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唿嘯,駿馬長嘶。請大家搜索(品#書……網)!更新最快的小說
安西節度副使封常清獨自枯坐在燥熱的馬車內,心神恍惚。
抵達長安已有數日,封常清卻忙碌得根本無暇遊覽都城名勝。除了安頓高仙芝的家室,他還得東奔西跑,四處拜會當朝權貴。
“若非在西征石國之役中被北庭軍壓了一頭,何至於此!”封常清扼腕長歎。
天寶八載(749年)元日,北庭副都護阿史那暘在紫宸殿中拋出王正見精心籌劃的征討石國方略,勾起了聖人和政事堂重新經營河中地的**。
本來此事與安西軍毫無牽連,但善於借勢右相李林甫趁機橫插一腳,不僅將北庭軍獨自西征變成安西北庭兩大都護府合力征討,更利用庭州元夕大火之事,壓製北庭都護王正見,為高仙芝討得了西征主帥之位。
高仙芝和封常清自然清楚,李相如此大費周章,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不過,李相若要達成目的,卻也必須以安西軍的戰績為基石。
故而,封常清處心積慮,為高仙芝謀劃出兵分兩路南北唿應的軍略,自然而然地形成安西軍主攻北庭軍配合的格局,以邊緣化王正見,避免北庭軍過多分潤軍功。
封常清自認為安若泰山算無遺策,誰知沙場形勢風雲突起變幻莫測。
黑衣大食軍主帥艾布?穆斯裏姆詭計多端隱蹤繞道千裏北上。本應成為主戰場的拓枝城,卻淪為了配角;本該獲取至高榮耀的安西軍,卻遭遇敵軍伏擊,險象環生;本該吃點殘羹冷炙的北庭軍,卻成了力轉乾坤克敵製勝的最大功臣……
戰後論功行賞,李相雖施展百般手段,卻也無法抹煞北庭軍的耀眼功勳。
王正見的資曆本就比高仙芝要深,又出身河東名門望族。怛羅斯戰後,王正見的官階扶搖直上,被授正二品開國郡公特進,距離人臣之極的開府儀同三司,隻剩一步之遙。
李林甫雖也為高仙芝爭取到了從二品的開國縣公光祿大夫的封賞,封常清也水漲船高,頂替調往北庭的程千裏,升任安西節度副使。可有心人自然明,經怛羅斯一戰,王正見的戰績已蓋過遠征小勃律的高仙芝,成為磧西第一名將。
安西軍上下還未來得及適應北庭都護府的大顯神威,雪上加霜的打擊接踵而來。
怛羅斯之戰剛結束不久,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就不惜以慘重傷亡奪迴令聖人耿耿於懷石堡城,使大唐在青海湖一帶獲得了對吐蕃的地利。石堡之戰使哥舒翰如同一顆耀眼的新星,一躍成為大唐邊鎮中恩寵僅次於安祿山的邊將。
在王正見和哥舒翰的奪目戰功的映襯下,高仙芝顯得愈發黯淡無光。
而等聖人有意敕封功勳卓著的節度使為王的消息傳開後,封常清更是追悔莫及。
數月前,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封常清滿心懊惱地對高仙芝歎道:“節帥,若是西征石國首功歸我安西,聖人封王的名單中必定有你!”
“封二,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西征石國一戰,吾等殫精竭慮直麵霜刃,可曾貪生怕死?又可曾畏敵不前?然,天意如此,非戰之罪!”高仙芝把玩著手中的玻璃酒杯,略略有些頹唐:“況且,某區區化外寒族之後,可領數萬雄兵橫行磧西,此心足矣。”
“節帥,雖言天命昭昭,然天道遠而人力近。世間萬事,皆在人為。說句誅心之言,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封常清一路坎坷走來,從流人之後攀爬到節度副使之位,從來不信有什麽天命!他始終堅信的,唯有永不退縮的內心和不畏荊棘的雙手。
“封二,你年歲雖較某為長,心氣卻比某更似血氣方剛的少年郎君。”高仙芝放下酒杯,拿起案幾上的文書,隨意調侃道。
封常清明白,高仙芝不欲再說此事,但他依然直言不諱道:“節帥,某心熾熱,是因出身貧賤,嚐遍天下艱辛之故;汝心澹澹,卻因少年得誌,未曾遭遇挫折之故。”
“未曾遭遇挫折?!”高仙芝呆呆拿著文書,麵色變了又變。他沉思許久,才放下文書,仰天歎道:“或許真是如此。”
“節帥,眼下安祿山聖寵最深哥舒翰風頭正勁王正見步步為營,均有可能封王。然節帥的戰功與名聲,較之三人均不遑多讓,豈能不逆流而上奮力一搏。古人雲:大丈夫當帶三尺之劍,立不世之功。吾輩豈可不思進取踟躕不前!”封常清熱血奔湧。
“然也!”高仙芝重重拍了拍案幾:“不知封二何以教我?”
“節帥,邊將封王,首在軍功。今河中軍扼守拓枝城,西部太平無事;北庭軍和隴右軍兵馬齊備,北部東部自然無憂。如今可建功立業者,唯有南線!隴右軍攻下石堡後,又步步緊逼,奪迴九曲之地。現吐蕃北線吃緊,東線又卷入劍南戰事,西部必然空虛。我軍可擇機出小勃律,蠶食吐蕃之地。另,元日大朝會將近,某自請為朝集使,遠赴長安,朝覲聖人拜會朝堂重臣,為節帥征伐吐蕃披荊斬棘!”封常清早有腹案:“節帥亦可親往,然或有過於昭彰之嫌。”
“汝去即可,某善將兵縱橫沙場,卻不善奉迎權貴。汝去即便事或不諧,卻絕不會招禍。”高仙芝有自知之明:“既然二郎要走這一遭,就辛苦汝護送某之家眷,同去長安。”
“節帥此舉……”封常清麵有疑色。
“封二切勿多想。隻是某思之雲帆雲溪年歲漸長,不宜久居邊城,應去長安曆練一番。雲帆可入國子監讀書,雲溪則需多結交長安名媛。”高仙芝此刻不再是統率千軍萬馬的名將,隻是名疼愛子女的普通父親。
“節帥所慮甚佳!岑判官學識雖高入世卻淺,傳授的終究隻是紙上文章。人世之學問,必須在世間磨礪,方能鐫刻於心。”論及學問之道,自幼苦讀詩書的封常清自有一番心得。
“某之學問,較封二亦遠矣!”高仙芝笑道:“他日由汝來執掌安西,當可更上一層樓。”
“若某可執掌安西,還望高郡王在朝堂上大力提攜!”封常清笑著作揖,高仙芝則苦笑不已。談笑間,兩人就安西都護府的未來軍略達成了一致。
在一百名安西牙兵的護衛下,肩負重任的封常清帶著高雲帆高雲溪兄妹二人和一眾仆役,一同來到長安。
統率百名牙兵的旅帥,正是在怛羅斯大戰中戰功卓著的衛伯玉。封常清考慮衛伯玉乃長安人士,雙手刀劍之術出神入化,特意點名由他帶兵護送。
高仙芝在長安宜陽坊有大宅一座,之前隻有高仙芝長子時任正六品龍武軍兵曹參軍事的高雲舟和幾十名仆役居住。現在陡然增添這麽多丁口,封常清忙碌了數日,才將其安頓好。
處理完瑣事,馬不停蹄的封常清在臘月二十三日登門拜訪了右相李林甫。
在外書房見到李林甫那一刻,封常清頓生心灰意冷之感。因為數年前還身體健朗的右相,明顯變得蒼老了。而與衰老相伴而來的,是權勢的衰頹。
遠在龜茲城時,封常清就通過安西進奏院時刻關注長安朝堂,也打探到了些消息:比如,楊國忠恩寵愈深,入閣拜相指日可待;比如,李林甫門下三狗之一的吉溫,早已投靠楊國忠,並獻計除掉了李林甫手下兩名重要黨羽……
此時的李林甫,雖然還是百官之首的右相,雖然還能如參天巨樹般把持朝政。可楊國忠卻如勢不可擋的毛竹,借助聖人的陽光雨露,節節高攀。毛竹雖還未能取代巨樹,卻讓滿朝文武新的選擇。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在奪取石堡迴京敘功之際,就根本不在東宮和李相之間作抉擇,而是毫不猶豫和楊國忠勾搭上了。
封常清對朝堂權力格局的消長已有所預料,但當他見到李林甫垂垂老矣的那一刻,失望的情緒還是橫溢天山山穀的狂風,猛烈地衝擊著封常清的內心。不過,他還是耐著性子,將和高仙芝商定好的方略簡要說了一遍。
“征伐吐蕃?”李林甫咳嗽數聲,守在一邊的李仁之急忙端水過來。
李林甫抿了一口,才抬眼冷笑道:“高仙芝是見其他邊將可能封王,坐不住了吧。”
麵容憔悴的李林甫一開口,卻依然如往昔般洞隱燭微犀利無比。封常清聞此,不驚反喜,一顆惴惴不安的心也靜了下來。
“相國,節帥孜孜於封王之事,並非為己之私心,而是欲圖襄助相國。”封常清娓娓道來:“相國現遙領安西朔方兩鎮,朔方節度副使阿布思與相國情同父子,自然無虞。可朔方之實權,卻在知留後事的李光弼手中。而李光弼專心於軍務,從不曾有投靠之心。而東宮當年亦曾遙領過朔方軍,李光弼意欲何為,不得不令人深思。然觀我安西上下,自相國遙領大都護十餘年來,皆唯相國馬首是瞻,從未動搖。若高節帥得封王位,自然更有利於相國之大業!”
安西節度副使封常清獨自枯坐在燥熱的馬車內,心神恍惚。
抵達長安已有數日,封常清卻忙碌得根本無暇遊覽都城名勝。除了安頓高仙芝的家室,他還得東奔西跑,四處拜會當朝權貴。
“若非在西征石國之役中被北庭軍壓了一頭,何至於此!”封常清扼腕長歎。
天寶八載(749年)元日,北庭副都護阿史那暘在紫宸殿中拋出王正見精心籌劃的征討石國方略,勾起了聖人和政事堂重新經營河中地的**。
本來此事與安西軍毫無牽連,但善於借勢右相李林甫趁機橫插一腳,不僅將北庭軍獨自西征變成安西北庭兩大都護府合力征討,更利用庭州元夕大火之事,壓製北庭都護王正見,為高仙芝討得了西征主帥之位。
高仙芝和封常清自然清楚,李相如此大費周章,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不過,李相若要達成目的,卻也必須以安西軍的戰績為基石。
故而,封常清處心積慮,為高仙芝謀劃出兵分兩路南北唿應的軍略,自然而然地形成安西軍主攻北庭軍配合的格局,以邊緣化王正見,避免北庭軍過多分潤軍功。
封常清自認為安若泰山算無遺策,誰知沙場形勢風雲突起變幻莫測。
黑衣大食軍主帥艾布?穆斯裏姆詭計多端隱蹤繞道千裏北上。本應成為主戰場的拓枝城,卻淪為了配角;本該獲取至高榮耀的安西軍,卻遭遇敵軍伏擊,險象環生;本該吃點殘羹冷炙的北庭軍,卻成了力轉乾坤克敵製勝的最大功臣……
戰後論功行賞,李相雖施展百般手段,卻也無法抹煞北庭軍的耀眼功勳。
王正見的資曆本就比高仙芝要深,又出身河東名門望族。怛羅斯戰後,王正見的官階扶搖直上,被授正二品開國郡公特進,距離人臣之極的開府儀同三司,隻剩一步之遙。
李林甫雖也為高仙芝爭取到了從二品的開國縣公光祿大夫的封賞,封常清也水漲船高,頂替調往北庭的程千裏,升任安西節度副使。可有心人自然明,經怛羅斯一戰,王正見的戰績已蓋過遠征小勃律的高仙芝,成為磧西第一名將。
安西軍上下還未來得及適應北庭都護府的大顯神威,雪上加霜的打擊接踵而來。
怛羅斯之戰剛結束不久,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就不惜以慘重傷亡奪迴令聖人耿耿於懷石堡城,使大唐在青海湖一帶獲得了對吐蕃的地利。石堡之戰使哥舒翰如同一顆耀眼的新星,一躍成為大唐邊鎮中恩寵僅次於安祿山的邊將。
在王正見和哥舒翰的奪目戰功的映襯下,高仙芝顯得愈發黯淡無光。
而等聖人有意敕封功勳卓著的節度使為王的消息傳開後,封常清更是追悔莫及。
數月前,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封常清滿心懊惱地對高仙芝歎道:“節帥,若是西征石國首功歸我安西,聖人封王的名單中必定有你!”
“封二,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西征石國一戰,吾等殫精竭慮直麵霜刃,可曾貪生怕死?又可曾畏敵不前?然,天意如此,非戰之罪!”高仙芝把玩著手中的玻璃酒杯,略略有些頹唐:“況且,某區區化外寒族之後,可領數萬雄兵橫行磧西,此心足矣。”
“節帥,雖言天命昭昭,然天道遠而人力近。世間萬事,皆在人為。說句誅心之言,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封常清一路坎坷走來,從流人之後攀爬到節度副使之位,從來不信有什麽天命!他始終堅信的,唯有永不退縮的內心和不畏荊棘的雙手。
“封二,你年歲雖較某為長,心氣卻比某更似血氣方剛的少年郎君。”高仙芝放下酒杯,拿起案幾上的文書,隨意調侃道。
封常清明白,高仙芝不欲再說此事,但他依然直言不諱道:“節帥,某心熾熱,是因出身貧賤,嚐遍天下艱辛之故;汝心澹澹,卻因少年得誌,未曾遭遇挫折之故。”
“未曾遭遇挫折?!”高仙芝呆呆拿著文書,麵色變了又變。他沉思許久,才放下文書,仰天歎道:“或許真是如此。”
“節帥,眼下安祿山聖寵最深哥舒翰風頭正勁王正見步步為營,均有可能封王。然節帥的戰功與名聲,較之三人均不遑多讓,豈能不逆流而上奮力一搏。古人雲:大丈夫當帶三尺之劍,立不世之功。吾輩豈可不思進取踟躕不前!”封常清熱血奔湧。
“然也!”高仙芝重重拍了拍案幾:“不知封二何以教我?”
“節帥,邊將封王,首在軍功。今河中軍扼守拓枝城,西部太平無事;北庭軍和隴右軍兵馬齊備,北部東部自然無憂。如今可建功立業者,唯有南線!隴右軍攻下石堡後,又步步緊逼,奪迴九曲之地。現吐蕃北線吃緊,東線又卷入劍南戰事,西部必然空虛。我軍可擇機出小勃律,蠶食吐蕃之地。另,元日大朝會將近,某自請為朝集使,遠赴長安,朝覲聖人拜會朝堂重臣,為節帥征伐吐蕃披荊斬棘!”封常清早有腹案:“節帥亦可親往,然或有過於昭彰之嫌。”
“汝去即可,某善將兵縱橫沙場,卻不善奉迎權貴。汝去即便事或不諧,卻絕不會招禍。”高仙芝有自知之明:“既然二郎要走這一遭,就辛苦汝護送某之家眷,同去長安。”
“節帥此舉……”封常清麵有疑色。
“封二切勿多想。隻是某思之雲帆雲溪年歲漸長,不宜久居邊城,應去長安曆練一番。雲帆可入國子監讀書,雲溪則需多結交長安名媛。”高仙芝此刻不再是統率千軍萬馬的名將,隻是名疼愛子女的普通父親。
“節帥所慮甚佳!岑判官學識雖高入世卻淺,傳授的終究隻是紙上文章。人世之學問,必須在世間磨礪,方能鐫刻於心。”論及學問之道,自幼苦讀詩書的封常清自有一番心得。
“某之學問,較封二亦遠矣!”高仙芝笑道:“他日由汝來執掌安西,當可更上一層樓。”
“若某可執掌安西,還望高郡王在朝堂上大力提攜!”封常清笑著作揖,高仙芝則苦笑不已。談笑間,兩人就安西都護府的未來軍略達成了一致。
在一百名安西牙兵的護衛下,肩負重任的封常清帶著高雲帆高雲溪兄妹二人和一眾仆役,一同來到長安。
統率百名牙兵的旅帥,正是在怛羅斯大戰中戰功卓著的衛伯玉。封常清考慮衛伯玉乃長安人士,雙手刀劍之術出神入化,特意點名由他帶兵護送。
高仙芝在長安宜陽坊有大宅一座,之前隻有高仙芝長子時任正六品龍武軍兵曹參軍事的高雲舟和幾十名仆役居住。現在陡然增添這麽多丁口,封常清忙碌了數日,才將其安頓好。
處理完瑣事,馬不停蹄的封常清在臘月二十三日登門拜訪了右相李林甫。
在外書房見到李林甫那一刻,封常清頓生心灰意冷之感。因為數年前還身體健朗的右相,明顯變得蒼老了。而與衰老相伴而來的,是權勢的衰頹。
遠在龜茲城時,封常清就通過安西進奏院時刻關注長安朝堂,也打探到了些消息:比如,楊國忠恩寵愈深,入閣拜相指日可待;比如,李林甫門下三狗之一的吉溫,早已投靠楊國忠,並獻計除掉了李林甫手下兩名重要黨羽……
此時的李林甫,雖然還是百官之首的右相,雖然還能如參天巨樹般把持朝政。可楊國忠卻如勢不可擋的毛竹,借助聖人的陽光雨露,節節高攀。毛竹雖還未能取代巨樹,卻讓滿朝文武新的選擇。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在奪取石堡迴京敘功之際,就根本不在東宮和李相之間作抉擇,而是毫不猶豫和楊國忠勾搭上了。
封常清對朝堂權力格局的消長已有所預料,但當他見到李林甫垂垂老矣的那一刻,失望的情緒還是橫溢天山山穀的狂風,猛烈地衝擊著封常清的內心。不過,他還是耐著性子,將和高仙芝商定好的方略簡要說了一遍。
“征伐吐蕃?”李林甫咳嗽數聲,守在一邊的李仁之急忙端水過來。
李林甫抿了一口,才抬眼冷笑道:“高仙芝是見其他邊將可能封王,坐不住了吧。”
麵容憔悴的李林甫一開口,卻依然如往昔般洞隱燭微犀利無比。封常清聞此,不驚反喜,一顆惴惴不安的心也靜了下來。
“相國,節帥孜孜於封王之事,並非為己之私心,而是欲圖襄助相國。”封常清娓娓道來:“相國現遙領安西朔方兩鎮,朔方節度副使阿布思與相國情同父子,自然無虞。可朔方之實權,卻在知留後事的李光弼手中。而李光弼專心於軍務,從不曾有投靠之心。而東宮當年亦曾遙領過朔方軍,李光弼意欲何為,不得不令人深思。然觀我安西上下,自相國遙領大都護十餘年來,皆唯相國馬首是瞻,從未動搖。若高節帥得封王位,自然更有利於相國之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