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和聽罷田豐的話後,知道了事情原委——上次連番大戰,已經光複了白檀、要陽、滑鹽三漁陽郡舊縣,現在歸度遼將軍府直轄;為了繼續光複上穀郡、右北平郡的舊縣,沮授和田豐決議秋收之後開始行動。
“今漁陽舊縣已經光複,上穀且居、茹縣二縣尚懸於長城之外。此二縣乃白山餘脈之地,奈何我部義從多平原人,不習山戰,說到底,不外乎還是征募新卒。”田豐道。
“征募新卒?軍師以前對我提過此事。”劉和頓了頓:“這招募新卒容易!州內的流民日漸增多,彼等流民有不少是從常山、中山等郡國來的,常山、中山等郡國均多山,從中招募些習山戰、吃苦耐勞、能走山路的山民不難,難的是糧食也。”
田豐等的就是他這句話,說道:“主公如能下決心,我看這糧食並不算問題。”
“不算問題?”
“然也。”
劉和心中一動,笑道,“先生必已有對策,不要賣關子了,快說快說。”
“郡庫、縣庫缺糧,民家卻不缺糧。”
“先生是想?”
“正是,我想問民家借糧。”
“可是先生想過這麽做的後果麽?”竇清疑問道。
田豐故作不知其意,笑著反問道:“能有什麽後果?”
竇清想了一會:“大戰之後,不止郡庫、縣庫的糧食,民家的存糧也多被搶掠一空,而今幽州之各郡國都是缺糧。這次烏桓叛亂是從二月亂起的,雖然月即被平定了,但卻耽誤了春種,大多民家顆粒無收。本就缺糧,今年又顆粒無收,先生,你這是要從他們的嘴裏搶食、搶命啊!”
竇清這番話意思表達得很清楚:今年就算是有點收成,往年的存糧又多被烏桓人、鮮卑人搶走了,民家手裏怕也是沒有多少餘糧,民以食為天,沒有吃的就要餓死,田豐勸劉和如果向地方征糧,那麽就等同是在要民家的性命。
“普通民家固亦缺糧,強宗右姓、豪強大戶卻不然。”田豐笑了笑:“上穀、漁陽可不是右北平那個窮郡,這裏土豪多得是。”
本朝光武皇帝是借豪強大戶的勢力中興了漢室,所以本朝豪強在地方上的勢力遠比前漢強得多,就不說那些良田萬畝、僮仆千人的大豪強,便是尋常的小豪強——比如張飛家——往往也自建的有莊園,組建的有宗兵,有塢壁、有武裝,兵亂的時候就有自保之力。相比大的縣城,造反作亂的兵馬在初期更傾向於進攻縣城,因為這些塢壁星羅棋布,遍布鄉野,實在太多,要想打就得分兵,分兵就分散了力量,再一個,就算把這些塢壁都打下來,收獲也不一定有打下一個縣城多。
因此之故,兵亂之後,代郡、上穀、漁陽、右北平境內的普通百姓確有不少家破缺糧的,而這些豪強大戶卻大多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失。
“先生是想向上穀的魏、何、楊諸姓借糧麽?”
劉和閉上眼睛想了下:“長城之內和長城之外還是有區別啊,新政最大的問題是在於麵對既得利益的地主,不可操之過急。”
“不知先生對借糧此事有幾個把握?”劉和睜開眼睛看了看田豐。
“十分把握。”
“好!”
劉和當即親筆寫的募糧檄文,遞給田豐:“不知先生打算何時向廣寧諸姓傳此檄文?”
田豐接之觀覽,看罷大喜。
田豐募糧不是隻向廣寧一縣的大姓募糧,上穀八個縣他都要募,不過此事牽涉太大,卻不能一開始就同時向八個縣傳此檄文,所以他打算先在廣寧試試水,把廣寧搞定之後,再向其它七個縣下手。他不答劉和之問,反笑問道:“以主公之見,何時傳此檄文合適?”
“宜早不宜遲!”
“那就依主公之意。”
“此事非同小可,先生切不可操之過急也。”
其實田豐剛入將軍府時就自告奮勇,願為度遼軍募糧,隻是劉和因考慮到自己沒有完全掌控上穀郡,初來乍到,在本郡還沒有什麽根基所以婉拒了,直忍到今日,一方麵挾橫掃烏桓、鮮卑兩次大勝之威,一方麵自恃有了度遼將軍這個名號——在其位謀其政。
這才決意下手,不過雖然決定下手,他卻也不願因為此事而導致郡中的強宗大姓聯合起來反抗,故此叮囑田豐:不可急躁行事。
對田豐來說,自被劉和辟為度遼主簿後,劉和待他雖然甚厚,事事與他商量,凡是他舉薦的人才盡皆辟用,凡是他提出的可以采納的建議也都悉數采納,可是比起沮授、徐榮、劉備,甚至關羽、張飛這樣的劉和故交,田豐卻一直自覺均不如之,認為自己尚未能融入劉和的核心圈子,早就提足了勁兒想辦成募糧這件大事,希望能以此來奠定他在圈中的地位。
他為這件事準備了很長時間,已有了一個成熟的計劃。他從席上站起,行至堂中,麵向劉和,按劍挺身,大聲說道:“主公放心,此事豐必能辦得萬無一失!”
劉和笑道:“好,那我就靜候先生的佳音了。”
田豐不多廢話,下拜行了一禮,退出堂外,穿上鞋子,自去傳檄募糧。
沮授探頭向堂外看,看他出院去遠,轉臉笑對劉何說道:“主公,元皓剛健敢為,家又是北邊冠族,上有君之檄文、下有他親自操辦,募糧之事自是如反掌觀紋,手到擒來。”頓了頓,又道,“不過話說迴來,卻也不能大意。”
就像竇清說的,今年顆粒無收,糧食本就緊俏,那些豪強大戶一個個都不是善男信女,向他們要糧實同於下刀割他們的肉,魏氏、樂氏這樣的士族或許還好說,有田豐出麵,他們縱是不願,大約也不會生亂,可如楊氏、韓氏這樣的豪強卻就不一定了。
尤其是韓氏,因為劉和精兵簡政沙汰上穀郡兵一事,韓氏的族長對劉和已經十分不滿,私下裏多次去拜謁王聰等郡中大吏、串聯縣中的大小豪強,隱隱有聚眾與劉和相抗之意,募糧的檄文一下,可以預見必將會激起他更大的不滿,說不定就會借機作亂,搞些風波出來。
徐榮以為然,說道:“要不要把玄德、漢升召來?”
劉和把將軍府搬到廣寧後,把廣寧縣的治安收到了手裏,交給徐榮負責。縣內的治安現多在劉備的掌控下,縣城的防禦和縣外的治安則在黃忠的掌控下。
徐榮提議召二人來,卻是未雨綢繆,是建議劉和先做好軍備,以免真的出現韓氏等豪強大姓抗令作亂之事。
豪強大姓在地方上本就勢大,本朝自中興以來,各地州郡多次出現地方上的強宗右族圍攻郡縣吏員、乃至圍攻縣寺的事情,現今又是黃烏桓新破,郡中盜賊叢起,如果真的出現類似之事卻是半點也不奇怪。
劉和頷說道:“伯譽所慮甚是。”
即令侍衛堂外的劉修、虎賀、趙逸等親衛遣人去召劉備、黃忠。
卻說田豐出了將軍府,親去縣中諸姓家中傳達檄令。
他這段日子早把縣中諸大姓家中各有多少存糧摸了個清楚,傳達完檄令後,即分別向各家提出要求他們出糧的數目,此數目分是各家存糧之五分之一。
魏氏、張氏這樣的士族果然雖有不滿,卻也沒有當麵說什麽,隻是敷衍諾諾。
田豐也不和他們多搭話,讀完檄令、說過要求他們出糧的數目,即辭別離開,趕赴下一家。
跟著田豐一起去各家宣讀檄令的將軍府吏員在路上忍不住問田豐,說道:“主簿,適才魏、張兩家雖然當麵沒有拒絕,可察其顏色、聞其言辭,卻俱是敷衍之辭……萬一他們不肯出糧,又該如何是好?”
田豐冷笑了聲,說道:“豈不聞‘殺雞儆猴’?找隻雞出來殺了,他們就知道該怎麽做了。”
向魏氏、張氏等居住在縣裏的士族、豪強傳達過檄令,田豐等人出城去韓家。
“今漁陽舊縣已經光複,上穀且居、茹縣二縣尚懸於長城之外。此二縣乃白山餘脈之地,奈何我部義從多平原人,不習山戰,說到底,不外乎還是征募新卒。”田豐道。
“征募新卒?軍師以前對我提過此事。”劉和頓了頓:“這招募新卒容易!州內的流民日漸增多,彼等流民有不少是從常山、中山等郡國來的,常山、中山等郡國均多山,從中招募些習山戰、吃苦耐勞、能走山路的山民不難,難的是糧食也。”
田豐等的就是他這句話,說道:“主公如能下決心,我看這糧食並不算問題。”
“不算問題?”
“然也。”
劉和心中一動,笑道,“先生必已有對策,不要賣關子了,快說快說。”
“郡庫、縣庫缺糧,民家卻不缺糧。”
“先生是想?”
“正是,我想問民家借糧。”
“可是先生想過這麽做的後果麽?”竇清疑問道。
田豐故作不知其意,笑著反問道:“能有什麽後果?”
竇清想了一會:“大戰之後,不止郡庫、縣庫的糧食,民家的存糧也多被搶掠一空,而今幽州之各郡國都是缺糧。這次烏桓叛亂是從二月亂起的,雖然月即被平定了,但卻耽誤了春種,大多民家顆粒無收。本就缺糧,今年又顆粒無收,先生,你這是要從他們的嘴裏搶食、搶命啊!”
竇清這番話意思表達得很清楚:今年就算是有點收成,往年的存糧又多被烏桓人、鮮卑人搶走了,民家手裏怕也是沒有多少餘糧,民以食為天,沒有吃的就要餓死,田豐勸劉和如果向地方征糧,那麽就等同是在要民家的性命。
“普通民家固亦缺糧,強宗右姓、豪強大戶卻不然。”田豐笑了笑:“上穀、漁陽可不是右北平那個窮郡,這裏土豪多得是。”
本朝光武皇帝是借豪強大戶的勢力中興了漢室,所以本朝豪強在地方上的勢力遠比前漢強得多,就不說那些良田萬畝、僮仆千人的大豪強,便是尋常的小豪強——比如張飛家——往往也自建的有莊園,組建的有宗兵,有塢壁、有武裝,兵亂的時候就有自保之力。相比大的縣城,造反作亂的兵馬在初期更傾向於進攻縣城,因為這些塢壁星羅棋布,遍布鄉野,實在太多,要想打就得分兵,分兵就分散了力量,再一個,就算把這些塢壁都打下來,收獲也不一定有打下一個縣城多。
因此之故,兵亂之後,代郡、上穀、漁陽、右北平境內的普通百姓確有不少家破缺糧的,而這些豪強大戶卻大多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失。
“先生是想向上穀的魏、何、楊諸姓借糧麽?”
劉和閉上眼睛想了下:“長城之內和長城之外還是有區別啊,新政最大的問題是在於麵對既得利益的地主,不可操之過急。”
“不知先生對借糧此事有幾個把握?”劉和睜開眼睛看了看田豐。
“十分把握。”
“好!”
劉和當即親筆寫的募糧檄文,遞給田豐:“不知先生打算何時向廣寧諸姓傳此檄文?”
田豐接之觀覽,看罷大喜。
田豐募糧不是隻向廣寧一縣的大姓募糧,上穀八個縣他都要募,不過此事牽涉太大,卻不能一開始就同時向八個縣傳此檄文,所以他打算先在廣寧試試水,把廣寧搞定之後,再向其它七個縣下手。他不答劉和之問,反笑問道:“以主公之見,何時傳此檄文合適?”
“宜早不宜遲!”
“那就依主公之意。”
“此事非同小可,先生切不可操之過急也。”
其實田豐剛入將軍府時就自告奮勇,願為度遼軍募糧,隻是劉和因考慮到自己沒有完全掌控上穀郡,初來乍到,在本郡還沒有什麽根基所以婉拒了,直忍到今日,一方麵挾橫掃烏桓、鮮卑兩次大勝之威,一方麵自恃有了度遼將軍這個名號——在其位謀其政。
這才決意下手,不過雖然決定下手,他卻也不願因為此事而導致郡中的強宗大姓聯合起來反抗,故此叮囑田豐:不可急躁行事。
對田豐來說,自被劉和辟為度遼主簿後,劉和待他雖然甚厚,事事與他商量,凡是他舉薦的人才盡皆辟用,凡是他提出的可以采納的建議也都悉數采納,可是比起沮授、徐榮、劉備,甚至關羽、張飛這樣的劉和故交,田豐卻一直自覺均不如之,認為自己尚未能融入劉和的核心圈子,早就提足了勁兒想辦成募糧這件大事,希望能以此來奠定他在圈中的地位。
他為這件事準備了很長時間,已有了一個成熟的計劃。他從席上站起,行至堂中,麵向劉和,按劍挺身,大聲說道:“主公放心,此事豐必能辦得萬無一失!”
劉和笑道:“好,那我就靜候先生的佳音了。”
田豐不多廢話,下拜行了一禮,退出堂外,穿上鞋子,自去傳檄募糧。
沮授探頭向堂外看,看他出院去遠,轉臉笑對劉何說道:“主公,元皓剛健敢為,家又是北邊冠族,上有君之檄文、下有他親自操辦,募糧之事自是如反掌觀紋,手到擒來。”頓了頓,又道,“不過話說迴來,卻也不能大意。”
就像竇清說的,今年顆粒無收,糧食本就緊俏,那些豪強大戶一個個都不是善男信女,向他們要糧實同於下刀割他們的肉,魏氏、樂氏這樣的士族或許還好說,有田豐出麵,他們縱是不願,大約也不會生亂,可如楊氏、韓氏這樣的豪強卻就不一定了。
尤其是韓氏,因為劉和精兵簡政沙汰上穀郡兵一事,韓氏的族長對劉和已經十分不滿,私下裏多次去拜謁王聰等郡中大吏、串聯縣中的大小豪強,隱隱有聚眾與劉和相抗之意,募糧的檄文一下,可以預見必將會激起他更大的不滿,說不定就會借機作亂,搞些風波出來。
徐榮以為然,說道:“要不要把玄德、漢升召來?”
劉和把將軍府搬到廣寧後,把廣寧縣的治安收到了手裏,交給徐榮負責。縣內的治安現多在劉備的掌控下,縣城的防禦和縣外的治安則在黃忠的掌控下。
徐榮提議召二人來,卻是未雨綢繆,是建議劉和先做好軍備,以免真的出現韓氏等豪強大姓抗令作亂之事。
豪強大姓在地方上本就勢大,本朝自中興以來,各地州郡多次出現地方上的強宗右族圍攻郡縣吏員、乃至圍攻縣寺的事情,現今又是黃烏桓新破,郡中盜賊叢起,如果真的出現類似之事卻是半點也不奇怪。
劉和頷說道:“伯譽所慮甚是。”
即令侍衛堂外的劉修、虎賀、趙逸等親衛遣人去召劉備、黃忠。
卻說田豐出了將軍府,親去縣中諸姓家中傳達檄令。
他這段日子早把縣中諸大姓家中各有多少存糧摸了個清楚,傳達完檄令後,即分別向各家提出要求他們出糧的數目,此數目分是各家存糧之五分之一。
魏氏、張氏這樣的士族果然雖有不滿,卻也沒有當麵說什麽,隻是敷衍諾諾。
田豐也不和他們多搭話,讀完檄令、說過要求他們出糧的數目,即辭別離開,趕赴下一家。
跟著田豐一起去各家宣讀檄令的將軍府吏員在路上忍不住問田豐,說道:“主簿,適才魏、張兩家雖然當麵沒有拒絕,可察其顏色、聞其言辭,卻俱是敷衍之辭……萬一他們不肯出糧,又該如何是好?”
田豐冷笑了聲,說道:“豈不聞‘殺雞儆猴’?找隻雞出來殺了,他們就知道該怎麽做了。”
向魏氏、張氏等居住在縣裏的士族、豪強傳達過檄令,田豐等人出城去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