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王嫣然瞬時恍然大悟,難怪她先前逛商場時。所有商品,都在打折促銷。從五到九,折扣不等。有的商品,還推出了買一送一,買多送多的大優惠。比如食鹽,因為生產成本很低,所以折扣最大,不僅買一送一,還買二送三,買十送二十。


    反正買得越多,折扣越大。以致明京各大商場的食鹽,突然變成了緊俏貨。有時候,都達到賣脫銷的地步。王嫣然就跑了好幾個超市,才終於搶到一包食鹽。


    在這狂買過程中,有很多不是明京市的人。他們托當地百姓,去超市裏大采購。然後按照原價,迴收過來。


    財政司也注意到了這種二道販子的情況,但並沒有製止。反正積壓的存貨多的是,不怕他們買光。而且這種促銷活動不久就會在大明全麵鋪開,到時候,這些投機的商人,就隻有欲哭無淚了。


    也正好讓他們明白,財政司的空子,不是那麽好鑽的。


    於是這種默許行為,使得明京市的采購熱潮,急速蔓延到周邊省市。像北方省、臨海省等靠近明京市的省份,百姓們就成群結隊的湧入明京市,在各大商場店鋪,進行大采購。


    要知道,各大商場在打折的基礎上,是可以使用消費劵的。以致所買的東西,比之前要便宜得多。


    不過明京以外的百姓是沒有消費劵的,但這沒關係。在購物時,他們可以向所在的店主購買。按照麵額,消費劵分成一分、一角、一元、十元。價格與麵額等值。


    王嫣然在買東西的時候,店員就主動向她推銷消費劵。但當時她趕時間,就急匆匆的拒絕了。現在聽扶柳姐解釋,才深知消費劵的好處。


    比如一件八華元的衣服,打八折,就是六塊四華元。然後衣物屬於生活用品,使用消費劵的話,可以打七折,所以最終的價格,是4塊四角八分。


    這樣的低價誘惑,基本沒人能拒絕。使得明京市的各大商場店鋪,天天爆滿。畢竟這個時代的人,哪裏碰到過這樣的促銷手段。有些控製不住的人,還開啟了剁手之旅。


    如果錢花光了,還嫌買不夠。個人可以向銀行申請貸款。但這是有消費額度的。


    一般情況下,個人負債不能超過三個月月工資的總和。多了,就需要所在的工廠或單位,提供擔保。也可以將自己值錢的東西,送到銀行抵押。


    一旦出現了欠債不還的情況,那應對之法,也很簡單粗暴。首先是將其告上法庭,然後警察拿到當地司法部門的執法命令,依法對欠債人采取強製措施。第一步是將所屬的財產變賣,結算成現金,還清債款。要是這樣,還不足以還清。那就隻能去勞改營慢慢還了。


    這是經濟違約罪,去勞改的話,工資和外麵是一樣的。但缺點是,不能自己選擇崗位,更不能調換崗位。工作的時候,還得在獄警的眼皮子底下。要是發現偷懶、消極怠工啥的,工資就會唰唰唰的直線下降。


    除非還清債務,否則永遠都出不來監獄的大門。


    正是這欠債的代價太高,因此沒人敢欠債不還。百姓們在消費的時候,也不敢隨意貸款。算是讓他們保持了一點理性。


    很多勤儉節約的華人,也都在這瘋狂的促銷活動中。抱著占便宜的心理,大買特買。


    在大明,那麽多族群中,華人是最富裕的。這是因為移民南洋的華人,大多是在家裏窮怕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十分節儉。移居大明後,便將這種習慣,帶到了大明。且華人勤勞又能幹,恨不得將一分鍾,當成兩分鍾來用。在其它族群的移民躲著加班時,華人會主動申請加班。當然,這是衝著雙倍的酬勞去的。


    因此打開他們的錢袋子,是非常有必要的。


    畢竟歐洲移民、南洋土著,都沒存錢的習慣。即使是被華人同化得最嚴重的澳洲土著,也沒被華人勤儉節約的習慣感染。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根本沒想過明天,更別說未來。


    所以這一輪促銷,他們的貢獻是最大的。但可惜的是,都沒啥錢。而華人的消費力度,就整體偏低。別看他們也跟著買,但買的東西,便宜又實惠,比較講究。可不像其它族群,盡是買些吃吃喝喝的。


    其實剛開始提出這內需的舉措時,內閣多數人,都明確表示反對。因為內需用公式表達起來,就是:總需求消費投資政府支出。


    先說消費這一項,關鍵在人。大明才建立沒幾年,百姓們,都沒多少積蓄。雖吃得飽穿得暖,但離吃得好穿得好,還有一段距離。若不是降價促銷和消費劵的雙重發力,還形成不了這樣的購買熱潮。


    況且這消費劵,是大明自己發行的。那折扣,會得到財政司的補貼。相當於大明自己拿錢,讓百姓們消費。


    也正因此,那些商場店鋪才敢那樣瘋狂的打折。


    而投資的話,因為大明是公有製國家。支柱性產業,都歸國有。即使有財力雄厚的私人財團,也在大明的國民經濟中,不占主要地位。所以重要投資,還得依靠大明政府。


    可現在大明還陷在工業中,脫不開身來。那消耗的資金,已是天文數字。所以根本沒那財力投資。


    那麽,隻能依靠私人財團。


    大明向來是抱著互利共贏的經商之道,所以不會讓私人財團做賠本買賣。便出台一係列的利好政策,在相關領域,放開限製,讓大型財團涉足。甚至出售國債,向他們借款。


    最後是政府支出,這一項,算是最多的。但投入的都是工業,所以對商業的促進作用不大。


    正是缺乏內需的必要條件,內閣才一直卡著不通過。最後經過財政司的反複修改,內閣又連續幾天,打了數場嘴炮。並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下,內閣成員,終於同意了擴大內需的方案。


    但這樣一來,大明可就欠下不少錢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雄起澳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做的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做的事並收藏雄起澳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