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燁正在納悶是哪裏被看出破綻,武庸早已將張儀剛剛看到自己之後那一刻分神的神態看在眼中,開口道:“我們哪裏是什麽晉軍高手,實不相瞞,在下身染怪疾,恐命不久矣,正四處尋訪名醫,先生肯定是認錯人了。”
張儀認真地說:“咦,這位小兄弟表相的確有些怪異,印堂發黑,血氣流轉不暢,乍一眼看上去像是得了重病,不過在我看來,這並不是染病造成的,反倒更像是惹了什麽肮髒兇厲的東西,才造成如此假象。“
聽張儀一下子就道出武庸生病的真相,武燁立刻追問道:“不知道先生可有方法醫治我家兄弟,在下在此先謝過先生?”
張儀誌得意滿地說:“二位雖與張儀萍水相聚,但張儀素來識英雄重英雄,與二位惺惺相惜,這位小兄弟的事就包在張某身上,不過......”
“不過何事?”
“這位小兄弟身上的東西,需要每日午時施法祛邪氣,共六六三十日才可功成,中間斷一天便需從頭再來。但張某現在有要事需去燕國一趟,所以不知二位可否方便與在下一道,我也好在途中為小兄弟救治。”
武庸還未開口,武燁便答應了,說:“先生肯施以援手,我兄弟二人感激不盡,可惜我二人窮苦,無法重金酬謝,願追隨先生去燕國,一路照顧先生起居,以表心意。”
武庸也拱手謝道:“在下武庸,謝過先生了。
張儀擺擺手道:“都是大丈夫,何必言謝,提錢就更不合適了,張儀最愛結交英雄,看二位也是同道中人,義氣相投,伸以援手也是應該的,切莫提謝了。”
於是三人隨便吃了點東西,便又登上去燕國的客船。
客船高有兩層,各色人等來來往往,熙熙攘攘,竟然真有人認出張儀,一臉崇敬,很快他身邊就聚集了數位遊學的學子,張儀侃侃而談,大論天下形勢,四周學生不敢漏掉一句,隻希望從中能找到一兩句真言警句,好在某國自薦時也能派上用場,謀個門客身份。
武燁將武庸拉到一旁,低聲說道:“我看這個張儀雖然才學淵博,但眉宇間煞氣騰騰,尤其對我兄弟二人,似乎還帶有其他想法,也不知是他究竟想幹什麽,我們見機行事,若他真的是好心為你驅趕怨靈也就罷了,假如他想利用我們達到他不可告人的秘密,絕不能與他同流合汙。”
武庸說:“這個張儀雖然自稱是個學者,但其實武力不低,估計以我兄弟二人可能都敵不過他,最好不要與他翻臉。”
武燁笑道:“打不過他,我們難道還跑不了嗎?”
武庸搖搖頭說:“都說讀書人動起手來比常人還狠,甘隱便是一個好例子啊。”
這時從兄弟二人身後傳來一個低沉的聲音:“正是。”
武氏兄弟迴頭看見一個儒衫少年對他們點頭微笑,正是當日與東郭南一起造訪鴻水的曾靜,武燁興奮地一掌拍過去,說道:“怎麽是你啊?你怎麽也到這裏來了?”
曾靜驟不急防,被拍得嚴實,也迴了一拳,笑道:“你們倆怎麽會來到這裏,看到你們被黑衣人帶走,我還擔心好久呢。”
武庸用眼神暗示曾靜莫要提鴻水之事,反問道“阿靜,你難道也聽說過張儀?”
曾靜滿臉不屑,譏諷道:“這人膽大皮厚,無恥至極。論道論不過別人就動手。”
“啊”
“啊”
兄弟二人齊齊驚的合不攏嘴,張儀的儒雅形象瞬間崩塌。所幸其他學子都聚在遠處,無人聽見這令人震驚的消息。
曾靜將張儀前後連勝六場的情形大致說了一下,原來這個張儀的確是個武林高手,每次論戰時都悄悄使用了幾招陰手,一般讀書人絕然看不出來,隻是曾靜連續坐觀論道數日才瞧出的門道,難怪每位辯手到最後都頭暈眼花,語無倫次,原來全是著了張儀的道。
張儀給這些執著於功名的年輕學子講完道理之後,瞥見武氏兄弟與另一個人在一起交頭接耳,十分熟悉的樣子,頓時起了警戒之心,衝開學子的包圍,幾步來到三人麵前,直到看清曾靜,原本兇狠的表情立刻變得柔和起來,大喊道:“原來是東郭先生的高徒曾靜啊,沒想到能在這裏相遇,真是幸會幸會啊。”特意將東郭二字喊得很重,身後學子聽到這兩個字又紛紛圍了過來,一睹東郭南先生高徒的風采,須知東郭南近日新升為秦國太傅,位高權重,對當近大勢的分析論斷更是高瞻遠矚,引得無數大家推崇,就連一向不諳世故的老子也曾下過:秦國可一日無兵,不可一日無東郭的驚人評語,可見東郭南的影響力多大。
曾靜見被張儀道破了身份,也隻好極為禮貌地向四周行禮,表示謙虛,徒得虛名而已。四周學子欣喜若狂,一日接連見得當世新生派學士中兩大佼佼者,如何不興奮,而且曾靜的溫潤如玉,彬彬有禮更是表達了表裏如一、致學有道的高境界,比起張儀的外放,更符合大眾對學者的認識,一時有人仰慕,有人慚愧。
有人提議兩位學士來一場論道,讓大家一享耳福,馬上就人跟著起哄,論道其實也是起源於齊國的稷下學宮,主要是兩個人或者雙方,對於一個物或一件事情,分別從自己的理解角度來與對方辯論,從而達到闡明物理的目的,在論道初現雛形時,一般參加論道的都是學宮中比較德高望重的老者,雙方往往並不把勝負看得那麽重,隨著參與者年齡的下降及論道內容的廣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投入了這種活動,年輕人更注重結果,不辯到一方認輸決不停手,再加上稷下學宮名聲在外,能在論道場上勝過一場,在各國混上一口飯吃是大有可能的,所以論道一夜之間成為大陸最受歡迎的活動,學士之間論論道,談談理也就罷了,甚至某國出現了兩個農夫在路上出現爭執,也坐在樹下論個半天的情況,這也成了學子們的笑柄。
張儀認真地說:“咦,這位小兄弟表相的確有些怪異,印堂發黑,血氣流轉不暢,乍一眼看上去像是得了重病,不過在我看來,這並不是染病造成的,反倒更像是惹了什麽肮髒兇厲的東西,才造成如此假象。“
聽張儀一下子就道出武庸生病的真相,武燁立刻追問道:“不知道先生可有方法醫治我家兄弟,在下在此先謝過先生?”
張儀誌得意滿地說:“二位雖與張儀萍水相聚,但張儀素來識英雄重英雄,與二位惺惺相惜,這位小兄弟的事就包在張某身上,不過......”
“不過何事?”
“這位小兄弟身上的東西,需要每日午時施法祛邪氣,共六六三十日才可功成,中間斷一天便需從頭再來。但張某現在有要事需去燕國一趟,所以不知二位可否方便與在下一道,我也好在途中為小兄弟救治。”
武庸還未開口,武燁便答應了,說:“先生肯施以援手,我兄弟二人感激不盡,可惜我二人窮苦,無法重金酬謝,願追隨先生去燕國,一路照顧先生起居,以表心意。”
武庸也拱手謝道:“在下武庸,謝過先生了。
張儀擺擺手道:“都是大丈夫,何必言謝,提錢就更不合適了,張儀最愛結交英雄,看二位也是同道中人,義氣相投,伸以援手也是應該的,切莫提謝了。”
於是三人隨便吃了點東西,便又登上去燕國的客船。
客船高有兩層,各色人等來來往往,熙熙攘攘,竟然真有人認出張儀,一臉崇敬,很快他身邊就聚集了數位遊學的學子,張儀侃侃而談,大論天下形勢,四周學生不敢漏掉一句,隻希望從中能找到一兩句真言警句,好在某國自薦時也能派上用場,謀個門客身份。
武燁將武庸拉到一旁,低聲說道:“我看這個張儀雖然才學淵博,但眉宇間煞氣騰騰,尤其對我兄弟二人,似乎還帶有其他想法,也不知是他究竟想幹什麽,我們見機行事,若他真的是好心為你驅趕怨靈也就罷了,假如他想利用我們達到他不可告人的秘密,絕不能與他同流合汙。”
武庸說:“這個張儀雖然自稱是個學者,但其實武力不低,估計以我兄弟二人可能都敵不過他,最好不要與他翻臉。”
武燁笑道:“打不過他,我們難道還跑不了嗎?”
武庸搖搖頭說:“都說讀書人動起手來比常人還狠,甘隱便是一個好例子啊。”
這時從兄弟二人身後傳來一個低沉的聲音:“正是。”
武氏兄弟迴頭看見一個儒衫少年對他們點頭微笑,正是當日與東郭南一起造訪鴻水的曾靜,武燁興奮地一掌拍過去,說道:“怎麽是你啊?你怎麽也到這裏來了?”
曾靜驟不急防,被拍得嚴實,也迴了一拳,笑道:“你們倆怎麽會來到這裏,看到你們被黑衣人帶走,我還擔心好久呢。”
武庸用眼神暗示曾靜莫要提鴻水之事,反問道“阿靜,你難道也聽說過張儀?”
曾靜滿臉不屑,譏諷道:“這人膽大皮厚,無恥至極。論道論不過別人就動手。”
“啊”
“啊”
兄弟二人齊齊驚的合不攏嘴,張儀的儒雅形象瞬間崩塌。所幸其他學子都聚在遠處,無人聽見這令人震驚的消息。
曾靜將張儀前後連勝六場的情形大致說了一下,原來這個張儀的確是個武林高手,每次論戰時都悄悄使用了幾招陰手,一般讀書人絕然看不出來,隻是曾靜連續坐觀論道數日才瞧出的門道,難怪每位辯手到最後都頭暈眼花,語無倫次,原來全是著了張儀的道。
張儀給這些執著於功名的年輕學子講完道理之後,瞥見武氏兄弟與另一個人在一起交頭接耳,十分熟悉的樣子,頓時起了警戒之心,衝開學子的包圍,幾步來到三人麵前,直到看清曾靜,原本兇狠的表情立刻變得柔和起來,大喊道:“原來是東郭先生的高徒曾靜啊,沒想到能在這裏相遇,真是幸會幸會啊。”特意將東郭二字喊得很重,身後學子聽到這兩個字又紛紛圍了過來,一睹東郭南先生高徒的風采,須知東郭南近日新升為秦國太傅,位高權重,對當近大勢的分析論斷更是高瞻遠矚,引得無數大家推崇,就連一向不諳世故的老子也曾下過:秦國可一日無兵,不可一日無東郭的驚人評語,可見東郭南的影響力多大。
曾靜見被張儀道破了身份,也隻好極為禮貌地向四周行禮,表示謙虛,徒得虛名而已。四周學子欣喜若狂,一日接連見得當世新生派學士中兩大佼佼者,如何不興奮,而且曾靜的溫潤如玉,彬彬有禮更是表達了表裏如一、致學有道的高境界,比起張儀的外放,更符合大眾對學者的認識,一時有人仰慕,有人慚愧。
有人提議兩位學士來一場論道,讓大家一享耳福,馬上就人跟著起哄,論道其實也是起源於齊國的稷下學宮,主要是兩個人或者雙方,對於一個物或一件事情,分別從自己的理解角度來與對方辯論,從而達到闡明物理的目的,在論道初現雛形時,一般參加論道的都是學宮中比較德高望重的老者,雙方往往並不把勝負看得那麽重,隨著參與者年齡的下降及論道內容的廣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投入了這種活動,年輕人更注重結果,不辯到一方認輸決不停手,再加上稷下學宮名聲在外,能在論道場上勝過一場,在各國混上一口飯吃是大有可能的,所以論道一夜之間成為大陸最受歡迎的活動,學士之間論論道,談談理也就罷了,甚至某國出現了兩個農夫在路上出現爭執,也坐在樹下論個半天的情況,這也成了學子們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