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他極力反對,建立秘密條約,例如秘密軍事聯盟等。不過他同意要削弱德國軍力到一個較低的水平。


    談判過程


    談判於1919年1月18日,在凡爾賽宮鏡廳開始。1870年德國取得普法戰爭勝利,並統一德國後德皇,曾在此舉行加冕儀式。


    來自38個國家的70名代,表參與了談判。戰敗國德國、奧匈帝國被排除在談判之外。俄國因於1917年和德國單獨媾和,且臨時政府取得國家政權,也被排除在談判之外。


    從1919年三月開始,談判由五個戰勝國(英國、法國、美國、意大利、日本)政府首腦和外長組成的“十人委員會”主導,該機構組成複雜,矛盾重重,難以做出有效決定。


    談判過程中,日本和其餘各國外長,先後退出十人委員會,實際上隻剩“四巨頭”,後意大利因對,南斯拉夫的阜姆(現裏耶卡)的領土要求,被拒絕也退出。


    最終的談判由三大國(英國、法國、美國)的政府首腦,即英國首相喬治、法國總理克萊蒙梭、美國總統威爾遜把持。意大利首相,維托裏奧?奧蘭多的作用,微乎其微。甚至不準德國,參與條約討論。因為各國談判目標不一致,甚至存在衝突,每個決定都經過“不愉快的妥協”後才能達成。亨利?基辛格稱之為“美國式理想


    主義和歐洲式偏執狂之間的脆弱妥協”。


    1919年4月29日由德國外長,烏爾裏希?格拉夫?馮?布魯克多夫-蘭祖率領的德國代表團抵達凡爾賽宮。


    5月7日德國代表團,接受戰勝國提出的條件,內容包括將德國領土,分割一部分給鄰國,戰勝國瓜分德國海外殖民地,限製德國再次發動戰爭的能力等。


    但因德國被排除在談判之外,德國政府認為以上條件不公並提出抗議,隨即退出和會。6月20日以古斯塔夫?鮑爾,為總理的德國新政府成立,在23日德國國會舉行的投票中,支持接受條約者,以237票比138票勝出,28日德國新外長,赫爾曼?穆勒在和約上簽字。1920年1月10日國際聯盟宣


    告成立。


    國際聯盟,簡稱國聯,是《凡爾賽條約》簽訂後組成的國際組織,1934年9月28日至1935年2月23日,處於高峰時期,國聯曾擁有58個成員國。


    其宗旨是減少武器數量、平息國際糾紛、提高民眾的生活水平,以及促進國際合作和國際貿易。


    其存在的26年中,國聯曾協助調解,某些國際爭端和處理某些國際問題。不過國聯缺乏軍隊武力,所以要依賴大國援助,尤其是在製裁,某些國家的時候。


    然而,國聯缺乏執行決議的強製力,未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其國際製裁亦影響,同樣施行製裁的國聯會員(如美國及西方國家)。


    1945年,在xx廢墟上成立的聯合國,取代國際聯盟,成為當代最大的主權國家組織,其檔案全部移交給聯合國。


    它的設計仍不盡完善,比如曾規定全麵裁減軍備,但卻未能付諸實現。采取製裁侵略者的行動之前,須先經理事會全體投票。


    美國沒有加入國際聯盟,更使國聯喪失了,堅定穩和的支持力量,因此最終國聯不能阻止國際糾紛xxxx結束後,國際聯盟被聯合國所取代。


    曆史


    起源


    和平國際社會的理念,可追溯至1795年,伊曼努爾?康德在,該年出版的《永久和平論》一書中,提出議製政府與世界聯邦的構想。


    而歐洲協調(1814年-1870年)亦於19世紀,拿破侖戰爭後開始發展,這幫助維持歐洲安全狀況,以避免發生戰爭。


    這時期亦促進了,國際法律(包括日內瓦公約及海牙公約)的發展,亦為國際法中的人道主義定下了標準。


    1889年,英國和平主義者,威廉?蘭德爾?克裏默,及法國和平主義者弗雷德裏克?帕西成立國聯的先驅-各國議會聯盟。當時世界約百多個國家國會,就有三分之一是各國議會聯盟的會員。


    1914年,有24個擁有國會的國家,是各國議會聯盟會員。其使命是鼓勵各政府以和平手法去解決國際爭論。


    年度會議則協助政府,精簡國際仲裁的程序。其架構內包含一個議會,這個議會就成為國聯架構的前身。


    20世紀初,德國、奧匈組成同盟國,而英國、法國、俄國和意大利,組成協約國陣營。歐洲從此分為兩大陣營,後來演變為第一次世界大戰。


    這是第一次工業國家之間的戰爭,及工業化帶來的“成果”,這場“工業戰爭”造成難以估計的死傷及經濟損失。


    戰爭結束後,亦帶來極大的衝擊,及影響全歐洲的社會、政治和經濟係統。 此時,全球反戰爭浪潮升溫,人們將一戰形容為“停止所有戰爭的戰爭”。


    有些人認為戰爭爆發的原因,是軍備競賽、同盟對立、秘密外交、君主國家的自由和新帝國主義。


    另一方麵,有識之士希望建立一個國際組織,以國際合作的形式,共同處理糾紛。


    早在一戰進行期間,一些政府和小組,早已開始發展改變國際關係的計劃,避免世界大戰再度發生。


    英國外交大臣愛德華?格雷,被公認為是第一個,最先提出建立國聯的人。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和其顧問,愛德華?豪斯上校,對這個建議很感興趣,認為可以避免戰爭,不至於重蹈一戰的覆轍。


    一戰完結後,在1919年1月28日的巴黎和會中,通過建立國際聯盟的草擬法案,並在英法兩國的操縱下,派一個以威爾遜為首的起草,委員會來草擬《國際聯盟盟約》準備籌組國聯。


    1919年4月28日,盟約得到44個國家簽訂(44個國家中有31個國家是戰時,支持三國協約或者加入協約國)。


    1920年1月10日《凡爾賽條約》正式生效的這一天,在威爾遜主持下,國際聯盟宣告正式成立。


    凡是在大戰中,對同盟國宣戰的國家,和新成立的國家,都是國際聯盟的創始會員國。雖然威爾遜致力促成國聯的成立,並得到諾貝爾和平獎,但因與英、法爭奪領導權失敗,美國最終未加入國聯。


    1920年1月19日美國參議院,拒絕批準《凡爾賽條約》及《國際聯盟盟約》,並否決加入國聯。1920年1月10日和約正式生效的這一天,在威爾遜主持下,國際聯盟宣告正式成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紅警在晚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火炮愛好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火炮愛好者並收藏我的紅警在晚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