言表。
不過盡管失望,太宗皇帝卻沒有再強求唐僧等人留下或再從靈山迴返。他心裏也清楚,自己雖然是九五之尊,統禦億萬子民,可在仙佛之輩的眼中卻算不了什麽,在佛祖的法旨麵前,他也隻能靠邊站。
倒是老朱見太宗皇帝一臉失望,忽然心中一動,對唐太宗道:“陛下,我們師徒雖然不能在此久留,可陛下若隻是想要修煉仙道的話,俺老朱倒是有個辦法。”
第二百七十六章唐皇殷勤為求仙
聽唐僧介紹了老朱等師兄弟三人的身份來曆,得知老朱等人不是妖神降世便是天神下凡,太宗皇帝不禁心中大喜,甚至比聽說唐僧取迴了佛門真經還歡喜。
太宗皇帝之所以派唐僧去取經,不過是因為當年的那趟地府之行把他嚇到了,讓他意識到自己雖然貴為九五至尊,富有天下,終有一天還是免不了要陽壽耗盡魂歸地府。而他早年為了定鼎江山奪取皇位殺戮太重,一旦迴歸地府之後,難免要受到報應,正是因此,他才會對取經之事如此上心,為的就是以佛門真經洗脫自身早年所造的殺業,同時也是宣揚佛教積累功果,身死之後能夠免於惡報。
可是在聽唐僧說了老朱等三人的身份來曆,得知老朱三人竟然都是神仙之輩後,唐太宗的心思卻活動了起來。因為誦讀真經教化萬民充其量也之能是讓他死後能夠免除惡報,最多能夠轉世投胎一個好人家而已。可投胎再好的人家,又豈能比得上他如今皇王帝主的身份?如果他也能夠修仙得道,長生不老,永統江山,豈不是比去求什麽死後的福報要強上千倍萬倍?
以前他因為沒有門路,所以隻能熱心於求取佛門真經,可如今放著三個活神仙在眼前,他豈能不動心?若是能夠籠絡住著三個活神仙,求這三個活神仙傳授他修仙得道之法,修得個長生不老之身,豈不樂哉?退一萬步講,就算他修煉不成仙道,求這三個活神仙給他幾粒仙丹,為他延壽個千八百年,不也是人生一大幸事麽!
太宗皇帝心念轉動,已經打定主意要好好籠絡老朱等師兄弟三人了。不過太宗皇帝畢竟是統禦萬裏江山的人物,城府心機都是極為了得,深知他與老朱等師兄弟三人如今隻是初次見麵,彼此不熟,老朱等人未必願意理會他,畢竟他這皇帝雖然位高權重,卻管不了老朱他們這等仙神之輩。因此雖有心思卻不能操之過急,還需徐徐圖之。而首先就是要籠絡住唐僧,畢竟他的這個禦弟才是雙方之間關係的紐帶,隻要能夠牢牢的籠絡住唐僧,再讓唐僧這個師父幫他說話,不愁搭不上老朱三人的關係。
想到此處,太宗皇帝對唐僧越發的熱情起來,向唐僧問道:“禦弟,那西天路途到底多遠?竟勞禦弟跋涉這許多年方歸?”
唐僧道:“據觀音菩薩所說,從這裏到西天共有十萬八千裏之遠。貧僧途中未曾記數,隻知經過了一十四遍寒暑。日日山,日日嶺,遇林不小,遇水寬洪。還經過許多國家,俱有照驗印信。”說到這裏,唐僧從包裹中取出通關文牒遞給太宗皇帝道:“陛下請看,這是貧僧的通關文牒,一路所過之國具留有印信在上。”
太宗皇帝拿來一看,見是貞觀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給,牒文上有寶象國印,烏雞國印,車遲國印,西梁女國印,祭賽國印,朱紫國印,獅駝國印,比丘國印,滅法國印;又有天竺國印等。不禁手捋頷下胡須歎道:“久勞禦弟遠涉,竟過了這麽多國家,走了這麽多路程。禦弟走時才是貞觀十三年,如今已是貞觀二十七年,已經過去十四個年頭,朕幾以為有生之年再難見到禦弟了呢。”
唐僧聞言想起這一路上所遭遇的重重困難艱險,也是心有所感,不禁一陣唏噓。
就在這時候,殿下忽然有個禁軍侍衛前來向太宗皇帝稟報道:“啟稟陛下,聖僧所乘寶馬停在殿外不走,不讓我等近身牽引,已經影響了我等守衛,我等不知該如何處置,還請陛下示下。”
太宗皇帝聞言不禁微微一愣,向唐僧道:“朕記得禦弟你騎的那匹馬還是朕賜給你的呢,那匹馬原本是朕的坐騎,很溫順聽話的啊?怎麽和你去取了一趟經迴來卻變的這麽不聽話了?”
唐僧聞言解釋道:“陛下,其實這匹馬已經不是陛下當年賜給我的那匹禦馬了。”
太宗皇帝聞言奇道:“朕看禦弟你騎迴來的這馬毛色模樣與朕賜給你的那匹禦馬一般無二,怎麽就不是一匹馬了呢?”
唐僧道:“陛下有所不知,貧僧這馬原本是西海龍王之子小白龍,隻因犯了天條,要被處斬,幸被觀音菩薩所救,受菩薩點化,潛伏在蛇盤山鷹愁澗中等待貧僧,好為貧僧做個取經護法。誰知道貧僧去時這小白龍不認識貧僧,竟將陛下賜給貧僧的那匹禦馬給吞吃了。後來請觀音菩薩來講明了事情原委,這小白龍就照著陛下所賜禦馬的模樣變化成了一匹白龍馬供貧僧騎乘,一來彌補之前的過失,二來也是隨貧僧一起取經求個正果。貧僧取經這一路上幸虧有它,馱著貧僧登山越嶺,跋涉崎嶇,去時騎坐,來時馱經,出了不少的氣力。”
聽了唐僧的話,太宗皇帝一時間都忍不住升起了妒忌之心,需知人間皇家都將龍作為皇權的象征,對於龍有一種特殊的崇拜。可唐僧居然有幸能夠騎龍,而且還一騎就是十萬來裏,太宗皇帝甚至恨不得當年前去取經的是他本人。
這時候有光祿寺官員上殿稟告,說是為唐僧師徒接風洗塵的宴席已經安排妥當。太宗皇帝當即笑著請唐僧和老朱等師兄弟一起前往東閣赴宴。唐僧師徒進了閣內一看。但見門懸彩繡,地襯紅氈。異香馥鬱,奇品新鮮。琥珀杯,玻璃盞,鑲金點翠黃金盤,白玉碗,嵌錦花纏。爛煮蔓菁,糖澆香芋。蘑菇甜美,海菜清奇。幾次添來薑辣筍,數番辦上蜜調葵。麵筋椿樹葉,木耳豆腐皮。石花仙菜,蕨粉幹薇。花椒煮萊菔,芥末拌瓜絲。幾盤素品還猶可,數種奇稀果奪魁。核桃柿餅,龍眼荔枝。宣州繭栗山東棗,江南銀杏兔頭梨。榛鬆蓮肉葡萄大,榧子瓜仁菱米齊。橄欖林檎,蘋婆沙果。慈菇嫩藕,脆李楊梅。無般不備,無件不齊。還有些蒸酥蜜食兼嘉饌,更有那美酒香茶與異奇。說不盡百味珍饈真上品,果然是中華大國異西夷。
當下太宗皇帝便領唐僧等人入席。原本太宗皇帝命人準備的這些美味珍饈都是上佳食品,可唐僧等人才在靈山吃佛齋不足半日,卻是有些吃不下。隻有老朱一人肚量大,雖然才在靈山吃過一頓,上席之後依舊胃口極佳,吃喝不忌。
太宗皇帝有心籠絡老朱等師兄弟三人,因此在宴席之上對唐僧師徒幾個也是熱情相待,絲毫沒有君王的架子,其中除了對唐僧這個禦弟聖僧關懷備至之外,對老朱尤其熱情。對唐僧優待是因為太宗皇帝還想通過唐僧來籠絡老朱等人。而對老朱熱情則是因為在師兄弟三人中,老朱不僅是長相最正常的一個,同時也是對他的熱情迴應最多的一個。孫悟空和沙僧兩人一個猴脾氣一個悶葫蘆,太宗皇帝在稍微試探一下之後便打消了與他們兩人攀交情的想法,開始專攻老朱一人。
席間太宗皇帝有意無意的總是將話題往修煉仙道方麵引,雖然沒有明說,但唐僧等人都看出了太宗皇帝有心追求長生,隻是唐僧等人卻誰都沒有接茬。唐僧師徒自家事自家知,如今取經之事已經完結,佛祖之前在靈山之上說的明白,隻是讓他們將真經送迴大唐,緊接著還得迴轉靈山呢。至於迴去幹什麽,那更是再清楚不過,除了論功行賞之外還能有什麽事?他們不過是卻不過情麵才在這裏與太宗皇帝飲宴一番,之後還得急著迴轉西天呢,哪有工夫留下來教唐皇修煉?
後來唐僧見太宗皇帝始終不死心,於是隻好實話實說道:“啟稟陛下,我等在靈山取得真經之時佛祖就已經吩咐過了,說是將真經送迴東土,與陛下交接之後還得迴轉靈山呢。而且佛祖還排了四大金剛駕雲接送我等。貧僧來時就是四大金剛駕雲送來的,如今他們就在雲霄中等待,貧僧非是不想與陛下長聚,隻是佛祖法旨難違,吃過這頓素齋,我等就得向陛下告辭了!”
“還有此等事?!”太宗皇帝聞言大驚,不過還是不死心的問道:“那佛祖沒有說召你們迴去何事麽?幾位可否在聽過了佛祖法旨之後再迴來大唐與朕相聚?”
孫悟空搖搖頭道:“陛下,佛祖如來這次召我們迴去肯定是要封賞我們取經之功,屆時我們師徒都會受封佛門果位,到時候多半是要留在靈山之上參與佛事,恐怕是不能再迴大唐來了。”
“朕原本還想向幾位小長老請教一下修仙煉道之法,如此說來豈不是沒有機會了?當真憾煞人也!”太宗皇帝聽了孫悟空個的話,失望之情溢於言表。
不過盡管失望,太宗皇帝卻沒有再強求唐僧等人留下或再從靈山迴返。他心裏也清楚,自己雖然是九五之尊,統禦億萬子民,可在仙佛之輩的眼中卻算不了什麽,在佛祖的法旨麵前,他也隻能靠邊站。
倒是老朱見太宗皇帝一臉失望,忽然心中一動,對唐太宗道:“陛下,我們師徒雖然不能在此久留,可陛下若隻是想要修煉仙道的話,俺老朱倒是有個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