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明月第一次在沒有被捆住,沒有消耗光法力的情況下,睡覺了。
她對此還沒有什麽反應。
雖然一開始還是睡不著,但是很快,還是進入了夢鄉。
作為一個嬌滴滴的大小姐,她哪裏做過什麽活計。
所以,她也是累了一天了,此時終於可以好好休息,當真是睡了一個非常舒適的晚上。
直到天亮。
門有聲響。
軒轅明月一下子驚醒了。
身處異域,而且是幾乎的絕境,軒轅明月無法說自己能夠把持住。
而且,王劍啊這家夥,說來說去都看起來不懷好意。
“咚咚咚。”
軒轅明月驚駭之下,穿好衣服後,過了一會,才慢慢打開門。
“昨晚睡得如何,怎麽這麽晚。”
“你有什麽事情。”
“吃飯啊。”
王劍手中托著個盤子,笑容可掬。
裏麵居然有不是炸雞的早餐。
“這裏還是有儲存的,可以找到一些不是炸雞的食物,不知道你喜歡什麽,我就給你準備了一些養胃的豆漿,嗯,話說,大家都是中國人,你知道豆漿吧。”
“我當然知道。”
軒轅明月隱約覺得,王劍這種把人當沒見過世麵的土包子的做法非常讓她不滿。
“吃吧。”
王劍自顧自的就這麽走了進來,好似進入的是女友的房間,當然了,軒轅明月忽略了這一點。
軒轅明月當然知道豆漿。
哪怕沒有生活在地球,但為了做一名合格的間諜,她肯定是有類似這方麵的培訓的。
畢竟,大豆蛋白可是極其優秀的蛋白啊。
試探著喝了一口,起碼是口熱湯啊。
中國人對喝熱水是有熱情的。
中國人喝了幾千年熱水了,這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傳統。
為了淨化水質,古人發明了一種叫做“石子加熱法”的淨化方法。《周禮》有記載,往水中投擲熱石可滅蟲防疫。於是古人通過把小石子燒的滾燙放入水中來獲得熱水。《養生要集》中也有雲:“凡煮水飲之,重病無緣生也。”
不過由於古時科技水平,經濟水平有限,能喝上熱水熱茶的人,隻是那很小的一部分上層社會的人。
因為,不是每個家庭都買得起專門燒熱水的壺,不是每家人都舍得用柴火去燒熱水,隻有來客人、或者老人、孕婦才能享受到喝熱水的待遇。
其實,喝熱水在中國已有四千多年的曆史了,《孟子》中記載:“冬日則飲湯”。“湯”便是熱水或開水。在古人看來喝涼水是有害健康的,而喝熱水卻有很好的養生保健、減緩病情的功能。
動物在進行飲食的時候,警惕心會降低的啊。
王劍忽然坐在對麵,說道:“我叫王劍,今年19歲,有女友,很忠誠,沒什麽不良嗜好,最擅長火係法術,飲食沒什麽特別的喜好和忌諱,生日是冬天還早,晚上睡覺不夢遊不打唿嚕,喜好的類型是高個條順的,額,所以你安全的很……”
喝了口豆漿,擦了擦嘴角,軒轅明月卻是喝道:“你說了半天什麽意思,哆哆嗦嗦的,討人厭。”
“以後,你我就真的要在此地長相廝守,永世難離,考慮到我們曾經的對抗狀態,我必須先坦露一些自己的秘密,才能換取你的信任,畢竟,明月,以後,我是要把生命和後背交給你的啊。”
人和人之間信任的基礎是背叛的代價很大。
在博弈論中,囚徒困境是無解的,因為兩個囚犯(或者商人與顧客),不能夠相互信任,他們最終都會背叛彼此。更大一些的社會困境,比如軍備競賽、公地悲劇以及搭便車問題也同樣難以解決。在邏輯層麵上,背叛是唯一可行的選擇,而該選擇最終會給整個群體利益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這個問題不是關於人的,而是關於困境的。2社會困境是在群體利益與一些衝突的個人利益中做出選擇。假設個體總是盡量最小化他們的囚禁時間,或者最大化他們的捕魚量、短期利潤。但在現實世界中,人們要比這些複雜很多。我們的衝突利益更加瑣碎與多樣化,它們很主觀,並依情景而定。我們也會試圖最大化個人利益之外的其他利益。因此,我們的社會困境是我們與其他人不斷發展的關係的一部分。
社會通過將服從群體利益變為個人最佳利益來解決社會困境。我們做這些事情是如此自然,以至於我們都沒有覺察到困境的存在。因為有了法律與警察,偷寬屏電視機的選擇並不比不偷會好到哪兒去。因為大家都會有所反應,背叛朋友並不是什麽明智的選擇。當然,不被囚禁比冒著坐六年牢的風險要大,而盡可能多地捕魚比少捕要強,但即使是這些評估也都不一定能夠經得起人們豐富情感的推敲。不被囚禁卻背上叛徒的名聲真的比在獄中待六年要好?捕撈更多的魚卻破壞海洋供養能力真的比少捕撈一些(甚至其他人都比你捕撈得多)要好?這些問題的答案依情況而定,將根據你是誰、你是做什麽的以及你在哪裏決定。
信任就是在對方可能背叛自己的時候,相信對方不會背叛自己。而囚徒困境的破解恰恰是人類之間互相信任的範例。這種信任並不來源於虛無縹緲的信任感,而源於演化為人類設計的理性思維。
信任是在人類合作的過程中逐漸誕生的。比起其他動物,人類達成了空前規模和程度的信任和合作。動物們是短視的,當它們發現背叛對方能獲得巨大利益時,沒有什麽能阻止它們做出互相背叛的行為。而人類的理性能幫助人類自我控製,將眼光放在未來的長遠利益上,甚至設計出各種製度,來防止背叛者獲利,鼓勵合作者之間的合作。人類的專業分工的大大提高了物品和知識的生產效率,這也需要信任作為基礎。沒有信任,你怎麽能相信別人賣給你的麵包能不能吃呢?別人給你做的衣服能不能穿?別人給你蓋的房子能不能住?
而信任不僅僅是人類在物競天擇中勝過其他物種的武器,也是在人類內部競爭中,一個群體強於另一個群體的法寶。在一個彼此信任的社會共同體中,彼此猜忌造成的成本便會降到最低。經濟共同體可以專注於把蛋糕做大,而不是費心防止別人多分蛋糕。
隻要牽涉到另一個人,沒有什麽東西是百分之百值得相信的。所以,信任本質上,其實等於“冒險”。因為客觀來講,信任都是有可能會犯錯的。所以信任的產生,不是我怎麽樣才可以不犯錯,而是由我來判斷,什麽條件下敢於放手一試,也就是說:「隻要我做好準備,我就可以信他」。這是一個完全主觀的決定,也是一個完全有可能犯錯的決定。信任的本質,就是在客觀信息不足的情況下,憑借不完整的信息,做一次冒險。假如信息完整了,全攤到桌麵上,也就無所謂「信任」或「不信任」一說。不存在萬無一失的信任。我們永遠不知道未來如何,是好是壞,但麵對那樣的不確定性,又隻能不顧一切地下一個決心。否則,一段關係就無法向前。信任就是這種不顧一切的衝動。兩個人建立關係的那一刻,等於就是在說:「我不知道你未來會怎麽樣,但我還是不顧一切把自己交給你。」所以婚禮誓詞上才說:無論她將來是富有還是貧窮、或無論健康或是疾病,你都願意和她永遠在一起嗎?另一個人說:我願意。這三個字是很神聖的,她是在說:為了你我願意冒險,我授予你傷害我的權力。
我們並不像狒狒那樣。我們不僅與那些認識的人協作共事,甚至連那些從未謀麵的陌生人都可以和平相處。我們公平地對待陌生人,有些時候甚至是無私利他的。我們將集體的利益置於個人的私心之上。更重要的是,我們還會限製別人自私的行為。
我們通過自身的親社會衝動與社會性壓力的共同作用來防止發生越軌行為,這是適用於原始的群體狩獵社會、文明社會以及當今的全球化社會的共同方式。
信任是一種建立合作的能力。擅長合作的人,在選擇可信任的人方麵或在被人信任方麵必有一樣所長,或兩者皆有。我們可以看到劇裏一旦開始懷疑身邊所有人,這個老大應該撐不過兩集了。人類和動物很重要的一個區別就是組織更龐大更複雜更精細。成功甚至能用被多少人信任,及信任多少人這些指標來量化。
因為天性的差異,我們降臨到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厭惡,這無可厚非,但是你有沒有發現,似乎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卻似乎越來越容易去發現自己的生活中充滿了厭惡的東西,而越來越難以找到讓自己喜歡的東西,我們逐漸感慨生活太無趣了,太苦了,像一個圍城一樣不自由,似乎僅僅為了讓自己開心一些,就要費老鼻子勁,還費力不討好,好像讓歡喜一些,輕鬆一下,然而一切卻是那麽的難,那麽的難。我們越來越清楚自己不想要什麽,卻也越來越難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發現這一點的時候,真的讓人很沮喪。想起童年自由爛漫、無拘無束、沒心沒肺的時光,簡直感概一個人怎麽可以活成這樣。難道大人的世界、成年人的世界就真的意味著是如此束縛、無聊、充滿無奈和冰冷的規則嗎?成人的世界跟孩子的世界確實不一樣,因為成年人的特征是要學會自我負責,認識到這一點,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標誌,但是我想說的是,僅僅意識到這一點,還遠遠不夠,意識到這一點,或許隻是讓你能適應社會生活,不至於在社會生活中出問題,甚至取得一些小成績和小成就,但固守這一點突破不了這一點,卻也容易讓你活的不快樂。見了那麽多人之後,我越來越發現,在這一切現象之後,是我們過多的內化了外界的標準,並且為了獲取外界這些看似優越的標準,而逐漸犧牲掉自己的天性導致的。一句話,我們在生活中過多的使用了排斥原則,而不是容納原則。而這導致的後果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深陷於排斥的牢籠,深陷孤獨、懷疑與冷漠。我們互相指責,互不信任,相互攀比,相互看不起。我們每個人都追求優秀和卓越,卻讓整個的生活陷入競爭和征服,所以我們緊張,我們不放鬆。
這種人很難跟人締結有親和力和親密的關係,因為或許他整個的自信都是建立在自己的優越之上,也或許他隻能跟那些不如他的人比較親和,因為這樣的人對他的威脅很少,不會影響他的安全感,所以他防範的神經不用繃的那麽緊。但這種親和基本是一種有限的親和,它更像是一種施舍。潛意識裏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人會過度使用這一規則,也就是覺得自己不如別人,然後在意識層麵就會過度補償:我要比你們都好(強)。一個人如果在早年習得了人是有高低貴賤之分,人並不平等的觀念,那麽他一定會過度追求高和貴,而避免讓自己陷入低和賤之中。如果一個人早年曾經處於很弱的位置,他品嚐過過多因為弱而帶來的卑微淩辱和無助,他長大了就一定會避免讓自己處於那種位置。他需要高高在上。總是認為自己高人一等的人是沒法跟人有真正的親和力的,因為親和力意味著人人平等,這意味著需要把自己從優越之處釋放出來,敢於承認自己平凡、普通。把自己當一個“神”一樣不食煙火和過於強大的虛化,本質上是因為對這個世界充滿排斥,而這種排斥的根源又來在於可能早年遭遇過排斥或者創傷。所以,對這個世界,即便後來我也是愛它的,但是終歸我是不那麽信任它的,因為它創傷過我,甚至並不接納我。其實把跟世界的關係建立在恐懼之上的人比比皆是。或許,我們都是曾經被世界傷害過的人,終於有一天,我們獲得了權力,有了保護自己的能力,同時也有了傷害別人的權力。或許,我們也不傷害任何人,但是我們彼此沒有信任,我們跟世界隔著距離,也就是跟人隔著距離。當我們跟人接觸的時候,我們會習慣性的看到別人那些讓人討厭的地方,我們會經常表達出對這些特質的不喜歡,我們臉上掛滿了不喜歡,卻很吝嗇的表達我們喜歡什麽。就像我們的心,充滿了批判,就越來越少接納。所以當我們自以為很善意的指出別人的“不足”之處時,卻常常引發別人的反感,沒有取得我們想要的結果。這也是很多人在管理或人際中出現的問題,總是關注別人的缺點,喜歡指出別人的缺點,希望別人改變。其實關係的秘訣在於:你要別人表現出什麽品質,你需要首先信任他能表現出這個品質,然後鼓勵他表現這個品質,當他表現出這個品質的時候,及時的讚美他,強化他。看上去是個很簡單的事情,卻是兩種價值觀的不同:前者是選擇恐懼,後者是選擇信任。
我們每個人也都是平等的,因為人人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價值點,僅僅也僅僅在這一點上,我看到了世界上真正的平等。而其他任何的優越之處,不過都是虛幻。因為人生最大的平等在於人人都有相同的喜怒哀樂,相同的感受。這一點並不會因為你貧窮、富裕,是男是女,你是上層還是下層,是乞丐還是皇帝而改變。當你不能承認別人的價值點,你也就無法接納自己,你就會固守著排斥規則,但是雖然你排斥外界成功了,但是你排斥自己也成功了,你在不接納自己的道路上又進了一步。所以選擇信任別人,也就是選擇信任自己,相信我本真的自己足夠好,我不需要拚命抱住很多虛幻之物來裝飾自己,我踏實的站在大地上。我不害怕被打敗,不害怕出洋相,不害怕別人看不起我,當我覺得哪裏做的不好的時候,我是可以提升自己的,而不是拚命維護自己。當我們把自我看成是一個一成不變的僵化之物,而沒有把它看成是一個生命,可以成長的生命時,我們的發展就會受限。
她對此還沒有什麽反應。
雖然一開始還是睡不著,但是很快,還是進入了夢鄉。
作為一個嬌滴滴的大小姐,她哪裏做過什麽活計。
所以,她也是累了一天了,此時終於可以好好休息,當真是睡了一個非常舒適的晚上。
直到天亮。
門有聲響。
軒轅明月一下子驚醒了。
身處異域,而且是幾乎的絕境,軒轅明月無法說自己能夠把持住。
而且,王劍啊這家夥,說來說去都看起來不懷好意。
“咚咚咚。”
軒轅明月驚駭之下,穿好衣服後,過了一會,才慢慢打開門。
“昨晚睡得如何,怎麽這麽晚。”
“你有什麽事情。”
“吃飯啊。”
王劍手中托著個盤子,笑容可掬。
裏麵居然有不是炸雞的早餐。
“這裏還是有儲存的,可以找到一些不是炸雞的食物,不知道你喜歡什麽,我就給你準備了一些養胃的豆漿,嗯,話說,大家都是中國人,你知道豆漿吧。”
“我當然知道。”
軒轅明月隱約覺得,王劍這種把人當沒見過世麵的土包子的做法非常讓她不滿。
“吃吧。”
王劍自顧自的就這麽走了進來,好似進入的是女友的房間,當然了,軒轅明月忽略了這一點。
軒轅明月當然知道豆漿。
哪怕沒有生活在地球,但為了做一名合格的間諜,她肯定是有類似這方麵的培訓的。
畢竟,大豆蛋白可是極其優秀的蛋白啊。
試探著喝了一口,起碼是口熱湯啊。
中國人對喝熱水是有熱情的。
中國人喝了幾千年熱水了,這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傳統。
為了淨化水質,古人發明了一種叫做“石子加熱法”的淨化方法。《周禮》有記載,往水中投擲熱石可滅蟲防疫。於是古人通過把小石子燒的滾燙放入水中來獲得熱水。《養生要集》中也有雲:“凡煮水飲之,重病無緣生也。”
不過由於古時科技水平,經濟水平有限,能喝上熱水熱茶的人,隻是那很小的一部分上層社會的人。
因為,不是每個家庭都買得起專門燒熱水的壺,不是每家人都舍得用柴火去燒熱水,隻有來客人、或者老人、孕婦才能享受到喝熱水的待遇。
其實,喝熱水在中國已有四千多年的曆史了,《孟子》中記載:“冬日則飲湯”。“湯”便是熱水或開水。在古人看來喝涼水是有害健康的,而喝熱水卻有很好的養生保健、減緩病情的功能。
動物在進行飲食的時候,警惕心會降低的啊。
王劍忽然坐在對麵,說道:“我叫王劍,今年19歲,有女友,很忠誠,沒什麽不良嗜好,最擅長火係法術,飲食沒什麽特別的喜好和忌諱,生日是冬天還早,晚上睡覺不夢遊不打唿嚕,喜好的類型是高個條順的,額,所以你安全的很……”
喝了口豆漿,擦了擦嘴角,軒轅明月卻是喝道:“你說了半天什麽意思,哆哆嗦嗦的,討人厭。”
“以後,你我就真的要在此地長相廝守,永世難離,考慮到我們曾經的對抗狀態,我必須先坦露一些自己的秘密,才能換取你的信任,畢竟,明月,以後,我是要把生命和後背交給你的啊。”
人和人之間信任的基礎是背叛的代價很大。
在博弈論中,囚徒困境是無解的,因為兩個囚犯(或者商人與顧客),不能夠相互信任,他們最終都會背叛彼此。更大一些的社會困境,比如軍備競賽、公地悲劇以及搭便車問題也同樣難以解決。在邏輯層麵上,背叛是唯一可行的選擇,而該選擇最終會給整個群體利益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這個問題不是關於人的,而是關於困境的。2社會困境是在群體利益與一些衝突的個人利益中做出選擇。假設個體總是盡量最小化他們的囚禁時間,或者最大化他們的捕魚量、短期利潤。但在現實世界中,人們要比這些複雜很多。我們的衝突利益更加瑣碎與多樣化,它們很主觀,並依情景而定。我們也會試圖最大化個人利益之外的其他利益。因此,我們的社會困境是我們與其他人不斷發展的關係的一部分。
社會通過將服從群體利益變為個人最佳利益來解決社會困境。我們做這些事情是如此自然,以至於我們都沒有覺察到困境的存在。因為有了法律與警察,偷寬屏電視機的選擇並不比不偷會好到哪兒去。因為大家都會有所反應,背叛朋友並不是什麽明智的選擇。當然,不被囚禁比冒著坐六年牢的風險要大,而盡可能多地捕魚比少捕要強,但即使是這些評估也都不一定能夠經得起人們豐富情感的推敲。不被囚禁卻背上叛徒的名聲真的比在獄中待六年要好?捕撈更多的魚卻破壞海洋供養能力真的比少捕撈一些(甚至其他人都比你捕撈得多)要好?這些問題的答案依情況而定,將根據你是誰、你是做什麽的以及你在哪裏決定。
信任就是在對方可能背叛自己的時候,相信對方不會背叛自己。而囚徒困境的破解恰恰是人類之間互相信任的範例。這種信任並不來源於虛無縹緲的信任感,而源於演化為人類設計的理性思維。
信任是在人類合作的過程中逐漸誕生的。比起其他動物,人類達成了空前規模和程度的信任和合作。動物們是短視的,當它們發現背叛對方能獲得巨大利益時,沒有什麽能阻止它們做出互相背叛的行為。而人類的理性能幫助人類自我控製,將眼光放在未來的長遠利益上,甚至設計出各種製度,來防止背叛者獲利,鼓勵合作者之間的合作。人類的專業分工的大大提高了物品和知識的生產效率,這也需要信任作為基礎。沒有信任,你怎麽能相信別人賣給你的麵包能不能吃呢?別人給你做的衣服能不能穿?別人給你蓋的房子能不能住?
而信任不僅僅是人類在物競天擇中勝過其他物種的武器,也是在人類內部競爭中,一個群體強於另一個群體的法寶。在一個彼此信任的社會共同體中,彼此猜忌造成的成本便會降到最低。經濟共同體可以專注於把蛋糕做大,而不是費心防止別人多分蛋糕。
隻要牽涉到另一個人,沒有什麽東西是百分之百值得相信的。所以,信任本質上,其實等於“冒險”。因為客觀來講,信任都是有可能會犯錯的。所以信任的產生,不是我怎麽樣才可以不犯錯,而是由我來判斷,什麽條件下敢於放手一試,也就是說:「隻要我做好準備,我就可以信他」。這是一個完全主觀的決定,也是一個完全有可能犯錯的決定。信任的本質,就是在客觀信息不足的情況下,憑借不完整的信息,做一次冒險。假如信息完整了,全攤到桌麵上,也就無所謂「信任」或「不信任」一說。不存在萬無一失的信任。我們永遠不知道未來如何,是好是壞,但麵對那樣的不確定性,又隻能不顧一切地下一個決心。否則,一段關係就無法向前。信任就是這種不顧一切的衝動。兩個人建立關係的那一刻,等於就是在說:「我不知道你未來會怎麽樣,但我還是不顧一切把自己交給你。」所以婚禮誓詞上才說:無論她將來是富有還是貧窮、或無論健康或是疾病,你都願意和她永遠在一起嗎?另一個人說:我願意。這三個字是很神聖的,她是在說:為了你我願意冒險,我授予你傷害我的權力。
我們並不像狒狒那樣。我們不僅與那些認識的人協作共事,甚至連那些從未謀麵的陌生人都可以和平相處。我們公平地對待陌生人,有些時候甚至是無私利他的。我們將集體的利益置於個人的私心之上。更重要的是,我們還會限製別人自私的行為。
我們通過自身的親社會衝動與社會性壓力的共同作用來防止發生越軌行為,這是適用於原始的群體狩獵社會、文明社會以及當今的全球化社會的共同方式。
信任是一種建立合作的能力。擅長合作的人,在選擇可信任的人方麵或在被人信任方麵必有一樣所長,或兩者皆有。我們可以看到劇裏一旦開始懷疑身邊所有人,這個老大應該撐不過兩集了。人類和動物很重要的一個區別就是組織更龐大更複雜更精細。成功甚至能用被多少人信任,及信任多少人這些指標來量化。
因為天性的差異,我們降臨到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厭惡,這無可厚非,但是你有沒有發現,似乎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卻似乎越來越容易去發現自己的生活中充滿了厭惡的東西,而越來越難以找到讓自己喜歡的東西,我們逐漸感慨生活太無趣了,太苦了,像一個圍城一樣不自由,似乎僅僅為了讓自己開心一些,就要費老鼻子勁,還費力不討好,好像讓歡喜一些,輕鬆一下,然而一切卻是那麽的難,那麽的難。我們越來越清楚自己不想要什麽,卻也越來越難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發現這一點的時候,真的讓人很沮喪。想起童年自由爛漫、無拘無束、沒心沒肺的時光,簡直感概一個人怎麽可以活成這樣。難道大人的世界、成年人的世界就真的意味著是如此束縛、無聊、充滿無奈和冰冷的規則嗎?成人的世界跟孩子的世界確實不一樣,因為成年人的特征是要學會自我負責,認識到這一點,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標誌,但是我想說的是,僅僅意識到這一點,還遠遠不夠,意識到這一點,或許隻是讓你能適應社會生活,不至於在社會生活中出問題,甚至取得一些小成績和小成就,但固守這一點突破不了這一點,卻也容易讓你活的不快樂。見了那麽多人之後,我越來越發現,在這一切現象之後,是我們過多的內化了外界的標準,並且為了獲取外界這些看似優越的標準,而逐漸犧牲掉自己的天性導致的。一句話,我們在生活中過多的使用了排斥原則,而不是容納原則。而這導致的後果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深陷於排斥的牢籠,深陷孤獨、懷疑與冷漠。我們互相指責,互不信任,相互攀比,相互看不起。我們每個人都追求優秀和卓越,卻讓整個的生活陷入競爭和征服,所以我們緊張,我們不放鬆。
這種人很難跟人締結有親和力和親密的關係,因為或許他整個的自信都是建立在自己的優越之上,也或許他隻能跟那些不如他的人比較親和,因為這樣的人對他的威脅很少,不會影響他的安全感,所以他防範的神經不用繃的那麽緊。但這種親和基本是一種有限的親和,它更像是一種施舍。潛意識裏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人會過度使用這一規則,也就是覺得自己不如別人,然後在意識層麵就會過度補償:我要比你們都好(強)。一個人如果在早年習得了人是有高低貴賤之分,人並不平等的觀念,那麽他一定會過度追求高和貴,而避免讓自己陷入低和賤之中。如果一個人早年曾經處於很弱的位置,他品嚐過過多因為弱而帶來的卑微淩辱和無助,他長大了就一定會避免讓自己處於那種位置。他需要高高在上。總是認為自己高人一等的人是沒法跟人有真正的親和力的,因為親和力意味著人人平等,這意味著需要把自己從優越之處釋放出來,敢於承認自己平凡、普通。把自己當一個“神”一樣不食煙火和過於強大的虛化,本質上是因為對這個世界充滿排斥,而這種排斥的根源又來在於可能早年遭遇過排斥或者創傷。所以,對這個世界,即便後來我也是愛它的,但是終歸我是不那麽信任它的,因為它創傷過我,甚至並不接納我。其實把跟世界的關係建立在恐懼之上的人比比皆是。或許,我們都是曾經被世界傷害過的人,終於有一天,我們獲得了權力,有了保護自己的能力,同時也有了傷害別人的權力。或許,我們也不傷害任何人,但是我們彼此沒有信任,我們跟世界隔著距離,也就是跟人隔著距離。當我們跟人接觸的時候,我們會習慣性的看到別人那些讓人討厭的地方,我們會經常表達出對這些特質的不喜歡,我們臉上掛滿了不喜歡,卻很吝嗇的表達我們喜歡什麽。就像我們的心,充滿了批判,就越來越少接納。所以當我們自以為很善意的指出別人的“不足”之處時,卻常常引發別人的反感,沒有取得我們想要的結果。這也是很多人在管理或人際中出現的問題,總是關注別人的缺點,喜歡指出別人的缺點,希望別人改變。其實關係的秘訣在於:你要別人表現出什麽品質,你需要首先信任他能表現出這個品質,然後鼓勵他表現這個品質,當他表現出這個品質的時候,及時的讚美他,強化他。看上去是個很簡單的事情,卻是兩種價值觀的不同:前者是選擇恐懼,後者是選擇信任。
我們每個人也都是平等的,因為人人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價值點,僅僅也僅僅在這一點上,我看到了世界上真正的平等。而其他任何的優越之處,不過都是虛幻。因為人生最大的平等在於人人都有相同的喜怒哀樂,相同的感受。這一點並不會因為你貧窮、富裕,是男是女,你是上層還是下層,是乞丐還是皇帝而改變。當你不能承認別人的價值點,你也就無法接納自己,你就會固守著排斥規則,但是雖然你排斥外界成功了,但是你排斥自己也成功了,你在不接納自己的道路上又進了一步。所以選擇信任別人,也就是選擇信任自己,相信我本真的自己足夠好,我不需要拚命抱住很多虛幻之物來裝飾自己,我踏實的站在大地上。我不害怕被打敗,不害怕出洋相,不害怕別人看不起我,當我覺得哪裏做的不好的時候,我是可以提升自己的,而不是拚命維護自己。當我們把自我看成是一個一成不變的僵化之物,而沒有把它看成是一個生命,可以成長的生命時,我們的發展就會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