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在場的官員,也暗暗羨慕起賴英揚的好運氣。因為多少人希望能在南峰跟前,留個眼緣。但往往,都不得而終。今天賴英揚隻第一次露麵,就被南峰給記住了。
除了用祖上燒高香來解釋,眾人就再也想不出其它的理由。
而就在眾人心思各異時,南峰又開始解決第一個顧慮。
雖然雲南大部分兵力,都被派去貴州平叛。但還是有一部分清兵,留了下來。盡管戰場上,明軍也不怕他們。但越北的平民百姓,卻很容易受到他們的威脅。畢竟清越邊境,能通過的林間小道,實在太多了。萬一清兵來陰的,偷偷潛入越北。那很可能,就是一片生靈塗炭。
這對越北的安寧與穩定,有很大的威脅。
所以經過一番討論,決定在靠近越北的清國邊境線一側,進行焦土策略。使得十裏之內,再沒有任何平民百姓。
本來當地的村民,在雲南大亂之前,就隨著最先南遷的教民,一起進入了越北。所以對當地的影響,可以降到最低。
至於停留在那裏的流民,可以將他們全都送到流民營。然後在移民船的接應下,分散安置在南洋各地。
因此清理工作,並不算難。
這和清理越北一側的新移民相比,要簡便了數倍。畢竟現在正是收獲的季節,很多新移民,都已在當地開始了新生活。
一旦往後遷移,所耗費的精力,又是海量。並且遷移途中,很容易造成民心不穩。若是有居心叵測之人趁機作亂,那大明在越北的布置,就會受到極大的負麵影響。
對接下來的流民安置工作,也很是不利。
隻是清空邊境,僅是第一步。在這之後,還要從南洋,調遣更多的軍隊過來。一邊守住清越邊境的各個通關口岸,一邊深入雲南、廣西,獲取大明最緊缺的戰略物資。
好在兵力的問題上,南峰不用發愁。
因為南洋之戰結束後,南洋還留了一半的士兵,在婆羅洲、菲律賓、蘇門答臘、馬來半島等地駐守。
論規模,達到了十三萬人。
南峰隻調遣其中的二分之一,就足以應對雲南、廣西的清兵。且對南洋各地,也妨礙最小。因為婆羅洲、菲律賓、蘇門答臘三地,是最地廣人稀之地。雖沒有大規模遷移土著,但他們本身就人口不多。
抽出一部分的兵力,不會因兵力虛空,而發生意外。
何況這南洋的兵,都在南峰的掌控之中。任何軍事行動,也不必向大明本土申請。尤其是在解決後勤物資的顧慮之後,就更不用受本土牽製。
這為南峰的軍事行動,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畢竟本土莫名其妙的中斷對南洋的物資供應,是不會沒有理由的。再結合左鵬越過南洋,提前返迴大明本土的事情來看,南峰已明顯的感覺到,這件事,很可能沒那麽簡單。
至於到底是不是針對自己,現在也不能確定。
隻是在這多事之秋,能少一事,就少一樁麻煩。暫時他也沒精力,顧忌到本土的事情。
不過他心下,已做下決定。在處理完越北的流民問題後,就親自迴一趟本土。到時候,什麽變故,都一清二楚。
由於這些事情,牽扯到大明高層。所以大多數中低層官員,都不知情。以致所有煩惱,都隻能由南峰獨自來扛。
在初步製定出相應計策後,南峰又讓紅河特區的最高行政官,親自和越南官府,交涉越北的領土問題。
因為越北的地界,雖被大明完全占據。但在法律層麵上,還是屬於越南官府。使得行政任命、對外宣傳上,總有些名不正,言不順。而大明是個大國,即使做強盜,也要做個光明磊落的強盜。
像英國一樣,就算明擺著欺負人,也要以條約形式,確定下來。
所以有鑒於越北的實地情況,大明決定讓越南官府,將其完全割讓給大明。這樣對大明接下來的統治,利大於弊。
當升龍城的四大輔國大臣,接到大明的正式官方通告時,都顯得比較淡定。也是越北之地,早被大明同化。越南的行政官員,也早就撤出了越北。使得當地在越南官府的存在感極低。
如果不是這官方通告,他們還不知道,大明還承認越北是越南的領土呢。
阮文名、陳文紀本就是大明安插在越南官府的棋子,因此對於割地一事,顯得非常漠不關心。畢竟對他們來說,隻要任何時候,站在大明一邊即可。這割地,自然不會有什麽反對。
而阮文誠和範文登兩人,則是一手建立的阮朝的功臣。每一寸土地,都是他們用無數將士的血換來的。對於割地一事,就顯得比較抗拒。
且清化以北的越北之地,足足占了越南國土的三分之一。這一下子割出去,越南算是損失慘重了。再加上越北之地,從古至今,就是越南國發展的源頭。
即使越北民風彪悍,很多年,就不再是越南的龍興之地。但它所承載的曆史意義,是不可小視的。所以割讓出去,意義重大。
但大明的通告,是以命令的語氣。也就是說,大明根本就沒有和越南官府商量的意思。畢竟越南官府,就是大明扶持出的傀儡。一舉一動,都要按照大明的命令行事。
這越北,是割也得割,不割也得割。
不過為了安撫人心,大明還是在割地的同時,給出了一個補償條件。那就是同意越南京師,遷迴順化故地。也意味著,越南的行政中心,不用時時刻刻,都要處在大明的監視之下。
這對越南官府的獨立自主,有重大意義。
所以這條件,還是讓不少忠於阮朝的越南官員心動。
但大明顯然不會輕易放手。
在清化作為越南新都的同時,大明軍隊,會承擔清化城的治安、城防等軍事義務。使得越南官府,一直都會受到大明的軍事威脅。
一旦發生不利於大明統治的事情,都會在第一時間,遭到明軍的迎頭痛擊。
在場的官員,也暗暗羨慕起賴英揚的好運氣。因為多少人希望能在南峰跟前,留個眼緣。但往往,都不得而終。今天賴英揚隻第一次露麵,就被南峰給記住了。
除了用祖上燒高香來解釋,眾人就再也想不出其它的理由。
而就在眾人心思各異時,南峰又開始解決第一個顧慮。
雖然雲南大部分兵力,都被派去貴州平叛。但還是有一部分清兵,留了下來。盡管戰場上,明軍也不怕他們。但越北的平民百姓,卻很容易受到他們的威脅。畢竟清越邊境,能通過的林間小道,實在太多了。萬一清兵來陰的,偷偷潛入越北。那很可能,就是一片生靈塗炭。
這對越北的安寧與穩定,有很大的威脅。
所以經過一番討論,決定在靠近越北的清國邊境線一側,進行焦土策略。使得十裏之內,再沒有任何平民百姓。
本來當地的村民,在雲南大亂之前,就隨著最先南遷的教民,一起進入了越北。所以對當地的影響,可以降到最低。
至於停留在那裏的流民,可以將他們全都送到流民營。然後在移民船的接應下,分散安置在南洋各地。
因此清理工作,並不算難。
這和清理越北一側的新移民相比,要簡便了數倍。畢竟現在正是收獲的季節,很多新移民,都已在當地開始了新生活。
一旦往後遷移,所耗費的精力,又是海量。並且遷移途中,很容易造成民心不穩。若是有居心叵測之人趁機作亂,那大明在越北的布置,就會受到極大的負麵影響。
對接下來的流民安置工作,也很是不利。
隻是清空邊境,僅是第一步。在這之後,還要從南洋,調遣更多的軍隊過來。一邊守住清越邊境的各個通關口岸,一邊深入雲南、廣西,獲取大明最緊缺的戰略物資。
好在兵力的問題上,南峰不用發愁。
因為南洋之戰結束後,南洋還留了一半的士兵,在婆羅洲、菲律賓、蘇門答臘、馬來半島等地駐守。
論規模,達到了十三萬人。
南峰隻調遣其中的二分之一,就足以應對雲南、廣西的清兵。且對南洋各地,也妨礙最小。因為婆羅洲、菲律賓、蘇門答臘三地,是最地廣人稀之地。雖沒有大規模遷移土著,但他們本身就人口不多。
抽出一部分的兵力,不會因兵力虛空,而發生意外。
何況這南洋的兵,都在南峰的掌控之中。任何軍事行動,也不必向大明本土申請。尤其是在解決後勤物資的顧慮之後,就更不用受本土牽製。
這為南峰的軍事行動,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畢竟本土莫名其妙的中斷對南洋的物資供應,是不會沒有理由的。再結合左鵬越過南洋,提前返迴大明本土的事情來看,南峰已明顯的感覺到,這件事,很可能沒那麽簡單。
至於到底是不是針對自己,現在也不能確定。
隻是在這多事之秋,能少一事,就少一樁麻煩。暫時他也沒精力,顧忌到本土的事情。
不過他心下,已做下決定。在處理完越北的流民問題後,就親自迴一趟本土。到時候,什麽變故,都一清二楚。
由於這些事情,牽扯到大明高層。所以大多數中低層官員,都不知情。以致所有煩惱,都隻能由南峰獨自來扛。
在初步製定出相應計策後,南峰又讓紅河特區的最高行政官,親自和越南官府,交涉越北的領土問題。
因為越北的地界,雖被大明完全占據。但在法律層麵上,還是屬於越南官府。使得行政任命、對外宣傳上,總有些名不正,言不順。而大明是個大國,即使做強盜,也要做個光明磊落的強盜。
像英國一樣,就算明擺著欺負人,也要以條約形式,確定下來。
所以有鑒於越北的實地情況,大明決定讓越南官府,將其完全割讓給大明。這樣對大明接下來的統治,利大於弊。
當升龍城的四大輔國大臣,接到大明的正式官方通告時,都顯得比較淡定。也是越北之地,早被大明同化。越南的行政官員,也早就撤出了越北。使得當地在越南官府的存在感極低。
如果不是這官方通告,他們還不知道,大明還承認越北是越南的領土呢。
阮文名、陳文紀本就是大明安插在越南官府的棋子,因此對於割地一事,顯得非常漠不關心。畢竟對他們來說,隻要任何時候,站在大明一邊即可。這割地,自然不會有什麽反對。
而阮文誠和範文登兩人,則是一手建立的阮朝的功臣。每一寸土地,都是他們用無數將士的血換來的。對於割地一事,就顯得比較抗拒。
且清化以北的越北之地,足足占了越南國土的三分之一。這一下子割出去,越南算是損失慘重了。再加上越北之地,從古至今,就是越南國發展的源頭。
即使越北民風彪悍,很多年,就不再是越南的龍興之地。但它所承載的曆史意義,是不可小視的。所以割讓出去,意義重大。
但大明的通告,是以命令的語氣。也就是說,大明根本就沒有和越南官府商量的意思。畢竟越南官府,就是大明扶持出的傀儡。一舉一動,都要按照大明的命令行事。
這越北,是割也得割,不割也得割。
不過為了安撫人心,大明還是在割地的同時,給出了一個補償條件。那就是同意越南京師,遷迴順化故地。也意味著,越南的行政中心,不用時時刻刻,都要處在大明的監視之下。
這對越南官府的獨立自主,有重大意義。
所以這條件,還是讓不少忠於阮朝的越南官員心動。
但大明顯然不會輕易放手。
在清化作為越南新都的同時,大明軍隊,會承擔清化城的治安、城防等軍事義務。使得越南官府,一直都會受到大明的軍事威脅。
一旦發生不利於大明統治的事情,都會在第一時間,遭到明軍的迎頭痛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