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行人來到驛館的時候,王劍的胳膊早已一片青紫。
他本想混在人群裏,卻不料,卻是被人注意到:“這位就是龍小姐吧,請上座,我們為您安排了最好的房間。”
龍亦菲皺了皺眉,沒有想到什麽,說道:“我沒有提前通知我會過來。”
那人卻是一笑,說道:“龍小姐那麽出名,我們怎麽會不知道呢。”
看著三人的眼神,他解釋道:“我們這裏也有報紙看,也有你的cd啊。”
三人木然。
王劍也暗暗恍然大悟,最起碼,他沒有看到一群依然維持著古裝打扮的人,想一下也是,秘境到底多少人口不知道,幾十萬上百萬的架勢的話,那麽很難維持一個服裝工業,相對就不如外界豐富,也就簡簡單單。
這樣是為什麽,他見到的秘境人,穿著雖然也樸實的很,但歸根到底和現代地球人差不多。
看來雙方之間的貿易,對於秘境人的生活還是不錯的,再推而廣之,這個市場到底掌握在誰手裏?很容易想象,白虎。
這就好有趣了,這種大規模的商品貿易,卻沒有發生文化上的交流,哦不,是有的,但是是單方麵的。
這其實也是好事不是嗎。
但是,並沒有出現異界粉絲追星的畫麵。
所有藝術都是宣傳。
在文化輸出中,經濟與商業的考慮無疑是十分重要的。但談及“為什麽我們要文化輸出”這樣根本性的原因問題,將輸出直接歸結為政經性質活動,恐怕是有失偏頗了。
舉一個例子,與外國友人進行交談時,我們也許會不經意地使用一個俗語或歇後語,不經意到了我們一時找不到可以代替這個俗語的說法的程度;而這個俗語,可能典出《三國演義》、《西遊記》等中國古典名著。在這樣的境況下,原本的交談主題可能不得不暫時擱置,因為外國友人缺乏對相關名著的文化理解,遑論文化認同。我們需要暫時停下,另花功夫向友人解釋這一俗語的含義。
也許後續還有政經性質的活動,也許還涉及到宏大的價值觀問題……
但就事論事,最基本、最原初的問題是,在不同民族或文明對話之時,我們本來就需要一種理解與認同。
這種理解與認同,其一,可能是大部分後續活動順利進行的要件之一,包括文化的進一步交流與發展;其二,就日常性的、不涉及太多利益瓜葛的閑談而言,它也是必需品,因為它能降低我們的交流成本。
對於尋求理解與認同而言,點對點地向外國友人進行解釋,當然十分有效,但顯然效率很低下,低下到無法滿足當今世界極其頻繁的國際交流需要的程度。
而借助國家力量開展的文化輸出活動,以本國的優秀文化產品為媒介,由於其高度的組織化、有序化、指向化,相比之下,尋求理解與認同的效率會更高,“打擊”會更精準到位。
文化輸出未嚐不是尋求理解的一個選擇,並非唯一,但是優質。
在文化輸出的過程中,尋求理解的效率更高了,這是一個理論上的判斷;至於實質上達成的效果是否更好、雙方的理解是否變得更透徹了,這取決於輸出的實踐,也就另當別論。
為什麽要文化輸出?
為了在民族或文明對話之間尋求基本的理解與認同。其實,這不僅是文化輸出的目的之一;我們在日常活動中的很多行為,包括文藝創作,本身也帶有一定的尋求理解與認同的性質。因而,我不太讚成把文化輸出這一活動汙名化或庸俗化;文化輸出本身,也許就是正當而必須的。如果我們覺得文化輸出有問題,那恐怕並不源於文化輸出本身是一項錯誤的活動。
但並非所有宣傳都是藝術。
就根本的意圖而言,文化輸出本身也許並沒有那麽功利,但就手段而言,文化輸出必然涉及政經手段,甚至政經本身也會在某些階段轉變成為文化輸出的主要目標。如何讓宣傳和藝術有機融合,是關鍵問題。
王劍不知道,政府上層到底有沒有針對秘境進行的政策梳理,也就是由專門的政策與部門負責處理秘境“洗腦”哦不,文化交流事宜。
文化輸出和文化產品形成更類似於“雙軌”的關係。
文化輸出是“政府會采取什麽政策”,而文化產品的形成是“藝術家會做什麽”。雖然前者對後者有許多影響,但本質上文化產品依舊是藝術家個人的辛勞與功績。從藝術創作的角度來講,隻能考慮外部能給予藝術家個人怎樣的支持,提高優秀文化產品的產出概率。
文化藝術產品之所以不同,就在於此。
化其實是商品,跟糧食、工業品沒有區別,不過利潤天差地別,甚至“暴利”。能賣大價錢、附加值高、產業鏈長,為什麽不賣出去?
那既然是商品,就一定要宣傳、營銷。
這就是所謂文化輸出“酒香不怕巷子深”是一種很理想化的思路,在個人這樣的維度上沒有問題,但放大到國家,你不在巷口吆喝,別人就不會進你的巷子。
況且你對你的酒有多少信心?酒香這能飄出巷子?在大眾傳播的語境下,有時營銷遠比產品本身質量重要。傳播的核心就是“人咬狗”
不論傳播的媒介、環境如何改變,永遠不變的是人類對於優質內容的追求。但擁有這種追求的群體終究少數,在日常情況下會淹沒在公眾輿論之中。
文化的傳播,其實跟文化產品本身沒有半毛錢的關係,文化的問題其實都是經濟的問題。
各種手段、宣傳都是附加的,甚至文化產品質量本身都是次要的,最本質的是經濟決定文化,除此之外再無其他。
你如果文化輸出成功,那麽可能,你可以睡別人的女人,拿別人的財產,別人會跪舔你。
如果你文化輸出失敗,那麽可能,你女人被別人睡,你財產被別人拿,你會跪舔別人。
以人類來說,爭鬥的刻畫在基因裏麵的東西,任何時代任何民族都不可能沒有爭鬥。
那麽經濟,文化,科技,便是和平狀態下的陣地,誰贏了,誰就可以在內外奴役別人爭鬥,對外表現形式是擴張,對內表現形式是窩裏鬥。
沒有擴張必定會窩裏鬥,有了擴張窩裏鬥必定減少,這個在任何時代都是共通的。
讓王劍奇怪的地方也就是如此。
秘境是如何抵禦地球人的文化“侵略”的?
用文化侵略這個詞有些不好。
文化這個東西,是沒法主動“輸出”的。
文化,以文化之。化的是誰?是一個個的具體的人。
一種具體的文化現象,要“化人”,關鍵核心在哪裏?在被化的人。
得人家願意才行。那人家為何要願意?
顯然,要麽對人家有益,要麽讓人家有樂趣,橫豎得能順應其本來訴求的東西,才行。
而所有的具體“文化現象”,本來也都是為了有益於自己或者為了娛樂自己才產生的,所以,“文化”的“傳播”,本來就是個自然而然的現象,不同時空的人或人群近乎隨機的創造出了為了有益自身和有趣的文化現象,而具體的文化現象,於有益、有趣方麵,必然有個效能高下,順應文化現象本身的產生邏輯,有益、有趣,文化現象之間就會互相借鑒、互相完善,並終趨混同,也會有本來是為了有益和有趣但是實際發現有害無趣的東西也會被汰除,這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但是,“文化”跟“征服”可真扯不上關係。
所有的具體文化現象,都是某個人或小範圍的人創造的,除他們之外的所有人,都是接受者。
這接受者,還能根據“接受時間的先後”分個“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征服,隻能是個意誌對意誌的互動過程,意誌與非意誌、非意誌與非意誌之間,沒可能有個“征服”的過程。
這裏,再吐槽一下某些思維,這個思維習慣,就是總把非意誌的東西賦以意誌,對真正的意誌就最喜泯滅,特別是對自我意誌,特別喜歡、甚或是推崇“洗腦”。
動不動“征服高山”、“征服土地”、“征服江河”,話說你怎麽就“征服高山”了?它說“我服了”麽?
在人家那裏,你與螻蟻沒太大分別,得小心踅摸著人家的脾氣秉性,以動對靜,還得無數支援保障,最後瞅空子“在高山”上刷下存在感,就這,你是怎麽有臉說出“征服”二字的?
是因為你料定了那“被征服者”不會哂笑你的不知天高地厚吧。
還有這個“文化”,這玩意是怎麽“征服”某某人的?
認為有道理就是被征服?
你服就服,但是征服可是有個“征”字,你服一個正確的道理,那是因為被征才服的?橫豎隻要是服,就一定是因為被征了,是吧?
這就是無論如何都得往自己身上抽一鞭子是吧。這是賤吧。
所以王劍不是很認可所謂的文化征服,但文化確確實實可以影響到一些經濟和政治層麵。
別的不說,如果他可以掌握住白虎秘境目前最流行什麽,直接抓人過來,直接打報告把那個團隊弄過來,無論是歌星影星,還是……
好吧,華國最出名的明星,好像就在距離自己不到十步的地方虎視眈眈……
好吧,哪怕到了秘境人提供的住所,王劍的情況依舊那麽揪心。
開始鼓起勇氣的使團成員,尤其是那些年輕人,開始三五成群的去和龍亦菲交談,一開始還隻有幾個女生,到了後麵,幾乎所有人都聞風而動。
當然了,三人始終保持著詭異而莫測的隊形,始終沒有脫離開來。
就在王劍的汗水已經浸濕了褲子小腿處,正要往上蔓延的時刻,救命的來了。
“您好,剛剛得知您的大駕光臨,我們的中軍佐君上非常激動,如果不是抽不開身,他會馬上來拜訪您,我們自作主張,給您安排了最豪華的房間,雖然比不上您自居的豪宅,但卻是我們中軍佐自己所住的別業。”
王劍有些吃味,不過馬上說道:“奇怪,秘境按理說地方不大啊,你們那個什麽什麽中軍佐,難道還要去領兵打仗嗎。”
雖然並不了解這種古代軍製,但既然有中有軍,那麽很顯然這種一個不低的軍銜了,甚至是有軍權的人?
這樣的人,卻是直接把龍亦菲往自己家裏引,什麽意思啊。
這個驛館的秘境人似乎沒有接待過王劍這樣的人,事實上,驛館本身就是常年沒人來往,這裏屬於之前緊急修繕一番的麵子工程而已。
當然了,秘境人確實和外麵的人不一樣。
由於這裏的“太陽”不是真太陽,所以皮膚表現出一種發紅的白嫩紅潤,幾乎汪汪著水。
而這可是一個男性啊。
不過,這人卻是很靦腆,帶著點遲疑,說道:“您是哪位。”
龍亦菲忽然說道:“這是我的跟班,不必給我安排什麽,就找個地方,讓我的兩位跟班和我一起住就是了,對了,要隔音好一些的。”
跟班?
王劍恍惚了一下,才大悟說的是自己,剛想分辨幾句,龍亦菲卻是虎著臉,說道:“你們兩個,做跟班還是做俘虜?”
王劍看過呂青衣,他本身沒有自己的立場,呂青衣雖然害人,但是他還是有義務做點什麽。
呂青衣卻是說道:“我本來不怕你的,不過,還是看看,你到底有什麽花樣,這裏可是人家的地盤,你真敢在這裏大打出手嗎。”
龍亦菲緩緩說道:“沒有大打出手,我隨時可以治住你。”
呂青衣忽然調皮的看了看王劍,說道:“親愛的,你和這個女人打起來,你幫誰啊。”
王劍一臉的生無可戀,說道:“我打暈我自己。”
“沒有心的玩意兒。”
呂青衣將一件東西抓在手心裏,說道:“我隨時可以走。”
他本想混在人群裏,卻不料,卻是被人注意到:“這位就是龍小姐吧,請上座,我們為您安排了最好的房間。”
龍亦菲皺了皺眉,沒有想到什麽,說道:“我沒有提前通知我會過來。”
那人卻是一笑,說道:“龍小姐那麽出名,我們怎麽會不知道呢。”
看著三人的眼神,他解釋道:“我們這裏也有報紙看,也有你的cd啊。”
三人木然。
王劍也暗暗恍然大悟,最起碼,他沒有看到一群依然維持著古裝打扮的人,想一下也是,秘境到底多少人口不知道,幾十萬上百萬的架勢的話,那麽很難維持一個服裝工業,相對就不如外界豐富,也就簡簡單單。
這樣是為什麽,他見到的秘境人,穿著雖然也樸實的很,但歸根到底和現代地球人差不多。
看來雙方之間的貿易,對於秘境人的生活還是不錯的,再推而廣之,這個市場到底掌握在誰手裏?很容易想象,白虎。
這就好有趣了,這種大規模的商品貿易,卻沒有發生文化上的交流,哦不,是有的,但是是單方麵的。
這其實也是好事不是嗎。
但是,並沒有出現異界粉絲追星的畫麵。
所有藝術都是宣傳。
在文化輸出中,經濟與商業的考慮無疑是十分重要的。但談及“為什麽我們要文化輸出”這樣根本性的原因問題,將輸出直接歸結為政經性質活動,恐怕是有失偏頗了。
舉一個例子,與外國友人進行交談時,我們也許會不經意地使用一個俗語或歇後語,不經意到了我們一時找不到可以代替這個俗語的說法的程度;而這個俗語,可能典出《三國演義》、《西遊記》等中國古典名著。在這樣的境況下,原本的交談主題可能不得不暫時擱置,因為外國友人缺乏對相關名著的文化理解,遑論文化認同。我們需要暫時停下,另花功夫向友人解釋這一俗語的含義。
也許後續還有政經性質的活動,也許還涉及到宏大的價值觀問題……
但就事論事,最基本、最原初的問題是,在不同民族或文明對話之時,我們本來就需要一種理解與認同。
這種理解與認同,其一,可能是大部分後續活動順利進行的要件之一,包括文化的進一步交流與發展;其二,就日常性的、不涉及太多利益瓜葛的閑談而言,它也是必需品,因為它能降低我們的交流成本。
對於尋求理解與認同而言,點對點地向外國友人進行解釋,當然十分有效,但顯然效率很低下,低下到無法滿足當今世界極其頻繁的國際交流需要的程度。
而借助國家力量開展的文化輸出活動,以本國的優秀文化產品為媒介,由於其高度的組織化、有序化、指向化,相比之下,尋求理解與認同的效率會更高,“打擊”會更精準到位。
文化輸出未嚐不是尋求理解的一個選擇,並非唯一,但是優質。
在文化輸出的過程中,尋求理解的效率更高了,這是一個理論上的判斷;至於實質上達成的效果是否更好、雙方的理解是否變得更透徹了,這取決於輸出的實踐,也就另當別論。
為什麽要文化輸出?
為了在民族或文明對話之間尋求基本的理解與認同。其實,這不僅是文化輸出的目的之一;我們在日常活動中的很多行為,包括文藝創作,本身也帶有一定的尋求理解與認同的性質。因而,我不太讚成把文化輸出這一活動汙名化或庸俗化;文化輸出本身,也許就是正當而必須的。如果我們覺得文化輸出有問題,那恐怕並不源於文化輸出本身是一項錯誤的活動。
但並非所有宣傳都是藝術。
就根本的意圖而言,文化輸出本身也許並沒有那麽功利,但就手段而言,文化輸出必然涉及政經手段,甚至政經本身也會在某些階段轉變成為文化輸出的主要目標。如何讓宣傳和藝術有機融合,是關鍵問題。
王劍不知道,政府上層到底有沒有針對秘境進行的政策梳理,也就是由專門的政策與部門負責處理秘境“洗腦”哦不,文化交流事宜。
文化輸出和文化產品形成更類似於“雙軌”的關係。
文化輸出是“政府會采取什麽政策”,而文化產品的形成是“藝術家會做什麽”。雖然前者對後者有許多影響,但本質上文化產品依舊是藝術家個人的辛勞與功績。從藝術創作的角度來講,隻能考慮外部能給予藝術家個人怎樣的支持,提高優秀文化產品的產出概率。
文化藝術產品之所以不同,就在於此。
化其實是商品,跟糧食、工業品沒有區別,不過利潤天差地別,甚至“暴利”。能賣大價錢、附加值高、產業鏈長,為什麽不賣出去?
那既然是商品,就一定要宣傳、營銷。
這就是所謂文化輸出“酒香不怕巷子深”是一種很理想化的思路,在個人這樣的維度上沒有問題,但放大到國家,你不在巷口吆喝,別人就不會進你的巷子。
況且你對你的酒有多少信心?酒香這能飄出巷子?在大眾傳播的語境下,有時營銷遠比產品本身質量重要。傳播的核心就是“人咬狗”
不論傳播的媒介、環境如何改變,永遠不變的是人類對於優質內容的追求。但擁有這種追求的群體終究少數,在日常情況下會淹沒在公眾輿論之中。
文化的傳播,其實跟文化產品本身沒有半毛錢的關係,文化的問題其實都是經濟的問題。
各種手段、宣傳都是附加的,甚至文化產品質量本身都是次要的,最本質的是經濟決定文化,除此之外再無其他。
你如果文化輸出成功,那麽可能,你可以睡別人的女人,拿別人的財產,別人會跪舔你。
如果你文化輸出失敗,那麽可能,你女人被別人睡,你財產被別人拿,你會跪舔別人。
以人類來說,爭鬥的刻畫在基因裏麵的東西,任何時代任何民族都不可能沒有爭鬥。
那麽經濟,文化,科技,便是和平狀態下的陣地,誰贏了,誰就可以在內外奴役別人爭鬥,對外表現形式是擴張,對內表現形式是窩裏鬥。
沒有擴張必定會窩裏鬥,有了擴張窩裏鬥必定減少,這個在任何時代都是共通的。
讓王劍奇怪的地方也就是如此。
秘境是如何抵禦地球人的文化“侵略”的?
用文化侵略這個詞有些不好。
文化這個東西,是沒法主動“輸出”的。
文化,以文化之。化的是誰?是一個個的具體的人。
一種具體的文化現象,要“化人”,關鍵核心在哪裏?在被化的人。
得人家願意才行。那人家為何要願意?
顯然,要麽對人家有益,要麽讓人家有樂趣,橫豎得能順應其本來訴求的東西,才行。
而所有的具體“文化現象”,本來也都是為了有益於自己或者為了娛樂自己才產生的,所以,“文化”的“傳播”,本來就是個自然而然的現象,不同時空的人或人群近乎隨機的創造出了為了有益自身和有趣的文化現象,而具體的文化現象,於有益、有趣方麵,必然有個效能高下,順應文化現象本身的產生邏輯,有益、有趣,文化現象之間就會互相借鑒、互相完善,並終趨混同,也會有本來是為了有益和有趣但是實際發現有害無趣的東西也會被汰除,這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但是,“文化”跟“征服”可真扯不上關係。
所有的具體文化現象,都是某個人或小範圍的人創造的,除他們之外的所有人,都是接受者。
這接受者,還能根據“接受時間的先後”分個“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征服,隻能是個意誌對意誌的互動過程,意誌與非意誌、非意誌與非意誌之間,沒可能有個“征服”的過程。
這裏,再吐槽一下某些思維,這個思維習慣,就是總把非意誌的東西賦以意誌,對真正的意誌就最喜泯滅,特別是對自我意誌,特別喜歡、甚或是推崇“洗腦”。
動不動“征服高山”、“征服土地”、“征服江河”,話說你怎麽就“征服高山”了?它說“我服了”麽?
在人家那裏,你與螻蟻沒太大分別,得小心踅摸著人家的脾氣秉性,以動對靜,還得無數支援保障,最後瞅空子“在高山”上刷下存在感,就這,你是怎麽有臉說出“征服”二字的?
是因為你料定了那“被征服者”不會哂笑你的不知天高地厚吧。
還有這個“文化”,這玩意是怎麽“征服”某某人的?
認為有道理就是被征服?
你服就服,但是征服可是有個“征”字,你服一個正確的道理,那是因為被征才服的?橫豎隻要是服,就一定是因為被征了,是吧?
這就是無論如何都得往自己身上抽一鞭子是吧。這是賤吧。
所以王劍不是很認可所謂的文化征服,但文化確確實實可以影響到一些經濟和政治層麵。
別的不說,如果他可以掌握住白虎秘境目前最流行什麽,直接抓人過來,直接打報告把那個團隊弄過來,無論是歌星影星,還是……
好吧,華國最出名的明星,好像就在距離自己不到十步的地方虎視眈眈……
好吧,哪怕到了秘境人提供的住所,王劍的情況依舊那麽揪心。
開始鼓起勇氣的使團成員,尤其是那些年輕人,開始三五成群的去和龍亦菲交談,一開始還隻有幾個女生,到了後麵,幾乎所有人都聞風而動。
當然了,三人始終保持著詭異而莫測的隊形,始終沒有脫離開來。
就在王劍的汗水已經浸濕了褲子小腿處,正要往上蔓延的時刻,救命的來了。
“您好,剛剛得知您的大駕光臨,我們的中軍佐君上非常激動,如果不是抽不開身,他會馬上來拜訪您,我們自作主張,給您安排了最豪華的房間,雖然比不上您自居的豪宅,但卻是我們中軍佐自己所住的別業。”
王劍有些吃味,不過馬上說道:“奇怪,秘境按理說地方不大啊,你們那個什麽什麽中軍佐,難道還要去領兵打仗嗎。”
雖然並不了解這種古代軍製,但既然有中有軍,那麽很顯然這種一個不低的軍銜了,甚至是有軍權的人?
這樣的人,卻是直接把龍亦菲往自己家裏引,什麽意思啊。
這個驛館的秘境人似乎沒有接待過王劍這樣的人,事實上,驛館本身就是常年沒人來往,這裏屬於之前緊急修繕一番的麵子工程而已。
當然了,秘境人確實和外麵的人不一樣。
由於這裏的“太陽”不是真太陽,所以皮膚表現出一種發紅的白嫩紅潤,幾乎汪汪著水。
而這可是一個男性啊。
不過,這人卻是很靦腆,帶著點遲疑,說道:“您是哪位。”
龍亦菲忽然說道:“這是我的跟班,不必給我安排什麽,就找個地方,讓我的兩位跟班和我一起住就是了,對了,要隔音好一些的。”
跟班?
王劍恍惚了一下,才大悟說的是自己,剛想分辨幾句,龍亦菲卻是虎著臉,說道:“你們兩個,做跟班還是做俘虜?”
王劍看過呂青衣,他本身沒有自己的立場,呂青衣雖然害人,但是他還是有義務做點什麽。
呂青衣卻是說道:“我本來不怕你的,不過,還是看看,你到底有什麽花樣,這裏可是人家的地盤,你真敢在這裏大打出手嗎。”
龍亦菲緩緩說道:“沒有大打出手,我隨時可以治住你。”
呂青衣忽然調皮的看了看王劍,說道:“親愛的,你和這個女人打起來,你幫誰啊。”
王劍一臉的生無可戀,說道:“我打暈我自己。”
“沒有心的玩意兒。”
呂青衣將一件東西抓在手心裏,說道:“我隨時可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