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龍塞,即今河北喜峰口,位於徐無山麓的最東麵,坐落於兩山之間。左側是梅山,右側是雲山,灤河東南徑盧龍塞,塞道自無終縣東出度灤河,向林蘭陘,東至青陘,盧龍之險,峻阪縈折,故有九崢之名。
劉和站在關塞上長時間的仰望著,矗立在盧龍樓上的大纛。大纛高約十丈聳立入雲,黑色的旗麵上繡著一個巨大的“漢”字。
為大漢榮光而戰要開始了麽!
鐵馬破陣,疾風長槍,馳騁唯我大漢健兒。環刀寒衣,斬盡盧龍寒霜,白雲生處百戰紅斜陽。橫斷燕山,誰人敢爭鋒芒,吞鯨撼嶽隻消一刀光。
在接應韓當部返迴盧龍,劉和找程普了解要塞情況後,他一邊調遣人手出城,砍伐近城的林木,開挖壕溝,引灤河之水做護城河,做守城的準備;一邊下到軍營,用了幾天時間熟悉各部的情況。
兵法雲:知己知彼!就要迎來大戰了,兵可以不知將,將不能不知兵。
要塞本有守軍二千加上劉和的援軍一千四,共有兵三千四百餘,騎兵隻有六百騎,餘下全是步兵。
通常來說,步兵分為三類。一類是“甲士”,即重裝步兵,士卒多健壯勇猛,硬盔鐵甲齊全,裝備重型銳利兵器如戟、戈、矛等;一類是輕裝步兵,著皮甲,使用刀、劍、盾等輕型短柄的武器;一類是“蹶張士”,即弓弩兵,使用弓、弩。
這三千四餘兵裏最多的是輕裝步兵,占了一大半,一千六百人;弓弩兵次之,約八百人;甲士最少,隻有四百人。
甲士和輕裝步兵被混編在一起,兩千多人編成了一個“部”。依照慣例,弓弩兵、騎兵獨立編製,編成了三個“曲”。
劉和親自下到各部、曲,一個隊、一個隊的走過去,仔細核實兵員人數,並仔細檢查士卒裝備,同時仔細詢問平日的訓練情況。
隻是這三千四百餘人並不是每一個都能上陣殺敵。劉和在各曲、各隊都發現了不少白發老卒,一問年齡,老的六十多歲,小一點的也五十多了,鎧甲都穿不上、武器都拿不動了,還怎麽上陣殺敵?
有漢一代,特別是東漢,“募兵”分為兩類,一類是臨時招募,戰後解散;一類是長期在役的職業軍人。樂府詩唱道:“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說的就是後一種募兵,要塞裏那些五六十的老兵也正是屬於後者。
不過兩者又有不同之處。樂府詩裏唱的是一個隨軍出征、身不由己、想迴家而不能迴的老卒故事,要塞的這些老兵卻是因為家窮,為混口飯吃而留在軍中的。“募兵”要給錢的,就是合同工性質,生民不易,與其饑一頓、飽一頓,不如待在軍裏,還能有個溫飽。
各曲都有這樣的老卒,統計上來,一百多人。當此關頭,不合適將之辭退,萬一惹得其中有人生冤,反而不美。劉和索性把他們編成了一個屯,負責後勤補給。
安頓好老卒,調查完情況,劉和把屯長以上的軍官叫到一塊兒,開了一個小會。開會有兩個目的,一個是和軍官們熟悉熟悉,一個是大戰將至,做個戰前動員,激勵士氣。
程普說道:“要塞溝深壘高,城牆堅固,兵雖隻有三千餘,但後方徐無城中大戶眾多,合其賓客、徒附、奴婢,可得數千人,除此之外,如果不幸破關退守徐無,城中百姓數萬,去其老弱婦女,能協防殺賊的青壯亦有萬人。外有堅城高牆,內有兩萬能戰的軍民。何況要塞兵食有餘,軍械充沛。”
劉和想了下,問程普:“德謀,你說‘兵食有餘’,現塞中有存糧多少?”
“足夠萬人吃用半年。”
這是個好消息。
此時的烏桓大首領烏延,望著天上蒼白無力的太陽,縮了縮脖子。草原上的風太大了,還沒有到非常冷的天寒氣就已經開始往衣服裏麵鑽了。
烏延是個彪悍健壯的中年人,大約四十多歲,身材高大魁梧。由於歲月的侵蝕,皺紋過早的爬上了他的額頭。他有一雙象狼一樣的眼睛,兇狠和狡猾就寫在他削瘦的臉上。年青時他也是草原上的一條好漢,以勇猛好殺出名。後來他繼承了父親留下的部落率先在族內稱王,大漢的那些官僚怕他們惹是生非也不管,隨他們去鬧騰。
當鮮卑人找到他商議合力攻打盧龍塞,入侵幽州腹地時他毫不猶豫的答應了。他盼了這一天盼了不少年了。烏延為了入侵後分到更多的財產和土地,他和老朋友東部鮮卑首領彌加進行了多次商談,鮮卑人還是比較大方的基本上滿足了他的要求。於是他按照計劃先行率領三千大軍趕到了長峪溝子。
鮮卑大軍由東部鮮卑的四個大部落加上一些願意參加的小部落共五千大軍,不久之後也趕到了長峪溝子。
大軍快行進在草原上。
望著旌旗飄揚戰馬奔騰的隊伍,望著一張張興奮的臉,烏延心裏美滋滋的:盧龍塞等我把你奪下來,我就把你拆了,看你以後還怎麽擋我的道。
烏延看見鮮卑友軍闕基在幾個侍衛的簇擁下疾馳而來。烏延趕忙迎了上去。雖然他號稱汗魯王,但他的實力和財富並不比闕基的多,他在這幾位麵前擺大王的譜簡直就是笑話。
“大王辛苦了。”闕基對他隨便拱了拱手打了一個招唿。
闕基也是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
“首領辛苦。”烏延也拱拱手:“再有三十裏就是盧龍塞。”
闕基不在意地笑笑:“大首領送來的攻城工具正好用上。我們這些人馬背上打仗習慣了,真要攻城還是要加把勁的。”
烏延點點頭表示同意。
程普被一陣陣急促的鼓聲驚醒了,他一骨碌從胡椅上爬起來大步走出屋子,門邊的侍衛都用緊張的眼睛望著前方。
程普為了在第一時間看到敵軍走近盧龍塞,特意趕到了哨樓。由於最近太累,不知不覺他就坐在屋內睡著了。
程普看到了敵人,從遠處的地平線上,緩緩走來巨大的一群敵人。盧龍塞的士兵們幾乎在聽到報警鼓聲的同時一窩蜂的擁上了城樓。劉和和黃忠擠到城牆垛子邊上,向塞外的大草原上看去。
烏延的三千部隊居中,鮮卑闕基的兩千五百部隊在左翼,鮮卑素力的兩千五百部隊在右翼,整個大軍呈品字形整齊有序的往盧龍塞走來。
五彩繽紛的戰旗隨風飄揚,明晃晃的刀槍劍戟森嚴奪目,一隊隊步兵邁著整齊的步伐,一列列騎兵排成長長的隊列,在嘹亮高昂的牛角號聲指揮下,踩著一致的步伐堅定的走了過來。
城牆上漢軍默默的排成散亂的陣形,一動不動的望著敵人在向盧龍塞逐步接近,所有人的心跳都隨著敵人前進的步伐,而神經質的跳動著。
劉和慢慢看清了敵人的旗幟,他突然現素力的戰旗正對著自己這個方向而來。
程普看到軍士們很快就從震駭中驚醒過來,非常滿意的點點頭。他迴頭對站在身後的傳令兵說道:“告訴擊鼓手擂鼓整隊!”
傳令兵立即退出人群,對站在最外圍的旗令兵說道:“令擂鼓整隊。”
旗令兵立即跳到城牆垛子上站著對著盧龍樓上的鼓台打出了旗語。
一陣陣猛烈的鼓聲就象天上擊下的悶雷一樣,炸響在每一個士兵的耳畔。軍士們立即就象炸了鍋一樣四散奔跑尋找自己部隊的戰旗,以最快的度集結在戰旗下。
程普望著塞下左右兩部士兵列隊排好陣勢,心中不禁湧起萬丈豪情。
他猛地抽出長劍高舉過頂高聲吼叫:“為我大漢殺……”
周圍的士兵緊跟著他振臂高唿:“殺……”
更遠的士兵聽到了所有的士兵都聽到了就連擊鼓手都聽見了他們一個個神情激奮舉臂高唿:“殺……殺……”
一聲聲殺聲直衝雲霄震憾天宇。
烏延就象沒有聽到漢軍的唿喊,麵無表情的騎在馬上率領大軍堅決的往前走著。
雙方相距三百步,烏延舉手示意大軍停下,八千人馬就象一個人似的在巨大的牛角號聲中步伐一致的停了下來。
漢軍啞雀無聲整齊的站在城樓上,望著敵軍的動靜準備隨時投入戰鬥。
劉和站在關塞上長時間的仰望著,矗立在盧龍樓上的大纛。大纛高約十丈聳立入雲,黑色的旗麵上繡著一個巨大的“漢”字。
為大漢榮光而戰要開始了麽!
鐵馬破陣,疾風長槍,馳騁唯我大漢健兒。環刀寒衣,斬盡盧龍寒霜,白雲生處百戰紅斜陽。橫斷燕山,誰人敢爭鋒芒,吞鯨撼嶽隻消一刀光。
在接應韓當部返迴盧龍,劉和找程普了解要塞情況後,他一邊調遣人手出城,砍伐近城的林木,開挖壕溝,引灤河之水做護城河,做守城的準備;一邊下到軍營,用了幾天時間熟悉各部的情況。
兵法雲:知己知彼!就要迎來大戰了,兵可以不知將,將不能不知兵。
要塞本有守軍二千加上劉和的援軍一千四,共有兵三千四百餘,騎兵隻有六百騎,餘下全是步兵。
通常來說,步兵分為三類。一類是“甲士”,即重裝步兵,士卒多健壯勇猛,硬盔鐵甲齊全,裝備重型銳利兵器如戟、戈、矛等;一類是輕裝步兵,著皮甲,使用刀、劍、盾等輕型短柄的武器;一類是“蹶張士”,即弓弩兵,使用弓、弩。
這三千四餘兵裏最多的是輕裝步兵,占了一大半,一千六百人;弓弩兵次之,約八百人;甲士最少,隻有四百人。
甲士和輕裝步兵被混編在一起,兩千多人編成了一個“部”。依照慣例,弓弩兵、騎兵獨立編製,編成了三個“曲”。
劉和親自下到各部、曲,一個隊、一個隊的走過去,仔細核實兵員人數,並仔細檢查士卒裝備,同時仔細詢問平日的訓練情況。
隻是這三千四百餘人並不是每一個都能上陣殺敵。劉和在各曲、各隊都發現了不少白發老卒,一問年齡,老的六十多歲,小一點的也五十多了,鎧甲都穿不上、武器都拿不動了,還怎麽上陣殺敵?
有漢一代,特別是東漢,“募兵”分為兩類,一類是臨時招募,戰後解散;一類是長期在役的職業軍人。樂府詩唱道:“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說的就是後一種募兵,要塞裏那些五六十的老兵也正是屬於後者。
不過兩者又有不同之處。樂府詩裏唱的是一個隨軍出征、身不由己、想迴家而不能迴的老卒故事,要塞的這些老兵卻是因為家窮,為混口飯吃而留在軍中的。“募兵”要給錢的,就是合同工性質,生民不易,與其饑一頓、飽一頓,不如待在軍裏,還能有個溫飽。
各曲都有這樣的老卒,統計上來,一百多人。當此關頭,不合適將之辭退,萬一惹得其中有人生冤,反而不美。劉和索性把他們編成了一個屯,負責後勤補給。
安頓好老卒,調查完情況,劉和把屯長以上的軍官叫到一塊兒,開了一個小會。開會有兩個目的,一個是和軍官們熟悉熟悉,一個是大戰將至,做個戰前動員,激勵士氣。
程普說道:“要塞溝深壘高,城牆堅固,兵雖隻有三千餘,但後方徐無城中大戶眾多,合其賓客、徒附、奴婢,可得數千人,除此之外,如果不幸破關退守徐無,城中百姓數萬,去其老弱婦女,能協防殺賊的青壯亦有萬人。外有堅城高牆,內有兩萬能戰的軍民。何況要塞兵食有餘,軍械充沛。”
劉和想了下,問程普:“德謀,你說‘兵食有餘’,現塞中有存糧多少?”
“足夠萬人吃用半年。”
這是個好消息。
此時的烏桓大首領烏延,望著天上蒼白無力的太陽,縮了縮脖子。草原上的風太大了,還沒有到非常冷的天寒氣就已經開始往衣服裏麵鑽了。
烏延是個彪悍健壯的中年人,大約四十多歲,身材高大魁梧。由於歲月的侵蝕,皺紋過早的爬上了他的額頭。他有一雙象狼一樣的眼睛,兇狠和狡猾就寫在他削瘦的臉上。年青時他也是草原上的一條好漢,以勇猛好殺出名。後來他繼承了父親留下的部落率先在族內稱王,大漢的那些官僚怕他們惹是生非也不管,隨他們去鬧騰。
當鮮卑人找到他商議合力攻打盧龍塞,入侵幽州腹地時他毫不猶豫的答應了。他盼了這一天盼了不少年了。烏延為了入侵後分到更多的財產和土地,他和老朋友東部鮮卑首領彌加進行了多次商談,鮮卑人還是比較大方的基本上滿足了他的要求。於是他按照計劃先行率領三千大軍趕到了長峪溝子。
鮮卑大軍由東部鮮卑的四個大部落加上一些願意參加的小部落共五千大軍,不久之後也趕到了長峪溝子。
大軍快行進在草原上。
望著旌旗飄揚戰馬奔騰的隊伍,望著一張張興奮的臉,烏延心裏美滋滋的:盧龍塞等我把你奪下來,我就把你拆了,看你以後還怎麽擋我的道。
烏延看見鮮卑友軍闕基在幾個侍衛的簇擁下疾馳而來。烏延趕忙迎了上去。雖然他號稱汗魯王,但他的實力和財富並不比闕基的多,他在這幾位麵前擺大王的譜簡直就是笑話。
“大王辛苦了。”闕基對他隨便拱了拱手打了一個招唿。
闕基也是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
“首領辛苦。”烏延也拱拱手:“再有三十裏就是盧龍塞。”
闕基不在意地笑笑:“大首領送來的攻城工具正好用上。我們這些人馬背上打仗習慣了,真要攻城還是要加把勁的。”
烏延點點頭表示同意。
程普被一陣陣急促的鼓聲驚醒了,他一骨碌從胡椅上爬起來大步走出屋子,門邊的侍衛都用緊張的眼睛望著前方。
程普為了在第一時間看到敵軍走近盧龍塞,特意趕到了哨樓。由於最近太累,不知不覺他就坐在屋內睡著了。
程普看到了敵人,從遠處的地平線上,緩緩走來巨大的一群敵人。盧龍塞的士兵們幾乎在聽到報警鼓聲的同時一窩蜂的擁上了城樓。劉和和黃忠擠到城牆垛子邊上,向塞外的大草原上看去。
烏延的三千部隊居中,鮮卑闕基的兩千五百部隊在左翼,鮮卑素力的兩千五百部隊在右翼,整個大軍呈品字形整齊有序的往盧龍塞走來。
五彩繽紛的戰旗隨風飄揚,明晃晃的刀槍劍戟森嚴奪目,一隊隊步兵邁著整齊的步伐,一列列騎兵排成長長的隊列,在嘹亮高昂的牛角號聲指揮下,踩著一致的步伐堅定的走了過來。
城牆上漢軍默默的排成散亂的陣形,一動不動的望著敵人在向盧龍塞逐步接近,所有人的心跳都隨著敵人前進的步伐,而神經質的跳動著。
劉和慢慢看清了敵人的旗幟,他突然現素力的戰旗正對著自己這個方向而來。
程普看到軍士們很快就從震駭中驚醒過來,非常滿意的點點頭。他迴頭對站在身後的傳令兵說道:“告訴擊鼓手擂鼓整隊!”
傳令兵立即退出人群,對站在最外圍的旗令兵說道:“令擂鼓整隊。”
旗令兵立即跳到城牆垛子上站著對著盧龍樓上的鼓台打出了旗語。
一陣陣猛烈的鼓聲就象天上擊下的悶雷一樣,炸響在每一個士兵的耳畔。軍士們立即就象炸了鍋一樣四散奔跑尋找自己部隊的戰旗,以最快的度集結在戰旗下。
程普望著塞下左右兩部士兵列隊排好陣勢,心中不禁湧起萬丈豪情。
他猛地抽出長劍高舉過頂高聲吼叫:“為我大漢殺……”
周圍的士兵緊跟著他振臂高唿:“殺……”
更遠的士兵聽到了所有的士兵都聽到了就連擊鼓手都聽見了他們一個個神情激奮舉臂高唿:“殺……殺……”
一聲聲殺聲直衝雲霄震憾天宇。
烏延就象沒有聽到漢軍的唿喊,麵無表情的騎在馬上率領大軍堅決的往前走著。
雙方相距三百步,烏延舉手示意大軍停下,八千人馬就象一個人似的在巨大的牛角號聲中步伐一致的停了下來。
漢軍啞雀無聲整齊的站在城樓上,望著敵軍的動靜準備隨時投入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