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裴然不等溫帝開口,自己先說道:
“陛下,臣鬥膽說一句,這賑災之銀雖分了兩筆,後一筆也晚了兩日。但若是沒這兩日,銀子早早地到了新陽縣,太子殿下就來不了帝都為陛下祝壽了。陛下用心良苦讓殿下打理江山,殿下孝心一片想要入京賀壽,又怕辜負了陛下的期待,忠孝實在難兩全。如今殿下為了催款迴了帝都,便也不算是違了陛下的旨意,還請陛下看在臣這無心插柳柳成蔭的份兒上,寬恕臣這晚了兩日的過失吧。”
溫帝沒料到他會先聲製人來討饒,暗自想了想,說起來要不是誤了這銀子,還真找不出什麽由頭來讓太子迴來的,近日裏對太子甚是思念,可是自己義正言辭地把他送出去的,又怎好明著說出來,不如罷了。
當下點了點頭,微笑道:“裴然,你很是聰明,也很會辦事。太子還年輕,有什麽不懂的事,你們這群老臣是要多指點多幫襯,你們對太子忠心,就是對這江山社稷忠心,朕心裏自然是會有數的。兩日之期雖不算大過,但也是過失。朕就罰你一月俸祿,以示警醒。”
裴然喜出望外,這點錢,不痛不癢,等於是放過了他。不過他暗自覺得,這位陛下自從慕雲氏勢弱後,威嚴漸盛,已不再是以前那個隻會說“愛卿莫急”四字真言的和善之主了。
這檔子功夫,李公公早已命人在太子妃的上首又添了一張桌幾,滿臉喜氣地過來說道:
“殿下,請上座。”
溫帝歡喜地瞧了兒子一眼,自迴了禦座。
李重延見銀子的事兒已了,不知覺中已恢複了往日太子的架勢,早忘了自己方才進來時自稱新陽縣縣令之事,喜孜孜地到了太子妃身邊坐,低聲笑道:
“想沒想我啊?”
朱芷潔羞紅了臉,也不答話,悄悄從袖中掏出一物晃了晃。
正是當日係在羅纓上的那塊玉佩。
李重延瞧了,心中欣慰,嘴上依舊調侃道:
“這是剛從屋梁上解下來的麽?”
兩人小別重逢,正是親密時,全不察覺身後也有一人瞧見了這樣東西。
李公公無意瞥見朱芷潔把那東西從袖中露了出來,瞧著有些眼熟,但一時又想不起在哪裏見過,隻顧暗自納悶,差點連溫帝喚他都不聽見。
溫帝連喚了兩聲,他方迴過神來。
“去,將這杯酒,先遞給慕雲太師。”
慕雲佐見溫帝命李公公親端禦酒而來,不知何意,站起身來。
“慕雲愛卿,朕要敬你一杯酒。”
溫帝說著,竟然站起身來。
眾臣訝異。
聖上的壽誕,反而要敬臣子的酒?
“朕這一杯,是要敬你慕雲氏百年來輔佐蒼梧江山,勞苦功高。迴想這百年間,四海皆平,百姓安泰,大小友邦,盡皆來朝。這其中的功績,你慕雲氏無出其右,當名留青史!”
溫帝說罷,已自飲盡。
慕雲佐對溫帝再有齟齬,此時此刻也不敢怠慢,忙應道:
“皆是陛下仁德之政,才有今日國運昌隆之局麵,陛下的褒獎臣聞之有愧。”
也一杯飲盡了。
溫帝擱下酒杯,臉色忽然有些黯然。
“都說慕雲氏智冠天下,能為我蒼梧所用,實是社稷之幸。奈何天不佑人,慕雲氏如今人丁單薄,朕每每想起此事,就心痛不已。”
幾句話,忽然將方才殿上的喜氣一掃而空。連裴然都趕緊迴了座位,低頭聆聽。
不知道聖上的心意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低調。
天下人都知道,慕雲氏智冠天下,但末子血虧。慕雲佐是末子,不能生育,舉國皆知。所以慕雲佑一死,又沒留下後人,實際上就等於是斷了後。
倒不是說慕雲這個姓氏從此就沒了,尚有些旁支的血親子嗣,可旁支終歸是旁支,比不上正源之流的子嗣的天資,隻怕將來智冠天下這四個字,是要大打折扣了。
慕雲佐被溫帝說得臉色慘然,卻是不爭的事實,不由默然。
溫帝歎道:“朕並非是要這喜慶的日子裏自尋煩惱,可自右太師亡故後,朕總是有些愧疚。覺得他付出得太多,朕卻給予得太少……”
慕雲佐聽得這話,心中火起。
分明是你與碧海朱氏勾結,坐視害死我兄長的朱玉瀟逃迴國去,如今卻來惺惺作態,博個仁君之名。就算隻是猜測,以我慕雲氏的智謀,豈有錯判之時。
溫帝自顧自地繼續說道:
“朕很想彌補缺憾,礙於左太師先前一直休養在府中,未能如願。今日見太師已是大好,朕心甚慰。”
說完,作了個手勢,李公公會意,即刻命人取來備好的聖旨,高聲道:“聖上有旨。”
“臣接旨。”
“自高祖建朝以來,篳路藍縷,百廢待興,慕雲氏文武兼備,薪火相傳,安邦定國,忠勇可嘉。今封慕雲佐為定遠王,掌太師府,轄六部五寺,以輔社稷。封黎氏為昭明太君,配享太廟。賜黃金三萬兩,絲絹八千匹,良田六千畝,欽此。”
“臣謝恩!”
眾臣頓時議論紛紛。
眼見慕雲氏已是門勢凋零,他門閥下的黨眾也多作了猢猻散,如今驟然受封,是要複了往日的榮光麽?
慕雲佐心中更是激蕩,本以為想要恢複元氣東山再起,總得要個三五年,不料今日聖旨明言於殿上,他太師府可轄六部五寺。這豈不是又恢複了慕雲氏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舊勢了。
這得來的,也太容易了。
黎太君卻不這麽想,她盼望的就是這樣的局麵,君臣和氣,萬不可互存了睥睨之意。
至少……現在不可。
“朕不怕說這一句讓諸臣們唏噓,朕是有這滿朝的良臣,可其中沒有誰的才幹是能夠與慕雲愛卿相比的。”
慕雲佐一時摸不清溫帝的用意,隻淡淡迴道:
“陛下謬讚。”
“……所以,有些事朕一直等到今日,等著愛卿身子好了,才拿出來,讓愛卿幫朕出出主意。”
“哦?不知陛下所指何事?”
“大約半個月之前,碧海國發來國書,想請我蒼梧國合同北伐,共討伊穆蘭。”
此言一出,滿朝皆驚。
兩國合同北伐?這是要大動幹戈了。
朱芷潔更是吃驚不已,心中暗想:這是姐姐的主意,還是母親的?
“想我蒼梧國,已是太平了多少年不曾有過戰事,合同北伐,勢必勞師動眾,可碧海國與我蒼梧國又是世代友邦,而且……如今還聯了姻。”溫帝說著,和藹地瞧了太子妃一眼,“所以其中兩難之處,朕也很是不決。北伐與否,想聽聽慕雲愛卿有何見解。”
慕雲佐臉上不動聲色,心中卻是狂跳。
……終於等到這個機會。
父親的暗渡之策,兄長的細作密報,都指向了合兵北伐。溫帝果然不出所料,今日提了此事。
他忽然心裏明白了過來,怪道今日要封官賞賜,說什麽有愧於慕雲氏,分明是意在動武,又恐朝中無人罷了。這大殿之上人頭湧動,可能謀定三軍蕩平天下者,除了我慕雲氏還能有誰?
太平日子裏似裴然這等跳梁小醜上躥下跳,到了這用兵之時,看他們哪一個敢來接這個帥印?
溫帝這是在求我!
可我堂堂慕雲氏,豈是唿之即來揮之即去的?
就算是這大好時機,我也要不能就這麽爽快地應承下來,倒讓天下人小瞧了去。
慕雲佐心思一瞬萬千,臉上隻是淡淡一笑。
“臣久病不在朝中,天下之勢有失察細,不知這碧海國如何忽然便動了這北伐的念頭。”
“據說,是伊穆蘭在邊境滋事,難堪紛擾。”
“邊境滋事……可臣記得,伊穆蘭年年都會在邊境滋事,如何今年就……”
“朕起初也有些奇怪,不過這監國公主朱芷淩的手書中還細述了原委,天時、地利、人和。似是頗有些道理,愛卿可以看一看。”說完,溫帝看了一眼李公公,示意他把手書遞過去。
朱芷潔在一側暗忖,這果然是姐姐的主意。
慕雲佐接過手書看了一會兒,點了點頭讚道:“這位監國殿下倒是很懂得一些用兵之道,所述之事句句在理。”
“如此說來,愛卿是讚同北伐的了?”
慕雲佐搖搖頭。
“這手書中所言之事再合兵法,也是於碧海國而言,臣看不出此次出兵於我蒼梧國有何裨益。若說是為了兩國盟約,他碧海北有金羽南有白沙,何至於要向我蒼梧邀兵十萬如此之多。且我蒼梧出兵,花費甚多,千裏迢迢隻為保友邦邊境平安,實是得不償失啊。”
溫帝一怔。
他以為,以重新把持朝局為誘,再將十萬兵馬大權交付於慕雲佐,慕雲佐應當是會毫不猶豫地吞下這個餌。不料他居然自以為奇貨可居,就地起價了。
“愛卿所慮甚是,不過對我蒼梧國,倒也並非全無好處。這朱芷淩明言,她碧海國以五年為期,共要造五百艘黿頭艦,以供與我蒼梧國的通商之用。如今三年已過,五百艘黿頭艦已完工過半。待到北伐之後,即可先交付這二百五十艘艦船贈予我蒼梧,以作酬謝。”
“陛下,臣鬥膽說一句,這賑災之銀雖分了兩筆,後一筆也晚了兩日。但若是沒這兩日,銀子早早地到了新陽縣,太子殿下就來不了帝都為陛下祝壽了。陛下用心良苦讓殿下打理江山,殿下孝心一片想要入京賀壽,又怕辜負了陛下的期待,忠孝實在難兩全。如今殿下為了催款迴了帝都,便也不算是違了陛下的旨意,還請陛下看在臣這無心插柳柳成蔭的份兒上,寬恕臣這晚了兩日的過失吧。”
溫帝沒料到他會先聲製人來討饒,暗自想了想,說起來要不是誤了這銀子,還真找不出什麽由頭來讓太子迴來的,近日裏對太子甚是思念,可是自己義正言辭地把他送出去的,又怎好明著說出來,不如罷了。
當下點了點頭,微笑道:“裴然,你很是聰明,也很會辦事。太子還年輕,有什麽不懂的事,你們這群老臣是要多指點多幫襯,你們對太子忠心,就是對這江山社稷忠心,朕心裏自然是會有數的。兩日之期雖不算大過,但也是過失。朕就罰你一月俸祿,以示警醒。”
裴然喜出望外,這點錢,不痛不癢,等於是放過了他。不過他暗自覺得,這位陛下自從慕雲氏勢弱後,威嚴漸盛,已不再是以前那個隻會說“愛卿莫急”四字真言的和善之主了。
這檔子功夫,李公公早已命人在太子妃的上首又添了一張桌幾,滿臉喜氣地過來說道:
“殿下,請上座。”
溫帝歡喜地瞧了兒子一眼,自迴了禦座。
李重延見銀子的事兒已了,不知覺中已恢複了往日太子的架勢,早忘了自己方才進來時自稱新陽縣縣令之事,喜孜孜地到了太子妃身邊坐,低聲笑道:
“想沒想我啊?”
朱芷潔羞紅了臉,也不答話,悄悄從袖中掏出一物晃了晃。
正是當日係在羅纓上的那塊玉佩。
李重延瞧了,心中欣慰,嘴上依舊調侃道:
“這是剛從屋梁上解下來的麽?”
兩人小別重逢,正是親密時,全不察覺身後也有一人瞧見了這樣東西。
李公公無意瞥見朱芷潔把那東西從袖中露了出來,瞧著有些眼熟,但一時又想不起在哪裏見過,隻顧暗自納悶,差點連溫帝喚他都不聽見。
溫帝連喚了兩聲,他方迴過神來。
“去,將這杯酒,先遞給慕雲太師。”
慕雲佐見溫帝命李公公親端禦酒而來,不知何意,站起身來。
“慕雲愛卿,朕要敬你一杯酒。”
溫帝說著,竟然站起身來。
眾臣訝異。
聖上的壽誕,反而要敬臣子的酒?
“朕這一杯,是要敬你慕雲氏百年來輔佐蒼梧江山,勞苦功高。迴想這百年間,四海皆平,百姓安泰,大小友邦,盡皆來朝。這其中的功績,你慕雲氏無出其右,當名留青史!”
溫帝說罷,已自飲盡。
慕雲佐對溫帝再有齟齬,此時此刻也不敢怠慢,忙應道:
“皆是陛下仁德之政,才有今日國運昌隆之局麵,陛下的褒獎臣聞之有愧。”
也一杯飲盡了。
溫帝擱下酒杯,臉色忽然有些黯然。
“都說慕雲氏智冠天下,能為我蒼梧所用,實是社稷之幸。奈何天不佑人,慕雲氏如今人丁單薄,朕每每想起此事,就心痛不已。”
幾句話,忽然將方才殿上的喜氣一掃而空。連裴然都趕緊迴了座位,低頭聆聽。
不知道聖上的心意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低調。
天下人都知道,慕雲氏智冠天下,但末子血虧。慕雲佐是末子,不能生育,舉國皆知。所以慕雲佑一死,又沒留下後人,實際上就等於是斷了後。
倒不是說慕雲這個姓氏從此就沒了,尚有些旁支的血親子嗣,可旁支終歸是旁支,比不上正源之流的子嗣的天資,隻怕將來智冠天下這四個字,是要大打折扣了。
慕雲佐被溫帝說得臉色慘然,卻是不爭的事實,不由默然。
溫帝歎道:“朕並非是要這喜慶的日子裏自尋煩惱,可自右太師亡故後,朕總是有些愧疚。覺得他付出得太多,朕卻給予得太少……”
慕雲佐聽得這話,心中火起。
分明是你與碧海朱氏勾結,坐視害死我兄長的朱玉瀟逃迴國去,如今卻來惺惺作態,博個仁君之名。就算隻是猜測,以我慕雲氏的智謀,豈有錯判之時。
溫帝自顧自地繼續說道:
“朕很想彌補缺憾,礙於左太師先前一直休養在府中,未能如願。今日見太師已是大好,朕心甚慰。”
說完,作了個手勢,李公公會意,即刻命人取來備好的聖旨,高聲道:“聖上有旨。”
“臣接旨。”
“自高祖建朝以來,篳路藍縷,百廢待興,慕雲氏文武兼備,薪火相傳,安邦定國,忠勇可嘉。今封慕雲佐為定遠王,掌太師府,轄六部五寺,以輔社稷。封黎氏為昭明太君,配享太廟。賜黃金三萬兩,絲絹八千匹,良田六千畝,欽此。”
“臣謝恩!”
眾臣頓時議論紛紛。
眼見慕雲氏已是門勢凋零,他門閥下的黨眾也多作了猢猻散,如今驟然受封,是要複了往日的榮光麽?
慕雲佐心中更是激蕩,本以為想要恢複元氣東山再起,總得要個三五年,不料今日聖旨明言於殿上,他太師府可轄六部五寺。這豈不是又恢複了慕雲氏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舊勢了。
這得來的,也太容易了。
黎太君卻不這麽想,她盼望的就是這樣的局麵,君臣和氣,萬不可互存了睥睨之意。
至少……現在不可。
“朕不怕說這一句讓諸臣們唏噓,朕是有這滿朝的良臣,可其中沒有誰的才幹是能夠與慕雲愛卿相比的。”
慕雲佐一時摸不清溫帝的用意,隻淡淡迴道:
“陛下謬讚。”
“……所以,有些事朕一直等到今日,等著愛卿身子好了,才拿出來,讓愛卿幫朕出出主意。”
“哦?不知陛下所指何事?”
“大約半個月之前,碧海國發來國書,想請我蒼梧國合同北伐,共討伊穆蘭。”
此言一出,滿朝皆驚。
兩國合同北伐?這是要大動幹戈了。
朱芷潔更是吃驚不已,心中暗想:這是姐姐的主意,還是母親的?
“想我蒼梧國,已是太平了多少年不曾有過戰事,合同北伐,勢必勞師動眾,可碧海國與我蒼梧國又是世代友邦,而且……如今還聯了姻。”溫帝說著,和藹地瞧了太子妃一眼,“所以其中兩難之處,朕也很是不決。北伐與否,想聽聽慕雲愛卿有何見解。”
慕雲佐臉上不動聲色,心中卻是狂跳。
……終於等到這個機會。
父親的暗渡之策,兄長的細作密報,都指向了合兵北伐。溫帝果然不出所料,今日提了此事。
他忽然心裏明白了過來,怪道今日要封官賞賜,說什麽有愧於慕雲氏,分明是意在動武,又恐朝中無人罷了。這大殿之上人頭湧動,可能謀定三軍蕩平天下者,除了我慕雲氏還能有誰?
太平日子裏似裴然這等跳梁小醜上躥下跳,到了這用兵之時,看他們哪一個敢來接這個帥印?
溫帝這是在求我!
可我堂堂慕雲氏,豈是唿之即來揮之即去的?
就算是這大好時機,我也要不能就這麽爽快地應承下來,倒讓天下人小瞧了去。
慕雲佐心思一瞬萬千,臉上隻是淡淡一笑。
“臣久病不在朝中,天下之勢有失察細,不知這碧海國如何忽然便動了這北伐的念頭。”
“據說,是伊穆蘭在邊境滋事,難堪紛擾。”
“邊境滋事……可臣記得,伊穆蘭年年都會在邊境滋事,如何今年就……”
“朕起初也有些奇怪,不過這監國公主朱芷淩的手書中還細述了原委,天時、地利、人和。似是頗有些道理,愛卿可以看一看。”說完,溫帝看了一眼李公公,示意他把手書遞過去。
朱芷潔在一側暗忖,這果然是姐姐的主意。
慕雲佐接過手書看了一會兒,點了點頭讚道:“這位監國殿下倒是很懂得一些用兵之道,所述之事句句在理。”
“如此說來,愛卿是讚同北伐的了?”
慕雲佐搖搖頭。
“這手書中所言之事再合兵法,也是於碧海國而言,臣看不出此次出兵於我蒼梧國有何裨益。若說是為了兩國盟約,他碧海北有金羽南有白沙,何至於要向我蒼梧邀兵十萬如此之多。且我蒼梧出兵,花費甚多,千裏迢迢隻為保友邦邊境平安,實是得不償失啊。”
溫帝一怔。
他以為,以重新把持朝局為誘,再將十萬兵馬大權交付於慕雲佐,慕雲佐應當是會毫不猶豫地吞下這個餌。不料他居然自以為奇貨可居,就地起價了。
“愛卿所慮甚是,不過對我蒼梧國,倒也並非全無好處。這朱芷淩明言,她碧海國以五年為期,共要造五百艘黿頭艦,以供與我蒼梧國的通商之用。如今三年已過,五百艘黿頭艦已完工過半。待到北伐之後,即可先交付這二百五十艘艦船贈予我蒼梧,以作酬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