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盛家三爺雖然已經和單國公府七小姐單嘉玉定親,可兩家私底下並沒有太多往來。
    單國公夫人薛東喻礙於自己是皇後娘娘的胞妹,怕太過於高調引來忌憚,鮮少應酬,也沒有尋到合適的機會請盛家女眷做客。
    所以二奶奶葛氏沒有親眼瞧過單嘉玉。
    她問東瑗,東瑗就指給她看。
    她就順著東瑗的目光看過去,看到一個笑容溫柔的秀麗女子。單嘉玉眉眼端莊,不似東瑗的嫵媚。她眼神純淨,與人說話時有些羞赧,很容易獲得旁人的好感。
    二奶奶葛氏微微頷首,露出滿意的笑容。
    她和東瑗已經在努力改善彼此的關係。雖然還是不太喜歡薛東瑗,可表麵上已經在盡量維持和平。二奶奶很擔心將來進門的弟妹又是個不好相與的角色,所以下意識看看單嘉玉。
    人的性格,能從麵相上看出三分。
    如果表裏如一,單嘉玉應該是個溫順單純的女子。
    這樣的女子,大概不會攙和家宅內鬥。
    二奶奶笑容變得更加溫婉。
    可能是感覺到有人瞧她,單嘉玉順著感覺抬頭,就看到了東瑗和二奶奶葛氏。
    彼此目光一撞,三個人都是一愣。
    二奶奶好似小心思被撞破,忙撇了頭。東瑗無法,隻得衝單嘉玉微微一笑。
    單嘉玉見盛家倆妯娌隔著人群打量她,自然明白其中含義。她也撇開臉,沒有迴應東瑗的微笑。紅潮卻不由自主從耳根湧上來,紅透了整張臉。
    麵頰似火燒般。
    幸而剛剛酒宴散席,大家還以為她是不勝酒力,沒人多留意她。
    迴去的時候。二奶奶和東瑗乘坐一輛馬車,兩人沒什麽可以交談的,就說起了單嘉玉。
    “模樣齊整。性子瞧著也和軟,咱們三爺好福氣。”二奶奶笑道。她一副對單嘉玉很滿意的樣子。
    “是啊,她瞧著麵善,模樣的確配的上咱們三爺……”東瑗讚同她的話。
    妯娌倆有一句沒一句議論著單嘉玉和三爺的事,迴盛府的這段路似乎也變得短了不少,不一會兒就到了盛府。
    到了盛府門口下了馬車,騎馬歸來的盛修頤等著東瑗和二奶奶。一同去了盛夫人的元陽閣。
    盛夫人在內室臨窗大炕上,鋪了錦被斜倚著,笑盈盈看著芸姐兒和蕙姐兒在她跟前做針線。
    見他們迴來,隻是笑了笑。
    東瑗幾人行禮後,盛修頤問盛夫人:“您好些了麽?”
    “吃了一劑藥。已經好了。”盛夫人笑道,“年紀大了,總有個頭疼腦熱的,不礙事。”
    她說的輕鬆,又有孩子們在跟前,盛修頤就沒有再多問。
    盛夫人又讓她們迴去歇息,隻留芸姐兒和蕙姐兒在她跟前說話。
    東瑗和盛修頤迴到靜攝院,兩人各自梳洗一番,東瑗又把老夫人叮囑的話。跟盛修頤說了一遍:“……祖父和祖母讓我們別跟著攙和。”
    盛修頤笑笑,說了句知道了。
    轉眼到了臘月初,一直鬧得沸沸揚揚的太子妃之事終於塵埃落定。
    沒有選文靖長公主府的大小姐,而是雍寧伯府的大小姐。
    這件事讓京都的輿論又是一陣沸騰。
    原先聽說陛下要替太子選妃,雍寧伯府並不被看好。
    雍寧伯雖然是太後娘娘的堂兄弟,元昌帝也頗為喜歡他。可他從未涉足朝政,作為後族的族長,他顯得不夠格。
    太子妃選定的消息,盛家也是第一時間得知。
    東瑗把這件事告訴盛夫人。
    盛夫人有些吃驚,反問道:“消息確實麽?怎麽定了他家的孫女?”
    正好盛昌侯從小書房出來。
    盛昌侯一向不喜歡家裏的女人多嘴多舌,說外麵的八卦,所以婆媳倆忙打住了話題。
    “……選了雍寧伯的孫女,你們知道吧?”盛昌侯卻一反常態,跟盛夫人和東瑗說起這樁事。
    不僅僅是東瑗,盛夫人也微訝。
    兩人忙道:“聽說了。”
    “侯爺,咱們要不要備禮,去雍寧伯府恭賀?”盛夫人問盛昌侯。
    要說京都和盛昌侯交情匪淺的公卿之家,首推雍寧伯府。
    隻是雍寧伯夫人出身名門,自幼眼高於頂,從前又得太後娘娘喜歡,更是瞧不起鄉紳人家出身的盛夫人。
    雍寧伯夫人沒有因為盛昌侯在朝中的地位而高看盛夫人一眼。
    盛夫人又不是那鑽營的性子。雍寧伯夫人不喜歡她,她也看不慣雍寧伯夫人,雖然盛昌侯和雍寧伯是至交,兩府女眷卻沒什麽往來。
    東瑗嫁過來這麽久,盛家大事小事,雍寧伯夫人從未登門,盛夫人更是第一次提出去雍寧伯府恭賀。
    “近來去恭賀的人不少,他們府裏也忙。忙過這陣子,又是年底,更是忙。不如等正月拜年的時候,一同恭賀吧。”盛昌侯漫不經心道。
    雍寧伯夫人的傲慢與自負幾乎人人皆知。盛昌侯早就聽聞過雍寧伯夫人對盛夫人不夠敬重,所以盛夫人提出拜訪,他本想一口迴絕。餘光瞟到坐在一旁的薛東瑗,口吻不得不緩和幾分。
    盛昌侯不想盛夫人去雍寧伯府看人臉色。
    他很護短。他的妻子、兒子,他自己可以隨意訓斥、打罵,旁人卻不能委屈了他的家人。
    雍寧伯府算什麽?
    雖然他和雍寧伯興趣相投,卻著實看不慣雍寧伯夫人的做派。
    盛夫人聽了盛昌侯的話,微笑道:“雍寧伯夫人原本就是閑散性子,如今人來客往,她雖然高興,隻怕也疲於應酬。叫外院送了賀儀,咱們娘們過年再去吧。”
    盛昌侯微微頷首。
    東瑗靜靜聽著,見盛昌侯頷首,才開口道:“爹爹,我吩咐婆子跟外院的管事說一聲,叫備了禮給雍寧伯府送去?”
    盛昌侯又是微微頷首。
    東瑗就記下。
    “聽說雍寧伯的長孫女頗有賢名,自幼熟讀詩書,是個才貌雙全的佳人。”盛夫人見盛昌侯願意說雍寧伯府的事,也挑了話題說道。
    盛昌侯接口道:“公卿之家的嫡小姐,會些詩書罷了,算什麽賢名?”
    他的意思是,雍寧伯府的小姐能中選,並不是因為會念幾句詩詞,而是另有原因。否則,才學出眾的王公貴族小姐多了去,怎麽偏偏是她?
    賢名這種東西,不過是吹捧出來的而已。
    當初不是還有人說韓氏女容顏傾城麽?
    “不算什麽?那怎麽陛下和眾大臣選了她做太子妃?”盛夫人笑起來。
    盛昌侯端起茶盞輕抿一口,淡淡道:“雍寧伯是太後的堂兄弟……”
    因為雍寧伯是太後的堂兄弟,所以選了雍寧伯的孫女?東瑗覺得這中間沒什麽邏輯。
    陛下並不喜歡太後。
    倘若他真心敬重太後,太後就不會在陛下清除蕭太傅的時候突然生病,還被送出宮去。
    東瑗不由看了眼盛昌侯。
    盛夫人卻沒有想那麽多。她聽到盛昌侯肯定的語氣,下意識以為陛下是想保全太後的家族,所以讓太後娘家東山再起。她微微頷首。
    盛昌侯看著盛夫人頷首,不禁展眉一笑。
    他是覺得盛夫人心思單純卻又對丈夫堅信不疑。
    而東瑗微帶狐疑的眸子被盛昌侯看在眼裏,有了幾分不喜。他自己心思深遠,最不喜歡同樣心機深沉的女子。
    越是心思縝密的男人,越喜歡單純的女人,至少盛昌侯是這樣,所以他對東瑗很不滿意。可想著她的聰慧,又想起薛家老夫人相夫教子的厲害,心裏的不喜壓抑了幾分。
    聰明些,將來兒孫的教導上會更加出色,盛家的前途也更有希望,沒什麽不好的。
    盛昌侯淡淡一句“雍寧伯是太後娘娘的堂兄弟”後,就不再多說什麽。
    東瑗也不好深問。
    晚夕等盛修頤迴來,東瑗也跟他談起太子妃的事。
    他道:“具體我也不太清楚……”
    事情尚未定論,他不好明說。
    就這樣,皇後娘娘的美夢破碎,薛家的嫡孫小姐沒有成為太子妃。
    這些事雖說跟薛家有關,卻並不真正影響東瑗的生活。
    轉眼間到了臘月,一直下雪,整個盛京淹沒在白皚皚的雪裏。
    九個月大的誠哥兒越來越胖,就不見了脖子,肉嘟嘟的十分討喜。天氣酷冷,盛夫人隔三差五把誠哥兒抱去玩,可怕孩子迴來折騰染了風寒,索性就把誠哥兒留在元陽閣。
    於是誠哥兒今日住在盛夫人的暖閣,過幾日又歇在東瑗的暖閣,他自己的楨園倒是空閑下來了。
    又是一年的臘月初八,宮裏賞了臘八粥,同時也傳來另一個消息,鑒於明年正月十八是皇太子大婚之禮,太後娘娘迴宮了。
    靜養了半年之久的太後娘娘,終於要迴來了。
    這個消息讓大家都是一愣。
    東瑗以為太後娘娘肯定要死在避暑山莊的。
    “太後若是崩在外頭,史官的筆墨不知要記載多麽軼事。難道讓陛下百年後背上弑母的罵名?”盛修頤知道東瑗的心思,解釋給她聽。
    這個年代,百行孝為先。
    太後娘娘原本就病得不明不白,坊間有些輿論被強行壓製下去;倘若在死在外麵,陛下真是百口莫辯。她一定是要迴來的。
    想起太後,再想起她曾經做的那些事,東瑗莫名後背發寒。(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盛家三爺雖然已經和單國公府七小姐單嘉玉定親,可兩家私底下並沒有太多往來。
    單國公夫人薛東喻礙於自己是皇後娘娘的胞妹,怕太過於高調引來忌憚,鮮少應酬,也沒有尋到合適的機會請盛家女眷做客。
    所以二奶奶葛氏沒有親眼瞧過單嘉玉。
    她問東瑗,東瑗就指給她看。
    她就順著東瑗的目光看過去,看到一個笑容溫柔的秀麗女子。單嘉玉眉眼端莊,不似東瑗的嫵媚。她眼神純淨,與人說話時有些羞赧,很容易獲得旁人的好感。
    二奶奶葛氏微微頷首,露出滿意的笑容。
    她和東瑗已經在努力改善彼此的關係。雖然還是不太喜歡薛東瑗,可表麵上已經在盡量維持和平。二奶奶很擔心將來進門的弟妹又是個不好相與的角色,所以下意識看看單嘉玉。
    人的性格,能從麵相上看出三分。
    如果表裏如一,單嘉玉應該是個溫順單純的女子。
    這樣的女子,大概不會攙和家宅內鬥。
    二奶奶笑容變得更加溫婉。
    可能是感覺到有人瞧她,單嘉玉順著感覺抬頭,就看到了東瑗和二奶奶葛氏。
    彼此目光一撞,三個人都是一愣。
    二奶奶好似小心思被撞破,忙撇了頭。東瑗無法,隻得衝單嘉玉微微一笑。
    單嘉玉見盛家倆妯娌隔著人群打量她,自然明白其中含義。她也撇開臉,沒有迴應東瑗的微笑。紅潮卻不由自主從耳根湧上來,紅透了整張臉。
    麵頰似火燒般。
    幸而剛剛酒宴散席,大家還以為她是不勝酒力,沒人多留意她。
    迴去的時候。二奶奶和東瑗乘坐一輛馬車,兩人沒什麽可以交談的,就說起了單嘉玉。
    “模樣齊整。性子瞧著也和軟,咱們三爺好福氣。”二奶奶笑道。她一副對單嘉玉很滿意的樣子。
    “是啊,她瞧著麵善,模樣的確配的上咱們三爺……”東瑗讚同她的話。
    妯娌倆有一句沒一句議論著單嘉玉和三爺的事,迴盛府的這段路似乎也變得短了不少,不一會兒就到了盛府。
    到了盛府門口下了馬車,騎馬歸來的盛修頤等著東瑗和二奶奶。一同去了盛夫人的元陽閣。
    盛夫人在內室臨窗大炕上,鋪了錦被斜倚著,笑盈盈看著芸姐兒和蕙姐兒在她跟前做針線。
    見他們迴來,隻是笑了笑。
    東瑗幾人行禮後,盛修頤問盛夫人:“您好些了麽?”
    “吃了一劑藥。已經好了。”盛夫人笑道,“年紀大了,總有個頭疼腦熱的,不礙事。”
    她說的輕鬆,又有孩子們在跟前,盛修頤就沒有再多問。
    盛夫人又讓她們迴去歇息,隻留芸姐兒和蕙姐兒在她跟前說話。
    東瑗和盛修頤迴到靜攝院,兩人各自梳洗一番,東瑗又把老夫人叮囑的話。跟盛修頤說了一遍:“……祖父和祖母讓我們別跟著攙和。”
    盛修頤笑笑,說了句知道了。
    轉眼到了臘月初,一直鬧得沸沸揚揚的太子妃之事終於塵埃落定。
    沒有選文靖長公主府的大小姐,而是雍寧伯府的大小姐。
    這件事讓京都的輿論又是一陣沸騰。
    原先聽說陛下要替太子選妃,雍寧伯府並不被看好。
    雍寧伯雖然是太後娘娘的堂兄弟,元昌帝也頗為喜歡他。可他從未涉足朝政,作為後族的族長,他顯得不夠格。
    太子妃選定的消息,盛家也是第一時間得知。
    東瑗把這件事告訴盛夫人。
    盛夫人有些吃驚,反問道:“消息確實麽?怎麽定了他家的孫女?”
    正好盛昌侯從小書房出來。
    盛昌侯一向不喜歡家裏的女人多嘴多舌,說外麵的八卦,所以婆媳倆忙打住了話題。
    “……選了雍寧伯的孫女,你們知道吧?”盛昌侯卻一反常態,跟盛夫人和東瑗說起這樁事。
    不僅僅是東瑗,盛夫人也微訝。
    兩人忙道:“聽說了。”
    “侯爺,咱們要不要備禮,去雍寧伯府恭賀?”盛夫人問盛昌侯。
    要說京都和盛昌侯交情匪淺的公卿之家,首推雍寧伯府。
    隻是雍寧伯夫人出身名門,自幼眼高於頂,從前又得太後娘娘喜歡,更是瞧不起鄉紳人家出身的盛夫人。
    雍寧伯夫人沒有因為盛昌侯在朝中的地位而高看盛夫人一眼。
    盛夫人又不是那鑽營的性子。雍寧伯夫人不喜歡她,她也看不慣雍寧伯夫人,雖然盛昌侯和雍寧伯是至交,兩府女眷卻沒什麽往來。
    東瑗嫁過來這麽久,盛家大事小事,雍寧伯夫人從未登門,盛夫人更是第一次提出去雍寧伯府恭賀。
    “近來去恭賀的人不少,他們府裏也忙。忙過這陣子,又是年底,更是忙。不如等正月拜年的時候,一同恭賀吧。”盛昌侯漫不經心道。
    雍寧伯夫人的傲慢與自負幾乎人人皆知。盛昌侯早就聽聞過雍寧伯夫人對盛夫人不夠敬重,所以盛夫人提出拜訪,他本想一口迴絕。餘光瞟到坐在一旁的薛東瑗,口吻不得不緩和幾分。
    盛昌侯不想盛夫人去雍寧伯府看人臉色。
    他很護短。他的妻子、兒子,他自己可以隨意訓斥、打罵,旁人卻不能委屈了他的家人。
    雍寧伯府算什麽?
    雖然他和雍寧伯興趣相投,卻著實看不慣雍寧伯夫人的做派。
    盛夫人聽了盛昌侯的話,微笑道:“雍寧伯夫人原本就是閑散性子,如今人來客往,她雖然高興,隻怕也疲於應酬。叫外院送了賀儀,咱們娘們過年再去吧。”
    盛昌侯微微頷首。
    東瑗靜靜聽著,見盛昌侯頷首,才開口道:“爹爹,我吩咐婆子跟外院的管事說一聲,叫備了禮給雍寧伯府送去?”
    盛昌侯又是微微頷首。
    東瑗就記下。
    “聽說雍寧伯的長孫女頗有賢名,自幼熟讀詩書,是個才貌雙全的佳人。”盛夫人見盛昌侯願意說雍寧伯府的事,也挑了話題說道。
    盛昌侯接口道:“公卿之家的嫡小姐,會些詩書罷了,算什麽賢名?”
    他的意思是,雍寧伯府的小姐能中選,並不是因為會念幾句詩詞,而是另有原因。否則,才學出眾的王公貴族小姐多了去,怎麽偏偏是她?
    賢名這種東西,不過是吹捧出來的而已。
    當初不是還有人說韓氏女容顏傾城麽?
    “不算什麽?那怎麽陛下和眾大臣選了她做太子妃?”盛夫人笑起來。
    盛昌侯端起茶盞輕抿一口,淡淡道:“雍寧伯是太後的堂兄弟……”
    因為雍寧伯是太後的堂兄弟,所以選了雍寧伯的孫女?東瑗覺得這中間沒什麽邏輯。
    陛下並不喜歡太後。
    倘若他真心敬重太後,太後就不會在陛下清除蕭太傅的時候突然生病,還被送出宮去。
    東瑗不由看了眼盛昌侯。
    盛夫人卻沒有想那麽多。她聽到盛昌侯肯定的語氣,下意識以為陛下是想保全太後的家族,所以讓太後娘家東山再起。她微微頷首。
    盛昌侯看著盛夫人頷首,不禁展眉一笑。
    他是覺得盛夫人心思單純卻又對丈夫堅信不疑。
    而東瑗微帶狐疑的眸子被盛昌侯看在眼裏,有了幾分不喜。他自己心思深遠,最不喜歡同樣心機深沉的女子。
    越是心思縝密的男人,越喜歡單純的女人,至少盛昌侯是這樣,所以他對東瑗很不滿意。可想著她的聰慧,又想起薛家老夫人相夫教子的厲害,心裏的不喜壓抑了幾分。
    聰明些,將來兒孫的教導上會更加出色,盛家的前途也更有希望,沒什麽不好的。
    盛昌侯淡淡一句“雍寧伯是太後娘娘的堂兄弟”後,就不再多說什麽。
    東瑗也不好深問。
    晚夕等盛修頤迴來,東瑗也跟他談起太子妃的事。
    他道:“具體我也不太清楚……”
    事情尚未定論,他不好明說。
    就這樣,皇後娘娘的美夢破碎,薛家的嫡孫小姐沒有成為太子妃。
    這些事雖說跟薛家有關,卻並不真正影響東瑗的生活。
    轉眼間到了臘月,一直下雪,整個盛京淹沒在白皚皚的雪裏。
    九個月大的誠哥兒越來越胖,就不見了脖子,肉嘟嘟的十分討喜。天氣酷冷,盛夫人隔三差五把誠哥兒抱去玩,可怕孩子迴來折騰染了風寒,索性就把誠哥兒留在元陽閣。
    於是誠哥兒今日住在盛夫人的暖閣,過幾日又歇在東瑗的暖閣,他自己的楨園倒是空閑下來了。
    又是一年的臘月初八,宮裏賞了臘八粥,同時也傳來另一個消息,鑒於明年正月十八是皇太子大婚之禮,太後娘娘迴宮了。
    靜養了半年之久的太後娘娘,終於要迴來了。
    這個消息讓大家都是一愣。
    東瑗以為太後娘娘肯定要死在避暑山莊的。
    “太後若是崩在外頭,史官的筆墨不知要記載多麽軼事。難道讓陛下百年後背上弑母的罵名?”盛修頤知道東瑗的心思,解釋給她聽。
    這個年代,百行孝為先。
    太後娘娘原本就病得不明不白,坊間有些輿論被強行壓製下去;倘若在死在外麵,陛下真是百口莫辯。她一定是要迴來的。
    想起太後,再想起她曾經做的那些事,東瑗莫名後背發寒。(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