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我豈是那種為了思怨去斤斤計較的人。怨恨也好感激也罷,這些陳年舊事我根本就不在乎!”
“那你為何還要出言步步緊逼?”
“你說得太對了,我就是在逼他,逼著他與我常氏踏上同一條船!夫人你還不明白麽?他是世襲爵位加身的世家,他韓氏隻要不犯上作亂便可代代延續這門楣,而我們不一樣!我們不複國,再過十幾年便是無名無姓的枯骨一堆!到時候有何顏麵去見你的父親?”
葉夫人被說得潸然淚下,剛開口勸道:“知秋……”
葉知秋已是怒氣難奈,打斷了她的話頭:“我不叫知秋,這根本就不是我的名字!夫人怕是都快忘了我叫什麽名字了吧?”
“知秋……你這是何苦?你我再如何,都已是大半輩子的人了。為何你就不能放下這些執念安心度日呢?就算是將來成了無名無姓的枯骨一堆。可你我這一生風調雨順,平安四季,已是不幸中再不能多得的萬幸,你便這樣不願意陪著我渡過餘生麽?從小你就說過,你要護著我,不讓任何人傷害我。可如今你每日殫精竭慮暗中謀劃的事,樁樁件件都讓我聽得心驚肉跳,方才韓複與你說的璟妃之事,你是不是已經動了什麽念頭?你究竟還要到什麽時候才能放過我母女二人?讓我們過些平平淡淡的日子?”
“夫人,我知道你下嫁於我是逼不得已,我今日也不該如此衝撞你,但我須得讓你知曉一點,隻要我們還姓常,便不可能忘了這家仇國恨!”
葉夫人聞言,嘶聲慟哭道:“可我當初願意嫁的,不是什麽常氏後人,我隻是嫁給了一個叫葉知秋的男人,一個願意愛護我的人,僅此而已啊!”
葉知秋還要再說時,忽然廳外腳步聲響起,料想是葉茵看燈迴來了,隻得恨恨地看了葉夫人一眼,拂袖而去。
不一會兒,葉茵踏入廳堂來,瞧見母親正坐在椅子上哭泣,心下大驚,忙問道:“母親,怎麽了?”
葉夫人正是哭得傷心時,想掩飾也是不能,隻好答道:“與你父親爭了幾句,不礙事。”
“父親從不和母親爭論,有什麽事能把母親氣成這樣?”
“沒什麽,不過是……不過是我也想去看燈,你父親不願意陪我去罷了。”
葉茵奇怪,這看燈又能是什麽大不了的事,能爭吵成這樣,必有隱情,剛要再問,葉夫人卻又哭了起來。
“我這輩子對你父親,就是想與他一起如尋常百姓一般看看花燈,逛一逛集市,再無別的奢求,可……可他就是不願意。”
葉茵更奇怪了,為了這樣的小事,母親竟然哭得這樣兇,可看神情又不像是在說假話,這到底是怎麽迴事?
“父親一向懶怠出門,今年的燈會已經鬧完了,不如明年我陪母親去逛罷。”
葉夫人尚是一副淚容,無力應答,隻得勉強擠出一絲笑,不置可否。
這正是:
年年燈市花如晝,堪堪流光人不同。
此情難解舊時恨,一付東水傾難收。
******
涇州府新陽縣衙門前的大街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倒不是因為這新陽縣通商發達,恰好相反,整個縣城就沒有多少商鋪,索性就都紮堆兒地擠在一條街上了。
新陽縣的“縣令”李重延已經習慣了這兒的環境,閑來無事時便會上街看看。父皇讓他月末便可迴帝都到禮部去曆練,本該是件高興的事兒,畢竟這種窮鄉僻壤擱以往他是片刻也不願意呆的。
可這新陽縣是自己花了心血正兒八經打理過的地方,才不過月旬,他居然呆出些不舍之意來。
就像自己種了一盆花,再不好看,也好看。
這一日風和日麗,李重延又打算出門,他特意吩咐王公公不要跟著,順便讓那幾個守在遠處的龍禁衛也躲遠點兒,王公公猜到了他的意思,順從地知會下去了。
向來思慮周全的王公公就這麽放心他一人出門?
因為王公公知道李重延去哪兒。
自從李重延認識了那個叫曹習文的小子,隔三差五就會去找他喝酒聊天。這曹習文別的沒啥,論武藝還是相當不錯,性子也爽快。王公公暗中讓龍禁衛喬裝成市井之徒試探過他,頗有些少年英武的本事與風範。所以跟他在一起,殿下應是沒什麽大礙。何況殿下之前也不想讓曹習文知道自己的身份,他說難得有個年紀相仿說得來話的,要的便是這份自在。
當然,李重延出門不帶護衛的最關鍵原因是在於他認為自己是新陽縣的青天大老爺。
那簡直是必然的。新陽縣這樣的窮苦地方,自打他任縣令來了以後,就再也沒吃過苦頭。
錢糧賦稅?免!
土豪劣紳?打!
賑災銀?雙倍!
路壞了,修!
橋斷了,造!
隻要我李重延想幹,哪兒有幹不成的事兒?
沒人就跟涇州府要,沒錢也跟涇州府要。
本縣令幹的都是造福百姓的事兒,走哪兒都是當仁不讓的正經道理,要人要錢那絕對是理直氣壯。
說到這裏,李重延覺得這個涇州知府還挺識相。要修路的銀子立刻就給,要借人造橋就從鄰近的縣調撥。
這知府簡直就是廟裏的彌勒佛,有求必應。隻就一點奇怪,自己每次去府裏討要的時候,總是碰巧遇不上知府本人,不是抱恙在身,就是外出巡視去了。
不過那又有什麽關係呢?反正知府在不在都會把問題替自己解決了的。不見,豈不連客套都免了,樂得輕鬆。
他哪裏知道這位涇州知府大人就是去年自己出使碧海時,為了討好自己把慈方古鎮上做栗子酥的師傅叫到驛站來的那個知府李卓。正是因為與自己打過照麵,李卓又打聽到李重延是隱了身份來任的知縣,才藏著躲著不敢見他,生怕捅破了這層窗戶紙違了聖意。
所以每逢李重延一出現在涇州府衙門口,李卓就趕緊貓進桌子底下去,讓手底下的人去招唿,還吩咐甭管李重延提了什麽要求先全答
應下來。
這可是儲君,別說他要點銀子要點人,他就是要天上的月亮李卓也得給他去摘啊。
於是不過個把月,新陽縣就一片新氣象了。
縣裏的土霸們欺壓百姓的事兒沒了,誰能霸得過鐵麵無私的“李青天”?以前土霸們敢騎縣令頭上是因為與知府李卓有勾結,如今李卓一聽是新陽縣的土霸來府裏告狀,一概用亂棍打迴去,轉眼土霸變成土鱉。
打家劫舍的事兒也沒有了,刁民們都被喂得飽飽的,誰吃飽了還幹那事兒啊?不過周邊山上的土匪倒是眼紅得很,聽說賑災銀都翻了倍,就想來下手。
李重延一聽,這還能難得到我?來人,把告示貼出去,但凡逮到外來打劫的土匪,抓到活的給八十兩銀子,就地砍死的給一百兩!
於是土匪都來了,隻是不進縣城,全守縣城邊兒上,一個個烏眼雞似地盯著過往行人,就看著誰是來打劫了,準備拿著刀就上去搶人頭。越是這樣就越是沒人敢動手,生怕一拔刀就被當成了土匪,變成別人腰包裏的一百兩賞銀。
有錢有勢就是爽,連當個縣官都那麽快意。
漸漸地,李重延覺得走在這破破爛爛的新陽縣大街上也是種享受,百姓們都識得他,見了他無不行禮高唿李青天。那滋味,簡直比以前別人唿他太子殿下還要舒坦。
就這樣,李重延剛出門的時候還隻是一個人。走完那條最繁華的大街時,身後已經多了兩個小廝和一堆東西。
酒鋪掌櫃老遠路瞧見“李青天”走來,忙招唿了兩個小廝捧了兩壇子酒迎上去,隔壁的姚婆燒雞鋪又送來一隻雞,街頭的林氏燒賣鋪再添上兩籠屜的燒賣。“李青天”收了一堆東西正得意,迎頭撞上剛從山裏挖筍迴來的劉老頭,於是又接過四支胳膊粗的新鮮泥筍。還沒等拔腳,邊上的方屠戶堆著笑地提溜過來兩包上好的五花肉,說與筍一起紅燜最好。
“李青天”早忘了當初自己曾說過不拿百姓一針一線的豪言壯語,不過就是些吃食,能值幾個錢?何況李重延並不是貪圖這點兒東西,隻是別人奉上來的時候那種感覺倍兒爽。說來也奇怪,以前宮裏別人送上來再多稀奇寶貝也沒那麽開心過,怎麽如今收幾枝泥筍幾壇酒,就這麽受用呢。
不過李重延收這些東西的最主要是為了曹習文。
曹習文家裏不窮,可也絕對不富裕,他一個習武之人,飯量能比李重延大三倍,頭一次一起喝酒吃飯時差點沒把李重延給唬住。他祖母一個勁兒在邊上歎氣,家裏的口糧他一人就占了一半兒。李重延聽了當時就拿出銀子要給曹習文,反被曹習文一眼給瞪了迴去。
“你要掏錢,那就別在這兒吃飯。”
李重延從小到大,身邊哪兒有人敢這麽跟他說話呐,不過他居然順從地把錢收迴去了。
良友難得啊。
後來李重延就想了個法子,每次去曹習文家裏之前先去街上逛一圈兒,受些東西。
他發現,這些街坊鄰居送來的東西,曹倒是不介意的。
(本章完)
“那你為何還要出言步步緊逼?”
“你說得太對了,我就是在逼他,逼著他與我常氏踏上同一條船!夫人你還不明白麽?他是世襲爵位加身的世家,他韓氏隻要不犯上作亂便可代代延續這門楣,而我們不一樣!我們不複國,再過十幾年便是無名無姓的枯骨一堆!到時候有何顏麵去見你的父親?”
葉夫人被說得潸然淚下,剛開口勸道:“知秋……”
葉知秋已是怒氣難奈,打斷了她的話頭:“我不叫知秋,這根本就不是我的名字!夫人怕是都快忘了我叫什麽名字了吧?”
“知秋……你這是何苦?你我再如何,都已是大半輩子的人了。為何你就不能放下這些執念安心度日呢?就算是將來成了無名無姓的枯骨一堆。可你我這一生風調雨順,平安四季,已是不幸中再不能多得的萬幸,你便這樣不願意陪著我渡過餘生麽?從小你就說過,你要護著我,不讓任何人傷害我。可如今你每日殫精竭慮暗中謀劃的事,樁樁件件都讓我聽得心驚肉跳,方才韓複與你說的璟妃之事,你是不是已經動了什麽念頭?你究竟還要到什麽時候才能放過我母女二人?讓我們過些平平淡淡的日子?”
“夫人,我知道你下嫁於我是逼不得已,我今日也不該如此衝撞你,但我須得讓你知曉一點,隻要我們還姓常,便不可能忘了這家仇國恨!”
葉夫人聞言,嘶聲慟哭道:“可我當初願意嫁的,不是什麽常氏後人,我隻是嫁給了一個叫葉知秋的男人,一個願意愛護我的人,僅此而已啊!”
葉知秋還要再說時,忽然廳外腳步聲響起,料想是葉茵看燈迴來了,隻得恨恨地看了葉夫人一眼,拂袖而去。
不一會兒,葉茵踏入廳堂來,瞧見母親正坐在椅子上哭泣,心下大驚,忙問道:“母親,怎麽了?”
葉夫人正是哭得傷心時,想掩飾也是不能,隻好答道:“與你父親爭了幾句,不礙事。”
“父親從不和母親爭論,有什麽事能把母親氣成這樣?”
“沒什麽,不過是……不過是我也想去看燈,你父親不願意陪我去罷了。”
葉茵奇怪,這看燈又能是什麽大不了的事,能爭吵成這樣,必有隱情,剛要再問,葉夫人卻又哭了起來。
“我這輩子對你父親,就是想與他一起如尋常百姓一般看看花燈,逛一逛集市,再無別的奢求,可……可他就是不願意。”
葉茵更奇怪了,為了這樣的小事,母親竟然哭得這樣兇,可看神情又不像是在說假話,這到底是怎麽迴事?
“父親一向懶怠出門,今年的燈會已經鬧完了,不如明年我陪母親去逛罷。”
葉夫人尚是一副淚容,無力應答,隻得勉強擠出一絲笑,不置可否。
這正是:
年年燈市花如晝,堪堪流光人不同。
此情難解舊時恨,一付東水傾難收。
******
涇州府新陽縣衙門前的大街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倒不是因為這新陽縣通商發達,恰好相反,整個縣城就沒有多少商鋪,索性就都紮堆兒地擠在一條街上了。
新陽縣的“縣令”李重延已經習慣了這兒的環境,閑來無事時便會上街看看。父皇讓他月末便可迴帝都到禮部去曆練,本該是件高興的事兒,畢竟這種窮鄉僻壤擱以往他是片刻也不願意呆的。
可這新陽縣是自己花了心血正兒八經打理過的地方,才不過月旬,他居然呆出些不舍之意來。
就像自己種了一盆花,再不好看,也好看。
這一日風和日麗,李重延又打算出門,他特意吩咐王公公不要跟著,順便讓那幾個守在遠處的龍禁衛也躲遠點兒,王公公猜到了他的意思,順從地知會下去了。
向來思慮周全的王公公就這麽放心他一人出門?
因為王公公知道李重延去哪兒。
自從李重延認識了那個叫曹習文的小子,隔三差五就會去找他喝酒聊天。這曹習文別的沒啥,論武藝還是相當不錯,性子也爽快。王公公暗中讓龍禁衛喬裝成市井之徒試探過他,頗有些少年英武的本事與風範。所以跟他在一起,殿下應是沒什麽大礙。何況殿下之前也不想讓曹習文知道自己的身份,他說難得有個年紀相仿說得來話的,要的便是這份自在。
當然,李重延出門不帶護衛的最關鍵原因是在於他認為自己是新陽縣的青天大老爺。
那簡直是必然的。新陽縣這樣的窮苦地方,自打他任縣令來了以後,就再也沒吃過苦頭。
錢糧賦稅?免!
土豪劣紳?打!
賑災銀?雙倍!
路壞了,修!
橋斷了,造!
隻要我李重延想幹,哪兒有幹不成的事兒?
沒人就跟涇州府要,沒錢也跟涇州府要。
本縣令幹的都是造福百姓的事兒,走哪兒都是當仁不讓的正經道理,要人要錢那絕對是理直氣壯。
說到這裏,李重延覺得這個涇州知府還挺識相。要修路的銀子立刻就給,要借人造橋就從鄰近的縣調撥。
這知府簡直就是廟裏的彌勒佛,有求必應。隻就一點奇怪,自己每次去府裏討要的時候,總是碰巧遇不上知府本人,不是抱恙在身,就是外出巡視去了。
不過那又有什麽關係呢?反正知府在不在都會把問題替自己解決了的。不見,豈不連客套都免了,樂得輕鬆。
他哪裏知道這位涇州知府大人就是去年自己出使碧海時,為了討好自己把慈方古鎮上做栗子酥的師傅叫到驛站來的那個知府李卓。正是因為與自己打過照麵,李卓又打聽到李重延是隱了身份來任的知縣,才藏著躲著不敢見他,生怕捅破了這層窗戶紙違了聖意。
所以每逢李重延一出現在涇州府衙門口,李卓就趕緊貓進桌子底下去,讓手底下的人去招唿,還吩咐甭管李重延提了什麽要求先全答
應下來。
這可是儲君,別說他要點銀子要點人,他就是要天上的月亮李卓也得給他去摘啊。
於是不過個把月,新陽縣就一片新氣象了。
縣裏的土霸們欺壓百姓的事兒沒了,誰能霸得過鐵麵無私的“李青天”?以前土霸們敢騎縣令頭上是因為與知府李卓有勾結,如今李卓一聽是新陽縣的土霸來府裏告狀,一概用亂棍打迴去,轉眼土霸變成土鱉。
打家劫舍的事兒也沒有了,刁民們都被喂得飽飽的,誰吃飽了還幹那事兒啊?不過周邊山上的土匪倒是眼紅得很,聽說賑災銀都翻了倍,就想來下手。
李重延一聽,這還能難得到我?來人,把告示貼出去,但凡逮到外來打劫的土匪,抓到活的給八十兩銀子,就地砍死的給一百兩!
於是土匪都來了,隻是不進縣城,全守縣城邊兒上,一個個烏眼雞似地盯著過往行人,就看著誰是來打劫了,準備拿著刀就上去搶人頭。越是這樣就越是沒人敢動手,生怕一拔刀就被當成了土匪,變成別人腰包裏的一百兩賞銀。
有錢有勢就是爽,連當個縣官都那麽快意。
漸漸地,李重延覺得走在這破破爛爛的新陽縣大街上也是種享受,百姓們都識得他,見了他無不行禮高唿李青天。那滋味,簡直比以前別人唿他太子殿下還要舒坦。
就這樣,李重延剛出門的時候還隻是一個人。走完那條最繁華的大街時,身後已經多了兩個小廝和一堆東西。
酒鋪掌櫃老遠路瞧見“李青天”走來,忙招唿了兩個小廝捧了兩壇子酒迎上去,隔壁的姚婆燒雞鋪又送來一隻雞,街頭的林氏燒賣鋪再添上兩籠屜的燒賣。“李青天”收了一堆東西正得意,迎頭撞上剛從山裏挖筍迴來的劉老頭,於是又接過四支胳膊粗的新鮮泥筍。還沒等拔腳,邊上的方屠戶堆著笑地提溜過來兩包上好的五花肉,說與筍一起紅燜最好。
“李青天”早忘了當初自己曾說過不拿百姓一針一線的豪言壯語,不過就是些吃食,能值幾個錢?何況李重延並不是貪圖這點兒東西,隻是別人奉上來的時候那種感覺倍兒爽。說來也奇怪,以前宮裏別人送上來再多稀奇寶貝也沒那麽開心過,怎麽如今收幾枝泥筍幾壇酒,就這麽受用呢。
不過李重延收這些東西的最主要是為了曹習文。
曹習文家裏不窮,可也絕對不富裕,他一個習武之人,飯量能比李重延大三倍,頭一次一起喝酒吃飯時差點沒把李重延給唬住。他祖母一個勁兒在邊上歎氣,家裏的口糧他一人就占了一半兒。李重延聽了當時就拿出銀子要給曹習文,反被曹習文一眼給瞪了迴去。
“你要掏錢,那就別在這兒吃飯。”
李重延從小到大,身邊哪兒有人敢這麽跟他說話呐,不過他居然順從地把錢收迴去了。
良友難得啊。
後來李重延就想了個法子,每次去曹習文家裏之前先去街上逛一圈兒,受些東西。
他發現,這些街坊鄰居送來的東西,曹倒是不介意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