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軍輕騎倏聚倏散,時而彎弓、時而換槊,宛如兩條相互試探的靈蛇,均使出渾身解數,試圖咬住對手的軟肋,卻又必須隨時防備被敵軍抓住破綻,一時間鬥得難分難解。
驅散契丹、靺鞨輕騎的素葉軍、真源騎兵隊趁機整頓好陣列,幸存的神臂弓、庭州砲轟隆隆向北,壓製住了行宮牆頭的八弓弩。
史朝義正猶豫間,通濟渠東岸金聲大作,他鬆了口氣,拉住半臉是血的田乾真耳語數句。
“撤!”田乾真胡亂抹了抹臉上的血,不再戀戰。行宮內的平盧軍也隨之而逃。
見曳落河望風而逃,王正見命王勇、馬璘、李紀率軍追趕,自己急忙驅馬來到素葉軍陣中。尾隨其後的柳蕭菲對盧杞拱了拱手,示意自己不辱使命。
“父親大人!”煙塵滿麵的王霨喜極而泣。
“平安就好,汝兄長何在?”
“兄長尚在俱蘭艦上,為鎖鏈所困,一時難以登岸。”
“愚蠢的孩子……”王正見長歎一聲,手指廝殺聲漸漸平息的行宮道:“操縱鐵鏈的機關盡在其中?”
“然也,某在碎葉艦上看的一清二楚。”王霨抽出橫刀:“素葉牙兵,隨某殺入行宮,拆除絞輪,救出監軍!”
換作平日,王霨作為一軍之統領,並不需要親自帶兵進入行宮,即便他有此意願,盧杞等人也會極力勸阻。然此時不同往日,王正見親臨戰場、王珪受困於通濟渠中,從孝悌之道講,王霨必須不畏艱險、一馬當先。
兄弟協力山成玉,父子同心土變金。
見王霨對王珪的性命安全頗為在意,並不忌恨其攪亂戰局,王正見老懷大慰:“忠嗣兄長,霨兒芝蘭玉樹、允文允武,某總算沒辜負汝之托付。”
王正見與王忠嗣同出太原王氏,隻是王忠嗣一房乃旁支,且早已遷居華州鄭縣。兩人在朝中結識後,一見如故,兼本為同根同源,關係愈發親密。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冬,進京朝拜聖人的王正見與王忠嗣在長安西市救下崔穎、崔凝姐妹。崔穎與王忠嗣暗生情愫,於開元二十七年誕下一子,自己卻因難產而死。
王忠嗣時任河東節度副使兼大同軍使,肩負抵禦後突厥汗國重任,戎馬倥傯,難久居長安,遂將幼子王霨托付給崔凝,執掌北庭留後院的王正見常去探望。
天寶元年(742年)八月,已升任河東節度使兼朔方節度使的王忠嗣趁後突厥汗國內亂,奉詔出兵北伐,大破右殺,威震漠北。西葉護阿布思率同羅部千餘帳內附,威脅大唐北疆六十年的後突厥汗國搖搖欲墜。
聖人大喜,命王忠嗣入朝獻俘,在勤政務本樓上當著滿朝文武對其大加讚許。當晚,太子在東宮設宴,與王忠嗣把酒言歡。
翌日,王正見見到族兄時,本以為他當意氣風發、神采飛揚,不料映入眼簾的卻是張無精打采、鬱鬱寡歡麵孔。王正見正猶豫是否開口詢問,王忠嗣已掩住滿身頹唐,興致勃勃聊起王霨。
王正見始終不知那日究竟發生了何事,隻是王忠嗣返迴靈州時,將牙兵旅帥王思義留在了長安。不久,就發生了刺客襲擊崔凝一事,怒火中燒的王正見意欲動用北庭留後院追查兇手,卻被王忠嗣密信勸阻。
王忠嗣顯然隱約猜出幕後之人是誰,但在信中,他除了告知王正見不必打草驚蛇外,還詢問王正見能否將王霨視若己出。
當時王正見對族兄的選擇頗為不解,但他依然答應王忠嗣。畢竟他也喜歡探望王霨的時候,和溫婉可人的崔凝閑聊幾句。多年以後,王正見才知刺客乃蘇十三娘的恩師公孫大娘,而公孫門從來都是太子手中最犀利的暗器……
之後數年,王忠嗣官職越升越高,入朝的次數卻越來越少。偶爾來京,也隻遠遠看王霨幾眼。王正見也因升任北庭副都護,離開長安。
再見王忠嗣,已是天寶五載(746年)。時年正月十五,韋堅案爆發,長安朝堂一片混亂,進京朝拜的王正見正要啟程返迴庭州,王思義持王忠嗣的托孤之信來到留後院……
西行途經涼州之時,王正見與兼任隴右、河西、朔方、河東四鎮節度使的王忠嗣匆匆見了一麵。而數日前,河西節度使尚是皇甫惟明。
王正見略略提了幾句長安的風雲變幻,王忠嗣拍欄長歎:“欲令智昏、授人以柄。”
王正見至此方知,崇仁坊西南隅景龍觀乃太子黨羽密會之地,太子曾多次在此私會韋堅、皇甫惟明等心腹,王忠嗣顯然也去過。
“太子數次欲邀汝前往景龍觀,皆為某所攔。”
“兄長大恩,沒齒難忘。”王正見深知王忠嗣不願他涉足黨爭太深。
“權相跋扈、東宮陰狠,長安風波難止,汝遠居庭州,反是幸事。霨兒便托付於汝了!”王忠嗣叉手長揖。
“兄長折煞某矣!”王正見肅然迴禮:“風波既起,兄長當如何自處?”
“上不負聖人之心,下不負將士性命,某之願也!”
離開涼州繼續西行,王正見感慨族兄誌向之餘,兀然想到:“若聖人之心與將士性命相背,又該如何呢?”
不料一語成讖,天寶六載(747年),聖人命王忠嗣不惜代價強攻石堡城,王忠嗣抗命不從,李林甫趁機構陷,王忠嗣被貶為漢陽太守。
庭州漠漠、漢水悠悠,直到王忠嗣中毒身亡,二人再未見麵……
為不負族兄的一片苦心,王正見對王霨的身世閉口不提,連枕邊人裴夫人、張夫人都蒙在鼓裏,兩人隻以為王霨是郎君與崔凝的私生子。
溫柔和順的張夫人還好,對崔凝、王霨客客氣氣;醋海翻波的裴夫人橫眉冷對,欲置之死地而後快,引發無數風波。
聞喜裴氏紮根三晉千年,人稱“豪傑俊邁,摩肩接踵;名卿賢相,茂鬱如林。”雖略遜於五姓七望,卻也是大唐響當當的名門世家。
裴夫人乃長房嫡女,身份嬌貴,難免氣盛。不過王正見弘毅寬厚,婚後將後宅之事悉數托付與裴夫人,二人倒也算得上琴瑟和鳴。
王正見納張夫人之前,鄭重其事告知過裴夫人。裴夫人深知武威張家意在攀附太原王氏,而夫君可因之拓展在磧西的人脈,故她暗中派王沛忠將張家裏裏外外摸得一清二楚後,點頭同意讓張夫人入門。張夫人誕下王緋後再無所出,裴夫人對她倒還和顏悅色。
從天而降的崔凝母子對裴夫人而言可謂晴天霹靂,她本以為自家後宅固若金湯、夫君之心盡在指掌,孰料威脅來得猝不及防。惱羞成怒的裴夫人需要一個明明白白的解釋,可王正見偏偏無法給她一個明晰的說法。
聞喜裴家立足河東,靠得不僅僅是仁義道德,裴夫人自幼耳濡目染,有的是心機和手段。一時間,明槍暗箭齊飛、陰謀詭計橫行,夾槍帶棍的鬼蜮伎倆接二連三向王霨襲來。
孰料王霨吉人天相,碎葉城外墜馬昏迷,竟得天授之慧;西郊馬球場遇險,以車陣破馬匪。入朝為官以來,一樁樁、一件件,手段雖還稚嫩,卻天馬行空、羚羊掛角,聰明睿智若高翁、心機深沉如李林甫,也常猜不透王霨之用意,令王正見深感青出於藍。
愈發難得的是,王霨智過萬人,卻不失赤子之心,奉國以貞、事君以忠、事親以孝、交友以信,他知道身世後,侍奉王正見益發恭敬,得子如此、夫複何求!
本來王正見頗為擔心兩個兒子的關係,畢竟裴夫人和王珪沒少給王霨下絆子、捅刀子。東宮封王珪為素葉軍監軍,挑撥離間之意昭然若揭。
駐守南陽之時,王正見最憂心的並非來勢洶洶的曳落河,而是駐守睢陽城的王珪、王霨二子。
兩地本有驛站相通,可自叛軍南下,沿途州縣叛降不定,曳落河輕騎四處,驛道時斷時續,來自素葉軍的信鴿也日漸稀少,王正見無法及時了解睢陽戰況,愈加擔心。
幸好公孫門子弟善喬裝易容,蘇十三娘數次夤夜潛入防守嚴密的曳落河營地,雖未能成功刺殺田乾真,卻及時摸清叛軍動向。數日前,蘇十三娘偵知,叛軍大營看似灶台不減、營帳依舊,馬嘶聲卻稀疏不少。北庭軍斥候與公孫門弟子四下偵查,終於覓得田乾真率軍東進的痕跡。
王正見當機立斷,命大軍出城踏破叛軍營盤,解除南陽之圍,然後命北庭副都護元載留守南陽,自己親率萬餘精騎,追殺曳落河而去。蘇十三娘則帶著公孫門弟子和北庭斥候,一馬當先,不斷探尋叛軍的蛛絲馬跡。
行軍途中,王正見放出信鴿告知素葉軍田乾真部動向,卻遲遲得不到迴音。而曳落河本就先行一步,更兼馬疾如風,王正見顧不得等王霨迴信,唯有日夜兼程,循蹤追趕叛軍。
五月初三午時(中午十二點),北庭軍抵達睢陽城西五十餘裏時,斥候突然失去曳落河的行蹤,正尋覓間,氣喘籲籲的柳蕭菲不約而至……
驅散契丹、靺鞨輕騎的素葉軍、真源騎兵隊趁機整頓好陣列,幸存的神臂弓、庭州砲轟隆隆向北,壓製住了行宮牆頭的八弓弩。
史朝義正猶豫間,通濟渠東岸金聲大作,他鬆了口氣,拉住半臉是血的田乾真耳語數句。
“撤!”田乾真胡亂抹了抹臉上的血,不再戀戰。行宮內的平盧軍也隨之而逃。
見曳落河望風而逃,王正見命王勇、馬璘、李紀率軍追趕,自己急忙驅馬來到素葉軍陣中。尾隨其後的柳蕭菲對盧杞拱了拱手,示意自己不辱使命。
“父親大人!”煙塵滿麵的王霨喜極而泣。
“平安就好,汝兄長何在?”
“兄長尚在俱蘭艦上,為鎖鏈所困,一時難以登岸。”
“愚蠢的孩子……”王正見長歎一聲,手指廝殺聲漸漸平息的行宮道:“操縱鐵鏈的機關盡在其中?”
“然也,某在碎葉艦上看的一清二楚。”王霨抽出橫刀:“素葉牙兵,隨某殺入行宮,拆除絞輪,救出監軍!”
換作平日,王霨作為一軍之統領,並不需要親自帶兵進入行宮,即便他有此意願,盧杞等人也會極力勸阻。然此時不同往日,王正見親臨戰場、王珪受困於通濟渠中,從孝悌之道講,王霨必須不畏艱險、一馬當先。
兄弟協力山成玉,父子同心土變金。
見王霨對王珪的性命安全頗為在意,並不忌恨其攪亂戰局,王正見老懷大慰:“忠嗣兄長,霨兒芝蘭玉樹、允文允武,某總算沒辜負汝之托付。”
王正見與王忠嗣同出太原王氏,隻是王忠嗣一房乃旁支,且早已遷居華州鄭縣。兩人在朝中結識後,一見如故,兼本為同根同源,關係愈發親密。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冬,進京朝拜聖人的王正見與王忠嗣在長安西市救下崔穎、崔凝姐妹。崔穎與王忠嗣暗生情愫,於開元二十七年誕下一子,自己卻因難產而死。
王忠嗣時任河東節度副使兼大同軍使,肩負抵禦後突厥汗國重任,戎馬倥傯,難久居長安,遂將幼子王霨托付給崔凝,執掌北庭留後院的王正見常去探望。
天寶元年(742年)八月,已升任河東節度使兼朔方節度使的王忠嗣趁後突厥汗國內亂,奉詔出兵北伐,大破右殺,威震漠北。西葉護阿布思率同羅部千餘帳內附,威脅大唐北疆六十年的後突厥汗國搖搖欲墜。
聖人大喜,命王忠嗣入朝獻俘,在勤政務本樓上當著滿朝文武對其大加讚許。當晚,太子在東宮設宴,與王忠嗣把酒言歡。
翌日,王正見見到族兄時,本以為他當意氣風發、神采飛揚,不料映入眼簾的卻是張無精打采、鬱鬱寡歡麵孔。王正見正猶豫是否開口詢問,王忠嗣已掩住滿身頹唐,興致勃勃聊起王霨。
王正見始終不知那日究竟發生了何事,隻是王忠嗣返迴靈州時,將牙兵旅帥王思義留在了長安。不久,就發生了刺客襲擊崔凝一事,怒火中燒的王正見意欲動用北庭留後院追查兇手,卻被王忠嗣密信勸阻。
王忠嗣顯然隱約猜出幕後之人是誰,但在信中,他除了告知王正見不必打草驚蛇外,還詢問王正見能否將王霨視若己出。
當時王正見對族兄的選擇頗為不解,但他依然答應王忠嗣。畢竟他也喜歡探望王霨的時候,和溫婉可人的崔凝閑聊幾句。多年以後,王正見才知刺客乃蘇十三娘的恩師公孫大娘,而公孫門從來都是太子手中最犀利的暗器……
之後數年,王忠嗣官職越升越高,入朝的次數卻越來越少。偶爾來京,也隻遠遠看王霨幾眼。王正見也因升任北庭副都護,離開長安。
再見王忠嗣,已是天寶五載(746年)。時年正月十五,韋堅案爆發,長安朝堂一片混亂,進京朝拜的王正見正要啟程返迴庭州,王思義持王忠嗣的托孤之信來到留後院……
西行途經涼州之時,王正見與兼任隴右、河西、朔方、河東四鎮節度使的王忠嗣匆匆見了一麵。而數日前,河西節度使尚是皇甫惟明。
王正見略略提了幾句長安的風雲變幻,王忠嗣拍欄長歎:“欲令智昏、授人以柄。”
王正見至此方知,崇仁坊西南隅景龍觀乃太子黨羽密會之地,太子曾多次在此私會韋堅、皇甫惟明等心腹,王忠嗣顯然也去過。
“太子數次欲邀汝前往景龍觀,皆為某所攔。”
“兄長大恩,沒齒難忘。”王正見深知王忠嗣不願他涉足黨爭太深。
“權相跋扈、東宮陰狠,長安風波難止,汝遠居庭州,反是幸事。霨兒便托付於汝了!”王忠嗣叉手長揖。
“兄長折煞某矣!”王正見肅然迴禮:“風波既起,兄長當如何自處?”
“上不負聖人之心,下不負將士性命,某之願也!”
離開涼州繼續西行,王正見感慨族兄誌向之餘,兀然想到:“若聖人之心與將士性命相背,又該如何呢?”
不料一語成讖,天寶六載(747年),聖人命王忠嗣不惜代價強攻石堡城,王忠嗣抗命不從,李林甫趁機構陷,王忠嗣被貶為漢陽太守。
庭州漠漠、漢水悠悠,直到王忠嗣中毒身亡,二人再未見麵……
為不負族兄的一片苦心,王正見對王霨的身世閉口不提,連枕邊人裴夫人、張夫人都蒙在鼓裏,兩人隻以為王霨是郎君與崔凝的私生子。
溫柔和順的張夫人還好,對崔凝、王霨客客氣氣;醋海翻波的裴夫人橫眉冷對,欲置之死地而後快,引發無數風波。
聞喜裴氏紮根三晉千年,人稱“豪傑俊邁,摩肩接踵;名卿賢相,茂鬱如林。”雖略遜於五姓七望,卻也是大唐響當當的名門世家。
裴夫人乃長房嫡女,身份嬌貴,難免氣盛。不過王正見弘毅寬厚,婚後將後宅之事悉數托付與裴夫人,二人倒也算得上琴瑟和鳴。
王正見納張夫人之前,鄭重其事告知過裴夫人。裴夫人深知武威張家意在攀附太原王氏,而夫君可因之拓展在磧西的人脈,故她暗中派王沛忠將張家裏裏外外摸得一清二楚後,點頭同意讓張夫人入門。張夫人誕下王緋後再無所出,裴夫人對她倒還和顏悅色。
從天而降的崔凝母子對裴夫人而言可謂晴天霹靂,她本以為自家後宅固若金湯、夫君之心盡在指掌,孰料威脅來得猝不及防。惱羞成怒的裴夫人需要一個明明白白的解釋,可王正見偏偏無法給她一個明晰的說法。
聞喜裴家立足河東,靠得不僅僅是仁義道德,裴夫人自幼耳濡目染,有的是心機和手段。一時間,明槍暗箭齊飛、陰謀詭計橫行,夾槍帶棍的鬼蜮伎倆接二連三向王霨襲來。
孰料王霨吉人天相,碎葉城外墜馬昏迷,竟得天授之慧;西郊馬球場遇險,以車陣破馬匪。入朝為官以來,一樁樁、一件件,手段雖還稚嫩,卻天馬行空、羚羊掛角,聰明睿智若高翁、心機深沉如李林甫,也常猜不透王霨之用意,令王正見深感青出於藍。
愈發難得的是,王霨智過萬人,卻不失赤子之心,奉國以貞、事君以忠、事親以孝、交友以信,他知道身世後,侍奉王正見益發恭敬,得子如此、夫複何求!
本來王正見頗為擔心兩個兒子的關係,畢竟裴夫人和王珪沒少給王霨下絆子、捅刀子。東宮封王珪為素葉軍監軍,挑撥離間之意昭然若揭。
駐守南陽之時,王正見最憂心的並非來勢洶洶的曳落河,而是駐守睢陽城的王珪、王霨二子。
兩地本有驛站相通,可自叛軍南下,沿途州縣叛降不定,曳落河輕騎四處,驛道時斷時續,來自素葉軍的信鴿也日漸稀少,王正見無法及時了解睢陽戰況,愈加擔心。
幸好公孫門子弟善喬裝易容,蘇十三娘數次夤夜潛入防守嚴密的曳落河營地,雖未能成功刺殺田乾真,卻及時摸清叛軍動向。數日前,蘇十三娘偵知,叛軍大營看似灶台不減、營帳依舊,馬嘶聲卻稀疏不少。北庭軍斥候與公孫門弟子四下偵查,終於覓得田乾真率軍東進的痕跡。
王正見當機立斷,命大軍出城踏破叛軍營盤,解除南陽之圍,然後命北庭副都護元載留守南陽,自己親率萬餘精騎,追殺曳落河而去。蘇十三娘則帶著公孫門弟子和北庭斥候,一馬當先,不斷探尋叛軍的蛛絲馬跡。
行軍途中,王正見放出信鴿告知素葉軍田乾真部動向,卻遲遲得不到迴音。而曳落河本就先行一步,更兼馬疾如風,王正見顧不得等王霨迴信,唯有日夜兼程,循蹤追趕叛軍。
五月初三午時(中午十二點),北庭軍抵達睢陽城西五十餘裏時,斥候突然失去曳落河的行蹤,正尋覓間,氣喘籲籲的柳蕭菲不約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