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賊,納命來!”史思明本以為一波箭雨,足以遏製唐騎的攻勢,不料衛伯玉從坐騎上騰躍而起,將橫刀飛旋而出,刀鋒直指史思明。
“節帥小心!”數名牙兵爭先恐後催馬擋在史思明身前,舞槊阻攔。隻聽砰的一聲響,不知是哪個牙兵的馬槊與橫刀撞在了一起,橫刀方向一拐,掠過史思明的坐騎向空中飛去。
“斷!”馬璘瞅準時機,長箭離弦而出,正中橫刀刀柄。橫刀飛行的弧線隨之一變,貼著大纛的旗杆旋轉而上,將係旗幟的麻繩切斷,長五尺、高三尺的大纛當即飄落墜地。
大纛乃將令之所出、士氣之所聚,戰前折纛,視為不祥;戰中纛落,等同主帥殞命!
“收好大纛,撤!”史思明恨得牙癢癢,卻不得不下令撤退,否則指揮體係混亂的平盧軍將損失慘重。
史思明大纛的兀然落地,令在五牙戰艦上觀戰的永王大吃一驚:“北庭軍居然……居然斬殺了史思明!?”
“殿下,事不宜遲,去晚了就連湯也喝不上了。”尉遲勝急不可耐道。
“某雖不才,願為殿下先驅!”高仙桂豪氣幹雲,論沙場廝殺,高家男兒從來無所畏懼。
“壯哉!高別將聽令,汝帶一千於闐騎兵,為大軍先鋒,火速出發,傳某之令,全軍追擊!”李璘滿麵喜色:“某將親率大隊人馬,營救王都護,追殺平盧叛軍!”
江陵軍見平盧軍抱頭鼠竄,喜氣洋洋,也不顧擺什麽陣型,一窩蜂朝北殺去,生怕去晚了撈不到功勞。
兵敗如山崩,潰散如鼠蟻。
“居然勝了?”王霨望著四散逃竄的平盧騎兵、有序向西撤退的曳落河和通濟渠上正揚帆北逃的叛軍戰艦,目瞪口呆。
“有父親大人坐鎮,史賊何足道哉!父親,我軍是不是應該乘勝追擊!”王珪搖頭晃腦道。
“勝得僥幸,不可口出狂言。”王正見撫摸著胸口,溫言訓斥長子:“窮寇莫追……”
“永王殿下有令,全軍追擊!”江陵的呐喊,蓋住了王正見的訓兒良言。
“父親,亂命可違否?”王霨忍不住問道。
“亂命,可陽奉陰違,卻不可直麵頂撞。”王正見麵色稍霽。
“這還差不多。”王霨幽幽一笑,高聲令道:“素葉軍,跟隨永王殿下,追殺殘敵!”
旌旗蔽空蒼鷹飛,黃塵覆渠胡騎疾。
江陵軍簇擁著永王鬆鬆垮垮追到行宮北數十丈遠之時,西邊樹林裏突然飛起了數隻蒼鷹。
“大魚總算上鉤了!”從林中拍馬而出的平盧牙兵校尉史朝英撫摸著落在左臂上的獵鷹,三角眼中閃爍著熾熱的光芒:“中原繁華,某再也不想迴苦寒的營州了!兒郎們,殺了唐軍,金銀、珠寶、女人,要多少有多少!”
“殺了唐軍!殺了唐軍!”無數辮發垂肩的靺鞨騎兵舉起彎刀、骨朵放聲狂唿,縱馬斜切進江陵軍鬆散的陣列中,肆意屠殺。
“活捉李璘小兒!”戰場之北,史思明的大纛再次豎起,迎風狂舞。星散的平盧騎兵迅疾匯集在大纛附近,重整旗鼓,返身匯入圍殲永王的隊列中。
“永王危矣!”盧杞一言點破戰局之肯綮。
“平盧史朝英部竟然已深入至睢陽?”王霨摸出李晟傳來的密信,才留意到信是數日前發出的:“虛實相間、陰不可知,令行禁止、上下如一,難怪能禍亂大唐那麽多年。”
“北庭健兒,隨某向前,拚死救出永王殿下。”王正見急得一口血吐了出來。
“父親,永王早至,卻遲遲不發兵來援……”王霨連忙扶住王正見耳語道。
“吾兄忠嗣豈不知聖人之心,手握重兵卻慨然入京,任由刀筆小吏折辱。汝可知為何?”
“嗯?”王霨陷入迷惑。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吾兄自幼長在深宮,由聖人撫養成人,豈能背棄君父?君父有錯,至多直言強諫,絕不能忤逆犯上、不忠不孝。”
“不忠不孝……”王霨長歎一聲,打定主意,翻身跨上赤炎驊:“王勇叔叔、十三娘,煩請護送家父家兄和張縣令撤退,乘千泉山號離開。馬別將、衛兵馬使、李紀王子、南校尉、雷校尉,請召集北庭、安西、素葉騎兵,隨某營救永王!”
不待王正見反對,王霨拔出橫刀,拍馬就走。王勇、蘇十三娘、馬璘用眼神交流了一下,當即按照王霨命令行事。
驕虜揚鞭起,風塵暗南國。
“史思明好大的氣魄、好大的胃口!”戰場西側,駐馬觀戰的田乾真望著無窮無盡的平盧軍旌旗,感慨不已:“平盧節度使轄兵馬三萬七千五百人,史思明南下洛陽,帶了一萬五千平盧兵、室韋、靺鞨近萬騎。眼下觀其旗幟,史朝英麾下的平盧本部兵馬亦有萬餘之數。一萬兵馬離開營州行至兩千裏外的睢陽,河北各郡縣竟然一無所知,唯有渡海一途。想來平盧軍留在營州及各守捉的不過數千人,根本不可能抵禦渤海、契丹等部的侵擾。史思明拋家舍業、南渡青密,肯定不會空手而歸,安節帥該如何應對呢?”
方才田乾真已派了一隊曳落河揮鞭北上洛陽,告知安祿山平盧兵馬南渡的驚天消息:“節帥是捏著鼻子認了,還是和史思明翻臉呢?唐廷實力猶在,和平盧兵馬內鬥,則將東西受敵;若將青密諸州拱手相讓,節帥如何鎮服各路驕兵悍將;再說了,就是要讓,讓幾個州才能滿足史思明……”
頭疼不已的田乾真根本沒在意,河南道東部的青密諸郡尚在唐廷手中:“罷了、罷了,讓高尚、嚴莊這些滿肚子鬼點子的人琢磨吧,某保得麾下兒郎平安就夠了。”
打定主意後,田乾真靜下心來,坐山觀虎鬥。唐軍有素葉軍數千、北庭兵萬餘、安西殘部千餘,江陵軍近兩萬。他在懷州、洛陽等地與北庭軍尤其是素葉軍數次交鋒,深知王正見父子麾下的兵馬極其悍勇,不在曳落河之下。王勇、馬璘均是人中翹楚,南霽雲、雷萬春等新秀也不可輕視。安西軍殘部人數雖少,卻都是百戰老兵,在勇將衛伯玉帶領下,足以橫掃千軍。方才史思明大纛墜地,便是衛伯玉之功。
唐軍雖強,田乾真卻知其已是強弩之末。自鐵鎖橫渠始,素葉軍已鏖戰數個時辰,兼之在行宮中遭遇火攻,可謂人困馬乏;北庭軍疾行數百裏,不待休整便投入戰鬥,後力不足;安西軍靠的是一股血勇支撐,難以持久。至於江陵軍,不過是些濫竽充數的樣子貨,根本不夠看。
平盧軍兵馬與唐軍相當,卻是精銳齊出、藩騎如雲。之前戰鬥中,隻動用了史朝義一部與唐軍對抗,史思明、史朝英部均以逸待勞。更有史思明詐敗,誘使追擊的唐軍陣列不齊、強弱混雜,難以及時變陣應戰。
“難怪要某前來,原來是要騙曳落河替平盧軍賣命。”田乾真狠狠吐了口痰,但他不得不承認,史思明設下的圈套一層套一層,比靺鞨人抓野豬的陷阱還要複雜,若無對麾下兵馬的足夠自信和掌控,絕不可能實現。
鏖戰至今,雙方的底牌悉數打出,隻剩下硬對硬的碰撞,果如田乾真所料,孱弱不堪江陵軍瞬間土崩瓦解,北庭、安西、素葉騎兵固然兇猛,無奈人困馬乏,雖然一次次擊退室韋、靺鞨輕騎的圍攻,從亂軍之中掩護永王不斷南撤,行進的速度卻越來越慢,傷亡的人馬也越來越多。
通濟渠上,江陵軍水師在素葉水師協助下,勉強抵住平盧戰船的攻勢。五牙戰艦和千泉山號運輸艦則一前一後,停靠在岸,準備接應唐軍撤退。
史思明的大纛之下,竟然還留有一支千餘人的精騎蓄勢待發,顯然平盧軍還留有後手。
“北庭軍、平盧軍都不是好相與的對手,兩虎相爭,某該如何呢?”田乾真手裏有近兩千曳落河和一千多契丹騎兵,足以有所作為:“史朝英神不知鬼不覺渡海,實在可惡……”
念及至此,田乾真忽然愣住了,他意識到自己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血戰乾坤赤,氛迷日月黃。
“可惡的史思明,可恨的永王!” 槊血滿袖的王霨迴首瞄了眼戰死沙場的素葉軍袍澤,且恨且悔且怒。
恨的是,未能及時察覺史思明的陰謀。一波三折的通濟渠之戰,可以說是素葉軍成軍以來,王霨經曆過的最複雜、最折磨人的戰鬥,同時也是素葉軍損失最為慘重的戰鬥。史思明見雀張羅,布下環環相扣、真真假假的陷阱,素葉軍陰差陽錯,自投羅網。兩軍交鋒之時,素葉軍雖憑借器械之利,在戰術層麵取得不少小勝,卻無法扭轉戰略上的被動。
悔的是,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根據前世記憶,王霨深知永王誌大才疏。在之前的曆史軌跡中,李璘的謀反簡直就是場鬧劇,手握重兵卻輕而易舉被忠於唐肅宗的高適擊敗。故而當高仙桂傳達李璘不許退兵的軍令時,王霨第一反應就是抗命不遵。可礙於王正見的訓誡,王霨不得不違心行事,致使唐軍喪失平安撤退的良機。
“節帥小心!”數名牙兵爭先恐後催馬擋在史思明身前,舞槊阻攔。隻聽砰的一聲響,不知是哪個牙兵的馬槊與橫刀撞在了一起,橫刀方向一拐,掠過史思明的坐騎向空中飛去。
“斷!”馬璘瞅準時機,長箭離弦而出,正中橫刀刀柄。橫刀飛行的弧線隨之一變,貼著大纛的旗杆旋轉而上,將係旗幟的麻繩切斷,長五尺、高三尺的大纛當即飄落墜地。
大纛乃將令之所出、士氣之所聚,戰前折纛,視為不祥;戰中纛落,等同主帥殞命!
“收好大纛,撤!”史思明恨得牙癢癢,卻不得不下令撤退,否則指揮體係混亂的平盧軍將損失慘重。
史思明大纛的兀然落地,令在五牙戰艦上觀戰的永王大吃一驚:“北庭軍居然……居然斬殺了史思明!?”
“殿下,事不宜遲,去晚了就連湯也喝不上了。”尉遲勝急不可耐道。
“某雖不才,願為殿下先驅!”高仙桂豪氣幹雲,論沙場廝殺,高家男兒從來無所畏懼。
“壯哉!高別將聽令,汝帶一千於闐騎兵,為大軍先鋒,火速出發,傳某之令,全軍追擊!”李璘滿麵喜色:“某將親率大隊人馬,營救王都護,追殺平盧叛軍!”
江陵軍見平盧軍抱頭鼠竄,喜氣洋洋,也不顧擺什麽陣型,一窩蜂朝北殺去,生怕去晚了撈不到功勞。
兵敗如山崩,潰散如鼠蟻。
“居然勝了?”王霨望著四散逃竄的平盧騎兵、有序向西撤退的曳落河和通濟渠上正揚帆北逃的叛軍戰艦,目瞪口呆。
“有父親大人坐鎮,史賊何足道哉!父親,我軍是不是應該乘勝追擊!”王珪搖頭晃腦道。
“勝得僥幸,不可口出狂言。”王正見撫摸著胸口,溫言訓斥長子:“窮寇莫追……”
“永王殿下有令,全軍追擊!”江陵的呐喊,蓋住了王正見的訓兒良言。
“父親,亂命可違否?”王霨忍不住問道。
“亂命,可陽奉陰違,卻不可直麵頂撞。”王正見麵色稍霽。
“這還差不多。”王霨幽幽一笑,高聲令道:“素葉軍,跟隨永王殿下,追殺殘敵!”
旌旗蔽空蒼鷹飛,黃塵覆渠胡騎疾。
江陵軍簇擁著永王鬆鬆垮垮追到行宮北數十丈遠之時,西邊樹林裏突然飛起了數隻蒼鷹。
“大魚總算上鉤了!”從林中拍馬而出的平盧牙兵校尉史朝英撫摸著落在左臂上的獵鷹,三角眼中閃爍著熾熱的光芒:“中原繁華,某再也不想迴苦寒的營州了!兒郎們,殺了唐軍,金銀、珠寶、女人,要多少有多少!”
“殺了唐軍!殺了唐軍!”無數辮發垂肩的靺鞨騎兵舉起彎刀、骨朵放聲狂唿,縱馬斜切進江陵軍鬆散的陣列中,肆意屠殺。
“活捉李璘小兒!”戰場之北,史思明的大纛再次豎起,迎風狂舞。星散的平盧騎兵迅疾匯集在大纛附近,重整旗鼓,返身匯入圍殲永王的隊列中。
“永王危矣!”盧杞一言點破戰局之肯綮。
“平盧史朝英部竟然已深入至睢陽?”王霨摸出李晟傳來的密信,才留意到信是數日前發出的:“虛實相間、陰不可知,令行禁止、上下如一,難怪能禍亂大唐那麽多年。”
“北庭健兒,隨某向前,拚死救出永王殿下。”王正見急得一口血吐了出來。
“父親,永王早至,卻遲遲不發兵來援……”王霨連忙扶住王正見耳語道。
“吾兄忠嗣豈不知聖人之心,手握重兵卻慨然入京,任由刀筆小吏折辱。汝可知為何?”
“嗯?”王霨陷入迷惑。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吾兄自幼長在深宮,由聖人撫養成人,豈能背棄君父?君父有錯,至多直言強諫,絕不能忤逆犯上、不忠不孝。”
“不忠不孝……”王霨長歎一聲,打定主意,翻身跨上赤炎驊:“王勇叔叔、十三娘,煩請護送家父家兄和張縣令撤退,乘千泉山號離開。馬別將、衛兵馬使、李紀王子、南校尉、雷校尉,請召集北庭、安西、素葉騎兵,隨某營救永王!”
不待王正見反對,王霨拔出橫刀,拍馬就走。王勇、蘇十三娘、馬璘用眼神交流了一下,當即按照王霨命令行事。
驕虜揚鞭起,風塵暗南國。
“史思明好大的氣魄、好大的胃口!”戰場西側,駐馬觀戰的田乾真望著無窮無盡的平盧軍旌旗,感慨不已:“平盧節度使轄兵馬三萬七千五百人,史思明南下洛陽,帶了一萬五千平盧兵、室韋、靺鞨近萬騎。眼下觀其旗幟,史朝英麾下的平盧本部兵馬亦有萬餘之數。一萬兵馬離開營州行至兩千裏外的睢陽,河北各郡縣竟然一無所知,唯有渡海一途。想來平盧軍留在營州及各守捉的不過數千人,根本不可能抵禦渤海、契丹等部的侵擾。史思明拋家舍業、南渡青密,肯定不會空手而歸,安節帥該如何應對呢?”
方才田乾真已派了一隊曳落河揮鞭北上洛陽,告知安祿山平盧兵馬南渡的驚天消息:“節帥是捏著鼻子認了,還是和史思明翻臉呢?唐廷實力猶在,和平盧兵馬內鬥,則將東西受敵;若將青密諸州拱手相讓,節帥如何鎮服各路驕兵悍將;再說了,就是要讓,讓幾個州才能滿足史思明……”
頭疼不已的田乾真根本沒在意,河南道東部的青密諸郡尚在唐廷手中:“罷了、罷了,讓高尚、嚴莊這些滿肚子鬼點子的人琢磨吧,某保得麾下兒郎平安就夠了。”
打定主意後,田乾真靜下心來,坐山觀虎鬥。唐軍有素葉軍數千、北庭兵萬餘、安西殘部千餘,江陵軍近兩萬。他在懷州、洛陽等地與北庭軍尤其是素葉軍數次交鋒,深知王正見父子麾下的兵馬極其悍勇,不在曳落河之下。王勇、馬璘均是人中翹楚,南霽雲、雷萬春等新秀也不可輕視。安西軍殘部人數雖少,卻都是百戰老兵,在勇將衛伯玉帶領下,足以橫掃千軍。方才史思明大纛墜地,便是衛伯玉之功。
唐軍雖強,田乾真卻知其已是強弩之末。自鐵鎖橫渠始,素葉軍已鏖戰數個時辰,兼之在行宮中遭遇火攻,可謂人困馬乏;北庭軍疾行數百裏,不待休整便投入戰鬥,後力不足;安西軍靠的是一股血勇支撐,難以持久。至於江陵軍,不過是些濫竽充數的樣子貨,根本不夠看。
平盧軍兵馬與唐軍相當,卻是精銳齊出、藩騎如雲。之前戰鬥中,隻動用了史朝義一部與唐軍對抗,史思明、史朝英部均以逸待勞。更有史思明詐敗,誘使追擊的唐軍陣列不齊、強弱混雜,難以及時變陣應戰。
“難怪要某前來,原來是要騙曳落河替平盧軍賣命。”田乾真狠狠吐了口痰,但他不得不承認,史思明設下的圈套一層套一層,比靺鞨人抓野豬的陷阱還要複雜,若無對麾下兵馬的足夠自信和掌控,絕不可能實現。
鏖戰至今,雙方的底牌悉數打出,隻剩下硬對硬的碰撞,果如田乾真所料,孱弱不堪江陵軍瞬間土崩瓦解,北庭、安西、素葉騎兵固然兇猛,無奈人困馬乏,雖然一次次擊退室韋、靺鞨輕騎的圍攻,從亂軍之中掩護永王不斷南撤,行進的速度卻越來越慢,傷亡的人馬也越來越多。
通濟渠上,江陵軍水師在素葉水師協助下,勉強抵住平盧戰船的攻勢。五牙戰艦和千泉山號運輸艦則一前一後,停靠在岸,準備接應唐軍撤退。
史思明的大纛之下,竟然還留有一支千餘人的精騎蓄勢待發,顯然平盧軍還留有後手。
“北庭軍、平盧軍都不是好相與的對手,兩虎相爭,某該如何呢?”田乾真手裏有近兩千曳落河和一千多契丹騎兵,足以有所作為:“史朝英神不知鬼不覺渡海,實在可惡……”
念及至此,田乾真忽然愣住了,他意識到自己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血戰乾坤赤,氛迷日月黃。
“可惡的史思明,可恨的永王!” 槊血滿袖的王霨迴首瞄了眼戰死沙場的素葉軍袍澤,且恨且悔且怒。
恨的是,未能及時察覺史思明的陰謀。一波三折的通濟渠之戰,可以說是素葉軍成軍以來,王霨經曆過的最複雜、最折磨人的戰鬥,同時也是素葉軍損失最為慘重的戰鬥。史思明見雀張羅,布下環環相扣、真真假假的陷阱,素葉軍陰差陽錯,自投羅網。兩軍交鋒之時,素葉軍雖憑借器械之利,在戰術層麵取得不少小勝,卻無法扭轉戰略上的被動。
悔的是,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根據前世記憶,王霨深知永王誌大才疏。在之前的曆史軌跡中,李璘的謀反簡直就是場鬧劇,手握重兵卻輕而易舉被忠於唐肅宗的高適擊敗。故而當高仙桂傳達李璘不許退兵的軍令時,王霨第一反應就是抗命不遵。可礙於王正見的訓誡,王霨不得不違心行事,致使唐軍喪失平安撤退的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