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禦伸手將伏魔典錄拿起,不過伸手接觸一瞬間,卻是有一股慘嚎唿叫之聲映入感應之內,不過持續了短短片刻。
心知此典之中定有玄異,不過這倒是引發了他的興趣。
他將此典緩緩展開,薑黃色的底本上書寫著一種特殊文字,是一個個魔頭受刑的模樣,皆是在典中跳躍唿號不已。
他立時清楚,若是沒有一點道行,或是沒有定性之持,隻看一眼,怕就會墮入邪魔之道中,這錄書之人肯定是精通此道之人,不定就是韋廷執的那位祖師。
似這等道書,涉及諸多道法,更有正反難辨,詭譎莫測,看似前後矛盾之語,是無法匆匆覽就的,需得細細琢磨,他現在也隻能是看一個大略。
裏麵講的是伏魔衛道之法,以魔書魔,每一筆上都有刀劍相加,越是讀下去,越是令人感覺到有一股煌煌正氣透頁而出,與方才淒厲唿號之感卻是判若雲泥。
看過之後,又是拿起下卷,觸及之時,卻是如聞仙樂,隻一打開,卻見白絹之地上的字跡卻是一個個天女化形,清香淡墨,舞姿妙曼,觀看之間,似天音秒諦繞耳不絕。
這裏麵明明是怎麽講究各種魔頭手段的,可偏偏第一眼看過之人,隻會煥發心中正氣,愈發磊落,可是再看一會兒,卻是陰森詭譎,惡煞洶洶,幾欲化作魔頭噬咬觀書之人。。
這兩卷看了下來,他卻是發現門道了,正氣穢邪並不是對立,用心用意不同,內外變機,正邪自也不同,互化互轉,永無定數。
若是用在靈性意識上,原先有益之物隨著時間推移,天地轉動,或就會變成有害之物,這是十分高明的法門,正好解決了他此前的一個難題。
而在兩卷之後,還有一行新添小字,這裏麵就很直白了,寫了諸多心識收用攻襲之法,可以說,哪怕不看這兩卷,隻要看了這後麵的附錄,稍加改動,就可以直接拿迴去用了。
他抬頭道:“看來韋廷執早有思量。”這是絕不是一時倉促寫就,而肯定是尋思良久了。
韋廷執搖頭道:“我雖有心,奈何功行未到,還是要拜托張廷執持拿此卷了。”
張禦聽了此言立時明白了,此卷書很可能是與韋廷執後續摘取上乘功果,甚至求全道法有關,今次卻是交托給了他。於是他雙袖一抬,對著他鄭重一禮,道:“韋廷執付出極重。”
韋廷執立時在座上迴有一禮,語聲誠懇道:“張廷執不必如此,你我都是為了天夏,這卻沒有什麽,況且韋某要成功行,不知要等何時何日,還不如讓張廷執你取拿了去,若能化作攻伐元夏之利器,那方是更有用處。”
張禦微微點頭,他沒有再客氣,與韋廷執再是與之探討了一番後,就告辭了出來。
迴到清玄道宮之後,他再是拿起那兩本典冊仔細翻看。
那上麵提到的造魔之法非常之獨特,著書之人認為,汙穢就在那裏,而且無處不在,你要打掃十分不便。而用這個造魔之法,卻可這些汙穢自己出來聚攏到一起,並還互相吞奪。
但殊不知,等到它們僅餘少數之後,就會被拿去宰割,成為修道人修道之資糧,這樣既達到了掃清汙穢的目的,又成就了自我,且還兼顧了平衡之道。
張禦不禁點頭,想出此道並立下法門的前輩當真不簡單,韋廷執所繼之傳或許就是與一脈上冊有關。
如今天夏各種秘藏他大多數都是看過的,守正宮的典籍中,卻沒有見到這等秘傳,這也正常,一些看家本事,是不可能拿出來的。而且涉及邪魔,沒有一定定性之人,也是看不了的。
他覺得要將合用的靈性意識塑造成傳聞之中的“化外魔頭”,並不需要將這些法門完全吃透,隻需要按照造魔之法所述,再用秘塔和藏空儀祭煉便可。
不止是兩件神器的運用,還有鄒正交給他的那一張輿圖,道理上他也能用此之中演化元夏的天序,營造出一隅元夏之地。
而後隻需試著將那些營造出來的魔物投入其中,再一遍遍的嚐試,假設能在此中成功存駐,那麽也是能夠在元夏存駐了。
張禦心中有了定計之後,先將那一卷輿圖拿至手中,隨後意存觀想元夏之天序。
隨著意念轉動,那一頁輿圖慢慢發生了改變,同時他感覺,裏間的至高力量卻是憑空高漲起來,卻也不知是從何而來。
若是完全擬化成元夏天序,那自是不可能的,那並不了解其中之秘,隻是憑自身感應所得而化,但他不需要完全與之一般,目前隻需要近似便可,魔物先唯有在此間得以存身,那麽才能夠投至元夏。
可即便隻是變化近似,他也是發現,每時每刻皆有無以計量的至高之力往裏湧入進來,似乎為了維持這個界域,每一刻都需渡入了足以造就玄尊的力量進來。
而哪怕是這般抽取力量,“至高”也沒有任何反應,似乎這點力量對其而言也不算什麽。
這看似是正常的,因為“至高”位在上層,隻要力量層限沒有達及這個層次的,數目是一點也好,許多也罷,都沒有意義,正如湖海江流從不會在乎自身少了幾滴水。
但是下層力量是不足以擬化出元夏的天序的,所以張禦認為,自己能察覺到的力量是這些,說不定還有一些察覺不到的力量在裏麵,可即便是這樣,至高之力卻仍是任他予取予求的模樣,好似毫不在意。
張禦思索了一下,覺得至高若有自識,那未必是不在意,正如鄒正說過,對於至高力量他們隻是借用,是暫時落在他們這裏的。
因為他們存續不可能高過至高,遲早返迴至高那裏。故而隻要自己不是上層大能,那做這等事就沒有大礙。
不過至高可曾想過,現在他是到不了層次,可往後可未必,到時候從那處借來的力量卻不見得能取拿還迴去了。
而正在他構築輿圖之際,另一邊,伊初帶著一支五千餘人的土著部落來到了那日他和度諾照麵湖畔。
這一次,他準備在再度出發之前,將這支部落之人全數送去東庭府洲的界域之內。
他身邊圍著一圈少年和孩童,大的十四五歲,小的隻有四五歲的模樣,其中有一個孩童好奇問道:“先生說帶我們去天夏,怎麽去啊?天夏在這片湖裏麽?”
一眾孩童也看過了,先生說過,到了天夏,天天能吃飽,每天都能一覺睡到天亮,也不會有人拿鞭子抽他們。通過伊初的描述,在他們心中,天夏已經是最美好的地方了,比做夢還要好的地方。
伊初笑道:“怎麽去你們一會兒就知道了,隻要在這裏等著就好了。”
有一個少年出聲道:“我知道了,天夏一定是個巨人!“
見其他少年孩童望過來,他大聲道:“祭祀不是說大地是在巨人肩頭上的麽,日月星辰就是巨人的眼睛,說不定天夏也是這樣,等到天夏把我們腳下的巨人打敗了,我們就到天夏了!”
他又看向伊初,滿含期待道:“先生,是這樣麽?”
伊初笑了笑,道:“巨人麽?你說得很對。天夏到來之際,就是原來的巨人倒下之時。”
僅是過去半天之後,伊初感覺衣兜中的玉符微微放光,抬頭看去,便見天中一駕又一駕的飛舟出現在了天穹之中,一時間,天壁之上滿是一點點銀星閃爍,好似代替了原來的漫天繁星。
他道:“天夏已經來了。隻要跟著它們走,睡一覺,你們就在天夏了。”
有個孩童仰頭問道:“先生你呢?”
伊初撫了撫他的腦袋,道:“我還有事,迴頭會來看你們。”他等到飛舟泊下,便走上前去,與那些軍卒交接了一番,隨後便離開了此地。
這麽快離開,那是因為這幾日之中,他感覺心中靈性迴應忽然高漲了起來,好像有股力量在主動唿喚他一般。
於是在離了部族之後,他跟著那靈性的指引而行,這一路之上,他發現自己注意力越是集中,感應越是清晰。於是全副心神集中在那靈性上麵。
不知多久之後,他發現自己居然走入了一片一望無際的荒漠之中,不由得停下了腳步,心下也是詫異,暗道:“東庭還有這麽一處地方麽?”
要知東庭深處無不是被密林所遮掩,到處都是濁潮,而這裏濁潮卻是……不對!
他猛然發現,這裏居然沒有一絲一毫濁潮的存在,這裏,還是東庭麽?
迴想此前,卻發現自己已然完全記不起是如何來到這個地方的了,他從衣兜之中拿出玉符,發現沒有任何迴應,於是又將之放了迴去。
他往前張望,見遠處是一個往下斜下的深長陷坑,像是荒原之上的一個巨大豁口,時時刻刻有無數流沙順此往下沉降,落入不見底的深洞之內。
以他的視界,自能不難辨認出來,那周圍的山脈和地陸起伏的形狀,正正匯聚出了一個人臉的形狀,而他此刻所站立的坑陷之地,恰好就是那巨口所在。
“有意思。”
他咧嘴一笑,雙拳緊握了下,就往那深洞大步走入進去。
……
……
心知此典之中定有玄異,不過這倒是引發了他的興趣。
他將此典緩緩展開,薑黃色的底本上書寫著一種特殊文字,是一個個魔頭受刑的模樣,皆是在典中跳躍唿號不已。
他立時清楚,若是沒有一點道行,或是沒有定性之持,隻看一眼,怕就會墮入邪魔之道中,這錄書之人肯定是精通此道之人,不定就是韋廷執的那位祖師。
似這等道書,涉及諸多道法,更有正反難辨,詭譎莫測,看似前後矛盾之語,是無法匆匆覽就的,需得細細琢磨,他現在也隻能是看一個大略。
裏麵講的是伏魔衛道之法,以魔書魔,每一筆上都有刀劍相加,越是讀下去,越是令人感覺到有一股煌煌正氣透頁而出,與方才淒厲唿號之感卻是判若雲泥。
看過之後,又是拿起下卷,觸及之時,卻是如聞仙樂,隻一打開,卻見白絹之地上的字跡卻是一個個天女化形,清香淡墨,舞姿妙曼,觀看之間,似天音秒諦繞耳不絕。
這裏麵明明是怎麽講究各種魔頭手段的,可偏偏第一眼看過之人,隻會煥發心中正氣,愈發磊落,可是再看一會兒,卻是陰森詭譎,惡煞洶洶,幾欲化作魔頭噬咬觀書之人。。
這兩卷看了下來,他卻是發現門道了,正氣穢邪並不是對立,用心用意不同,內外變機,正邪自也不同,互化互轉,永無定數。
若是用在靈性意識上,原先有益之物隨著時間推移,天地轉動,或就會變成有害之物,這是十分高明的法門,正好解決了他此前的一個難題。
而在兩卷之後,還有一行新添小字,這裏麵就很直白了,寫了諸多心識收用攻襲之法,可以說,哪怕不看這兩卷,隻要看了這後麵的附錄,稍加改動,就可以直接拿迴去用了。
他抬頭道:“看來韋廷執早有思量。”這是絕不是一時倉促寫就,而肯定是尋思良久了。
韋廷執搖頭道:“我雖有心,奈何功行未到,還是要拜托張廷執持拿此卷了。”
張禦聽了此言立時明白了,此卷書很可能是與韋廷執後續摘取上乘功果,甚至求全道法有關,今次卻是交托給了他。於是他雙袖一抬,對著他鄭重一禮,道:“韋廷執付出極重。”
韋廷執立時在座上迴有一禮,語聲誠懇道:“張廷執不必如此,你我都是為了天夏,這卻沒有什麽,況且韋某要成功行,不知要等何時何日,還不如讓張廷執你取拿了去,若能化作攻伐元夏之利器,那方是更有用處。”
張禦微微點頭,他沒有再客氣,與韋廷執再是與之探討了一番後,就告辭了出來。
迴到清玄道宮之後,他再是拿起那兩本典冊仔細翻看。
那上麵提到的造魔之法非常之獨特,著書之人認為,汙穢就在那裏,而且無處不在,你要打掃十分不便。而用這個造魔之法,卻可這些汙穢自己出來聚攏到一起,並還互相吞奪。
但殊不知,等到它們僅餘少數之後,就會被拿去宰割,成為修道人修道之資糧,這樣既達到了掃清汙穢的目的,又成就了自我,且還兼顧了平衡之道。
張禦不禁點頭,想出此道並立下法門的前輩當真不簡單,韋廷執所繼之傳或許就是與一脈上冊有關。
如今天夏各種秘藏他大多數都是看過的,守正宮的典籍中,卻沒有見到這等秘傳,這也正常,一些看家本事,是不可能拿出來的。而且涉及邪魔,沒有一定定性之人,也是看不了的。
他覺得要將合用的靈性意識塑造成傳聞之中的“化外魔頭”,並不需要將這些法門完全吃透,隻需要按照造魔之法所述,再用秘塔和藏空儀祭煉便可。
不止是兩件神器的運用,還有鄒正交給他的那一張輿圖,道理上他也能用此之中演化元夏的天序,營造出一隅元夏之地。
而後隻需試著將那些營造出來的魔物投入其中,再一遍遍的嚐試,假設能在此中成功存駐,那麽也是能夠在元夏存駐了。
張禦心中有了定計之後,先將那一卷輿圖拿至手中,隨後意存觀想元夏之天序。
隨著意念轉動,那一頁輿圖慢慢發生了改變,同時他感覺,裏間的至高力量卻是憑空高漲起來,卻也不知是從何而來。
若是完全擬化成元夏天序,那自是不可能的,那並不了解其中之秘,隻是憑自身感應所得而化,但他不需要完全與之一般,目前隻需要近似便可,魔物先唯有在此間得以存身,那麽才能夠投至元夏。
可即便隻是變化近似,他也是發現,每時每刻皆有無以計量的至高之力往裏湧入進來,似乎為了維持這個界域,每一刻都需渡入了足以造就玄尊的力量進來。
而哪怕是這般抽取力量,“至高”也沒有任何反應,似乎這點力量對其而言也不算什麽。
這看似是正常的,因為“至高”位在上層,隻要力量層限沒有達及這個層次的,數目是一點也好,許多也罷,都沒有意義,正如湖海江流從不會在乎自身少了幾滴水。
但是下層力量是不足以擬化出元夏的天序的,所以張禦認為,自己能察覺到的力量是這些,說不定還有一些察覺不到的力量在裏麵,可即便是這樣,至高之力卻仍是任他予取予求的模樣,好似毫不在意。
張禦思索了一下,覺得至高若有自識,那未必是不在意,正如鄒正說過,對於至高力量他們隻是借用,是暫時落在他們這裏的。
因為他們存續不可能高過至高,遲早返迴至高那裏。故而隻要自己不是上層大能,那做這等事就沒有大礙。
不過至高可曾想過,現在他是到不了層次,可往後可未必,到時候從那處借來的力量卻不見得能取拿還迴去了。
而正在他構築輿圖之際,另一邊,伊初帶著一支五千餘人的土著部落來到了那日他和度諾照麵湖畔。
這一次,他準備在再度出發之前,將這支部落之人全數送去東庭府洲的界域之內。
他身邊圍著一圈少年和孩童,大的十四五歲,小的隻有四五歲的模樣,其中有一個孩童好奇問道:“先生說帶我們去天夏,怎麽去啊?天夏在這片湖裏麽?”
一眾孩童也看過了,先生說過,到了天夏,天天能吃飽,每天都能一覺睡到天亮,也不會有人拿鞭子抽他們。通過伊初的描述,在他們心中,天夏已經是最美好的地方了,比做夢還要好的地方。
伊初笑道:“怎麽去你們一會兒就知道了,隻要在這裏等著就好了。”
有一個少年出聲道:“我知道了,天夏一定是個巨人!“
見其他少年孩童望過來,他大聲道:“祭祀不是說大地是在巨人肩頭上的麽,日月星辰就是巨人的眼睛,說不定天夏也是這樣,等到天夏把我們腳下的巨人打敗了,我們就到天夏了!”
他又看向伊初,滿含期待道:“先生,是這樣麽?”
伊初笑了笑,道:“巨人麽?你說得很對。天夏到來之際,就是原來的巨人倒下之時。”
僅是過去半天之後,伊初感覺衣兜中的玉符微微放光,抬頭看去,便見天中一駕又一駕的飛舟出現在了天穹之中,一時間,天壁之上滿是一點點銀星閃爍,好似代替了原來的漫天繁星。
他道:“天夏已經來了。隻要跟著它們走,睡一覺,你們就在天夏了。”
有個孩童仰頭問道:“先生你呢?”
伊初撫了撫他的腦袋,道:“我還有事,迴頭會來看你們。”他等到飛舟泊下,便走上前去,與那些軍卒交接了一番,隨後便離開了此地。
這麽快離開,那是因為這幾日之中,他感覺心中靈性迴應忽然高漲了起來,好像有股力量在主動唿喚他一般。
於是在離了部族之後,他跟著那靈性的指引而行,這一路之上,他發現自己注意力越是集中,感應越是清晰。於是全副心神集中在那靈性上麵。
不知多久之後,他發現自己居然走入了一片一望無際的荒漠之中,不由得停下了腳步,心下也是詫異,暗道:“東庭還有這麽一處地方麽?”
要知東庭深處無不是被密林所遮掩,到處都是濁潮,而這裏濁潮卻是……不對!
他猛然發現,這裏居然沒有一絲一毫濁潮的存在,這裏,還是東庭麽?
迴想此前,卻發現自己已然完全記不起是如何來到這個地方的了,他從衣兜之中拿出玉符,發現沒有任何迴應,於是又將之放了迴去。
他往前張望,見遠處是一個往下斜下的深長陷坑,像是荒原之上的一個巨大豁口,時時刻刻有無數流沙順此往下沉降,落入不見底的深洞之內。
以他的視界,自能不難辨認出來,那周圍的山脈和地陸起伏的形狀,正正匯聚出了一個人臉的形狀,而他此刻所站立的坑陷之地,恰好就是那巨口所在。
“有意思。”
他咧嘴一笑,雙拳緊握了下,就往那深洞大步走入進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