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來臨,沒過幾日又開始下雪,漢軍大營卻緊張有序,透過轅門望去,在層層軍帳、片片槍戈之間有一頂龐大的青幕軍帳,帳篷上雖已有不少積雪,但帳外卻甲士林立毫不懈怠,帳前高豎漢軍大旗——那便是劉和的中軍大帳了。


    此時此刻,大帳裏雖然眾將列座,卻是一片沉默,唯有幾個炭火盆劈劈啪啪地作響。劉和坐在帥案邊一言不發,手裏攥著一根小木棍撥弄著盆子裏的炭火,兩眼直勾勾望著一塊燃燒將盡的木炭發愣;諸將也是一動不動眼巴巴瞅著他,仿佛一尊尊泥胎偶像。


    就這樣過了好一陣子,劉和才拋下那小木棍兒,環顧滿營將官道:“公與先生!刺史府招募冀州、青州流民充實廣陽、右北平,配合新政,我看有些東西便要先準備了。”


    沮授點頭道:“不錯,我認為首先要購置大批的糧食,移民屯田實邊,到了白草窪隻怕不僅是軍隊,還有移民的老百姓,都張著嘴要吃飯了,沒有糧食,就沒有安定,更何況馬上要過冬了。”


    “憲和你和翼德去趟州府,一是去刺史府多要點錢糧,二是拜托翼德族叔去徐州、兗州、豫州購買糧食。眼下還不知有多少流民,但糧食總是越多越好,一定盡量多的籌措糧食迴來。我們能不能過這一個冬,便看二君了。”


    “諾。”簡雍、張飛領命。


    “德謀、義公你部繼續鎮守盧龍,我率伯譽、漢升、玄德、綏安、雲長領五百精騎,先去白草窪附近的白檀鎮駐軍,勘察白草窪。”劉和指了指軍圖道。


    程普很嚴肅地接口說道:“主公,若再遇賊,切不可親身犯險了!諺雲:‘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君出身名家,才過群倫,日後必得國家大用,前途不可限量,豈可自輕、不惜身?這等陷陣殺賊之事,交給俺們去辦即可!”


    “德謀差矣!正因為我是漢室宗親,更要身先士卒!眾將士護的是我大漢江山,皆願拋頭顱、灑熱血,我的命是命,難道你們的命就不是命了麽?誰都是爹生母養的,出身可能不同,但是命沒有誰比誰高貴,昔日陳涉有言:‘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遂有高祖皇帝斬蛇起義,定鼎漢家基業,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我為宗室子弟當效高祖親上陣,不避箭矢。”


    劉和愴然道:“我寧願多帶將士迴家!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主公真乃仁義之主啊!有古名將之風。”沮授作揖道。


    “我等願為主公效死!”眾將下拜道。


    “不要輕言生死,要活著看到勝利。”劉和一一扶起諸將。


    十天後,簡雍、張飛帶著張世平和糧隊迴來了,還有三萬流民。遷徙的流民由沮授帶隊,簡雍、鄒靖護衛,劉和率部先行。


    自打踏入了白檀縣的地界,路開始難走了起來,越來越崎嶇,山勢也一天比一天陡峭,但更讓劉和等人心情沉重的是,因為廢棄已久,一路之上都是殘垣斷壁的房屋,偶爾路上有一些麵黃股瘦,一臉絕望之色的鄉民,在看到這支隊伍後,都默默無語,一言不發地尾隨在隊伍之後。


    但劉和來到白檀鎮,立刻就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這是一個鎮?


    黃土大路上立著一塊牌坊,上麵寫著白檀鎮三個字,這大概是此地最有人類文明痕跡的建築。牌坊後麵,殘破坍塌的土牆已經有了風化的跡象,到處都是窟窿,所以簡陋的城門隻是擺設遠遠看去,城裏有許多低矮破敗的房子,有的是茅屋,大概和窩棚差不多的建築;說是鎮,看樣子和一個村子也沒多大區別進得鎮,沿途所見,盡是老弱婦人,青壯男丁幾乎未見,還有衣衫襤褸的殘疾老頭上來乞討。


    此地戰爭頻發,死傷極多。一些鎮兵死了或殘了,依靠軍餉生存的家眷便失去了生活來源,上穀郡也無力繼續供養;於是那些人就會被強行遷出軍事據點,另劃一個地方和一些土地給他們自謀活路。


    貧瘠的耕地、落後的經濟,災荒、盜匪、兵禍橫行,漢軍內撤,又沒有強壯勞動力,人們活得相當艱難。這些遺民起初看見劉和的兵馬,以為是賊寇來了,後來才發現是漢軍。頓時全鎮一片哭泣,大漢官軍來了,漢家朝廷沒有放棄我等啊。


    劉和住的地方旁邊有一處茅草棚危房,裏麵住著一個孤苦伶仃的老婦,眼睛瞎了瘦得皮包骨頭,全靠鎮民施舍吊著一口氣。沒來多久就聽說她的事,丈夫和三個兒子陸續死在戰場上,女兒被鮮卑人南下時捉進草堆裏淩辱至死,而今全家就剩這麽一個半身入土的老婦人。


    活著,原來也是如許痛苦!


    劉備看不得這等慘事,常常把自己的口糧省下一部分給瞎老婦。


    張飛這廝卻偶爾牢騷罵罵咧咧:“活著作甚,眼睛一閉啥事都沒了,還活著有啥意思!”


    不過這廝就是嘴賤,說完也會丟下半張餅什麽的。劉和以為,一個人的好歹不必聽他說什麽、卻要看他做什麽。


    “玄德,紮營之後,煮些粥給這些鄉民們吧!”劉和吩咐道:“軍士們也改一天兩幹為一天一幹一稀,省些口糧,隻怕聞風而來的漢家遺民會越來越多。”


    劉和的預感很準,隨著漢軍重駐白檀,屯墾白草窪的消息傳開後,流民一天比一天多,跟著這支軍隊有粥喝,雖然不飽,但卻可以度命,最後竟然聚集了一千遺民。


    不過劉和聽到有個不好消息,這些遺民說——有個鮮卑小部落勾結馬賊準備打劫白檀鎮,可是劉和隻帶了五十騎。


    劉和一邊派劉備去請援,一麵集合百姓,他大聲說道:“現在朝廷迴來了!漢軍迴來了!我知在場當中有不少老兵,你們為國效命一生,都在為他人廝殺;現在蠻夷要踐踏你們的家園、要殺戮淩辱你們的親人,為自己而戰的時候到了!那鮮卑人燒殺劫掠眾所周知,不戰則死,拿起武器,將最後的一腔熱血用於保衛家人!諸位同袍、諸位兄妹,本將能與大家保土衛民決死沙場,感到有無限榮光!”


    慢慢地許多頭發花白的人從人群裏站出來了。


    “老兒從過軍殺過人。”


    “算上我一個,反正沒多少日子活頭,死了就死了……”


    那些自稱從過軍的老頭,全是起碼五十歲以上的;這地方根本沒青壯,有青壯也迴關內。劉和等人隻能降低標準選兵,挑那些看起來歲數不是七老八十的人,走路比較利索的、精神好些的。選了半天,得六十八人。


    這些老卒還從家裏刨出早不用的破銅爛鐵甲胄,聊勝於無,有的還有兵器。


    當天下午,劉和便托付關羽,讓他將士卒登記名冊。然後著手編製,自家五十騎獨立編為一隊;七十來人老弱鎮兵編為一隊,號鄉兵。又在鄉兵中提拔隊率三人。又讓每家百姓貢獻出鐵器送鎮中鐵匠鋪打造兵器以及構築工事。


    白檀鎮本來就有土夯的城牆,隻是年久失修多處坍塌破敗,現在征調民夫隻是把破敗的地方挖土修繕;取土直接用牆外挖壕溝的土、再和上粘土夯實。關羽的建議是一道牆加一道深溝,溝裏用削尖的木樁增加防禦;溝外釘上拒馬樁。人力和物資都十分匱乏,隻能做到這個地步。


    臨時組建的老弱鄉兵衣甲不全,老卒們翻出來的甲胄大多都生鏽損壞了。於是他們就用木塊和鑽空,做簡易鱗甲補充不全的衣甲,防護不太好,但總比沒有好。


    劉和召集關羽、張飛:“白檀鎮一麵是高山,三麵容易受敵,徒步測量估算牆長近二裏。我們的戰兵隻有百人,且多是老弱,如果死守,兵力不夠;我們騎兵少也缺缺弓箭遠程,對陣必敗。隻有設法誘敵入城,利用工事地形讓敵軍無法展開,憑借牆巷殲敵;因此我叫民夫在中央兩條大路上也築牆隔斷道路,便是這樣的意圖。”


    到了第二天晚上,白檀鎮四周還是死一般的寧靜,和無數的日子沒什麽兩樣。將士們倒有些擔心鮮卑兵不來了。想來奇怪,敵寇不來本是好事,現在人們卻反而期待來一仗。因為大夥忙了多日,砸鍋打鐵修築工事,又訓練了一番嚴陣以待,如果派不上用場豈不是白忙活一場?至於怎麽樣才是最好的結果,人們似乎並不去考慮。


    兵將摩拳擦掌,連鄉兵也不服老,翹首以盼,還有百來人打雜的民夫也每日到城門報到。劉和在四麵一裏地外各設了哨點,日夜派人輪番轉悠作為斥候。城牆上也每天有人當值守備,可謂完事備妥。


    “鮮卑狗怎麽還不來?”門外站哨的老卒也嘀咕起來。


    劉和由得他們議論,他嘴上當然不會說“不來更好”之類的話,以免打擊眾人的積極戰意。攻守之勢,防守方天然有優勢,不過是以放棄主動權為代價;打不打全憑別人,打到什麽程度也由不得自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襄武大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二二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二二八並收藏三國之襄武大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