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霨郎君難道要開拓大小勃律?兩國甚是苦寒,唯皮毛值點錢。 ”親自率軍遠征小勃律的高仙芝通曉兩國風土。
“不!”封常清搖頭否定高仙芝的推測:“某雖猜不到霨郎君劍指何方,但想來絕不會為大小勃律的彈丸之地大費周章。”
“高相之見識、封節帥之機敏皆令小子佩服得五體投地。”王霨拱手道:“貞觀年間,高僧玄奘曾獨行萬餘裏,經河中、吐火羅抵達天竺,一路所知所見盡在《大唐西域記》。北庭杜長史少時閱覽此書,才立誌遊曆西域,終寫出堪與《大唐西域記》相媲美的《經行記》。某遵杜長史教導熟讀《大唐西域記》,得知天竺諸國土地肥沃、人稠物穰,甚是好奇;又聽聞從勃律有山路可入天竺,不必繞道吐火羅,故欲派精幹人手前去探查。”
“長安市井風傳霨郎君在揚州開設分號,築巨舟揚帆東渡倭國。霨郎君之誌向何其大也!”高仙芝瞥了眼高雲舟和高仙桂,感慨萬千。
“高相說笑了,揚州築舟者,乃行商趙無極,並非小子的分號,某不過襄助一二。”王霨澄清道:“非小子誌存高遠,實因寰宇之大,遠超吾等所知。華夏雖蒙蒼天厚愛、先祖庇佑,奄有廣袤疆土,然若固步自封、畏縮不前,如蛙坐井中觀天,豈不辜負先人篳路藍縷之功?”
“壯哉!”高仙芝撫掌而歎:“封二,若戰事順利,何不遣一旅健兒協助素葉商隊探尋通往天竺的孔徑。”
“相國吩咐,某豈敢不從?”封常清嬉笑道。
“多謝高相國、封節帥。”王霨恭敬施禮:“其實南進天竺最開闊的通道正是玄奘法師所走的路線(玄奘經阿富汗過開伯爾隘口進入印度次大陸,開伯爾隘口是無數來自北方的征服者進入印度的必經之路),可惜吐火羅地仍歸黑衣大食掌控,否則小子何須舍近求遠。”
“最近河中軍頻頻越過烏滸水敲打唿羅珊,安西與北庭兩鎮反無用武之地了。”封常清意味深長道:“某聽古老講,蘇祿可汗雄踞河中時也是這般氣象,大軍摧枯拉朽,逼得大食軍十餘年不敢東渡烏滸水。”
“封二,國雖大,好戰必亡。既然河中軍肩負起抵禦大食東侵的重任,安西四鎮安守本分即可,何必多事。”高仙芝淡淡道:“魑魅魍魎何足懼,吾自巍然鎮群妖。有安西健兒在,磧西無憂!”
“高相國、封節帥,若無其他可以效勞的,小子就先告辭。”王霨聽出高、封二人話裏的玄機,但他不便公然指責阿史那暘,遂拱手告辭。
待王霨走後,高仙芝才低低道:“封二,汝能確定蘇毗部那邊萬無一失嗎?”
“節帥放心,若無十全把握,某豈敢輕易上表出征。”兩人密談時,封常清還是習慣稱高仙芝為“節帥”。
“封二行事周密嚴謹,某信得過!”
“節帥,隻要某在,安西四鎮永遠都是你的根基。”封常清謹慎地瞄了眼被群臣環侍、簇擁的盛王,壓低嗓音道:“節帥,汝真的相信盛王能掀翻太子、繼承大統?李相已薨,李岫懦弱不堪、李仁之乳臭未幹,節帥無需再對他們亦步亦趨。”
“封二,依汝之見,聖人為何要密召某入宮,暗示吾重查舊案?”
“太子入主東宮十六年,若無失德之舉不可輕動,否則天下不安。聖人之心,乃用節帥為跳蕩先鋒,直刺東宮營壘。”
“封二擔心先登者九死一生?”高仙芝對封常清之意心領神會。
“節帥已身居相位,何須如此豪賭?”封常清勸諫道。
“封二,某豈不知聖人之心術和此事之兇險。然吾心甘情願涉足儲位之爭,非貪圖他日擁立之功,而是要為高家和冤死的安西兒郎討個公道!”高仙芝拳頭緊攥、指節發青:“某隱忍一年多,並非血冷氣衰、明哲保身,隻因辨不清聖人心思和朝堂風向,不敢輕舉妄動,以免雞飛蛋打。如今聖意已明,吾腰間的橫刀早已按捺不住,定要痛飲仇人血。”
“節帥既有此心,可盡情施展,某將用一場酣暢淋漓的大捷為節帥助威!”封常清意識到高仙芝決心已定,遂如往日一般出謀劃策。
“知我者,封二也!”高仙芝動情握住封常清的胳膊。
“某此次進京的隨從中有三十名安西軍最出色的斥候,吾已將他們全部編入安西進奏院,節帥可任意驅使。”封常清擔心高仙芝在長安人手不足,早有準備。
“之前坊間傳聞,長安城中的遊俠兒甚是厲害,某本不屑一顧,想著他們如何能與堂堂軍陣相比。但從衛伯玉的經曆看,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若論街頭巷尾的陰暗伎倆,軍旅虎賁還真不如遊俠劍客。長安不僅廟堂水深,江湖也不太平。之前李相就因輕視雞鳴狗盜之徒而吃了暗虧。”高仙芝歎了口氣。
“若非王都護與東宮牽扯太深,霨郎君和素葉鏢局將是最合適的幫手。”封常清有點遺憾。
“本就是一潭渾水,何必再拉霨郎君下水。有仙桂、雲舟和衛伯玉,吾安西兒郎自會報仇雪恥、手刃仇敵。”高仙芝傲然道。
“節帥仁心某深為敬佩。可依在下看,霨郎君從來都在渾水中,否則他何必進京卷入是非?”
“某雖看不清王正見父子因何求索,但隱約覺得,其所求絕非一家之富貴或一黨之興衰。”高仙芝肅然道。
“節帥,人各有各的造化。王家父子所求或為無上大道,然節帥堅守朝堂正氣,內抵楊國忠亂政、外禦安祿山妄為,亦是莫大功德。某才德有限,唯求保安西四鎮軍民平安、磧西一隅不受外敵欺淩。”
“封二過謙了。”高仙芝哈哈笑道:“出將入相之途已通,長安政局風雲變幻,兩年之期倏忽將至,封二豈無意於相位乎?”
“楊國忠恨不得獨霸政事堂,而聖人早就打算調王都護入京,王都護父子則使出渾身解數驅使安祿山離開老巢。”封常清對朝堂動向一清二楚:“長安風雨不休,某有自知之明,還是蟄居磧西一隅比較安穩,也可為節帥留一步退路。”
“封二啊封二……”高仙芝正要揮拳拍打封常清的肩膀,卻聽蹄聲噠噠,數騎飛龍禁軍絕塵而來。
“稟盛王殿下,東平郡王的車駕即將抵達!”
“東平郡王真是神速!”朝氣蓬勃的李琦長身而起:“太子殿下替聖人分憂,坐鎮長安。某道微德薄,隻能在迎來送往上為陛下略盡薄力。”
“殿下太過自謙了!”李仁之一邊諂媚地奉承盛王,一邊示意禮部主事們招唿百官列隊。
“平盧兵馬,不在範陽之下。”史朝義小聲嘟囔了一句,悄然站在李琦身後。
飛騎如流星、奔騰風煙舉。
“參見盛王殿下!”安祿山以和肥碩身軀不相稱的麻利勁兒擠出車廂,跪在盛王麵前行叩拜大禮。
“東平郡王請起!”李琦深知父皇對安祿山的倚重,不敢托大,疾步上前扶起安祿山:“某奉聖人旨意率文武百官在此恭迎郡王入京,聖人已在殿中等候多時,還請郡王隨某入宮。”
“大冷天的,辛苦各位了,他日必有饋贈!”安祿山隨意向高仙芝、陳.希烈等拱了拱手,發現楊國忠不在迎接隊伍中,遂譏笑道:“右相地位尊崇,不用在外受凍,真是好造化。”
陳.希烈與高仙芝麵麵相覷、哭笑不得。
安祿山不管他人作何感想,伸開雙臂待禁軍士卒卸下他腰間橫刀,快步跟隨盛王跨進昭陽門。安慶宗、高尚和嚴莊三人則向到場迎接的官員一一致謝。
赳赳武夫引天仗,直入華清列禦前。
“陛下!”甫進正殿,尚未抵達禦榻前,安祿山就如一團肉球跪拜在地,一把鼻涕一把淚道:“陛下!微臣是個大老粗,啥也不懂,一心隻想著忠於陛下、守好邊境。天可憐見,某有幸得陛下寵信,卻遭小人嫉恨。某聽人講,楊相國三天兩頭說微臣要謀反,造謠說某不敢來京覲見陛下。微臣不過是個雜胡,當不起陛下的厚愛,還請陛下另選良將鎮守範陽、河東,某還是迴邊鎮榷場當個牙郎算了。”
“東平郡王切莫血口噴人,某何曾說過汝要造反?”李隆基還未發話,楊國忠卻先坐不住了,站起身來怒斥安祿山。
“楊卿不得無禮!”李隆基麵有慍色,他起身離開禦榻,親自扶起安祿山:“安卿一片赤誠,朕從未懷疑。有安卿在,朕才能高枕無憂。之所以急詔卿入京另有他因,安卿切莫聽信流言。不過今日並非廷議,不宜商議國政。安卿一路車馬勞頓,高將軍,你先帶安卿下去歇息。”
“諾!”高力士瞄了眼臉色發青、神情複雜的楊國忠,暗暗歎了口氣:“東平郡王,陛下早命某在宮外為殿下備好別院,殿下請隨某前往。”
“不!”封常清搖頭否定高仙芝的推測:“某雖猜不到霨郎君劍指何方,但想來絕不會為大小勃律的彈丸之地大費周章。”
“高相之見識、封節帥之機敏皆令小子佩服得五體投地。”王霨拱手道:“貞觀年間,高僧玄奘曾獨行萬餘裏,經河中、吐火羅抵達天竺,一路所知所見盡在《大唐西域記》。北庭杜長史少時閱覽此書,才立誌遊曆西域,終寫出堪與《大唐西域記》相媲美的《經行記》。某遵杜長史教導熟讀《大唐西域記》,得知天竺諸國土地肥沃、人稠物穰,甚是好奇;又聽聞從勃律有山路可入天竺,不必繞道吐火羅,故欲派精幹人手前去探查。”
“長安市井風傳霨郎君在揚州開設分號,築巨舟揚帆東渡倭國。霨郎君之誌向何其大也!”高仙芝瞥了眼高雲舟和高仙桂,感慨萬千。
“高相說笑了,揚州築舟者,乃行商趙無極,並非小子的分號,某不過襄助一二。”王霨澄清道:“非小子誌存高遠,實因寰宇之大,遠超吾等所知。華夏雖蒙蒼天厚愛、先祖庇佑,奄有廣袤疆土,然若固步自封、畏縮不前,如蛙坐井中觀天,豈不辜負先人篳路藍縷之功?”
“壯哉!”高仙芝撫掌而歎:“封二,若戰事順利,何不遣一旅健兒協助素葉商隊探尋通往天竺的孔徑。”
“相國吩咐,某豈敢不從?”封常清嬉笑道。
“多謝高相國、封節帥。”王霨恭敬施禮:“其實南進天竺最開闊的通道正是玄奘法師所走的路線(玄奘經阿富汗過開伯爾隘口進入印度次大陸,開伯爾隘口是無數來自北方的征服者進入印度的必經之路),可惜吐火羅地仍歸黑衣大食掌控,否則小子何須舍近求遠。”
“最近河中軍頻頻越過烏滸水敲打唿羅珊,安西與北庭兩鎮反無用武之地了。”封常清意味深長道:“某聽古老講,蘇祿可汗雄踞河中時也是這般氣象,大軍摧枯拉朽,逼得大食軍十餘年不敢東渡烏滸水。”
“封二,國雖大,好戰必亡。既然河中軍肩負起抵禦大食東侵的重任,安西四鎮安守本分即可,何必多事。”高仙芝淡淡道:“魑魅魍魎何足懼,吾自巍然鎮群妖。有安西健兒在,磧西無憂!”
“高相國、封節帥,若無其他可以效勞的,小子就先告辭。”王霨聽出高、封二人話裏的玄機,但他不便公然指責阿史那暘,遂拱手告辭。
待王霨走後,高仙芝才低低道:“封二,汝能確定蘇毗部那邊萬無一失嗎?”
“節帥放心,若無十全把握,某豈敢輕易上表出征。”兩人密談時,封常清還是習慣稱高仙芝為“節帥”。
“封二行事周密嚴謹,某信得過!”
“節帥,隻要某在,安西四鎮永遠都是你的根基。”封常清謹慎地瞄了眼被群臣環侍、簇擁的盛王,壓低嗓音道:“節帥,汝真的相信盛王能掀翻太子、繼承大統?李相已薨,李岫懦弱不堪、李仁之乳臭未幹,節帥無需再對他們亦步亦趨。”
“封二,依汝之見,聖人為何要密召某入宮,暗示吾重查舊案?”
“太子入主東宮十六年,若無失德之舉不可輕動,否則天下不安。聖人之心,乃用節帥為跳蕩先鋒,直刺東宮營壘。”
“封二擔心先登者九死一生?”高仙芝對封常清之意心領神會。
“節帥已身居相位,何須如此豪賭?”封常清勸諫道。
“封二,某豈不知聖人之心術和此事之兇險。然吾心甘情願涉足儲位之爭,非貪圖他日擁立之功,而是要為高家和冤死的安西兒郎討個公道!”高仙芝拳頭緊攥、指節發青:“某隱忍一年多,並非血冷氣衰、明哲保身,隻因辨不清聖人心思和朝堂風向,不敢輕舉妄動,以免雞飛蛋打。如今聖意已明,吾腰間的橫刀早已按捺不住,定要痛飲仇人血。”
“節帥既有此心,可盡情施展,某將用一場酣暢淋漓的大捷為節帥助威!”封常清意識到高仙芝決心已定,遂如往日一般出謀劃策。
“知我者,封二也!”高仙芝動情握住封常清的胳膊。
“某此次進京的隨從中有三十名安西軍最出色的斥候,吾已將他們全部編入安西進奏院,節帥可任意驅使。”封常清擔心高仙芝在長安人手不足,早有準備。
“之前坊間傳聞,長安城中的遊俠兒甚是厲害,某本不屑一顧,想著他們如何能與堂堂軍陣相比。但從衛伯玉的經曆看,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若論街頭巷尾的陰暗伎倆,軍旅虎賁還真不如遊俠劍客。長安不僅廟堂水深,江湖也不太平。之前李相就因輕視雞鳴狗盜之徒而吃了暗虧。”高仙芝歎了口氣。
“若非王都護與東宮牽扯太深,霨郎君和素葉鏢局將是最合適的幫手。”封常清有點遺憾。
“本就是一潭渾水,何必再拉霨郎君下水。有仙桂、雲舟和衛伯玉,吾安西兒郎自會報仇雪恥、手刃仇敵。”高仙芝傲然道。
“節帥仁心某深為敬佩。可依在下看,霨郎君從來都在渾水中,否則他何必進京卷入是非?”
“某雖看不清王正見父子因何求索,但隱約覺得,其所求絕非一家之富貴或一黨之興衰。”高仙芝肅然道。
“節帥,人各有各的造化。王家父子所求或為無上大道,然節帥堅守朝堂正氣,內抵楊國忠亂政、外禦安祿山妄為,亦是莫大功德。某才德有限,唯求保安西四鎮軍民平安、磧西一隅不受外敵欺淩。”
“封二過謙了。”高仙芝哈哈笑道:“出將入相之途已通,長安政局風雲變幻,兩年之期倏忽將至,封二豈無意於相位乎?”
“楊國忠恨不得獨霸政事堂,而聖人早就打算調王都護入京,王都護父子則使出渾身解數驅使安祿山離開老巢。”封常清對朝堂動向一清二楚:“長安風雨不休,某有自知之明,還是蟄居磧西一隅比較安穩,也可為節帥留一步退路。”
“封二啊封二……”高仙芝正要揮拳拍打封常清的肩膀,卻聽蹄聲噠噠,數騎飛龍禁軍絕塵而來。
“稟盛王殿下,東平郡王的車駕即將抵達!”
“東平郡王真是神速!”朝氣蓬勃的李琦長身而起:“太子殿下替聖人分憂,坐鎮長安。某道微德薄,隻能在迎來送往上為陛下略盡薄力。”
“殿下太過自謙了!”李仁之一邊諂媚地奉承盛王,一邊示意禮部主事們招唿百官列隊。
“平盧兵馬,不在範陽之下。”史朝義小聲嘟囔了一句,悄然站在李琦身後。
飛騎如流星、奔騰風煙舉。
“參見盛王殿下!”安祿山以和肥碩身軀不相稱的麻利勁兒擠出車廂,跪在盛王麵前行叩拜大禮。
“東平郡王請起!”李琦深知父皇對安祿山的倚重,不敢托大,疾步上前扶起安祿山:“某奉聖人旨意率文武百官在此恭迎郡王入京,聖人已在殿中等候多時,還請郡王隨某入宮。”
“大冷天的,辛苦各位了,他日必有饋贈!”安祿山隨意向高仙芝、陳.希烈等拱了拱手,發現楊國忠不在迎接隊伍中,遂譏笑道:“右相地位尊崇,不用在外受凍,真是好造化。”
陳.希烈與高仙芝麵麵相覷、哭笑不得。
安祿山不管他人作何感想,伸開雙臂待禁軍士卒卸下他腰間橫刀,快步跟隨盛王跨進昭陽門。安慶宗、高尚和嚴莊三人則向到場迎接的官員一一致謝。
赳赳武夫引天仗,直入華清列禦前。
“陛下!”甫進正殿,尚未抵達禦榻前,安祿山就如一團肉球跪拜在地,一把鼻涕一把淚道:“陛下!微臣是個大老粗,啥也不懂,一心隻想著忠於陛下、守好邊境。天可憐見,某有幸得陛下寵信,卻遭小人嫉恨。某聽人講,楊相國三天兩頭說微臣要謀反,造謠說某不敢來京覲見陛下。微臣不過是個雜胡,當不起陛下的厚愛,還請陛下另選良將鎮守範陽、河東,某還是迴邊鎮榷場當個牙郎算了。”
“東平郡王切莫血口噴人,某何曾說過汝要造反?”李隆基還未發話,楊國忠卻先坐不住了,站起身來怒斥安祿山。
“楊卿不得無禮!”李隆基麵有慍色,他起身離開禦榻,親自扶起安祿山:“安卿一片赤誠,朕從未懷疑。有安卿在,朕才能高枕無憂。之所以急詔卿入京另有他因,安卿切莫聽信流言。不過今日並非廷議,不宜商議國政。安卿一路車馬勞頓,高將軍,你先帶安卿下去歇息。”
“諾!”高力士瞄了眼臉色發青、神情複雜的楊國忠,暗暗歎了口氣:“東平郡王,陛下早命某在宮外為殿下備好別院,殿下請隨某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