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精彩無彈窗免費!接下來,緬甸密使還想商量一下價格的。但見馬戈爾尼滿臉疲憊,天色也漸晚,便不好多留,告辭離去。
在他走後,馬戈爾尼伸了個懶腰,有些譏諷的笑了笑。
原本他是真的不想賣!但聽到緬甸密使的威脅後,他就計上心頭。反正英國已在緬甸境內,做足了功夫。隻等時間一到,就可以讓緬甸烽火連天,自顧不暇。
那時候,英國就是不交付軍艦,緬甸也沒辦法!
所以他才答應得那麽爽快,讓緬甸密使,傻傻的偷著樂。
當然,他心下也是歡喜的。畢竟這不賠錢的買賣,怎能白白放過?且他已經想好,要將對緬軍售的事盡快談妥下來。怎麽著也要緬甸先把購買軍艦的錢付了,然後簽署和解條約。
再故意把和解內容透露給大明,使得緬甸和大明漸行漸遠。那明緬暹三國聯盟,就徹底破得不成樣子了。
這樣想下去,馬戈爾尼情不自禁的笑出聲來。見到傭人怪異的眼神後,他也沒怪罪。反而語氣溫和的讓傭人換掉紅茶,倒上53年的紅酒。
同時安排人,通知緬甸境內的各反叛勢力。讓他們先安靜下來。等大英帝國和緬甸談妥了,再出來鬧騰。若是壞了大英帝國的好事,那就做好承受大英帝國怒火的準備。
此時此刻,緬甸密使肯定沒想到,他自以為是的服軟,卻有如此多的算計。就是緬王孟雲也想不到,英國已經在緬甸布置了這麽多陷阱。
這也是緬甸的悲哀!和西方勢力的龍頭老大--英國聯合,無異於與虎謀皮。像南洋諸國,小一點的,幾乎都被西方諸國滅了。
看來也隻有讓緬甸嚐嚐自食其果的滋味,才能有所啟示。
大明也有意讓緬甸吃點苦頭,便順水推舟。在英國行動的時候,發動情報司的力量。秘密聯係各方反叛勢力,加大扶持力度。不過和英國的拖延不同,大明是使勁的鼓搗他們早點站出來鬧。
並且隻有一個條件!那就是誰鬧得最歡,給緬甸貢榜王朝的壓力最大。那大明就對誰加大扶持。這樣的條件,和那些反叛勢力,契合度極大。畢竟他們的最終想法,就是竭盡所能的削弱緬甸貢榜王朝的實力。否則他們也難以獨·立。
結果到了九月中旬,緬甸西南部的阿拉幹地區。義軍領袖金彬第一個大張旗鼓的站了出來,號令不服緬甸的阿拉幹人,加入他領導的義軍,攻擊當地緬甸駐軍。
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占領了阿拉幹的首府丹兌。
之後又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橫掃阿拉幹全境。六萬多緬甸駐軍,盡皆生死。沒有一個俘虜,也沒有一個降軍。使得阿拉幹境內,再也沒有成建製的緬甸駐軍。同時生活在阿拉幹的緬人也遭到了極其殘·酷的報複,要不受盡折·磨,淩·辱而死,要不躲進深山荒島,苟·延殘·喘。
當兩個族群發生戰爭時,這樣的手段,是非常普遍的。畢竟這時代,沒什麽人道主義,也不會有閑著沒事幹的國家對此指指點點。
在清理完阿拉幹全境後,金彬才正式宣布脫離緬甸掌控!並帶領軍隊,越過北部的若開山脈,襲擾緬甸內地。
緬王孟雲知道此事後,雷·霆震怒。當機立斷的發兵二十萬,奔赴阿拉幹,剿·滅叛亂。並揚言要將所有叛亂者的腦袋,做成京觀。
其實這阿拉幹原本就是一個獨立的阿拉幹王朝,由第一位君主末羅漢在1433年所建。1550年到1666年是阿拉幹王朝的極盛時期,不但和東籲王朝聯合進攻白古,還侵·占了沙廉。
進入十八世紀後,境內海盜橫行,國勢日衰。連阿拉幹國王的興替,都要受到海盜的幹預。
所以在1785年,阿拉幹的諸位大臣,請求孟雲將阿拉幹並入緬甸。自此,這裏就成了緬甸的一部分。在後世,這裏被改為若開,阿拉幹人也改成若開人。
由於阿拉幹地區和東孟加拉接壤,有很大一部分阿拉幹人受伊·斯·蘭教影響,改信真·主。所以忍受不了緬甸將佛教奉為國教的政策,便大量出逃東孟加拉的吉大港。
在英國掌控東孟加拉期間,還經常聯合阿拉幹境內的反叛勢力,攻擊當地的緬甸駐軍。
直到東孟加拉被緬甸收入囊中,那些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幹人,才逃入英國掌控的達卡。
這主要領導人,就是金彬,也是大明扶持的對象。
眼看著緬甸和英國的關係緩和,金彬也對英國抱有疑慮。使得大明找上門來,提出稱心如意的條件後,他就毫不猶豫的投入了大明的懷抱。隨後又在大明的幫助下,秘密返迴阿拉幹。召集義軍,舉起反叛大旗。
從古至今,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總會受到很大的關注。因此大明對金彬的扶持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大!
否則金彬也沒可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取得這麽輝煌的戰果!
受此刺激,本就勢力不弱的曼妮普爾邦、阿薩姆邦,也緊隨其後的舉起反叛大旗。整個緬西北、緬西南,都在短短幾天內,陷入動亂中。
和暹羅接壤的泰人居住地,也就是後世的撣邦,也受暹羅挑唆,公開反叛緬甸。甚至和清國接壤的緬北,土司們也心照不宣的違抗緬甸貢榜王朝的命令。
如此形勢,對暹羅來說,簡直一片大好。而對緬甸來說,就是一個極其巨大的打擊。使得暹緬之戰的北部戰場,暹羅大勝,緬甸打敗。清邁地區,再無一個緬軍。
甚至將戰線推到緬甸的薩爾溫江東岸。
而南部戰場,形勢對緬甸也極為不利。尤其是當地的泰人,無論是語言還是生活習慣,都和暹羅極為貼近。和緬人,反而有不小的差距。且在曆史上,這裏也多次易手,常常是緬甸與暹羅的必爭之地。
所以他們就經常在山林間神出鬼沒,給暹軍帶路,偷襲各個分散的緬甸駐軍。
一時間,緬甸江河急轉,風雨飄搖。(。)
,精彩無彈窗免費!接下來,緬甸密使還想商量一下價格的。但見馬戈爾尼滿臉疲憊,天色也漸晚,便不好多留,告辭離去。
在他走後,馬戈爾尼伸了個懶腰,有些譏諷的笑了笑。
原本他是真的不想賣!但聽到緬甸密使的威脅後,他就計上心頭。反正英國已在緬甸境內,做足了功夫。隻等時間一到,就可以讓緬甸烽火連天,自顧不暇。
那時候,英國就是不交付軍艦,緬甸也沒辦法!
所以他才答應得那麽爽快,讓緬甸密使,傻傻的偷著樂。
當然,他心下也是歡喜的。畢竟這不賠錢的買賣,怎能白白放過?且他已經想好,要將對緬軍售的事盡快談妥下來。怎麽著也要緬甸先把購買軍艦的錢付了,然後簽署和解條約。
再故意把和解內容透露給大明,使得緬甸和大明漸行漸遠。那明緬暹三國聯盟,就徹底破得不成樣子了。
這樣想下去,馬戈爾尼情不自禁的笑出聲來。見到傭人怪異的眼神後,他也沒怪罪。反而語氣溫和的讓傭人換掉紅茶,倒上53年的紅酒。
同時安排人,通知緬甸境內的各反叛勢力。讓他們先安靜下來。等大英帝國和緬甸談妥了,再出來鬧騰。若是壞了大英帝國的好事,那就做好承受大英帝國怒火的準備。
此時此刻,緬甸密使肯定沒想到,他自以為是的服軟,卻有如此多的算計。就是緬王孟雲也想不到,英國已經在緬甸布置了這麽多陷阱。
這也是緬甸的悲哀!和西方勢力的龍頭老大--英國聯合,無異於與虎謀皮。像南洋諸國,小一點的,幾乎都被西方諸國滅了。
看來也隻有讓緬甸嚐嚐自食其果的滋味,才能有所啟示。
大明也有意讓緬甸吃點苦頭,便順水推舟。在英國行動的時候,發動情報司的力量。秘密聯係各方反叛勢力,加大扶持力度。不過和英國的拖延不同,大明是使勁的鼓搗他們早點站出來鬧。
並且隻有一個條件!那就是誰鬧得最歡,給緬甸貢榜王朝的壓力最大。那大明就對誰加大扶持。這樣的條件,和那些反叛勢力,契合度極大。畢竟他們的最終想法,就是竭盡所能的削弱緬甸貢榜王朝的實力。否則他們也難以獨·立。
結果到了九月中旬,緬甸西南部的阿拉幹地區。義軍領袖金彬第一個大張旗鼓的站了出來,號令不服緬甸的阿拉幹人,加入他領導的義軍,攻擊當地緬甸駐軍。
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占領了阿拉幹的首府丹兌。
之後又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橫掃阿拉幹全境。六萬多緬甸駐軍,盡皆生死。沒有一個俘虜,也沒有一個降軍。使得阿拉幹境內,再也沒有成建製的緬甸駐軍。同時生活在阿拉幹的緬人也遭到了極其殘·酷的報複,要不受盡折·磨,淩·辱而死,要不躲進深山荒島,苟·延殘·喘。
當兩個族群發生戰爭時,這樣的手段,是非常普遍的。畢竟這時代,沒什麽人道主義,也不會有閑著沒事幹的國家對此指指點點。
在清理完阿拉幹全境後,金彬才正式宣布脫離緬甸掌控!並帶領軍隊,越過北部的若開山脈,襲擾緬甸內地。
緬王孟雲知道此事後,雷·霆震怒。當機立斷的發兵二十萬,奔赴阿拉幹,剿·滅叛亂。並揚言要將所有叛亂者的腦袋,做成京觀。
其實這阿拉幹原本就是一個獨立的阿拉幹王朝,由第一位君主末羅漢在1433年所建。1550年到1666年是阿拉幹王朝的極盛時期,不但和東籲王朝聯合進攻白古,還侵·占了沙廉。
進入十八世紀後,境內海盜橫行,國勢日衰。連阿拉幹國王的興替,都要受到海盜的幹預。
所以在1785年,阿拉幹的諸位大臣,請求孟雲將阿拉幹並入緬甸。自此,這裏就成了緬甸的一部分。在後世,這裏被改為若開,阿拉幹人也改成若開人。
由於阿拉幹地區和東孟加拉接壤,有很大一部分阿拉幹人受伊·斯·蘭教影響,改信真·主。所以忍受不了緬甸將佛教奉為國教的政策,便大量出逃東孟加拉的吉大港。
在英國掌控東孟加拉期間,還經常聯合阿拉幹境內的反叛勢力,攻擊當地的緬甸駐軍。
直到東孟加拉被緬甸收入囊中,那些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幹人,才逃入英國掌控的達卡。
這主要領導人,就是金彬,也是大明扶持的對象。
眼看著緬甸和英國的關係緩和,金彬也對英國抱有疑慮。使得大明找上門來,提出稱心如意的條件後,他就毫不猶豫的投入了大明的懷抱。隨後又在大明的幫助下,秘密返迴阿拉幹。召集義軍,舉起反叛大旗。
從古至今,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總會受到很大的關注。因此大明對金彬的扶持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大!
否則金彬也沒可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取得這麽輝煌的戰果!
受此刺激,本就勢力不弱的曼妮普爾邦、阿薩姆邦,也緊隨其後的舉起反叛大旗。整個緬西北、緬西南,都在短短幾天內,陷入動亂中。
和暹羅接壤的泰人居住地,也就是後世的撣邦,也受暹羅挑唆,公開反叛緬甸。甚至和清國接壤的緬北,土司們也心照不宣的違抗緬甸貢榜王朝的命令。
如此形勢,對暹羅來說,簡直一片大好。而對緬甸來說,就是一個極其巨大的打擊。使得暹緬之戰的北部戰場,暹羅大勝,緬甸打敗。清邁地區,再無一個緬軍。
甚至將戰線推到緬甸的薩爾溫江東岸。
而南部戰場,形勢對緬甸也極為不利。尤其是當地的泰人,無論是語言還是生活習慣,都和暹羅極為貼近。和緬人,反而有不小的差距。且在曆史上,這裏也多次易手,常常是緬甸與暹羅的必爭之地。
所以他們就經常在山林間神出鬼沒,給暹軍帶路,偷襲各個分散的緬甸駐軍。
一時間,緬甸江河急轉,風雨飄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