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在經曆停滯,混亂,乃至倒退之後,中國從九十年代又開始新一輪的基礎設施建設。建國初的基建主要項目是鋼鐵礦產類的重工業和水利設施,當前則開始強化城鄉建設。
說白了,九十年代種花家的城市和鄉村建設水平太差了。不要說跟歐美比,甚至比不上東南亞那幫猴子。好多人出個國,發現別說新加坡,泰國曼穀都比魔都建設的好。
要基建,要蓋樓,自然不可能是一兩層的磚瓦房,不能是低矮土牆,不能是靠人力建設幾十米上百米的高樓大廈——美國著名的帝國大廈,高381米,是1931年建成的。這靠的就是機械。
建材方麵,中國的鋼筋水泥產量迅速飆升至世界第一,生產的巨量建材基本都是自己消耗掉了。同樣的,代替人力的建築工程機械也擁有廣闊市場。
周青峰考慮事情不可能麵麵俱到。他發現鄉村急需廉價運輸車輛,決定要上馬搞改裝的機動三輪車,卻又無意間發現如今建築隊居然還沒普及最基本的攪拌機。
一台超級簡陋的滾筒式混凝土攪拌機,上料,出料,進水都還要靠人工完成。最大生產率為每小時五個立方。按照後世的標準來說,這是垃圾的不能再垃圾的產品。
讓建築隊的包工頭掏錢購買,他不肯。但讓他租用,他就樂意。周青峰還是太嫩,換他肯定直接買下。但租也可以呀,反正這東西造價便宜,技術含量超低。
“給老子生產十台移動式簡易混凝土攪拌機。”周青峰覺著這個生意還是可以做的,畢竟生產出來轉為租用也是gdp。他甚至可以專門成立一家公司開展這個業務。
有了第一台的經驗,第二台攪拌機隻用兩天就生產出來。周青峰立馬安排一名大學講師把整個生產流程規範化,把標準給詳細記錄下來。材料,工時,檢測,一切必須有規範。
想‘當年’電視廣告裏天天放什麽產品符合‘iso******’的標準,周青峰聽的耳熟能詳,不明覺厲。‘iso’什麽的,他是不懂,但依葫蘆畫瓢,這還是沒問題的。
“現在企業人越來越多,我不可能管理每一個人。所以我反複強調規範。從設計,采購,製造,銷售,維修,財務,培訓,必須給我弄出一個具有可操作性的合理規範來。
我以後隻看規範不看人,每一個工種都必須有自己的規範。哪怕規範是錯的,在修改之前也必須按規範來。能設立或修改規範提出更合理意見的,則可以得到獎金。
廠裏所有人的工資都比別處高,高工資就應該有高效率。哪怕是廠裏的清潔也必須有規範。想拖拖拉拉的糊弄,我一定開除。”
周青峰是懶,懶到沒心思在內部搞太多事。所有員工最好都像機器一樣,按照設定程序去工作。
土法上馬嘛,沒有規範就自己建立一套嘍。建立規範的過程同樣是個學習的過程,這說不定比單純的照搬別人的規範還好些。
設立規範的事丟給別人去頭疼,周青峰沒把第二台攪拌機投入到自己廠房改造的工地,反而讓人找縣市其他建築隊的工頭,開車拖去給人演示推銷——不買沒問題,可以租的。
不但可以租,‘聖光機械’還緊急培訓了一批攪拌機操作維修人員。每台攪拌機配兩人,保證讓客戶拿到設備立馬就能用,二十四小時連軸轉,一點問題都沒有。
承諾三包!
包修,包退,包換。
客戶不是上帝,客戶是老板。老板不滿意就沒有錢拿。這等服務意識絕對超前,遠比企事業單位那副僵屍臉好看多了。
光是天陽市區就有十幾家工地表示願意試用‘聖光機械’的攪拌機,縣市以下的大小工地沒有一百也有八十,大家都對租用設備很有興趣。
‘聖光機械’終於找到一項拿得出手的短平快產品。采購人員開始向天陽市的製造企業下單,采購薄鋼板,電機,齒輪,減速器,輪胎,軸承。以兩天一台的速度快速生產。
廠子內部專門成立了一個租賃部,雇了一百多號人簡單培訓,兩人一組帶著攪拌機到處跑。租用者要包服務人員的吃住。
租金貴了些,可有一台攪拌機,工地上至少省下十幾個普通工人的工資,連帶管理人員都可以少些。工期加快,工作效率提升,誰家不愛?
‘聖光機械’雇的好些都是鄉鎮裏無業的年輕人,一個月隻要四十塊工資就能開心的蹦起來。他們大多隻有小學文化,沒啥工作崗位可以選擇,不是待業在家,就是無事生非。
四十塊一個月,這工錢在鄉裏真不少了。好多家庭的父母都賺不到這麽多錢,聽著‘聖光機械’招人,他們抓著棍棒,揪住耳朵,押著自家孩子來報名,逼著他們上工地。
小年輕們對此是萬般不願意,他們向往的是城市,是清閑又富足的生活。可當年英國工業革命是怎麽把失地農民趕進工廠的?
懲前毖後,治病救人嘛。
鄉派出所出手了,無需任何理由,無業流蕩就是罪。對於不聽話的小青年,抓進局子裏關一夜,尿桶旁邊拷一宿,第二天都精神煥發的去上班幹活了。
這招特好使,逮一個治一個。現在的警察叔叔可不比後世‘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啊。如此折騰,南頭鄉到處亂竄的小混混都近乎絕跡,全都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去了。
鄉衛生所緊靠鄉小學,跟周青峰相熟的餘大夫透過窗戶就能看到破舊的學校一天一個樣。拿了周青峰提供的幾萬‘貸款’,學校立馬改建,破土動工。
破教學樓旁邊,一棟兩層的新樓正在快速建設中。樓層不高,地基不需要多深。幾十個工人在地麵劃線,一周就開挖完畢。接下來的速度真是快的很。
工地全天施工,鋼筋水泥什麽的就好像不要錢一般運來。周青峰靠賣電器構建的人脈網在發揮作用,建材從市裏用水路運來,一直不缺。
餘大夫老婆也在窗口看著,不解的問道:“不是說現在鋼筋緊缺麽?我們鄉一年難得買到幾噸。”
“你也不看看這是誰的工地?缺誰的建材,能缺周小子的?他大把花錢,大把疏通。從鄉裏到市裏,誰不給他個麵子?”
餘大夫扭頭看看桌麵上那台修過的風扇,再想想轉給親家的那部‘進口’自行車,歎氣又服氣的說道:“周小子確實能耐大,不像是咱們鄉裏能出的人。”
周青峰安排好工作,正跟馬婧老師並肩坐在小學後山的草叢中,麵前就是日新月異的小學教學樓——學校得到新樓,建築隊賺到了錢,他得到了幾萬gdp。
皆大歡喜。
馬老師在夕陽下笑容嬌豔。周青峰趁機偷吻她的臉頰,惹得女老師臉蛋羞紅,拚命捶他的一頓。可捶完了,女老師還是要被他摟在懷裏,附帶忸怩掙紮。
兩人正情濃意切,周青峰腦海裏某個閾值觸動,突然跳出一句‘gdp任務已大幅超額完成,是否領取獎勵,提前結束?’
說白了,九十年代種花家的城市和鄉村建設水平太差了。不要說跟歐美比,甚至比不上東南亞那幫猴子。好多人出個國,發現別說新加坡,泰國曼穀都比魔都建設的好。
要基建,要蓋樓,自然不可能是一兩層的磚瓦房,不能是低矮土牆,不能是靠人力建設幾十米上百米的高樓大廈——美國著名的帝國大廈,高381米,是1931年建成的。這靠的就是機械。
建材方麵,中國的鋼筋水泥產量迅速飆升至世界第一,生產的巨量建材基本都是自己消耗掉了。同樣的,代替人力的建築工程機械也擁有廣闊市場。
周青峰考慮事情不可能麵麵俱到。他發現鄉村急需廉價運輸車輛,決定要上馬搞改裝的機動三輪車,卻又無意間發現如今建築隊居然還沒普及最基本的攪拌機。
一台超級簡陋的滾筒式混凝土攪拌機,上料,出料,進水都還要靠人工完成。最大生產率為每小時五個立方。按照後世的標準來說,這是垃圾的不能再垃圾的產品。
讓建築隊的包工頭掏錢購買,他不肯。但讓他租用,他就樂意。周青峰還是太嫩,換他肯定直接買下。但租也可以呀,反正這東西造價便宜,技術含量超低。
“給老子生產十台移動式簡易混凝土攪拌機。”周青峰覺著這個生意還是可以做的,畢竟生產出來轉為租用也是gdp。他甚至可以專門成立一家公司開展這個業務。
有了第一台的經驗,第二台攪拌機隻用兩天就生產出來。周青峰立馬安排一名大學講師把整個生產流程規範化,把標準給詳細記錄下來。材料,工時,檢測,一切必須有規範。
想‘當年’電視廣告裏天天放什麽產品符合‘iso******’的標準,周青峰聽的耳熟能詳,不明覺厲。‘iso’什麽的,他是不懂,但依葫蘆畫瓢,這還是沒問題的。
“現在企業人越來越多,我不可能管理每一個人。所以我反複強調規範。從設計,采購,製造,銷售,維修,財務,培訓,必須給我弄出一個具有可操作性的合理規範來。
我以後隻看規範不看人,每一個工種都必須有自己的規範。哪怕規範是錯的,在修改之前也必須按規範來。能設立或修改規範提出更合理意見的,則可以得到獎金。
廠裏所有人的工資都比別處高,高工資就應該有高效率。哪怕是廠裏的清潔也必須有規範。想拖拖拉拉的糊弄,我一定開除。”
周青峰是懶,懶到沒心思在內部搞太多事。所有員工最好都像機器一樣,按照設定程序去工作。
土法上馬嘛,沒有規範就自己建立一套嘍。建立規範的過程同樣是個學習的過程,這說不定比單純的照搬別人的規範還好些。
設立規範的事丟給別人去頭疼,周青峰沒把第二台攪拌機投入到自己廠房改造的工地,反而讓人找縣市其他建築隊的工頭,開車拖去給人演示推銷——不買沒問題,可以租的。
不但可以租,‘聖光機械’還緊急培訓了一批攪拌機操作維修人員。每台攪拌機配兩人,保證讓客戶拿到設備立馬就能用,二十四小時連軸轉,一點問題都沒有。
承諾三包!
包修,包退,包換。
客戶不是上帝,客戶是老板。老板不滿意就沒有錢拿。這等服務意識絕對超前,遠比企事業單位那副僵屍臉好看多了。
光是天陽市區就有十幾家工地表示願意試用‘聖光機械’的攪拌機,縣市以下的大小工地沒有一百也有八十,大家都對租用設備很有興趣。
‘聖光機械’終於找到一項拿得出手的短平快產品。采購人員開始向天陽市的製造企業下單,采購薄鋼板,電機,齒輪,減速器,輪胎,軸承。以兩天一台的速度快速生產。
廠子內部專門成立了一個租賃部,雇了一百多號人簡單培訓,兩人一組帶著攪拌機到處跑。租用者要包服務人員的吃住。
租金貴了些,可有一台攪拌機,工地上至少省下十幾個普通工人的工資,連帶管理人員都可以少些。工期加快,工作效率提升,誰家不愛?
‘聖光機械’雇的好些都是鄉鎮裏無業的年輕人,一個月隻要四十塊工資就能開心的蹦起來。他們大多隻有小學文化,沒啥工作崗位可以選擇,不是待業在家,就是無事生非。
四十塊一個月,這工錢在鄉裏真不少了。好多家庭的父母都賺不到這麽多錢,聽著‘聖光機械’招人,他們抓著棍棒,揪住耳朵,押著自家孩子來報名,逼著他們上工地。
小年輕們對此是萬般不願意,他們向往的是城市,是清閑又富足的生活。可當年英國工業革命是怎麽把失地農民趕進工廠的?
懲前毖後,治病救人嘛。
鄉派出所出手了,無需任何理由,無業流蕩就是罪。對於不聽話的小青年,抓進局子裏關一夜,尿桶旁邊拷一宿,第二天都精神煥發的去上班幹活了。
這招特好使,逮一個治一個。現在的警察叔叔可不比後世‘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啊。如此折騰,南頭鄉到處亂竄的小混混都近乎絕跡,全都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去了。
鄉衛生所緊靠鄉小學,跟周青峰相熟的餘大夫透過窗戶就能看到破舊的學校一天一個樣。拿了周青峰提供的幾萬‘貸款’,學校立馬改建,破土動工。
破教學樓旁邊,一棟兩層的新樓正在快速建設中。樓層不高,地基不需要多深。幾十個工人在地麵劃線,一周就開挖完畢。接下來的速度真是快的很。
工地全天施工,鋼筋水泥什麽的就好像不要錢一般運來。周青峰靠賣電器構建的人脈網在發揮作用,建材從市裏用水路運來,一直不缺。
餘大夫老婆也在窗口看著,不解的問道:“不是說現在鋼筋緊缺麽?我們鄉一年難得買到幾噸。”
“你也不看看這是誰的工地?缺誰的建材,能缺周小子的?他大把花錢,大把疏通。從鄉裏到市裏,誰不給他個麵子?”
餘大夫扭頭看看桌麵上那台修過的風扇,再想想轉給親家的那部‘進口’自行車,歎氣又服氣的說道:“周小子確實能耐大,不像是咱們鄉裏能出的人。”
周青峰安排好工作,正跟馬婧老師並肩坐在小學後山的草叢中,麵前就是日新月異的小學教學樓——學校得到新樓,建築隊賺到了錢,他得到了幾萬gdp。
皆大歡喜。
馬老師在夕陽下笑容嬌豔。周青峰趁機偷吻她的臉頰,惹得女老師臉蛋羞紅,拚命捶他的一頓。可捶完了,女老師還是要被他摟在懷裏,附帶忸怩掙紮。
兩人正情濃意切,周青峰腦海裏某個閾值觸動,突然跳出一句‘gdp任務已大幅超額完成,是否領取獎勵,提前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