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朝以後,楊侗在同明殿與一幹重臣議事,氣氛顯得十分輕鬆,見大家一一看完楊善會發來的戰報。楊侗放下茶盞,開口道:“經過定方他們這一次神仙操作,李淵除去漢水防線上的軍隊,幾無可用之兵了。”
“差不多。”楊恭仁說道:“這十多萬大軍,除了劉弘基和襄陽部分精兵,餘者要麽是滅佛索得的僧兵,要麽是世家大族的私軍,僧兵不值道哉,可私軍不比正規的軍隊差。”
“這些私軍還不是從關隴貴族和各個世家大族府中挖來?如今這些世家大族失去了私軍,就跟沒了爪牙的老虎,他們在軍隊麵前,根本毫無抵抗之力,李淵想殺就殺,想滅就滅。”韋雲起撇了撇嘴,接著說道:“照我看呐,這些人又要倒黴咯。”
楊恭仁歎了口氣道:“我和李淵從前私交極好,可以說是無話不談,他從前滿臉仁義道德、豁達寬厚,搞得比誰都像一個忠臣。可他這一次收拾關隴貴族的時候,我也才真正看清他的本來麵目,說是心狠手毒、斬盡殺絕毫不為過。一個人竟能虛偽幾十年,還做得點滴不漏,我挺佩服他的。”
“以前的大隋實力雄厚,萬邦來朝,沒人料到天下會亂得這麽快。想必李淵那時,也沒想過自己有一天能當皇帝。所以說,左仆射以前所認識的李淵,未必不是一個敦厚忠臣。”楊侗說了句公道話,又笑道:“就拿朕來說吧,以前也沒想過自己有今天的地位。要是天下不亂,竇建德或許還是一個平頭老百姓,杜伏威或許還是一個小毛賊。歸根到底,還是時勢造梟雄。”
“微臣肯定是一個普通工匠。”薑行本想認真的說道。
眾人皆笑。
可不是嗎?
以前誰會想到自己有今天的地位?李淵不會、楊恭仁和韋雲起也不會。
楊侗嗬嗬一笑:“說說關隴貴族吧,李淵清理到什麽程度了?”
“荊北已經沒有關隴貴族了,凡事和獨孤氏、於氏、趙氏、達奚氏等等造反家族沾親帶故的,都被殺得幹幹淨淨。這隻是開始,等李元吉到了益州以後,那裏的關隴貴族也逃不掉。也隻有竇氏、豆盧氏和長孫氏稍微好一點,李淵看在他們主動上交家產的份上,適當給他們留下一成田地,不過偽唐如今執行了田地和爵位、職位掛鉤的政策,超出封邑的田地一律沒收,也就是說,竇氏、豆盧氏、長孫氏的家產也將再次進一步縮減。用不了多久,執掌天下大權百餘載的關隴貴族,將會不複存在。”楊恭仁感慨道。
韋雲起笑道:“但李淵卻發了大財,不是嗎?”
楊恭仁點頭道:“李淵確實發了大財,收刮到的錢糧堆滿倉稟,聽說李淵的內庫也堆滿了金銀珠寶。偽唐朝廷有了大量土地,正式效仿大隋,推行均田製、攤丁入畝製,甚至還推進了軍功土地製。”
杜如晦搖頭道:“所謂彼一時也,此一時也。以前聖上執行均田製、攤丁入畝製時,天下正處於群雄割據之勢,大家忙著就近擴張勢力,沒人願意為自己增加一個強敵,所以我朝各種新政輕鬆執行,等到各方勢力反應過來時,新政已經深入人心。王世充是第一個效仿大隋的人,可河洛百姓依然紛紛的北投大隋,這固然與王世充處境不好有關,但也說明東施效顰是行不通的。偽唐既沒有足夠人口、鼎盛兵鋒,也沒有人所向往的穩定國勢做後盾,僅憑關隴貴族那點錢糧很難再次崛起。如果李密還在,且能與我大隋相持不下,而偽唐也勵精圖治,一年後或有一線生機,但問題是李密完了,而我大隋卻繼續強大,李淵想要翻本,或是偏安一隅,簡直就是癡心妄想。”
“可是半年休戰時間對偽唐來說,就有一線生機。”劉政會說道。
楊侗說道:“要是我大隋強勢壓境,他們或許能夠同心同德、團結對外。可一旦沒有外部壓力,李淵專注內部,統合偽唐一切力量來應付大隋,手段也會更加強硬,這又會產生很多尖銳矛盾,各種內鬥就會上演。”
“聖上所言極是。”魏征說道:“偽唐現行政策乍一看與大隋沒有區別。但聖上執行新政時,內外皆無敵人,李淵卻不行,可供他利用的實力極少,掣肘卻多不勝多,他的實力和威望,以及天下時勢都很難讓他沒有後顧之憂,動蕩自然而然就開始了。”
“不錯。”楊恭仁說道:“李淵深知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所以整合內部的時候大膽冒進。他在清理關隴貴族一案上,明顯就是不分青紅皂白的殺人滅族,引起很多人不滿、不安。”
“那我們是不是應該做點什麽?”楊侗問道。
楊恭仁搖了搖頭:“我們現在外有大軍數十萬大軍陳兵於隋唐邊境,內有北鎮軍和太和軍擾亂偽唐秩序。目前來說,這已經足夠了。而沒有外部之敵,偽唐內鬥會更加激烈,死得也更快。”
楊侗點了點頭,看著淩敬問道:“李元吉如何了?”
淩敬答道:“李元吉最近顯得十分低調,基本上沒什麽出格的舉動,但是零零一昨天讓人發來鷹信,說是李淵也不信任李元吉,派人密切監督,不過讓李元吉提前知道了。原因是李元吉收買了李淵身邊的一個宦官。”
“看來李元吉也不是簡單的人,比朕想象的還要深沉,他這段時間是一個蟄伏期,當他再次發威發狂時,怕是有一些令人震驚的舉動。”楊侗又問道:“李元吉是李淵手中的利刃,似乎也沒什麽出格的舉動。李淵為何要監視他?”
“關隴貴族是一個令人眼紅的寶藏,裏麵隱藏著巨大的利益,李淵擔心李元吉借機壯大,脫離他的掌控,所以一邊派人監視,一邊派人複實,估計是想知道李元吉有沒有趁機培養自己的私人部曲,如果李元吉熬過這一關,李淵對他的信任會更進一步。否則,不死也脫一層皮。”
“讓零零一盯住李元吉,注意他的一舉一動,但不能打草驚蛇,按時向我們報告就行了。”
“卑職遵命。”
淩敬行了一禮,又說道:“另外還有一個消息是關於李世民的,由於他在穀城一役全軍覆沒,使李淵異常惱怒;不但免去李世民尚書令和軍職,貶為宕昌郡太守,爵位也從親王降為郡王,這個封號充滿了羞辱的味道。”
“哦?是什麽封號?”楊侗問道。
淩敬忍俊不禁的說道:“夜郎王。”
‘哈哈哈哈……’
眾人轟堂大笑,雖說古之夜郎國是西南一霸,實力雄厚,但人們印象最深的還是‘夜郎自大’這個成語,李淵盛怒之下,冊封李世民為‘夜郎王’,這顯然不是什麽美稱。
“李世民就認命了嗎?”如果李世民真要是一個安於現狀、甘心認命的人,史上也不會在李建成全麵壓製之下,鋌而走險、狗急跳牆的搞玄武門之變了。對此,楊侗感到相當好奇。
“當然不會。”淩敬說道:“李世民接著李淵的聖旨以後,連襄陽也不迴,就直接跑迴夷陵,帶走了三萬軍隊;接著一路向西,在新的任命尚未到達益州前,利用尚書令之職,收攏了各郡郡兵和錢糧,直奔宕昌而去。看這架勢,是打算自立了。”
楊侗點了點頭,這才是他所熟悉的李世民,在這種梟雄心裏,恐怕就沒有‘認命’這個詞語。
“王伏寶將軍統率第九軍三萬士兵駐紮河源,以防禦吐蕃;第十軍副帥烏蘇統率三萬士兵駐軍臨洮,除了防範蜀地唐軍,還要隨時與王伏寶將軍迎戰吐蕃軍。這本來是極為合理的安排,但隨著李世民進駐宕昌,形勢大變。”楊恭仁說道:“要是二將與吐蕃持久作戰,李世民極有可能揮師北上,攻打臨洮等河湟地區,也有可能占領河池,從大散關開進關中。聖上,不可不防啊。”
“嗯。”
楊侗想了一下,命令道:“將這消息發給漢州錢傑,讓他從第七軍分出兩部兵力,一部駐守河池修城縣,一部駐守漢川定軍山一帶。同時讓大散關守軍加強防範。另外,命令尉遲恭返迴漢州,主持第七軍軍務;命令薛萬徹返迴臨洮,主持第十軍軍務,命令堯君素主管漢陽軍務。”
“喏。”
望著殿外天空,楊侗忽然說道:“朕準備過些天西巡關中。”
“啊?”
眾臣愕然。
“聖上,您不會是想去打仗吧?”楊恭仁毫不客氣的拆穿了楊侗的‘險惡’用心。
“怎麽可能?”楊侗矢口否認,“朕好歹也是一個皇帝,深知君子不立於危牆的道理。”
“那聖上為何要西巡?”楊恭仁擺出了一副理由不足就不放行的樣子。
本書由公眾號整理製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大興控扼關中雄視中原,又聯通巴蜀、隴右、河套,因此無數王朝定都大興,但因為諸多王朝定都大興,使關中人口暴漲,關中平原產糧遠遠不夠關中人口食用,每年光是運載糧食過來都是一筆不小的費用,當巴蜀和江淮之糧運抵關中,價格異常昂貴,也因此,武帝興建洛陽。洛陽位於天下之心,四通八達,物資流通往來便利,定都於此足以號令天下南北。”
眾人又是一陣錯愕,怎麽聊著聊著聊到這裏去了?
“因關隴貴族之故,武帝雖然興建了洛陽,卻也隻能執行兩都製,以平關隴貴族和關中人的怨言。朕這天下大多是將士們打下來的,但大隋就是大隋,與之前無法割裂,這驟然把大興降為陪都,關中百姓心裏恐怕很不好受吧?”楊侗斟詞酌句一番後,又說道:“吐蕃軍和李世民的存在,令雍涼一帶成為戰爭前沿,而且關中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戰略地位非同尋常,千萬不能亂,也亂不得。”
“另外,大興學宮雖已開門授課,可是入學學子不多。這是為何?朕以為是朕敵視關隴貴族之故,使關中人士誤以為朕有地域偏見,誤以為朕對所有關中人都仇視。他們對朕和大隋有所誤解,若不及時解開這個誤會,這些人患得患失、誠惶誠恐之下,極有可能被李世民利用起來。所以朕打算前去安撫關中百姓之心,讓他們知道,朕沒有忽略關中,也沒有針對關中人的意思。”
這可不是楊侗在鬼扯,自古以來,曆朝曆代都有極深的地域之見,哪怕到了交通方便、思想開放、視野開闊的二十一世紀也還存在,學校的老鄉會、商業的xx商會其實都是一種自然而然形成的地域團體,隻不過民智已開,大家做人做事都很理性,但是這時代百姓民智未啟,八九成人口處於蒙昧未知之狀,若是受人蠱惑起來,那可不得了。而關中是楊侗清理得最狠的地方,且他在大興呆過的時間少得可憐,說是轉身就走也不為過,關中百姓心中不安很正常。更何況關中很多關中百姓都是由關隴貴族的家奴變來的,他們感激楊侗是不假,但他們畢竟與關隴貴族有這一代或幾代的關係,一旦戰爭爆發,極有可能是一個不太穩定的群體,所以不管於公還是於私,楊侗都有必要去安撫關中。
“聖上之言不無道理。”楊恭仁想了一想,直言道:“不過人心多變,安撫關中非一日之功,聖上若是西巡,怕是非半年不可。”
“所以朕打算在大興過年。”
“那太子和皇後他們呢?還有賢妃、麗妃、淑妃、惠妃也將在今年誕下皇子或是公主……”
“所以朕打算一起帶走。走水路直抵大興,根本不會顛簸。”
“朝中之事……”
“有你們在,朕很放心。”
楊恭仁無語道:“隨行官員、軍隊呢?”
“克明、玄成、敬之比較清閑,你們三人與朕西巡。”杜如晦是禮部尚書,但他管的事情其實不多,大多由禮部左侍郎張宣負責;魏征是刑部尚書,手上也沒什麽大案;商部尚書淩敬也差不多這樣,他的主職是密探頭子。
“喏。”杜如晦和淩敬應聲道。
楊侗說道:“軍隊有玄甲軍和第一軍就夠了。正好裴行儼告假在京,由他統兵便是,牛進達擔任副將。”
“如此甚好。”楊恭仁沒話說了。
楊侗想了一會兒,又說道:“洛陽學宮身在帝都,本身就是一大吸引力,有沒有大師都無所謂。大興學宮沒有大師坐鎮,吸引力終是不足,朕打算讓學部侍郎徐曠前往大興,兼任大興學宮檢校祭酒。”
楊恭仁沉吟道:“徐曠在天下頗有名望,剛正不阿、才德雙馨,確實是大興學宮祭酒的不二人選。”
楊侗微笑道:“那就定下來了,諸位先去歇息吧。”
“微臣告退。”
眾人起身行禮,告辭離開。
“差不多。”楊恭仁說道:“這十多萬大軍,除了劉弘基和襄陽部分精兵,餘者要麽是滅佛索得的僧兵,要麽是世家大族的私軍,僧兵不值道哉,可私軍不比正規的軍隊差。”
“這些私軍還不是從關隴貴族和各個世家大族府中挖來?如今這些世家大族失去了私軍,就跟沒了爪牙的老虎,他們在軍隊麵前,根本毫無抵抗之力,李淵想殺就殺,想滅就滅。”韋雲起撇了撇嘴,接著說道:“照我看呐,這些人又要倒黴咯。”
楊恭仁歎了口氣道:“我和李淵從前私交極好,可以說是無話不談,他從前滿臉仁義道德、豁達寬厚,搞得比誰都像一個忠臣。可他這一次收拾關隴貴族的時候,我也才真正看清他的本來麵目,說是心狠手毒、斬盡殺絕毫不為過。一個人竟能虛偽幾十年,還做得點滴不漏,我挺佩服他的。”
“以前的大隋實力雄厚,萬邦來朝,沒人料到天下會亂得這麽快。想必李淵那時,也沒想過自己有一天能當皇帝。所以說,左仆射以前所認識的李淵,未必不是一個敦厚忠臣。”楊侗說了句公道話,又笑道:“就拿朕來說吧,以前也沒想過自己有今天的地位。要是天下不亂,竇建德或許還是一個平頭老百姓,杜伏威或許還是一個小毛賊。歸根到底,還是時勢造梟雄。”
“微臣肯定是一個普通工匠。”薑行本想認真的說道。
眾人皆笑。
可不是嗎?
以前誰會想到自己有今天的地位?李淵不會、楊恭仁和韋雲起也不會。
楊侗嗬嗬一笑:“說說關隴貴族吧,李淵清理到什麽程度了?”
“荊北已經沒有關隴貴族了,凡事和獨孤氏、於氏、趙氏、達奚氏等等造反家族沾親帶故的,都被殺得幹幹淨淨。這隻是開始,等李元吉到了益州以後,那裏的關隴貴族也逃不掉。也隻有竇氏、豆盧氏和長孫氏稍微好一點,李淵看在他們主動上交家產的份上,適當給他們留下一成田地,不過偽唐如今執行了田地和爵位、職位掛鉤的政策,超出封邑的田地一律沒收,也就是說,竇氏、豆盧氏、長孫氏的家產也將再次進一步縮減。用不了多久,執掌天下大權百餘載的關隴貴族,將會不複存在。”楊恭仁感慨道。
韋雲起笑道:“但李淵卻發了大財,不是嗎?”
楊恭仁點頭道:“李淵確實發了大財,收刮到的錢糧堆滿倉稟,聽說李淵的內庫也堆滿了金銀珠寶。偽唐朝廷有了大量土地,正式效仿大隋,推行均田製、攤丁入畝製,甚至還推進了軍功土地製。”
杜如晦搖頭道:“所謂彼一時也,此一時也。以前聖上執行均田製、攤丁入畝製時,天下正處於群雄割據之勢,大家忙著就近擴張勢力,沒人願意為自己增加一個強敵,所以我朝各種新政輕鬆執行,等到各方勢力反應過來時,新政已經深入人心。王世充是第一個效仿大隋的人,可河洛百姓依然紛紛的北投大隋,這固然與王世充處境不好有關,但也說明東施效顰是行不通的。偽唐既沒有足夠人口、鼎盛兵鋒,也沒有人所向往的穩定國勢做後盾,僅憑關隴貴族那點錢糧很難再次崛起。如果李密還在,且能與我大隋相持不下,而偽唐也勵精圖治,一年後或有一線生機,但問題是李密完了,而我大隋卻繼續強大,李淵想要翻本,或是偏安一隅,簡直就是癡心妄想。”
“可是半年休戰時間對偽唐來說,就有一線生機。”劉政會說道。
楊侗說道:“要是我大隋強勢壓境,他們或許能夠同心同德、團結對外。可一旦沒有外部壓力,李淵專注內部,統合偽唐一切力量來應付大隋,手段也會更加強硬,這又會產生很多尖銳矛盾,各種內鬥就會上演。”
“聖上所言極是。”魏征說道:“偽唐現行政策乍一看與大隋沒有區別。但聖上執行新政時,內外皆無敵人,李淵卻不行,可供他利用的實力極少,掣肘卻多不勝多,他的實力和威望,以及天下時勢都很難讓他沒有後顧之憂,動蕩自然而然就開始了。”
“不錯。”楊恭仁說道:“李淵深知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所以整合內部的時候大膽冒進。他在清理關隴貴族一案上,明顯就是不分青紅皂白的殺人滅族,引起很多人不滿、不安。”
“那我們是不是應該做點什麽?”楊侗問道。
楊恭仁搖了搖頭:“我們現在外有大軍數十萬大軍陳兵於隋唐邊境,內有北鎮軍和太和軍擾亂偽唐秩序。目前來說,這已經足夠了。而沒有外部之敵,偽唐內鬥會更加激烈,死得也更快。”
楊侗點了點頭,看著淩敬問道:“李元吉如何了?”
淩敬答道:“李元吉最近顯得十分低調,基本上沒什麽出格的舉動,但是零零一昨天讓人發來鷹信,說是李淵也不信任李元吉,派人密切監督,不過讓李元吉提前知道了。原因是李元吉收買了李淵身邊的一個宦官。”
“看來李元吉也不是簡單的人,比朕想象的還要深沉,他這段時間是一個蟄伏期,當他再次發威發狂時,怕是有一些令人震驚的舉動。”楊侗又問道:“李元吉是李淵手中的利刃,似乎也沒什麽出格的舉動。李淵為何要監視他?”
“關隴貴族是一個令人眼紅的寶藏,裏麵隱藏著巨大的利益,李淵擔心李元吉借機壯大,脫離他的掌控,所以一邊派人監視,一邊派人複實,估計是想知道李元吉有沒有趁機培養自己的私人部曲,如果李元吉熬過這一關,李淵對他的信任會更進一步。否則,不死也脫一層皮。”
“讓零零一盯住李元吉,注意他的一舉一動,但不能打草驚蛇,按時向我們報告就行了。”
“卑職遵命。”
淩敬行了一禮,又說道:“另外還有一個消息是關於李世民的,由於他在穀城一役全軍覆沒,使李淵異常惱怒;不但免去李世民尚書令和軍職,貶為宕昌郡太守,爵位也從親王降為郡王,這個封號充滿了羞辱的味道。”
“哦?是什麽封號?”楊侗問道。
淩敬忍俊不禁的說道:“夜郎王。”
‘哈哈哈哈……’
眾人轟堂大笑,雖說古之夜郎國是西南一霸,實力雄厚,但人們印象最深的還是‘夜郎自大’這個成語,李淵盛怒之下,冊封李世民為‘夜郎王’,這顯然不是什麽美稱。
“李世民就認命了嗎?”如果李世民真要是一個安於現狀、甘心認命的人,史上也不會在李建成全麵壓製之下,鋌而走險、狗急跳牆的搞玄武門之變了。對此,楊侗感到相當好奇。
“當然不會。”淩敬說道:“李世民接著李淵的聖旨以後,連襄陽也不迴,就直接跑迴夷陵,帶走了三萬軍隊;接著一路向西,在新的任命尚未到達益州前,利用尚書令之職,收攏了各郡郡兵和錢糧,直奔宕昌而去。看這架勢,是打算自立了。”
楊侗點了點頭,這才是他所熟悉的李世民,在這種梟雄心裏,恐怕就沒有‘認命’這個詞語。
“王伏寶將軍統率第九軍三萬士兵駐紮河源,以防禦吐蕃;第十軍副帥烏蘇統率三萬士兵駐軍臨洮,除了防範蜀地唐軍,還要隨時與王伏寶將軍迎戰吐蕃軍。這本來是極為合理的安排,但隨著李世民進駐宕昌,形勢大變。”楊恭仁說道:“要是二將與吐蕃持久作戰,李世民極有可能揮師北上,攻打臨洮等河湟地區,也有可能占領河池,從大散關開進關中。聖上,不可不防啊。”
“嗯。”
楊侗想了一下,命令道:“將這消息發給漢州錢傑,讓他從第七軍分出兩部兵力,一部駐守河池修城縣,一部駐守漢川定軍山一帶。同時讓大散關守軍加強防範。另外,命令尉遲恭返迴漢州,主持第七軍軍務;命令薛萬徹返迴臨洮,主持第十軍軍務,命令堯君素主管漢陽軍務。”
“喏。”
望著殿外天空,楊侗忽然說道:“朕準備過些天西巡關中。”
“啊?”
眾臣愕然。
“聖上,您不會是想去打仗吧?”楊恭仁毫不客氣的拆穿了楊侗的‘險惡’用心。
“怎麽可能?”楊侗矢口否認,“朕好歹也是一個皇帝,深知君子不立於危牆的道理。”
“那聖上為何要西巡?”楊恭仁擺出了一副理由不足就不放行的樣子。
本書由公眾號整理製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大興控扼關中雄視中原,又聯通巴蜀、隴右、河套,因此無數王朝定都大興,但因為諸多王朝定都大興,使關中人口暴漲,關中平原產糧遠遠不夠關中人口食用,每年光是運載糧食過來都是一筆不小的費用,當巴蜀和江淮之糧運抵關中,價格異常昂貴,也因此,武帝興建洛陽。洛陽位於天下之心,四通八達,物資流通往來便利,定都於此足以號令天下南北。”
眾人又是一陣錯愕,怎麽聊著聊著聊到這裏去了?
“因關隴貴族之故,武帝雖然興建了洛陽,卻也隻能執行兩都製,以平關隴貴族和關中人的怨言。朕這天下大多是將士們打下來的,但大隋就是大隋,與之前無法割裂,這驟然把大興降為陪都,關中百姓心裏恐怕很不好受吧?”楊侗斟詞酌句一番後,又說道:“吐蕃軍和李世民的存在,令雍涼一帶成為戰爭前沿,而且關中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戰略地位非同尋常,千萬不能亂,也亂不得。”
“另外,大興學宮雖已開門授課,可是入學學子不多。這是為何?朕以為是朕敵視關隴貴族之故,使關中人士誤以為朕有地域偏見,誤以為朕對所有關中人都仇視。他們對朕和大隋有所誤解,若不及時解開這個誤會,這些人患得患失、誠惶誠恐之下,極有可能被李世民利用起來。所以朕打算前去安撫關中百姓之心,讓他們知道,朕沒有忽略關中,也沒有針對關中人的意思。”
這可不是楊侗在鬼扯,自古以來,曆朝曆代都有極深的地域之見,哪怕到了交通方便、思想開放、視野開闊的二十一世紀也還存在,學校的老鄉會、商業的xx商會其實都是一種自然而然形成的地域團體,隻不過民智已開,大家做人做事都很理性,但是這時代百姓民智未啟,八九成人口處於蒙昧未知之狀,若是受人蠱惑起來,那可不得了。而關中是楊侗清理得最狠的地方,且他在大興呆過的時間少得可憐,說是轉身就走也不為過,關中百姓心中不安很正常。更何況關中很多關中百姓都是由關隴貴族的家奴變來的,他們感激楊侗是不假,但他們畢竟與關隴貴族有這一代或幾代的關係,一旦戰爭爆發,極有可能是一個不太穩定的群體,所以不管於公還是於私,楊侗都有必要去安撫關中。
“聖上之言不無道理。”楊恭仁想了一想,直言道:“不過人心多變,安撫關中非一日之功,聖上若是西巡,怕是非半年不可。”
“所以朕打算在大興過年。”
“那太子和皇後他們呢?還有賢妃、麗妃、淑妃、惠妃也將在今年誕下皇子或是公主……”
“所以朕打算一起帶走。走水路直抵大興,根本不會顛簸。”
“朝中之事……”
“有你們在,朕很放心。”
楊恭仁無語道:“隨行官員、軍隊呢?”
“克明、玄成、敬之比較清閑,你們三人與朕西巡。”杜如晦是禮部尚書,但他管的事情其實不多,大多由禮部左侍郎張宣負責;魏征是刑部尚書,手上也沒什麽大案;商部尚書淩敬也差不多這樣,他的主職是密探頭子。
“喏。”杜如晦和淩敬應聲道。
楊侗說道:“軍隊有玄甲軍和第一軍就夠了。正好裴行儼告假在京,由他統兵便是,牛進達擔任副將。”
“如此甚好。”楊恭仁沒話說了。
楊侗想了一會兒,又說道:“洛陽學宮身在帝都,本身就是一大吸引力,有沒有大師都無所謂。大興學宮沒有大師坐鎮,吸引力終是不足,朕打算讓學部侍郎徐曠前往大興,兼任大興學宮檢校祭酒。”
楊恭仁沉吟道:“徐曠在天下頗有名望,剛正不阿、才德雙馨,確實是大興學宮祭酒的不二人選。”
楊侗微笑道:“那就定下來了,諸位先去歇息吧。”
“微臣告退。”
眾人起身行禮,告辭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