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劉和攤開一幅巨大的絹製地圖指著漁陽城說道:“鮮卑人想要什麽?漁陽的鐵和鹽。有了它們鮮卑人的軍械供應就更加充足更加有保障,鮮卑人可以通過它們獲得豐厚的賦稅收入,增強鮮卑的國力提高他們自己的生活。”


    “相反我們一旦失去漁陽,對已經步履維艱的幽州來說更是雪上加霜。能夠支撐幽州勉強度日的賦稅會大幅減少。隨之而來的就是百姓生活更加貧困,軍費開支會大幅萎縮。如此下去用不了多久幽州就會像紙紮的巨人一樣一觸即潰。”


    “失去漁陽遠比被胡人在境內擄掠一番要嚴重的多。慕容複非常清楚這一點,所以他一心一意要占據幽州北疆為鮮卑的進一步強大立下根基。這也是他故布疑兵和安排拓跋魯耶和我死磕的原因。”


    “去年鮮卑人最早的打算很有威脅性!在冬天來臨之前以優勢兵力奪下盧龍塞,然後通過漫長的冬季在漢軍無法反攻的情況下,牢牢守住和鞏固盧龍塞,為春天出兵攻打右北平郡占據絕對優勢。”


    “這樣春天一到鮮卑人就會聯合烏桓人從漁陽郡的南北兩翼同時出擊,一來可以掩護鮮卑主力攻打漁陽牽製其餘兩郡的兵力;二來可以對兩郡展開攻城掠地的軍事行動對兩郡百姓進行大肆地搶劫擄掠;三來在主攻不利的時候可以迅支援。然而由於我討虜營提前出兵支援又搶先占領了白檀縣,造成鮮卑人攻打盧龍塞失利兵力大損,使得他們不得不放棄了這個原來基本上無懈可擊的計劃。”


    “從當前的局勢可以看出鮮卑人在原來計劃的基礎上做了較大的修改。他們依舊以占據漁陽城威脅州府薊城為主要進攻目標。但在盧龍塞方向他們隻好實施詐術假裝集結大批部隊準備攻擊要塞以吸引本郡的軍隊主力,接著用拓跋魯耶死死拖住我。在上穀郡居庸方向展開強攻一來牽製上穀郡兵力,二來一旦奪取居庸可以會師漁陽。”


    “一旦居庸被攻破鮮卑人和烏桓人的勢力就在上穀郡、漁陽郡連成巨大的一片,這樣他們的軍隊就先立於不敗之地,他們互為犄角,進可攻退可守。到那時我們想重新奪迴漁陽難度就比較大了。”


    “在目前的形勢下盧龍塞的部隊可以分出一部分往漁陽進行支援,我討虜營可以從預備役中抽調一部分。如今熊氏的部隊尚在廣平,還沒有到漁陽和慕容部的大軍會合機會較好。我們以一部兵力突襲敵人九千大軍的一翼,成功的把握還是非常大的。”


    “一旦敵人在漁陽城下受挫,北麵居庸城又久攻不下,時間一長鮮卑人的糧草就有可能不濟。這時在我方援軍源源不斷趕到漁陽城的情況下,敵人眼見奪城的機會越來越小,除了撤軍別無它途。”


    中軍帳內鴉雀無聲大家都在默默地思考著。


    鮮於輔幹咳了一聲打破了屋內的沉默:“現在漁陽城下有九千大軍,我們需要多少人可以擊破它其中一翼?”


    沮授不假思索地說道:“至少三千人采取夜襲的方法,可以徹底殲滅鮮卑人的側翼。一旦鮮卑人的部隊陷入混亂,他們在短時間內根本就不可能組織起有效的反擊。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隻有先行撤退徐圖進攻。”


    鮮於輔對著劉和苦笑了一下,雙手一攤一言不發——盧龍塞程普要留部隊防守,他無論如何也沒有三千人可供抽調。


    劉和是不能拒絕鮮於輔,因為他的話其實是父親的意思,父親手裏有兩萬人,可是一萬二那是拿來奇襲茅荊壩的,剩下的要駐守廣陽郡、涿郡,維護治安。現在已經統帥五千去馳援漁陽,他隻能來找自己這個兒子。


    幽州的兵力紙麵確實多——在廣陽郡有兩萬餘人,代郡有五千人,漁陽郡有三千人,在涿郡有兩千人,在遼西郡有兩千人,遼東三千人,合計近三萬五千兵馬,若再加上雖不直屬但能調遣的遼東屬國長史公孫瓚部五千兵,還有玄菟郡、樂浪郡合計三千人,所以幽州軍總兵力達到了四萬三千人左右。其中遼西、遼東範圍的兵馬,劉虞是調不動的。


    幽州邊軍為什麽這麽少?


    劉和看著地圖愣了愣:“現在大漢的朝政完全被皇親國戚與內廷宦官把持著,各地的大小官員和門閥宗族都是依附他們而生存。在他們的支持下,這些地方官吏豪強都大肆吞並土地,盤剝百姓。大漢無數的財富都被集中在這些人手裏,從而出現了極度富有的大臣和豪族,極度貧窮的國家和百姓的奇怪現象。成千上萬的百姓忙碌了整整一年,往往還不夠交租上稅的。國家太窮邊境戰事又少,於是就削減軍隊,而各級軍官為了克扣更多的軍餉都虛報人數,結果造成部隊人數劇減。日後的黃巾之亂波及的範圍之大和這個原因不無關係。”


    這時鮮於輔打斷了劉和的思緒:“順之!你確信烏延他們不會在盧龍塞兵力空虛的時候,突然出擊攻打盧龍塞?”


    “功曹!據我隱元會密報,他們的確沒有實力再來一次進攻。去年的慘敗對於他們來說,起碼不是一年或者兩年就可以恢複元氣的。即使他們想進攻,沒有上萬人如何能攻破盧龍塞?東部鮮卑和烏延去年都吃了大虧,再想集結大軍鼓動更多的部落出兵出錢,根本就是竭澤而漁的行為,不會得到大多數部落領的響應。慕容複的中部鮮卑主力在圍攻漁陽,和在要陽拖住我,他自然不會愚蠢到在三條線上同時作戰,分兵前去攻打盧龍塞。”


    “順之,你認為留多少人守盧龍塞比較妥當?”鮮於輔問道。


    “一千五百人足夠了。”


    “那你討虜營?”


    “我隻能調兩千,大部分兵力要和拓跋魯耶死磕在要陽城下。”


    “我立刻讓程普,帶上盧龍塞的一千五百人馬立即出發,留以前一千五百人守。”鮮於輔他馬上就下了決定,救兵如救火時間就是一切這個道理誰都明白。


    “讓德謀和我在俊靡縣會師!功曹你先去吧。”劉和作揖道。


    鮮於輔走後,劉和召開緊急軍議。


    “諸君!現在的局勢各位已經知道了,我親自率兩千軍馬同程德謀部在俊靡會師,馳援漁陽。我軍計劃作出以下改動,諸將聽令!”


    “諾!”全體起立。


    “軍師、伯譽、漢升、升濟、子經同隱元會,堅守要陽;傳令白檀,玄德、綏安鞏固白檀,做好後勤。一切行動聽軍師!”劉和將佩劍、兵符交於沮授:“違令者,軍法處置!”


    “謹遵主公將令!”


    “雲長、翼德、建威點起兩千軍馬隨我馳援漁陽!”


    “諾!”關羽三人應諾。


    兩天後部隊到達俊靡縣和程普部會師,旋即快馬加鞭抵達雲蒙山,此處距離沽河六十裏。越過沽河再向東南走一百裏就是漁陽城。


    “羽行、德謀!你說的援軍為什麽還是沒有看到?按照路程計算他們應該比我們先到才對。”劉和望著正在逐漸變綠的大山擔心地說道:“你說的那個廣陽郡的兵曹掾史閻柔非常厲害嗎?”


    “閻子玉和我一樣都是漁陽人。他自小父母雙亡,後來參加了馬幫在草原上討生活。技擊好又擅長騎射,可以左右開弓箭無虛。他為人仗義、講信用、劫富濟貧,端的是條好漢!”


    劉和轉頭問了問韓猛:“建威你認識嗎?”


    “在北疆他非常有名氣,手下有幾十號人。幾年前聽說他突然不幹馬賊,帶著弟兄們迴大漢謀生去了。原來是和我一樣做了大漢軍官。”韓猛一副驚訝得模樣。


    劉和笑起來:“真想馬上見到他。”


    閻柔果然是一條好漢!二十五六年紀,身材七尺以上長短,麵峻耳大,唇闊口方,腮邊一部落腮胡須,一張棱角分明堅毅剛強的臉,一雙深沉的眼睛裏閃爍著機智和兇猛,還有江湖經曆的一份滄桑和成熟。


    劉和和他一見如故,彼此惺惺相惜,立即就熟悉起來。和鮮於輔、程普比起來,閻柔開朗豪爽,為人粗曠不羈。鮮於輔、程普就顯得內斂穩重,彬彬有禮得多。


    “潞城和雍奴的援軍集結得太慢,步兵又多實在是快不起來。”閻柔和劉和他們見麵之後立即解釋來遲的原因。


    “子玉兄帶來了多少部隊?”劉和著急地問道。


    “廣陽郡騎兵七百,潞縣和雍奴縣有騎兵三百,三地的步兵加起來有八百人。”隨即閻柔把兩城的帶兵縣尉章峭、田循叫過來。


    兩人看到名震邊塞的劉討虜居然是二十一歲比閻柔還小,臉上都露出難以相信的神色。


    “比不上你討虜營啊!一出手就是兩千騎兵厲害。”閻柔笑著說道。


    劉和苦笑:“為什麽這麽少?”


    “各地的郡國守相都不相信漁陽城能夠守得住,所以把主要兵力都放在堅守各自的城池上。按慣例胡人的部隊深入到內地後,因為擔心部隊的補給跟不上,一般在內地停留的時間都比較短。一旦他們攻打城池受阻,就會在城池附近的鄉村大肆擄掠一番然後就撤迴去。所以各地的長官對出兵支援一事都不是非常積極。”鮮於輔在一邊小聲解釋道。


    “難道鄉野黔首就不是大漢子民嗎?”一旁的關羽氣憤地說道:“沒有他們種糧織布,城裏人早就餓死了、凍死了。”


    “雲長!還是想想如何渡河作戰,不要生這些無謂的氣了。漁陽城的百姓還在盼著救兵呢!”鮮於輔立即小聲勸道。


    關羽憤怒地踢了一腳地上的雜草大聲吼道:“豪強地主可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襄武大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二二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二二八並收藏三國之襄武大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