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八載,五月初九下午,碎葉城南的草原上,人聲鼎沸、馬鳴蕭蕭。遠道而來的安西軍,正忙於安營紮寨。
此刻,安西軍的大營還沒有完全紮好,隻是大致圍起了寨牆,壕溝還沒有開始挖掘、鹿角和拒馬也沒有擺放到位。
寨牆之內,諸軍的營帳也隻搭好了一半多,還有許多士卒,正以火為單位,齊心協力搭建帳篷。整個大營,一派忙碌景象。
大營正中,高大壯觀的中軍大帳,卻早在寨牆建好之前,就已被安西牙兵在第一時間搭了起來。
大帳共有三層,其中最核心部分由數百張牛皮縫製而成,外麵罩著厚實的布幔、裏麵則裝飾以柔滑的絲綢內襯。帳篷內的空間十分廣闊,可以輕易容納數十人在其中議事。
大帳之前,豎著一杆迎風招展的大纛,上書鬥大的“高”字。兩排高大的安西牙兵身披重鎧、手持儀刀,威武地站在大纛和中軍大帳之間,昭示著大帳主人的權力和威嚴。
中軍大帳裏的陳設卻並不奢華,仿佛隻是將肅穆大方的安西節堂搬到了此處。而中軍大帳也確實不是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生活起居的地方,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召集軍議。
大帳四周還緊緊圍繞著數個稍小的帳篷,其中兩頂帳篷才是高仙芝住宿和處理軍務所在。其餘幾頂則是拱衛高仙芝的安西牙兵所住的營帳。
疲倦的安西掌書記岑參,站在中軍大帳之前,望著獵獵大纛出神。
渾身酸軟的他特別想鑽到自己的帳篷裏睡一大覺,可他抬眼看見整整齊齊站在大纛前的百餘名北庭牙兵,望著那位不時被人搭話的北庭銀甲武將,就明白自己的願望,隻可能是難以實現的奢望。
五月初九上午,長途跋涉的一萬五千名安西軍才剛剛抵達碎葉城南。
岑參雖然對西征的艱險有所準備,但大軍從勃達嶺翻越蔥嶺之時,狹窄逼仄的山道、咆哮而至的狂風、怪石嶙峋的峭壁和深不見底的懸崖,都讓騎在馬上的岑參兩腿發軟,戰戰兢兢。他總覺得,自己隨時有可能被狂風卷入懸崖。
而李嗣業、席元慶、段秀實等安西將領見岑參如此窘態,都得意地哈哈大笑。因為全軍上下共一萬五千餘人,被勃達嶺的險峻嚇住的卻隻有岑參和監軍邊令誠兩人。
即使是高仙芝和封常清,也不敢輕易嘲笑邊令誠的膽怯,其餘將領,自然隻敢嘲諷初次翻越蔥嶺的岑參了。
見李嗣業等人大喇喇地驅馬向前,看都不看近在咫尺的懸崖,岑參忍不住問封常清道:“他們真的輕生死到這般地步?一點都不害怕?”
“怎麽會不怕?是人就怕!”封常清悠然笑道:“前年遠征小勃律之時,也是你眼前這些兵將,麵對高聳入雲的坦駒嶺,嚇得死活不願意攀爬。若不是我想了個主意,挑了最勇敢的二十多名將士,許諾以重賞,讓他們先翻越過去,然後假扮成阿弩越城前來迎接大軍的當地居民,才鼓舞眾將翻過了坦駒嶺。現在他們見你膽戰心驚的,反而樂不可支,渾然忘了當年之事。不過,人心本就是這樣,也不足為奇。”
“哦?請功奏章上可隻寫‘眾將士感聖人之恩德,視天險為平地,一躍而過。’”岑參在來到安西前,曾通過兵部任職的同年,查閱過遠征小勃律的奏章,其中的一些精彩段落,他張口就能背出來。
“哈哈哈哈!”封常清也忍不住大笑了起來。
“封判官,有什麽不對嗎?”岑參聽了太多的笑聲,有點糊塗了。
“岑掌書,這些粗陋文字,都是某寫的。不料你竟能倒背如流,某難免有點得意。”封常清止住了笑容,正色道:“不過,你也有點太天真了。奏章上的話,當然要寫得花團錦簇、豐滿圓潤,讓聖人看了龍顏大悅,豈能有一說一、實話實說。若如實寫道‘山風狂舞、人馬難渡,眾將膽寒、兩股戰戰,略施小計,方得翻越’,你覺得聖人會高興嗎?”
岑參下意識搖了搖頭,明白封常清所言非虛。
三月初三踏青郊遊之後,遲鈍的岑參,也終於感受到封常清釋放出來的明顯善意。西征以來,兩人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多。
深入了解封常清的過去之後,岑參對他的敬佩之情簡直一發不可收拾。
岑參本以為自己幼年失怙已經是悲慘萬分了,可封常清很小的時候,就父母雙亡,唯有外祖收留他。
可那外祖又犯了罪,被流放到安西,擔任城門守軍。幼小的封常清也隻能跟隨外祖父,從河東來到萬裏之外的安西。
由於缺少照顧和醫治,封常清的身體上才會留下如此多的殘疾。可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中,他依然堅持讀書識字。
封常清十幾歲的時候,外祖父又離世了。無依無靠的他在安西過著一貧如洗的生活,卻仍然沒有放棄攻讀書籍。
到三十歲時,他偶然看見鮮衣怒馬的高仙芝帶著一眾仆役從城門口經過,就下定決心追隨。
眼界頗高的高仙芝本來根本看不上跛腳、斜眼的封常清,卻被他以一句“常清慕公高義,願事鞭轡,所以無媒而前,何見拒之深乎?公若方圓取人,則士大夫所望;若以貌取人,恐失之子羽矣!”打動,將封常清收為自己的仆役。
後高仙芝帶他出征,前方戰事方畢,留守營帳的封常清就已經把報捷奏章寫好,行軍過程、破敵方略、如何接敵、如何取勝,說得一清二楚,仿佛他也曾親臨戰場一般,令高仙芝對他刮目相看。
隨著高仙芝官位的節節攀升,封常清也被擢升為判官,常在高仙芝出征時,負責留守。
高仙芝有一乳母,和高家關係甚深。乳母之子鄭德詮在安西都護府擔任別將,依仗著和高仙芝的私交,橫行不法,安西上下卻也無人敢管。
鄭德詮對身有殘疾的封常清也甚是輕視,常常嘲諷他。一次高仙芝出征時,封常清將鄭德詮召來,關閉重重門戶,阻絕一切可能救援之人。在例數鄭之罪過後,封常清命人重杖六十,直接打死。至此之後,安西上下,對封常清更是敬畏。
見識了封常清的經曆和手段後,岑參深深意識到,和他相比,自己的眼界太窄、心誌太淺,需要磨礪之處確實還有很多。
而令岑參特別驚喜的是,封常清在文字上也頗有造詣。當然,他擅長的主要是奏章公.文,而非抒發情感誌向的詩詞歌賦。但岑參能看的出來,封常清熱衷於鑒賞詩詞。
因此,西征路上,但遇雄偉山川或偶有所思所感,岑參就會賦詩一兩首,吟與封常清聽。
見封常清甚是喜歡詩賦,岑參還特意量身為他做了幾首,贈送給封常清,令他開心得不行。
所以方才岑參無意中背出封常清所寫的奏章後,他才會那麽得意。
在行軍途中,繁重的協調工作全由封常清負責,岑參一開始根本插不進手。
此時岑參也才明白,為什麽一開始高仙芝根本沒有想過讓他西征,因為確實沒有必要。
幸虧有封常清不斷提點,岑參才逐漸明白該如何調配軍糧、協調諸軍、安置營寨、匯集情報……
岑參自認為入手還算快,但他還是拿不準,不知道高仙芝對他的表現是否滿意。
整個西征途中,高仙芝隻找過岑參一次,交代他盡快寫篇討伐石國的檄文。除此之外,高仙芝就和岑參再無交流。
一路行來,山川險惡、軍務繁雜,還得吟詩作賦、草擬檄文,岑參日日都累得像條狗一樣。不過,雖然勞累,他還是很喜歡如此充實的感覺。
因此,在五月初九上午抵達碎葉城南後,岑參特別想休息幾日。
可是,安西軍尚在搭建中軍大帳之時,高仙芝就已派牙兵四散而出,分別通知數日前已到達素葉河穀的北庭軍、迴紇軍、沙陀軍、黠戛斯軍、拔汗那使團和定居於碎葉城的葛邏祿人,定於五月初九日下午未時三刻,在安西中軍大帳中軍議,商討征伐石國之事。
安西牙兵前往各軍營盤通知之時,岑參就在封常清的帶領下,在剛剛搭好的中軍大帳中收拾整理、布置席次。
午時過半,席次尚未完全布置完畢,封常清和岑參忙得顧不上吃飯之時,北庭都護王正見和副都護阿史那暘,就已帶著百餘名北庭牙兵趕到了安西軍營之中。
“怎麽來的如此早?不是未時三刻才開始嗎?”見高仙芝將王正見和阿史那暘迎進辦公用的帳篷,岑參忍不住好奇地問道。
封常清嗬嗬一笑,指點迷津道:“西征石國,調用的屬國兵馬雖多,然起決定作用的,唯安西與北庭耳。隻要節帥和王都護商定完畢,軍略也便定得七七八八了,其餘兵馬,俯首聽命即可。”
“那後麵得軍議還有何用,直接發令不就行了。”疲憊的岑參不解道。
此刻,安西軍的大營還沒有完全紮好,隻是大致圍起了寨牆,壕溝還沒有開始挖掘、鹿角和拒馬也沒有擺放到位。
寨牆之內,諸軍的營帳也隻搭好了一半多,還有許多士卒,正以火為單位,齊心協力搭建帳篷。整個大營,一派忙碌景象。
大營正中,高大壯觀的中軍大帳,卻早在寨牆建好之前,就已被安西牙兵在第一時間搭了起來。
大帳共有三層,其中最核心部分由數百張牛皮縫製而成,外麵罩著厚實的布幔、裏麵則裝飾以柔滑的絲綢內襯。帳篷內的空間十分廣闊,可以輕易容納數十人在其中議事。
大帳之前,豎著一杆迎風招展的大纛,上書鬥大的“高”字。兩排高大的安西牙兵身披重鎧、手持儀刀,威武地站在大纛和中軍大帳之間,昭示著大帳主人的權力和威嚴。
中軍大帳裏的陳設卻並不奢華,仿佛隻是將肅穆大方的安西節堂搬到了此處。而中軍大帳也確實不是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生活起居的地方,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召集軍議。
大帳四周還緊緊圍繞著數個稍小的帳篷,其中兩頂帳篷才是高仙芝住宿和處理軍務所在。其餘幾頂則是拱衛高仙芝的安西牙兵所住的營帳。
疲倦的安西掌書記岑參,站在中軍大帳之前,望著獵獵大纛出神。
渾身酸軟的他特別想鑽到自己的帳篷裏睡一大覺,可他抬眼看見整整齊齊站在大纛前的百餘名北庭牙兵,望著那位不時被人搭話的北庭銀甲武將,就明白自己的願望,隻可能是難以實現的奢望。
五月初九上午,長途跋涉的一萬五千名安西軍才剛剛抵達碎葉城南。
岑參雖然對西征的艱險有所準備,但大軍從勃達嶺翻越蔥嶺之時,狹窄逼仄的山道、咆哮而至的狂風、怪石嶙峋的峭壁和深不見底的懸崖,都讓騎在馬上的岑參兩腿發軟,戰戰兢兢。他總覺得,自己隨時有可能被狂風卷入懸崖。
而李嗣業、席元慶、段秀實等安西將領見岑參如此窘態,都得意地哈哈大笑。因為全軍上下共一萬五千餘人,被勃達嶺的險峻嚇住的卻隻有岑參和監軍邊令誠兩人。
即使是高仙芝和封常清,也不敢輕易嘲笑邊令誠的膽怯,其餘將領,自然隻敢嘲諷初次翻越蔥嶺的岑參了。
見李嗣業等人大喇喇地驅馬向前,看都不看近在咫尺的懸崖,岑參忍不住問封常清道:“他們真的輕生死到這般地步?一點都不害怕?”
“怎麽會不怕?是人就怕!”封常清悠然笑道:“前年遠征小勃律之時,也是你眼前這些兵將,麵對高聳入雲的坦駒嶺,嚇得死活不願意攀爬。若不是我想了個主意,挑了最勇敢的二十多名將士,許諾以重賞,讓他們先翻越過去,然後假扮成阿弩越城前來迎接大軍的當地居民,才鼓舞眾將翻過了坦駒嶺。現在他們見你膽戰心驚的,反而樂不可支,渾然忘了當年之事。不過,人心本就是這樣,也不足為奇。”
“哦?請功奏章上可隻寫‘眾將士感聖人之恩德,視天險為平地,一躍而過。’”岑參在來到安西前,曾通過兵部任職的同年,查閱過遠征小勃律的奏章,其中的一些精彩段落,他張口就能背出來。
“哈哈哈哈!”封常清也忍不住大笑了起來。
“封判官,有什麽不對嗎?”岑參聽了太多的笑聲,有點糊塗了。
“岑掌書,這些粗陋文字,都是某寫的。不料你竟能倒背如流,某難免有點得意。”封常清止住了笑容,正色道:“不過,你也有點太天真了。奏章上的話,當然要寫得花團錦簇、豐滿圓潤,讓聖人看了龍顏大悅,豈能有一說一、實話實說。若如實寫道‘山風狂舞、人馬難渡,眾將膽寒、兩股戰戰,略施小計,方得翻越’,你覺得聖人會高興嗎?”
岑參下意識搖了搖頭,明白封常清所言非虛。
三月初三踏青郊遊之後,遲鈍的岑參,也終於感受到封常清釋放出來的明顯善意。西征以來,兩人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多。
深入了解封常清的過去之後,岑參對他的敬佩之情簡直一發不可收拾。
岑參本以為自己幼年失怙已經是悲慘萬分了,可封常清很小的時候,就父母雙亡,唯有外祖收留他。
可那外祖又犯了罪,被流放到安西,擔任城門守軍。幼小的封常清也隻能跟隨外祖父,從河東來到萬裏之外的安西。
由於缺少照顧和醫治,封常清的身體上才會留下如此多的殘疾。可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中,他依然堅持讀書識字。
封常清十幾歲的時候,外祖父又離世了。無依無靠的他在安西過著一貧如洗的生活,卻仍然沒有放棄攻讀書籍。
到三十歲時,他偶然看見鮮衣怒馬的高仙芝帶著一眾仆役從城門口經過,就下定決心追隨。
眼界頗高的高仙芝本來根本看不上跛腳、斜眼的封常清,卻被他以一句“常清慕公高義,願事鞭轡,所以無媒而前,何見拒之深乎?公若方圓取人,則士大夫所望;若以貌取人,恐失之子羽矣!”打動,將封常清收為自己的仆役。
後高仙芝帶他出征,前方戰事方畢,留守營帳的封常清就已經把報捷奏章寫好,行軍過程、破敵方略、如何接敵、如何取勝,說得一清二楚,仿佛他也曾親臨戰場一般,令高仙芝對他刮目相看。
隨著高仙芝官位的節節攀升,封常清也被擢升為判官,常在高仙芝出征時,負責留守。
高仙芝有一乳母,和高家關係甚深。乳母之子鄭德詮在安西都護府擔任別將,依仗著和高仙芝的私交,橫行不法,安西上下卻也無人敢管。
鄭德詮對身有殘疾的封常清也甚是輕視,常常嘲諷他。一次高仙芝出征時,封常清將鄭德詮召來,關閉重重門戶,阻絕一切可能救援之人。在例數鄭之罪過後,封常清命人重杖六十,直接打死。至此之後,安西上下,對封常清更是敬畏。
見識了封常清的經曆和手段後,岑參深深意識到,和他相比,自己的眼界太窄、心誌太淺,需要磨礪之處確實還有很多。
而令岑參特別驚喜的是,封常清在文字上也頗有造詣。當然,他擅長的主要是奏章公.文,而非抒發情感誌向的詩詞歌賦。但岑參能看的出來,封常清熱衷於鑒賞詩詞。
因此,西征路上,但遇雄偉山川或偶有所思所感,岑參就會賦詩一兩首,吟與封常清聽。
見封常清甚是喜歡詩賦,岑參還特意量身為他做了幾首,贈送給封常清,令他開心得不行。
所以方才岑參無意中背出封常清所寫的奏章後,他才會那麽得意。
在行軍途中,繁重的協調工作全由封常清負責,岑參一開始根本插不進手。
此時岑參也才明白,為什麽一開始高仙芝根本沒有想過讓他西征,因為確實沒有必要。
幸虧有封常清不斷提點,岑參才逐漸明白該如何調配軍糧、協調諸軍、安置營寨、匯集情報……
岑參自認為入手還算快,但他還是拿不準,不知道高仙芝對他的表現是否滿意。
整個西征途中,高仙芝隻找過岑參一次,交代他盡快寫篇討伐石國的檄文。除此之外,高仙芝就和岑參再無交流。
一路行來,山川險惡、軍務繁雜,還得吟詩作賦、草擬檄文,岑參日日都累得像條狗一樣。不過,雖然勞累,他還是很喜歡如此充實的感覺。
因此,在五月初九上午抵達碎葉城南後,岑參特別想休息幾日。
可是,安西軍尚在搭建中軍大帳之時,高仙芝就已派牙兵四散而出,分別通知數日前已到達素葉河穀的北庭軍、迴紇軍、沙陀軍、黠戛斯軍、拔汗那使團和定居於碎葉城的葛邏祿人,定於五月初九日下午未時三刻,在安西中軍大帳中軍議,商討征伐石國之事。
安西牙兵前往各軍營盤通知之時,岑參就在封常清的帶領下,在剛剛搭好的中軍大帳中收拾整理、布置席次。
午時過半,席次尚未完全布置完畢,封常清和岑參忙得顧不上吃飯之時,北庭都護王正見和副都護阿史那暘,就已帶著百餘名北庭牙兵趕到了安西軍營之中。
“怎麽來的如此早?不是未時三刻才開始嗎?”見高仙芝將王正見和阿史那暘迎進辦公用的帳篷,岑參忍不住好奇地問道。
封常清嗬嗬一笑,指點迷津道:“西征石國,調用的屬國兵馬雖多,然起決定作用的,唯安西與北庭耳。隻要節帥和王都護商定完畢,軍略也便定得七七八八了,其餘兵馬,俯首聽命即可。”
“那後麵得軍議還有何用,直接發令不就行了。”疲憊的岑參不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