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後既然誠心投靠,韓諾自然不會不收。


    而現在陰後已經是自己人了,陰癸派也是自己的勢力,那他當然不想平白浪費了,便給出一段時間,讓陰後安排陰癸派收拾家當,好轉去冀州巨鹿。


    當然,為防陰癸派中有人不服,韓諾也讓童淵和趙雲跟隨而去,幫助陰後鎮壓場麵。


    四星上品的宗師高手本就不多。


    別看韓諾這些時間裏交手的,全都是左慈、閑雲散人、呂布這樣達到天地界限的頂尖強者,就好像這樣的高手很多似的。


    而事實上,像摩訶葉、華雄這樣評價達到90點的,雖然都是被韓諾一招就給收拾了,但卻都已是鎮壓一方的宗師高手了。


    華雄就被稱為西涼第一猛將!


    陰癸派中,能稱之為宗師高手的,便也隻有陰後一人而已。


    趙雲在練成《乾坤罡氣》之後,也同樣晉升宗師高手行列,而童淵更是早在十餘二十年前,就已經成為宗師高手了。


    他們三人聯手,陰癸派之事已經可以確定下來了,無須韓諾多去考慮。


    而韓諾自己,則帶著張寧和被留下來的祝玉妍,打算尋處地方休息。


    這一天時間,非但是韓諾實力大幅提升,洛陽城裏也是大變模樣。


    首先宮城被廢了大半,就算少帝和陳留王沒被擄走,現下隻怕也難以安置。


    東南西北四個城門,都經曆好幾場戰陣,損壞大半,尤其西、北兩個城門更是被徹底打碎,隻怕一旬半月都難以修複。


    城中民舍經曆亂軍和胡騎幾番騷擾侵襲,也多有破敗損壞。便是人命都不知道給殺了多少。


    “如今這洛陽城中還有哪些地方是沒有受到戰亂影響的?”


    張寧一路走來,望著這幅亂象,大是感歎。


    韓諾笑道:“你別說。還真有!”


    “啊?哪裏?”


    祝玉妍也都好奇的望著韓諾。


    “就算是這樣的戰亂,有些地方也是很少有人會去破壞的。比如說祭壇、神廟之類。那些地方是祭祀的地方,人們不敢對天地鬼神不敬。”


    如果不是因為下邊是光武帝陵,祈天祭壇也不會出事。


    “其次,便是太學、書院之類的地方了。財富使人貪婪,高貴遭人嫉妒,甚至官府的強權也容易激人反叛,但是書院的文氣,卻是能讓人清心寧靜。就算亂軍見了。也會自然放輕些手腳。”


    “再則,書院這類地方,向來就沒有什麽惹眼的東西。除非是有著特定目標,不然,這邊也是少有波及。”


    “你看,前邊就是太學了。”


    韓諾他們這一路過來,正是來到了洛陽東南開陽門外的太學之前。


    太學,即是中國古代的國立大學。


    漢武帝時,采納董仲舒“天人三策”,“願陛下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的建議,於京師長安設立太學。


    王莽時天下散亂。“禮樂分崩,典文殘落”,“四方學士多懷協圖書,遁逃林藪”,太學零落。


    東漢光武帝時,起營太學,訪雅儒,采求經典闕文,四方學士雲會京師洛陽。於是立五經博士。


    永建元年(126年),漢順帝對太學進行了重修和擴建。費一年時間,用工徒十一萬二千人。建成兩百四十房,一千八百五十室。


    所招學生稱之為太學生,其人數多至三萬人。


    當然,經過兩次黨錮之禍,這太學也受到影響,人數早已沒有那麽多了。


    不過多少總還有萬餘近兩萬人。


    洛陽城中,這一天可謂是風雲突變,幾番波折,可這太學之中,卻似世外桃源一般,並沒有受到什麽影響。


    真要說有的話,也就是都關起門來,不敢胡亂走動罷了。


    太學與白馬寺相距不算太遠,之前從白馬寺到洛陽北城,韓諾他們是騎著馬趕去的,而現在卻是一路慢慢走來,往返所花費時間自然大大不同。


    有這段時間,韓諾便又用了一次“力士役咒”,召喚出64名黃巾力士護衛在側。


    太學的防衛並不森嚴,甚至可以說是十分鬆懈,所有值守兵卒加起來都不知道有沒有一千人。


    反正這太學大門處的守衛便隻有一小隊,五十人都不滿。


    韓諾都懶得跟他們廢話,青龍戟向前揮出一道戟芒,在地上留下尺餘深,長足有十丈的長長戟痕。


    這麽一來,那些兵卒就算再沒有什麽見識,至少也知道,韓諾絕不是他們能攔得下來的。


    他們不敢這就四散逃走,隻能返身衝進太學裏邊,去通知主事人去了。


    “就這樣闖進來,會不會有點不好?”張寧問道。


    她們受限於時代的見識,漢朝獨尊儒術三百年,讓她們在潛移默化之中就覺得讀書人很了不起,這太學是讀書人的聖殿,自然更了不起!


    韓諾卻是不以為意,隻是輕笑一聲,道:“我不殺人,就已經算是好的了。”


    張寧聽了,自是無語。


    想想也是,能讓韓諾這殺人盈野、手上沾滿鮮血的屠夫,刻意留手不去殺人,確實算是不錯了。


    長十丈,寬三丈的太學講堂之前,矗立著四十六麵石碑。


    每一麵石碑高一丈有餘,寬四尺,上麵分別刻著《周易》、《尚書》、《魯詩》、《儀禮》、《春秋》和《公羊傳》、《論語》。


    這就是熹平石經!


    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後,儒家書籍就被奉為經典,法定為教科書,設專門博士官講授,成為判斷是非標準與決策依據。


    儒學被定為官學,必須有一部標準本作為評定正誤的依據,然而皇家藏書樓裏的標準本“蘭台漆書”卻由於腐敗而遭偷抹塗改。


    有鑒於此,蔡邕與堂溪典、楊賜、馬日磾、張馴、韓說、單颺等人,於熹平四年(175)向漢靈帝提出校正經書、刊刻於石的奏請,獲許。


    這熹平石經曆時八年,正是於去年方才完工。


    曆史上,熹平石經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一是訂誤正偽,平息紛爭,為讀書人提供了儒家經典教材的範本。


    二是開創了我國曆代石經的先河。


    這種用刻石的方法向天下人公布經文範本的做法,自漢代創例後,又有魏三體石經、唐開成石經、宋石經、清石經。


    同時,佛、道等諸家也刻有石經,構成我國獨有的石刻書籍林。


    三是啟發了捶拓方法的發明。


    捶拓技術是雕版印刷術的先驅,因此,石經對印刷術的發明也有間接影響。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封神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器晚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器晚成並收藏三國封神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