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
一覺醒來我成了已婚戾氣[快穿] 作者:辰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內侍也是個人精,眼珠一轉,頓覺蕭亦珝的心思。他低眉順眼地走出房門,不讓嘴角那絲竊喜露出。
若沒會錯意,主子這是......厭棄了和書?
蕭亦珝當然沒有錯過他的情緒變化,但這不過是第一步。和書隻是一朵依附於嵐蕪的莬絲花,沒有嵐蕪,他算什麽東西?
國師府並不比皇宮或是其他官府好些,奴才們同樣明爭暗鬥,捧高踩低。和書仗著與嵐蕪的情分,總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眾人明是諂媚,實是暗恨。如今他已失了主子歡心,不需蕭亦珝出手,府裏自然有人會給他教訓。
「主子。」王總管的聲音在外頭響起。
蕭亦珝的眼底飛快閃過一絲諷刺,「進!」
安排好毒瘤的結局,蕭亦珝便施施然上朝去了。他到時,五更未至,群臣已在宣政殿殿下等候。
幾個老臣正聚在一起竊竊私語,其中便有女主的父親陸勁鬆陸丞相。
蕭亦珝一進入這具身體,就用僅存百分之十的本源之力強化了五感及身體素質。因此他耳力非比尋常,隔得老遠也能聽見他們的密語。
幾人正談論攝政王迴京之事。
天道的資料裏提及過,先帝在位時,慕容易寒不過是二皇子,身後既無母族支持,自己又不受先帝寵愛。反觀三皇子與五皇子,三皇子乃中宮嫡子,皇後母族雖是文官,在天下士族中的名氣卻很響亮;五皇子生母則是寵冠六宮的惠貴妃,外公又是驃騎大將軍,掌握近十萬的兵力。
這兩人都是當年奪位的熱門人選,風光一時,卻無人能想到形同廢人的二皇子才是最終的贏家。
不知情的人以為這是二皇子多年韜光養晦的結果,實則不然。朝廷中的明眼人都知道,二皇子不過是得了攝政王青睞。
攝政王名為慕容澤,是先帝最小的弟弟。他在弱冠之時毅然決然趕赴沙場,一呆就是十年,如今不過而立。除先帝駕崩他趕迴來扶植慕容易寒登基之外,他幾乎沒再迴過京。
慕容澤在民間威望極高,在他守衛邊疆這十年,聖元國屢次來犯都以失敗告終。初赴沙場時,他親自率領五萬人馬牽製敵軍十五萬主力,派副將帶領主力軍深入敵後,將敵方大本營一舉打垮。由此,一戰封神。
三皇子和五皇子對這位叔父並不敬重,為掌握軍中勢力不斷在攝政王的軍隊中安插人手。這徹底激怒了攝政王,他派人星夜傳書於先帝,勒令其對兩位皇子嚴加管束。先帝本就懼怕攝政王,立即將兩位皇子禁足,這才給了二皇子上位之機。
後來慕容易寒登基之時,兩位皇子又出來作妖,謀劃逼宮,幸虧攝政王及時迴京擺平了一切。完全可以說,沒有攝政王,慕容易寒坐上皇帝寶座根本就是毫無可能。
慕容易寒本該對攝政王感恩戴德,可惜他就是條養不熟的白眼狼。他生性多疑,主觀認為攝政王想要謀反,這些年一直在往軍中安插人手,做著和他三弟五弟同樣的事情。
更令他懊惱的是,他已登基接近三年,民間威望卻不如常年呆在邊關的攝政王,這更堅定了他除去攝政王的決心。
為這一己私利,他不惜聯合聖元國,陷攝政王於內外夾攻的境地。不得不說,他成功地使攝政王身隕,可也斷送了天元國的未來。
攝政王一死,軍心渙散,加上內亂,天元國很快被狼子野心的聖元國吞併。
蕭亦珝對這位攝政王的下場感到惋惜,不過就目前來看,他與攝政王顯然是敵對關係。畢竟攝政王是慕容易寒的後盾,單單對付慕容易寒這種鼠目寸光、心胸狹窄之人,根本不需費上腦力,但若是對上攝政王,他必得好好考慮一番了。
或者,轉敵為友?
聽幾位老臣的談話,他們顯然對攝政王迴京一事憂心忡忡,陸丞相甚至認為事出反常必有妖,攝政王好端端地呆在邊關,如今無故迴京,恐怕是要有什麽大動作了。
一個個好像確有其事,有的越說越愁眉苦臉,有的卻更加激情澎湃。
蕭亦珝聽得啼笑皆非,他此生極煩道貌岸然之人,更煩花言巧語之人,可最煩的,便是妄加猜測之人。這三種人都能讓他想起天界那幫偽善的老不死,滿嘴藉口與大義,動輒便要打殺他這個所謂的「戾氣之身」,哪怕他手上沒沾過一個人的血。
不過是人言可畏、三人成虎罷了。
「咚——咚——」
早朝的鍾聲終於響起,群臣不再交頭接耳,四品以上官員神情肅穆地踏入宣政殿,官階小的則侯在殿外。
蕭亦珝乃是正一品國師,自然位於群臣之首。
「皇上駕到!」
作者有話要說:
啦啦啦,現在還沒什麽人看,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貢獻收藏量啊!
你們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3章 禍水紅顏2
先帝曾立下規矩,國師跪天但不必跪天子。因此蕭亦珝隻需拱手作長揖。
慕容易寒示意眾臣起身,瞥見蕭亦珝,心中更添幾分厭惡。他出身卑微,生母不過是個小小的貴人,所以極度享受被人仰視的感覺。而先帝立下的這條規矩,簡直讓他如鯁在喉。
包子把他腦中所想原原本本地傳給了蕭亦珝。
這下蕭亦珝反倒明白,天道為何求助到了他頭上。連慕容易寒這種小肚雞腸的人都可以做一國之君,集世界氣運於一身,可見這些小世界衰敗到了何等地步。
</br>
若沒會錯意,主子這是......厭棄了和書?
蕭亦珝當然沒有錯過他的情緒變化,但這不過是第一步。和書隻是一朵依附於嵐蕪的莬絲花,沒有嵐蕪,他算什麽東西?
國師府並不比皇宮或是其他官府好些,奴才們同樣明爭暗鬥,捧高踩低。和書仗著與嵐蕪的情分,總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眾人明是諂媚,實是暗恨。如今他已失了主子歡心,不需蕭亦珝出手,府裏自然有人會給他教訓。
「主子。」王總管的聲音在外頭響起。
蕭亦珝的眼底飛快閃過一絲諷刺,「進!」
安排好毒瘤的結局,蕭亦珝便施施然上朝去了。他到時,五更未至,群臣已在宣政殿殿下等候。
幾個老臣正聚在一起竊竊私語,其中便有女主的父親陸勁鬆陸丞相。
蕭亦珝一進入這具身體,就用僅存百分之十的本源之力強化了五感及身體素質。因此他耳力非比尋常,隔得老遠也能聽見他們的密語。
幾人正談論攝政王迴京之事。
天道的資料裏提及過,先帝在位時,慕容易寒不過是二皇子,身後既無母族支持,自己又不受先帝寵愛。反觀三皇子與五皇子,三皇子乃中宮嫡子,皇後母族雖是文官,在天下士族中的名氣卻很響亮;五皇子生母則是寵冠六宮的惠貴妃,外公又是驃騎大將軍,掌握近十萬的兵力。
這兩人都是當年奪位的熱門人選,風光一時,卻無人能想到形同廢人的二皇子才是最終的贏家。
不知情的人以為這是二皇子多年韜光養晦的結果,實則不然。朝廷中的明眼人都知道,二皇子不過是得了攝政王青睞。
攝政王名為慕容澤,是先帝最小的弟弟。他在弱冠之時毅然決然趕赴沙場,一呆就是十年,如今不過而立。除先帝駕崩他趕迴來扶植慕容易寒登基之外,他幾乎沒再迴過京。
慕容澤在民間威望極高,在他守衛邊疆這十年,聖元國屢次來犯都以失敗告終。初赴沙場時,他親自率領五萬人馬牽製敵軍十五萬主力,派副將帶領主力軍深入敵後,將敵方大本營一舉打垮。由此,一戰封神。
三皇子和五皇子對這位叔父並不敬重,為掌握軍中勢力不斷在攝政王的軍隊中安插人手。這徹底激怒了攝政王,他派人星夜傳書於先帝,勒令其對兩位皇子嚴加管束。先帝本就懼怕攝政王,立即將兩位皇子禁足,這才給了二皇子上位之機。
後來慕容易寒登基之時,兩位皇子又出來作妖,謀劃逼宮,幸虧攝政王及時迴京擺平了一切。完全可以說,沒有攝政王,慕容易寒坐上皇帝寶座根本就是毫無可能。
慕容易寒本該對攝政王感恩戴德,可惜他就是條養不熟的白眼狼。他生性多疑,主觀認為攝政王想要謀反,這些年一直在往軍中安插人手,做著和他三弟五弟同樣的事情。
更令他懊惱的是,他已登基接近三年,民間威望卻不如常年呆在邊關的攝政王,這更堅定了他除去攝政王的決心。
為這一己私利,他不惜聯合聖元國,陷攝政王於內外夾攻的境地。不得不說,他成功地使攝政王身隕,可也斷送了天元國的未來。
攝政王一死,軍心渙散,加上內亂,天元國很快被狼子野心的聖元國吞併。
蕭亦珝對這位攝政王的下場感到惋惜,不過就目前來看,他與攝政王顯然是敵對關係。畢竟攝政王是慕容易寒的後盾,單單對付慕容易寒這種鼠目寸光、心胸狹窄之人,根本不需費上腦力,但若是對上攝政王,他必得好好考慮一番了。
或者,轉敵為友?
聽幾位老臣的談話,他們顯然對攝政王迴京一事憂心忡忡,陸丞相甚至認為事出反常必有妖,攝政王好端端地呆在邊關,如今無故迴京,恐怕是要有什麽大動作了。
一個個好像確有其事,有的越說越愁眉苦臉,有的卻更加激情澎湃。
蕭亦珝聽得啼笑皆非,他此生極煩道貌岸然之人,更煩花言巧語之人,可最煩的,便是妄加猜測之人。這三種人都能讓他想起天界那幫偽善的老不死,滿嘴藉口與大義,動輒便要打殺他這個所謂的「戾氣之身」,哪怕他手上沒沾過一個人的血。
不過是人言可畏、三人成虎罷了。
「咚——咚——」
早朝的鍾聲終於響起,群臣不再交頭接耳,四品以上官員神情肅穆地踏入宣政殿,官階小的則侯在殿外。
蕭亦珝乃是正一品國師,自然位於群臣之首。
「皇上駕到!」
作者有話要說:
啦啦啦,現在還沒什麽人看,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貢獻收藏量啊!
你們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3章 禍水紅顏2
先帝曾立下規矩,國師跪天但不必跪天子。因此蕭亦珝隻需拱手作長揖。
慕容易寒示意眾臣起身,瞥見蕭亦珝,心中更添幾分厭惡。他出身卑微,生母不過是個小小的貴人,所以極度享受被人仰視的感覺。而先帝立下的這條規矩,簡直讓他如鯁在喉。
包子把他腦中所想原原本本地傳給了蕭亦珝。
這下蕭亦珝反倒明白,天道為何求助到了他頭上。連慕容易寒這種小肚雞腸的人都可以做一國之君,集世界氣運於一身,可見這些小世界衰敗到了何等地步。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