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禦的正禦中天是很少用的,可這不意味這門道法不強橫,實際上此般強攻之下,沒幾個人檔得住。
隻是此法並不能夠破殺敵方性命,所以用的最多的反而是斬諸絕劍法,後者也用得十分之順手。
元夏有些人甚至認為,“斬諸絕”才是他真正的道法,而其餘道法不過是從輔,畢竟一人身兼兩門道法也不是什麽奇怪的事情。這等本事元夏也是有不少人具備的。
以往他是不擅長變化,所以道法直來直往,隻能見招拆招,往往隻是用於攻守兩端,但是現在卻是不同了。
隨著道行修為的提升,逐漸觸摸到了上層,所以已是“來迴去轉,變化由心”了,此刻這一鋪開,大有壞毀一切之勢。
卞司議在意識從意域歸來的那一瞬,就收到了印刻在鎮道之寶中的那一縷意識,然而這意識並不完全,也就是一個暗含警告的念頭,似乎張禦有辦法對付他,但具體是什麽卻不知曉。
此刻見到張禦道法展開這等威勢,當即決定謹慎一些,不能像之前一般任由張禦攻襲自己了。
他自身攻擊和反製能力都是有限的,所以這個時候他必須利用他人的道法。
實際上,他的道法是可以將其餘人的道法也是印刻上來,並且為自己所用的。但是道法自有“上下相就、陰陽濟合”之理,這麽做,每多一個道法上身,就會導致自身所能承受的道法上限減少一道。
若是到了三道以上,那麽擠壓了自身的印刻,若是對麵一劍斬來,那麽就當真亡了。故是他隻能利用陣器、道符、氣意來承載這些。
此刻他激發了其中一道氣意,隱隱約約之間,有一個道人身影似站在了他的背後,一股有別於他的氣機顯露出來,隨此氣機出現,便有一道恢弘浩蕩的氣光衝湧向外。此就好像是在虛空之中打了一個洞,無盡的力量自裏噴湧而出。
兩殿之上,全司議朝廣台方向看了一眼,他感覺自身寄托在氣意上的道法被運用了。
他與幾名同道把自己的道法借給卞司議也並非是白借的,也是想知曉到底自己的道法到底能否和張禦對抗,雖然具體情況他們不清楚,但是能通過感應知悉碰撞的結果。
張禦看到無盡力量噴湧出來,好像是整個虛空的力量在往外宣泄,他是第一次見到這等正麵幾乎無可抗衡的力量,當是強攻道法裏屬一屬二的道法了。
可他半途未退,渾身清氣湧動,直接正麵迎上,清氣與那湧光相激相耗,正禦中天將那力量層層解裂,不讓其推動過來,並在某一瞬間形成了相持。
可這道法終究隻有一道,乃是無源之水,很快被他反壓迴去,並向著中間擠壓而來。
卞司議不覺一皺眉,他發現自己還是低估了張禦,由於張禦劍法尤其出眾,反而遮掩了其他方麵的光芒,導致元夏對於他的道法認識不足,現在他卻是感受到了,就算隻是憑借這門道法,此人也是一樣能在上乘修道法之中占據一席之地。
他方才尋思了一個辦法,試圖利用手中所捏著的諸多道法找出一個製敵之策,可那終究不是自己的道法,運用起來是有間隙,所以必須進行一定的壓製。
本是想著這門道法便不能遏製張禦,多少也能稍加牽製,現在情況卻是讓他感覺失望,可現在又不得不及早尋思解決之法,不然等那道法完全消失,那就沒有反抗力量了。
於是他又是引動身上那一縷氣意,這一迴卻是自上引出了一個守禦之術,他的身周圍似是產生了一個內陷下去的空洞,似乎所有傳遞出氣機感應被吞沒在了那個空洞之中,整個人也是消失不見。
張禦眸光一閃,這兩個道法表現出雖然各有不同,但恰好與方才那道法呈現出一種對立狀態。從道理上辨別,很可能同出一元。
這不稀奇,莊執攝的“觀元生滅”之法也是一主生一主死,非是道法精奇之人掌握不了這樣的手段。並且這等手段實際是最不怕暴露人前的,因為就是靠著最純粹的手段來對敵的,原主若是來此施展,那威能當遠不止眼前所見。
至於眼下,那還差了一籌,“正禦中天”壓下,當即解裂陰陽,那一個空洞頓時向內收斂,好似破口被彌合了起來,漸漸消失至無,而位於其中的卞司議也是再度顯身出來。
卞司議這道法仍舊不曾讓自己拖延得更長時候,他也是沒奈何,不得已拿了一個變化之術,但見一點流光在外飛馳旋轉。
隻是長於變化的道法固然是好,很多也能起到奇效,但是多數需都需要運化之功,所以非是禦主,很難發揮出真正威能來。所以他其實身上所攜之道法,以守禦攻襲為主,變化道法是最為稀少的。
張禦看了一眼那道流光,在道法變化展開之前,他一時也看不出內裏變化為何,有的道法或許不能去觸動,一動反而會引發其中玄妙。
可是他沒有關係,變化之術需要禦主應敵而變,同時也要有依存的根本,假設連根本都失去,那根本來不及變化的,像這種未曾感應到什麽莫大威脅的,至多也隻是延緩一下他進攻的腳步。
“正禦中天”一展,這一點白光一閃,似要融入到清氣之內,但方才投來,很快化消在無盡清氣之去,連半分漣漪都不曾泛起。
卞司議自此麵對湧來的清光已然無計可施,此刻無論他運轉什麽道法,恐怕還未等撐開就會被完全破毀了。
隻是那清光在占據了完全優勢,卻並沒有再進一步,反而他見到上空的張禦一揮袖,便一件法器朝他落了下來,從氣機上看,內中毫無疑問蘊藏著另一種根本道法。
卞司議見到景象,心中頓時恍然,他原先還以為張禦是要設法將他封印了去,所以做出了種種抵禦手段,可現在不用自己的道法,卻反是祭出他人之道法完成最後一擊,一定是看破了自己道法的破綻,所以想要不同的道法殺他此身。
求全之人陰陽互濟,虛實相生,可他的道法就因為已然印刻在了玄虛和鎮道之寶上,所以早就沒有了神虛之地了,以此代價換了現如今這等道法。
可一旦在短時間內遭遇到不同的道法襲殺,哪怕隻是假身,也會削弱刻痕,刻痕被削至消失,那麽他也就亡滅了。
可知道歸知道,現在他卻沒有合適的方法來挽迴困局,隻能眼睜睜看著這一件法器一下鑽入了他身軀之內。
林廷執根本道法“靈機天弦”霎時發動,道機也為之一陣扭轉,他頓便維持不了自身,化作氣光崩散而去。
張禦等在了那裏,隻是過一會兒之後,卞司議身影又是再次出現,他心意一催,依舊用根本道法壓上,繼續沿襲上一次的做法。
既然此法好用,那麽也沒必要改換,可以一直用下去。
卞司議意識到不妥後,又接連將身上所攜的幾個道法用了出來,奈何他方才在意域之中應對各個照影時展現出了頗多路數,導致他現在的後續反應大多都能被張禦推斷出來,故是依舊沒能脫逃製壓,抵擋了片刻之後,便又被清氣壓住。
張禦則是一甩袖,將那一枚武廷執送來的符籙往下一甩,祭出了那“斷分周流”之法將其身再度擊殺。
至此,卞司議已經先後亡在了“斬諸絕”、“靈機天弦”、“斷分周流”三門道法之中,下來他隻要以“正禦中天”再破其身,自能讓其無從承受,自行消亡。
卞司議也知此刻已然到了最後關頭,他也是決定自救,“闡空元痕”本身包含了他的氣機、憶識、經驗、道法等等自身一切,但元痕才是根本,既可以寄托在鎮道之寶上,也可以寄托於玄虛之中。
他可以將這元痕自行剝落下來,而在剝下一瞬,無論假身、正身都會消失,而剝下之後,再度印刻到鎮道之寶上,那麽出現的時候就不會再落在此間,而是落在鎮道之寶的附近,這般他就從此間脫身出去了。
就算先自遁逃乃是承認鬥敗,可性命卻是留下來了,以後還可以再想辦法贏了迴來。故是他這一迴來,便當即運轉法力。氣機忽然一虛,整個人消失在了原地。
然而隻是一個恍惚之後,卞司議抬頭一看,莫名發現,自己居然還在廣台之上,隨後他神情一變,似乎意識到了什麽,可是已然晚了,耳畔聽得一聲道音,氣機不由一滯,而周圍那重重清氣壓來,他的被此氣一衝,身軀似被洪流衝過,頓化烏有。
而與此同時,那印刻於某一件鎮道之寶內的刻痕閃爍了一下,絲絲縷縷的氣光從上剝落了下來,隻至完全消失不見。
張禦平靜看著下方已然空無一人的大台,方才那最後一擊之前,他為防意外,並沒有立刻出手,而是將之拖入了意域之中。
因為當時他道法完全籠罩了廣台,使得此人根本無從分辨虛實,從而使得他得悉了此人的又一個變化。待其迴到現世之時,先以言印鎮壓,再是道法跟上,這才將之斃殺,若不是這等排布,說不定還真讓此人給逃脫了。
……
……
隻是此法並不能夠破殺敵方性命,所以用的最多的反而是斬諸絕劍法,後者也用得十分之順手。
元夏有些人甚至認為,“斬諸絕”才是他真正的道法,而其餘道法不過是從輔,畢竟一人身兼兩門道法也不是什麽奇怪的事情。這等本事元夏也是有不少人具備的。
以往他是不擅長變化,所以道法直來直往,隻能見招拆招,往往隻是用於攻守兩端,但是現在卻是不同了。
隨著道行修為的提升,逐漸觸摸到了上層,所以已是“來迴去轉,變化由心”了,此刻這一鋪開,大有壞毀一切之勢。
卞司議在意識從意域歸來的那一瞬,就收到了印刻在鎮道之寶中的那一縷意識,然而這意識並不完全,也就是一個暗含警告的念頭,似乎張禦有辦法對付他,但具體是什麽卻不知曉。
此刻見到張禦道法展開這等威勢,當即決定謹慎一些,不能像之前一般任由張禦攻襲自己了。
他自身攻擊和反製能力都是有限的,所以這個時候他必須利用他人的道法。
實際上,他的道法是可以將其餘人的道法也是印刻上來,並且為自己所用的。但是道法自有“上下相就、陰陽濟合”之理,這麽做,每多一個道法上身,就會導致自身所能承受的道法上限減少一道。
若是到了三道以上,那麽擠壓了自身的印刻,若是對麵一劍斬來,那麽就當真亡了。故是他隻能利用陣器、道符、氣意來承載這些。
此刻他激發了其中一道氣意,隱隱約約之間,有一個道人身影似站在了他的背後,一股有別於他的氣機顯露出來,隨此氣機出現,便有一道恢弘浩蕩的氣光衝湧向外。此就好像是在虛空之中打了一個洞,無盡的力量自裏噴湧而出。
兩殿之上,全司議朝廣台方向看了一眼,他感覺自身寄托在氣意上的道法被運用了。
他與幾名同道把自己的道法借給卞司議也並非是白借的,也是想知曉到底自己的道法到底能否和張禦對抗,雖然具體情況他們不清楚,但是能通過感應知悉碰撞的結果。
張禦看到無盡力量噴湧出來,好像是整個虛空的力量在往外宣泄,他是第一次見到這等正麵幾乎無可抗衡的力量,當是強攻道法裏屬一屬二的道法了。
可他半途未退,渾身清氣湧動,直接正麵迎上,清氣與那湧光相激相耗,正禦中天將那力量層層解裂,不讓其推動過來,並在某一瞬間形成了相持。
可這道法終究隻有一道,乃是無源之水,很快被他反壓迴去,並向著中間擠壓而來。
卞司議不覺一皺眉,他發現自己還是低估了張禦,由於張禦劍法尤其出眾,反而遮掩了其他方麵的光芒,導致元夏對於他的道法認識不足,現在他卻是感受到了,就算隻是憑借這門道法,此人也是一樣能在上乘修道法之中占據一席之地。
他方才尋思了一個辦法,試圖利用手中所捏著的諸多道法找出一個製敵之策,可那終究不是自己的道法,運用起來是有間隙,所以必須進行一定的壓製。
本是想著這門道法便不能遏製張禦,多少也能稍加牽製,現在情況卻是讓他感覺失望,可現在又不得不及早尋思解決之法,不然等那道法完全消失,那就沒有反抗力量了。
於是他又是引動身上那一縷氣意,這一迴卻是自上引出了一個守禦之術,他的身周圍似是產生了一個內陷下去的空洞,似乎所有傳遞出氣機感應被吞沒在了那個空洞之中,整個人也是消失不見。
張禦眸光一閃,這兩個道法表現出雖然各有不同,但恰好與方才那道法呈現出一種對立狀態。從道理上辨別,很可能同出一元。
這不稀奇,莊執攝的“觀元生滅”之法也是一主生一主死,非是道法精奇之人掌握不了這樣的手段。並且這等手段實際是最不怕暴露人前的,因為就是靠著最純粹的手段來對敵的,原主若是來此施展,那威能當遠不止眼前所見。
至於眼下,那還差了一籌,“正禦中天”壓下,當即解裂陰陽,那一個空洞頓時向內收斂,好似破口被彌合了起來,漸漸消失至無,而位於其中的卞司議也是再度顯身出來。
卞司議這道法仍舊不曾讓自己拖延得更長時候,他也是沒奈何,不得已拿了一個變化之術,但見一點流光在外飛馳旋轉。
隻是長於變化的道法固然是好,很多也能起到奇效,但是多數需都需要運化之功,所以非是禦主,很難發揮出真正威能來。所以他其實身上所攜之道法,以守禦攻襲為主,變化道法是最為稀少的。
張禦看了一眼那道流光,在道法變化展開之前,他一時也看不出內裏變化為何,有的道法或許不能去觸動,一動反而會引發其中玄妙。
可是他沒有關係,變化之術需要禦主應敵而變,同時也要有依存的根本,假設連根本都失去,那根本來不及變化的,像這種未曾感應到什麽莫大威脅的,至多也隻是延緩一下他進攻的腳步。
“正禦中天”一展,這一點白光一閃,似要融入到清氣之內,但方才投來,很快化消在無盡清氣之去,連半分漣漪都不曾泛起。
卞司議自此麵對湧來的清光已然無計可施,此刻無論他運轉什麽道法,恐怕還未等撐開就會被完全破毀了。
隻是那清光在占據了完全優勢,卻並沒有再進一步,反而他見到上空的張禦一揮袖,便一件法器朝他落了下來,從氣機上看,內中毫無疑問蘊藏著另一種根本道法。
卞司議見到景象,心中頓時恍然,他原先還以為張禦是要設法將他封印了去,所以做出了種種抵禦手段,可現在不用自己的道法,卻反是祭出他人之道法完成最後一擊,一定是看破了自己道法的破綻,所以想要不同的道法殺他此身。
求全之人陰陽互濟,虛實相生,可他的道法就因為已然印刻在了玄虛和鎮道之寶上,所以早就沒有了神虛之地了,以此代價換了現如今這等道法。
可一旦在短時間內遭遇到不同的道法襲殺,哪怕隻是假身,也會削弱刻痕,刻痕被削至消失,那麽他也就亡滅了。
可知道歸知道,現在他卻沒有合適的方法來挽迴困局,隻能眼睜睜看著這一件法器一下鑽入了他身軀之內。
林廷執根本道法“靈機天弦”霎時發動,道機也為之一陣扭轉,他頓便維持不了自身,化作氣光崩散而去。
張禦等在了那裏,隻是過一會兒之後,卞司議身影又是再次出現,他心意一催,依舊用根本道法壓上,繼續沿襲上一次的做法。
既然此法好用,那麽也沒必要改換,可以一直用下去。
卞司議意識到不妥後,又接連將身上所攜的幾個道法用了出來,奈何他方才在意域之中應對各個照影時展現出了頗多路數,導致他現在的後續反應大多都能被張禦推斷出來,故是依舊沒能脫逃製壓,抵擋了片刻之後,便又被清氣壓住。
張禦則是一甩袖,將那一枚武廷執送來的符籙往下一甩,祭出了那“斷分周流”之法將其身再度擊殺。
至此,卞司議已經先後亡在了“斬諸絕”、“靈機天弦”、“斷分周流”三門道法之中,下來他隻要以“正禦中天”再破其身,自能讓其無從承受,自行消亡。
卞司議也知此刻已然到了最後關頭,他也是決定自救,“闡空元痕”本身包含了他的氣機、憶識、經驗、道法等等自身一切,但元痕才是根本,既可以寄托在鎮道之寶上,也可以寄托於玄虛之中。
他可以將這元痕自行剝落下來,而在剝下一瞬,無論假身、正身都會消失,而剝下之後,再度印刻到鎮道之寶上,那麽出現的時候就不會再落在此間,而是落在鎮道之寶的附近,這般他就從此間脫身出去了。
就算先自遁逃乃是承認鬥敗,可性命卻是留下來了,以後還可以再想辦法贏了迴來。故是他這一迴來,便當即運轉法力。氣機忽然一虛,整個人消失在了原地。
然而隻是一個恍惚之後,卞司議抬頭一看,莫名發現,自己居然還在廣台之上,隨後他神情一變,似乎意識到了什麽,可是已然晚了,耳畔聽得一聲道音,氣機不由一滯,而周圍那重重清氣壓來,他的被此氣一衝,身軀似被洪流衝過,頓化烏有。
而與此同時,那印刻於某一件鎮道之寶內的刻痕閃爍了一下,絲絲縷縷的氣光從上剝落了下來,隻至完全消失不見。
張禦平靜看著下方已然空無一人的大台,方才那最後一擊之前,他為防意外,並沒有立刻出手,而是將之拖入了意域之中。
因為當時他道法完全籠罩了廣台,使得此人根本無從分辨虛實,從而使得他得悉了此人的又一個變化。待其迴到現世之時,先以言印鎮壓,再是道法跟上,這才將之斃殺,若不是這等排布,說不定還真讓此人給逃脫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