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陽城發生的事情並不是單獨的存在,秦衝的殺官司奪城舉動仿佛隻是衝鋒號而已,緊接著,蜀郡、臨邛郡、資陽郡、隆山郡還屬於李唐王朝的縣份,也有大量流民出現了,甚至和成都比鄰而居的雙流縣、晉原縣、清城縣、萬春縣也避免不了,給人的感覺,仿佛所有百姓在一夜之間都變成了流民一般。
雖然各縣流民還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克製,沒有學秦衝造反,可李唐王朝要是沒有解決吃飯問題,各地的流民暴動隻是遲早罷了。
“不應該這樣啊!”東宮嘉德殿,李世民揉著隱隱生疼的太陽穴,苦惱的說道:“就算有流民,也該從更遠的地方出現才對,資陽乃是我大唐中心,且東南方皆有重兵,為何反倒先鬧了起來呢?”
“殿下,資陽城的匪患乃是糧價居高不下、步步攀升,百姓買不了糧食吃,自然會怨聲載道,而其他郡縣或許也有;但此四郡流民遍地,其他地方也好不到哪兒去。或許是因為道路封鎖,使消息無法傳到成都城。”這段時間為糧價而心力交瘁的蕭瑀滿頭白發,仿佛老了十幾歲,他歎了一口氣,躬身說道:“殿下,我們本來內憂外患,如今民怨更是開始爆發起來,要知道,許多流民是我軍將士的家眷呢,要是不設法平抑糧價,恐怕我大唐較之大業末期也不妨多讓,到了那一步,不用隋軍來打,我大唐軍隊自己就崩潰了。”
“這…諸位以為如何?”李世民不禁猶豫了起來,平抑糧價也代表他要把官糧和軍糧通通低價賣出去,要是手頭無糧,軍隊也一樣崩潰。
關鍵是就算他願意把官糧、軍糧低價售出,如果已經囤積了很多糧食的朝中文武不配合,或是低買高賣、大賺差價,一樣難把糧價平抑下去。
事到如今,其實在座這些大唐重臣都知道節節攀升的糧價跟隋朝大肆購買蜀錦、珍貴木材有莫大的關係,正因為趨利的百姓見有高利可圖,爭著去產生蜀錦、入山找木材,致使富饒的成都平原田園荒蕪,產出不高,而在產出不高的情況之下,又有悄悄收購百姓餘糧,而百姓見到集市糧食多、價格不高,便通通以高價售出,隨著隋朝忽然斷了商貿往來,失去隋朝糧食的蜀中百姓,一下子就陷入有錢也買不到糧食的窘境。他們不會反思自己當初趨利行為,隻會認為朝廷不好,而當有心人把輿情矛頭指向朝廷的時候,流民暴動理所當然的發生了。
這是隋朝在蜀中大地布局了已久的大局,目的是讓從李唐王朝手中獲得田地的百姓,從之前對李唐王朝的感激、感恩,變成失望、絕望。等到隋朝攻滅唐朝之後,再把糧食運來蜀中,把高得恐怕的糧價平抑下去,那麽民心自然而然就是隋朝的了,而百姓永遠都是最現實的群體,善忘是他們的本能,當一家人吃飽了肚子,誰會記得李唐均分田地的‘善舉’?
隋朝這個釜底抽薪之計,是極為無恥和惡毒的陽謀,大家明明都看破了,但就算看破了也無可奈何,同樣沒有多少糧食的李唐王朝麵對這驟然洶湧起來的亂相,自然沒有辦法去解決。
歸根到底,楊侗這是借大唐王朝貧窮的實情,順勢而為、仗勢欺人,而李唐王朝在貧窮落後這個大勢麵前,一切努力都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其實說起來,唐朝最先有關隴貴族、山東士族、南方士族、各州豪強支持,又占關中平原、成都平原、漢江平原北部這些產糧重地,儼如是戰國時期的秦國,本來是很有前途的一個國家,如果當初將士用命、君臣同心、文武同誌、宗親同德,那麽鹿死誰手,還真尤未可知。
隻可惜李淵在天下還沒有一統的時候玩弄權術,為使自己的帝位穩固,罔顧國家利益,大玩派係之爭,使唐朝大好前途毀於內訌之中,當然了,李淵作為一代帝王,他的做法無可非議,但是他做早了幾年時間,他應該先滅隋朝這個強大的敵人之後,再玩弄帝王之術也不遲,那時無論是王世充、李密還是竇建德、蕭銑、林士弘,都無足輕重了,隻是李淵見到李建成年紀太大,感到他威脅了自己的帝位,所以急著扶持李世民,挑起太子和晉王之間的矛盾,可謂是一步不慎、滿盤皆輸。
天下各路諸侯如今皆為隋朝蕩平,僅僅剩下的唐朝也是處於苟延殘喘、朝不保夕的困境,再把目光看向四周,隻要是稍有規模的異族國度,也都紛紛給楊侗蹂躪了好幾遍,處於畏隋如虎之狀,今天的唐朝可謂是舉目無援。
除非天命在唐,對各部隋軍各降一場大大的隕石雨,把隋朝的十大軍團的士兵通通砸死。否則,唐朝將去,不複返矣。
“殿下,居高不下的糧價非一日可平,可以慢慢來,但有件事卻是不得不解決的燃眉之急。”一直默不作聲的陳叔達悵然長歎,拱手說道:“依老臣之見,當先平定資陽城的流民之亂為主。”
“陳相國此言極是。”殷開山對李世民行了一禮,說道:“殿下,事分輕重緩急,一切當以平叛為重。”
“平叛啊?”李世民狠狠地揉了揉自己隱隱發疼的腦門,因為對於缺少軍隊的他來說,平叛同樣一個扼待解決的老大難題,想了片刻,對殷開山說道:“殷相國。”
“微臣在!”殷開山連忙起身行禮。
“我給你四千精銳,去支援韓良,我不管你們用什麽辦法,都要重迴資陽城。”李世民沉吟一會兒,又說道:“完成這個任務之後,你既要肩負接應侯君集、張士貴的重擔,又統籌陽安、平泉一帶的大決戰。”
【看書領紅包】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看書抽最高888現金紅包!
殷開山一聽這話,頓感肩頭為之一沉,沉聲應道:“微臣定不負殿下重托!”
“嗯。”李世民點了點頭,又對竇綸、李道弼說道:“竇綸、李道弼。你們二人各率五千吐蕃騎兵,負責疏散蜀郡各縣流民,如果這些人不遵號令,就給我武力鎮壓下去,我唯一的要求,就是‘盡快’二字,之後,再把各縣郡後收攏到成都城。”
“末將領命!”竇綸、李道弼答應一聲,領命告退。
“至於平抑糧價之事……”李世民又想了一會兒,對著在場臣子說道:“資陽之北、蜀郡之南是隋唐大戰的戰場,而我們在那裏的軍隊眾多,為了防止隋軍與我軍在正麵戰場上長期對峙,轉派騎兵突襲我軍糧道,所以各個大小官倉之糧,最好不動,以便隨時支援軍隊。而接下來的日子,我會全身心投入到軍事戰鬥之中,無暇兼顧政務,所以平抑糧價等等政務,以後便勞煩陳相國、蕭相國、宇文相國、唐尚書做主了;你們怎麽用什麽辦法,我全權不管,我隻要求糧價壓下來。”
李世民此言一出,陳叔達、蕭瑀、宇文士及、唐儉頓時麵麵相覷,一個二個臉都全黑了,鬧了這麽大半天下來,感情是要我們自己變來如山、如海一般的糧食,然後再去解決糧價問題,而朝廷卻是不聞不問、連一粒米都不出了?
“殿下。”陳叔達皺眉道:“朝廷糧食不足是事實,為了應對強勢的隋朝,所以需要維持大量軍隊,這同樣是迫不得已的事實,對於這些實情,我們也能理解。但是在安置百姓問題上,朝廷要是一顆米也不出,實在說不過去。而且說實話,臣等沒有糧食在手,縱然有心去平抑糧價,也是有心無力啊。”
雖然說唐朝政事堂七相並列,但陳叔達是元從老臣,是當之無愧的首相,朝廷政務多由他負責,他身上的壓力極大。
“殿下!”陳叔達話音剛落,就看到晉升為禦史大夫的孫伏伽匆匆忙忙的闖了進來,眾人一眼看去,隻見他神情慌亂,額頭汗水涔涔,這和往日的冷靜、冷漠截然不同。
“孫禦史,何事如此慌張?”李世民心頭為之一覺,但臉上卻故作淡然之色。
“殿下,微臣受命前去蜀郡北部巡視,發現有大量流民從隋境湧來。”孫伏伽大聲說道。
“這流民怎麽出現的?而且隋軍不是已經封鎖了各條通道了嗎?這個時候怎麽會有流民南下?”李世民十分不解連連詢問。
孫伏伽解釋道:“蜀郡之北地勢險要、山勢縱橫,本身就不是什麽產糧良地,那裏的百姓之前亦是受到隋朝商人蠱惑,眼見田地產出不高、糧價低廉,幹脆就放棄了田地,直接入山尋找珍貴木材;如今百姓也是有錢無糧,當隋朝斷了糧食貿易,出現流民潮也很正常。據一些流民所言,他們是聽人說殿下有濟世安民之才,是益州百姓再生父母,在成都城開倉放糧,任由百姓自取,所以盡皆湧來,而隋軍遠襲益蜀中,自身並沒有多少軍糧,在無力幫助百姓的情況之下,索性放開通道,讓百姓南下就食。”
此話一出,大殿之內一片嘩然。
“殿下,這些北部流民分明就是受到隋朝的蠱惑,前來找我們麻煩來的。所謂的‘濟世安民’、‘再生父母’實則是楊侗對殿下、對我大唐王朝的捧殺。”
陳叔達一下子就發現了問題的關鍵,這些前來蜀郡的流民對大唐王朝滿懷希望,這才遠道而來,可要是接濟這些災民,就會損耗大唐本就為數不多的糧食,若是朝廷不願接濟,不但對擁有“濟世安民”、“再生父母”之美名的李世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搞不好的話,這些希望破滅的流民,一定會在蜀郡發生暴動。
“該死的楊侗。”李世民惡狠狠地咒罵了一聲,經過陳叔達這麽一點,立即意識到“濟世安民”、“再生父母”之美譽,實則是一記捅向大唐心髒的毒匕。
“濟世安民”、“再生父母”都是一些虛名而已,李世民可以完全不在乎,但是那些攜家帶口、洶湧而來的流民才是問題的關鍵,這些人的到來會給自己帶來毀滅性的打擊,他知道自己現在的首要之敵,不是合圍而來的數十萬隋軍,更是在於內部,大唐本來就在蜀郡等地失去了民心,使各地百姓都當了流民,人人到了能夠忍受的極限,要是這些北部流民在蜀郡鬧事,本地百姓定然會紛紛響應,從而掀起反唐的巨大風暴,使大唐王朝無法立足。
想到這裏,李世民焦急的說道:“楊侗陰險狡詐,做任何事情都是一環套著一環,他故意把什麽‘濟世安民’安在我的頭上,分明就是利用流民來鬧事,這些人一旦鬧事,就意味著內部的流民也會紛紛效仿,諸位可有什麽對應的辦法?”
“殿下。”蕭瑀聽出李世民未竟之意,分明就是不願拿官糧來賑災,當他想起李世民不聽自己的建議,不願把官糧低價出售來平息民怨,才導致流民四起,其是憤慨的說道:“其實處理流民之事並不難,關鍵是要安撫好他們,朝廷隻要給他們賑粥、給他們安排住處,他們就不會鬧事,要是從一開始就做好這些,就根本不會有流民潮的出現,更不會有資陽城事件的發生……如今資陽事件、流民事件已經鬧得沸沸揚揚,正該由殿下出麵賑濟,一來可讓城內百姓信服,二來也能讓百姓體會殿下仁心。”
聽了蕭瑀這番話,李世民的臉一下子漲得通紅,一雙利稅的目光更是充滿了濤天怒火,如果目光可以殺人的話,恐怕蕭瑀已經被李世民碎屍萬段了。
蕭瑀讓自己拿官糧軍糧去平抑糧價、賑濟流民,道理是沒錯,也是老成的治國之道,但隋軍此時此刻已經打到蜀郡,用不了多久就會兵臨城下,蕭瑀這時候提議把糧食放出去,跟建議自己自廢武功、裁減軍隊完全就是同一迴事。說這種話,跟建議自己自縛陣前,卑躬屈膝的向楊侗下跪投降有何區別?
這道理,蕭瑀不會不知。這個老家夥分明就是看到大唐國勢將傾,巴不得自己把李唐江山拱手讓出;畢竟蕭瑀是楊侗的舅姥爺,要是能讓楊侗兵不血刃的結束唐朝壽命,他蕭瑀算是立下大功了,而且因為大小蕭後之故,以後他就算當不了隋朝的高官,全族上下照樣能夠平平安安、無損無傷的過著人上人的富足生活。
但是李世民生氣歸生氣、憤怒歸憤怒,卻也知道九成以上的大唐官員都有這種想法,一些人更是不懷好意的盯著李氏宗親,企圖用李氏宗親的人頭,去隋朝換取高官厚祿,一旦自己動了蕭瑀,恐怕這些人就會其中發難,所以哪怕再生氣、憤怒也得忍氣吞聲的忍著。
他深吸一口氣,硬生生壓下這股差點噴湧的怒氣,故作恍然的說道:“要是蕭相國不說,我都差點忘了蕭相國在安置災民方麵有著最為豐富的經驗。既如此,那我便下一道政令,將平抑糧價、賑濟災民之事全權托付給蕭相國來處理。至於陳相國、宇文相國則專門為我出謀劃策,而唐尚書兼任京兆尹,負責緝拿城中罪犯、打擊隋朝細作等等事項。”
“此事就這麽定下來了。”不等一臉愕然的蕭瑀出聲反駁,李世民就已經站了起來,說道:“我現在要去皇城練兵,諸位各迴官署吧。如今國事艱難,我希望大家務必充分利用好每一刻時間。”
“殿下!”蕭瑀衝著李世民背影叫了一聲。
“蕭相國還有何事?”李世民止步迴身,不悅的看向蕭瑀。
“微臣手中無糧,平抑不了糧價、賑濟不了災民。”蕭瑀一咬牙,大聲說道:“但是微臣知道有人在國難當頭,進行惡意囤糧,如果殿下能借一千名精兵,微臣定給他殿下一個滿意答複。”
“蕭相國,確定有這樣的人嗎?”李世民雙眼一亮,成都平原怎麽說都是富饒的產糧重地,就算百姓再不精心侍田,也不可能說沒糧就沒糧,眼前這些人之所以不作為、之所以說沒有糧食,實則是心懷鬼胎,不想為大唐效力了,如今蕭瑀上自己這麽一逼,辦法就就來了嗎?
“確實有!”蕭瑀重重的一點頭,斬釘截鐵的說道:“但我希望殿下除了一千精兵之外,還給予微臣生殺大權。”
“準了!”李世民毫不猶豫的應了下來,要是蕭瑀可以圓滿的解決眼前這場糧食危機,就能使楊侗所執行的捧殺陰謀化害為利,使自己獲得各地流民之心,在接下來的大決戰中,為自己所用。至於蕭瑀殺多少個惡意囤糧的不法商販、不法貴族、不法文武,李世民這個時候根本就沒有放在心上。
他取下自己的佩劍,遞給了蕭瑀:“我給蕭相國一千赤甲軍,並賜予先斬後奏之權。”
“謝殿下信任!”蕭瑀行了一禮,接下了這柄權力之劍。
雖然各縣流民還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克製,沒有學秦衝造反,可李唐王朝要是沒有解決吃飯問題,各地的流民暴動隻是遲早罷了。
“不應該這樣啊!”東宮嘉德殿,李世民揉著隱隱生疼的太陽穴,苦惱的說道:“就算有流民,也該從更遠的地方出現才對,資陽乃是我大唐中心,且東南方皆有重兵,為何反倒先鬧了起來呢?”
“殿下,資陽城的匪患乃是糧價居高不下、步步攀升,百姓買不了糧食吃,自然會怨聲載道,而其他郡縣或許也有;但此四郡流民遍地,其他地方也好不到哪兒去。或許是因為道路封鎖,使消息無法傳到成都城。”這段時間為糧價而心力交瘁的蕭瑀滿頭白發,仿佛老了十幾歲,他歎了一口氣,躬身說道:“殿下,我們本來內憂外患,如今民怨更是開始爆發起來,要知道,許多流民是我軍將士的家眷呢,要是不設法平抑糧價,恐怕我大唐較之大業末期也不妨多讓,到了那一步,不用隋軍來打,我大唐軍隊自己就崩潰了。”
“這…諸位以為如何?”李世民不禁猶豫了起來,平抑糧價也代表他要把官糧和軍糧通通低價賣出去,要是手頭無糧,軍隊也一樣崩潰。
關鍵是就算他願意把官糧、軍糧低價售出,如果已經囤積了很多糧食的朝中文武不配合,或是低買高賣、大賺差價,一樣難把糧價平抑下去。
事到如今,其實在座這些大唐重臣都知道節節攀升的糧價跟隋朝大肆購買蜀錦、珍貴木材有莫大的關係,正因為趨利的百姓見有高利可圖,爭著去產生蜀錦、入山找木材,致使富饒的成都平原田園荒蕪,產出不高,而在產出不高的情況之下,又有悄悄收購百姓餘糧,而百姓見到集市糧食多、價格不高,便通通以高價售出,隨著隋朝忽然斷了商貿往來,失去隋朝糧食的蜀中百姓,一下子就陷入有錢也買不到糧食的窘境。他們不會反思自己當初趨利行為,隻會認為朝廷不好,而當有心人把輿情矛頭指向朝廷的時候,流民暴動理所當然的發生了。
這是隋朝在蜀中大地布局了已久的大局,目的是讓從李唐王朝手中獲得田地的百姓,從之前對李唐王朝的感激、感恩,變成失望、絕望。等到隋朝攻滅唐朝之後,再把糧食運來蜀中,把高得恐怕的糧價平抑下去,那麽民心自然而然就是隋朝的了,而百姓永遠都是最現實的群體,善忘是他們的本能,當一家人吃飽了肚子,誰會記得李唐均分田地的‘善舉’?
隋朝這個釜底抽薪之計,是極為無恥和惡毒的陽謀,大家明明都看破了,但就算看破了也無可奈何,同樣沒有多少糧食的李唐王朝麵對這驟然洶湧起來的亂相,自然沒有辦法去解決。
歸根到底,楊侗這是借大唐王朝貧窮的實情,順勢而為、仗勢欺人,而李唐王朝在貧窮落後這個大勢麵前,一切努力都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其實說起來,唐朝最先有關隴貴族、山東士族、南方士族、各州豪強支持,又占關中平原、成都平原、漢江平原北部這些產糧重地,儼如是戰國時期的秦國,本來是很有前途的一個國家,如果當初將士用命、君臣同心、文武同誌、宗親同德,那麽鹿死誰手,還真尤未可知。
隻可惜李淵在天下還沒有一統的時候玩弄權術,為使自己的帝位穩固,罔顧國家利益,大玩派係之爭,使唐朝大好前途毀於內訌之中,當然了,李淵作為一代帝王,他的做法無可非議,但是他做早了幾年時間,他應該先滅隋朝這個強大的敵人之後,再玩弄帝王之術也不遲,那時無論是王世充、李密還是竇建德、蕭銑、林士弘,都無足輕重了,隻是李淵見到李建成年紀太大,感到他威脅了自己的帝位,所以急著扶持李世民,挑起太子和晉王之間的矛盾,可謂是一步不慎、滿盤皆輸。
天下各路諸侯如今皆為隋朝蕩平,僅僅剩下的唐朝也是處於苟延殘喘、朝不保夕的困境,再把目光看向四周,隻要是稍有規模的異族國度,也都紛紛給楊侗蹂躪了好幾遍,處於畏隋如虎之狀,今天的唐朝可謂是舉目無援。
除非天命在唐,對各部隋軍各降一場大大的隕石雨,把隋朝的十大軍團的士兵通通砸死。否則,唐朝將去,不複返矣。
“殿下,居高不下的糧價非一日可平,可以慢慢來,但有件事卻是不得不解決的燃眉之急。”一直默不作聲的陳叔達悵然長歎,拱手說道:“依老臣之見,當先平定資陽城的流民之亂為主。”
“陳相國此言極是。”殷開山對李世民行了一禮,說道:“殿下,事分輕重緩急,一切當以平叛為重。”
“平叛啊?”李世民狠狠地揉了揉自己隱隱發疼的腦門,因為對於缺少軍隊的他來說,平叛同樣一個扼待解決的老大難題,想了片刻,對殷開山說道:“殷相國。”
“微臣在!”殷開山連忙起身行禮。
“我給你四千精銳,去支援韓良,我不管你們用什麽辦法,都要重迴資陽城。”李世民沉吟一會兒,又說道:“完成這個任務之後,你既要肩負接應侯君集、張士貴的重擔,又統籌陽安、平泉一帶的大決戰。”
【看書領紅包】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看書抽最高888現金紅包!
殷開山一聽這話,頓感肩頭為之一沉,沉聲應道:“微臣定不負殿下重托!”
“嗯。”李世民點了點頭,又對竇綸、李道弼說道:“竇綸、李道弼。你們二人各率五千吐蕃騎兵,負責疏散蜀郡各縣流民,如果這些人不遵號令,就給我武力鎮壓下去,我唯一的要求,就是‘盡快’二字,之後,再把各縣郡後收攏到成都城。”
“末將領命!”竇綸、李道弼答應一聲,領命告退。
“至於平抑糧價之事……”李世民又想了一會兒,對著在場臣子說道:“資陽之北、蜀郡之南是隋唐大戰的戰場,而我們在那裏的軍隊眾多,為了防止隋軍與我軍在正麵戰場上長期對峙,轉派騎兵突襲我軍糧道,所以各個大小官倉之糧,最好不動,以便隨時支援軍隊。而接下來的日子,我會全身心投入到軍事戰鬥之中,無暇兼顧政務,所以平抑糧價等等政務,以後便勞煩陳相國、蕭相國、宇文相國、唐尚書做主了;你們怎麽用什麽辦法,我全權不管,我隻要求糧價壓下來。”
李世民此言一出,陳叔達、蕭瑀、宇文士及、唐儉頓時麵麵相覷,一個二個臉都全黑了,鬧了這麽大半天下來,感情是要我們自己變來如山、如海一般的糧食,然後再去解決糧價問題,而朝廷卻是不聞不問、連一粒米都不出了?
“殿下。”陳叔達皺眉道:“朝廷糧食不足是事實,為了應對強勢的隋朝,所以需要維持大量軍隊,這同樣是迫不得已的事實,對於這些實情,我們也能理解。但是在安置百姓問題上,朝廷要是一顆米也不出,實在說不過去。而且說實話,臣等沒有糧食在手,縱然有心去平抑糧價,也是有心無力啊。”
雖然說唐朝政事堂七相並列,但陳叔達是元從老臣,是當之無愧的首相,朝廷政務多由他負責,他身上的壓力極大。
“殿下!”陳叔達話音剛落,就看到晉升為禦史大夫的孫伏伽匆匆忙忙的闖了進來,眾人一眼看去,隻見他神情慌亂,額頭汗水涔涔,這和往日的冷靜、冷漠截然不同。
“孫禦史,何事如此慌張?”李世民心頭為之一覺,但臉上卻故作淡然之色。
“殿下,微臣受命前去蜀郡北部巡視,發現有大量流民從隋境湧來。”孫伏伽大聲說道。
“這流民怎麽出現的?而且隋軍不是已經封鎖了各條通道了嗎?這個時候怎麽會有流民南下?”李世民十分不解連連詢問。
孫伏伽解釋道:“蜀郡之北地勢險要、山勢縱橫,本身就不是什麽產糧良地,那裏的百姓之前亦是受到隋朝商人蠱惑,眼見田地產出不高、糧價低廉,幹脆就放棄了田地,直接入山尋找珍貴木材;如今百姓也是有錢無糧,當隋朝斷了糧食貿易,出現流民潮也很正常。據一些流民所言,他們是聽人說殿下有濟世安民之才,是益州百姓再生父母,在成都城開倉放糧,任由百姓自取,所以盡皆湧來,而隋軍遠襲益蜀中,自身並沒有多少軍糧,在無力幫助百姓的情況之下,索性放開通道,讓百姓南下就食。”
此話一出,大殿之內一片嘩然。
“殿下,這些北部流民分明就是受到隋朝的蠱惑,前來找我們麻煩來的。所謂的‘濟世安民’、‘再生父母’實則是楊侗對殿下、對我大唐王朝的捧殺。”
陳叔達一下子就發現了問題的關鍵,這些前來蜀郡的流民對大唐王朝滿懷希望,這才遠道而來,可要是接濟這些災民,就會損耗大唐本就為數不多的糧食,若是朝廷不願接濟,不但對擁有“濟世安民”、“再生父母”之美名的李世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搞不好的話,這些希望破滅的流民,一定會在蜀郡發生暴動。
“該死的楊侗。”李世民惡狠狠地咒罵了一聲,經過陳叔達這麽一點,立即意識到“濟世安民”、“再生父母”之美譽,實則是一記捅向大唐心髒的毒匕。
“濟世安民”、“再生父母”都是一些虛名而已,李世民可以完全不在乎,但是那些攜家帶口、洶湧而來的流民才是問題的關鍵,這些人的到來會給自己帶來毀滅性的打擊,他知道自己現在的首要之敵,不是合圍而來的數十萬隋軍,更是在於內部,大唐本來就在蜀郡等地失去了民心,使各地百姓都當了流民,人人到了能夠忍受的極限,要是這些北部流民在蜀郡鬧事,本地百姓定然會紛紛響應,從而掀起反唐的巨大風暴,使大唐王朝無法立足。
想到這裏,李世民焦急的說道:“楊侗陰險狡詐,做任何事情都是一環套著一環,他故意把什麽‘濟世安民’安在我的頭上,分明就是利用流民來鬧事,這些人一旦鬧事,就意味著內部的流民也會紛紛效仿,諸位可有什麽對應的辦法?”
“殿下。”蕭瑀聽出李世民未竟之意,分明就是不願拿官糧來賑災,當他想起李世民不聽自己的建議,不願把官糧低價出售來平息民怨,才導致流民四起,其是憤慨的說道:“其實處理流民之事並不難,關鍵是要安撫好他們,朝廷隻要給他們賑粥、給他們安排住處,他們就不會鬧事,要是從一開始就做好這些,就根本不會有流民潮的出現,更不會有資陽城事件的發生……如今資陽事件、流民事件已經鬧得沸沸揚揚,正該由殿下出麵賑濟,一來可讓城內百姓信服,二來也能讓百姓體會殿下仁心。”
聽了蕭瑀這番話,李世民的臉一下子漲得通紅,一雙利稅的目光更是充滿了濤天怒火,如果目光可以殺人的話,恐怕蕭瑀已經被李世民碎屍萬段了。
蕭瑀讓自己拿官糧軍糧去平抑糧價、賑濟流民,道理是沒錯,也是老成的治國之道,但隋軍此時此刻已經打到蜀郡,用不了多久就會兵臨城下,蕭瑀這時候提議把糧食放出去,跟建議自己自廢武功、裁減軍隊完全就是同一迴事。說這種話,跟建議自己自縛陣前,卑躬屈膝的向楊侗下跪投降有何區別?
這道理,蕭瑀不會不知。這個老家夥分明就是看到大唐國勢將傾,巴不得自己把李唐江山拱手讓出;畢竟蕭瑀是楊侗的舅姥爺,要是能讓楊侗兵不血刃的結束唐朝壽命,他蕭瑀算是立下大功了,而且因為大小蕭後之故,以後他就算當不了隋朝的高官,全族上下照樣能夠平平安安、無損無傷的過著人上人的富足生活。
但是李世民生氣歸生氣、憤怒歸憤怒,卻也知道九成以上的大唐官員都有這種想法,一些人更是不懷好意的盯著李氏宗親,企圖用李氏宗親的人頭,去隋朝換取高官厚祿,一旦自己動了蕭瑀,恐怕這些人就會其中發難,所以哪怕再生氣、憤怒也得忍氣吞聲的忍著。
他深吸一口氣,硬生生壓下這股差點噴湧的怒氣,故作恍然的說道:“要是蕭相國不說,我都差點忘了蕭相國在安置災民方麵有著最為豐富的經驗。既如此,那我便下一道政令,將平抑糧價、賑濟災民之事全權托付給蕭相國來處理。至於陳相國、宇文相國則專門為我出謀劃策,而唐尚書兼任京兆尹,負責緝拿城中罪犯、打擊隋朝細作等等事項。”
“此事就這麽定下來了。”不等一臉愕然的蕭瑀出聲反駁,李世民就已經站了起來,說道:“我現在要去皇城練兵,諸位各迴官署吧。如今國事艱難,我希望大家務必充分利用好每一刻時間。”
“殿下!”蕭瑀衝著李世民背影叫了一聲。
“蕭相國還有何事?”李世民止步迴身,不悅的看向蕭瑀。
“微臣手中無糧,平抑不了糧價、賑濟不了災民。”蕭瑀一咬牙,大聲說道:“但是微臣知道有人在國難當頭,進行惡意囤糧,如果殿下能借一千名精兵,微臣定給他殿下一個滿意答複。”
“蕭相國,確定有這樣的人嗎?”李世民雙眼一亮,成都平原怎麽說都是富饒的產糧重地,就算百姓再不精心侍田,也不可能說沒糧就沒糧,眼前這些人之所以不作為、之所以說沒有糧食,實則是心懷鬼胎,不想為大唐效力了,如今蕭瑀上自己這麽一逼,辦法就就來了嗎?
“確實有!”蕭瑀重重的一點頭,斬釘截鐵的說道:“但我希望殿下除了一千精兵之外,還給予微臣生殺大權。”
“準了!”李世民毫不猶豫的應了下來,要是蕭瑀可以圓滿的解決眼前這場糧食危機,就能使楊侗所執行的捧殺陰謀化害為利,使自己獲得各地流民之心,在接下來的大決戰中,為自己所用。至於蕭瑀殺多少個惡意囤糧的不法商販、不法貴族、不法文武,李世民這個時候根本就沒有放在心上。
他取下自己的佩劍,遞給了蕭瑀:“我給蕭相國一千赤甲軍,並賜予先斬後奏之權。”
“謝殿下信任!”蕭瑀行了一禮,接下了這柄權力之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