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夷九族的來曆頗為複雜。
上古之時,人類自蒙昧之中崛起,隨著人口與實力的急劇膨脹,開始與原本橫行於神州大地上的各種蠻荒兇獸爭奪生存空間。
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而後羿無疑當屬其中最耀眼的一顆明星。在他有生之年,曾憑借天火弓與落日箭射落以太陽真火肆虐大地,企圖滅絕人類的兇獸之王十大金烏,又窮搜天下,陸續斬殺肆意捕食人類的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等兇獸,完成了人類與兇獸實力對比的重大轉折。
依照當時的習俗,人類對於生死之地的兇獸曆代都是“戮而啖之”。後羿每次擊殺兇獸之後,都會將其血肉分給當地的人類作為食物。
隻是那些上古兇獸的血脈之力太過強大,竟然融入了吃掉它們的那些人類的體內,並隨著那些人的生育而延續下來。
這些擁有了兇獸血脈的人類漸漸呈現出種種神異之處,實力也遠遠勝過尋常人類。
在擁有了強大實力之後,這一部分人類自然想要攫取更多的利益和權力,這便對原來的已經初步成型的人類統治階層形成了衝擊,然後便有了第一場大規模的人類內部戰爭爆發。
擁有兇獸血脈的人類雖然個體實力強大,但在數量上終究隻是整個人類團體中的一小部分,最終還是輸掉了這一次戰爭。
獲得勝利的人類統治者也並未斬草除根,而是將殘餘的敵人放逐到遠離富饒中土的極東之地。
這些幸存的失敗者到了當時荒涼貧瘠的東極之地後,為了繁衍而不得不與當地的土人通婚,又依據各自傳承的兇獸血脈劃分部落,這便是後來東夷的雛形。
等到黃帝與蚩尤一戰之後,戰敗的九黎部族要麵對軒轅黃帝給出的兩個選擇:或者遁世隱居永不出世;或者流放到當時尚屬中土下轄領地的東夷,與當地部族融合。
掌握著九黎一族最核心傳承的一部分人選擇了在南蠻之地隱居,這便是楊劫母族的罹族一脈;而更多的九黎族人不甘心就此遠離人世而選擇了後者。
這一部分人到了東夷之後,與原來的東夷各部相互通婚融合,最終形成了如今的東夷九族。
九族之中,日族傳承兇獸之王大日金烏的血脈;戰、風、水、影四族分別傳承上古兇獸鑿齒、大風、修蛇、猰貐四大兇獸血脈;魂、靈、毒、血四族則各自擁有一部分九黎傳承。
到後來九族為凝聚東夷人心又創建了日出之國與太陽神教,以大日金烏為崇拜圖騰,以日族族長為國主兼教尊,其餘八大部族族長為朝中八大重臣與教中八大主祭。
自夏商兩代以來,中土王朝日漸興盛富饒,與之相應的是人類個體的實力在不斷衰落,頂級強者的數量和實力遠遠不能與上古英雄輩出的時代相比。
與之相應的,東夷九族的血脈和傳承同樣在不斷的削弱和流失。便如作為東夷門戶的五重關隘,前麵的鐵壁關和摩天嶺的守將都隻是沒有覺醒血脈和獲得傳承的凡人,第三關鬼愁渡也隻是被東夷強者收服的妖族。但後麵的兩關已經接近東夷腹地,把守者也都是東夷九族中真正的強者。楊劫所要麵對的第四關守將,便是號稱戰族第一勇士的屍逐棄。
戰族傳承了兇獸鑿齒的血脈之力。嚴格說來鑿齒並非獸類而屬人類亞種,它生活在上古時生活在南蠻荒沼,外形略似人類,體壯如山,長牙如鑿,能用大盾長矛兩般兵器,最是兇悍勇猛。傳承其血脈的戰族亦以悍勇善戰而著稱,屍逐棄能在這以“戰”為名的族群中獲得第一勇士之譽,其實力之強橫可想而知。
先前楊劫憑著阿青的示警而預作籌謀,設計施法請君入甕,將沉沙江中以朱鄂為首的豬婆龍一族一網打盡,隨後便要安排大軍渡河事宜,而且他要考慮的不僅僅是自己這一支前鋒人馬,還要考慮即將到來的百萬主力大軍。
對此他心中倒也早有計劃,遂當即宣布要在鬼愁渡上搭建一座長橋來供大軍通行。
此言一出,楊劫手下的眾人連連搖頭,都說鬼愁渡水深河寬,水流又急,若要建橋實在並非易事。
楊劫卻是胸有成竹,下令全軍動員,到附近山林之中去砍伐巨木,要求主幹長度最少也要在二十丈以上。
這世界元氣充沛,樹木生長的遠比他前生世界的樹木來得高大,在加上地廣人稀,東夷地界更是處處可見荒山密林,因此要尋找生長多年而未經砍伐的高大樹木也並不困難。
十數萬人動員起來,不過三日時光便將楊劫所需的樹木數量砍伐迴來,經過休整之後隻留主幹,每一根都截取了整二十丈長短。
在萬眾矚目之下,楊劫再次用出“黃熊變”,身化千丈巨熊,在鬼愁渡的岸邊舉掌奮力拍擊地麵。
但這一次他要做的不是裂地而是堆山。
在大地元力的裹挾下,水底又大量的泥土沙石聚集在一起,一邊繁複凝練壓縮變成堅逾金剛的一塊,一邊緩緩向水麵上生長,片刻後破水而出形成一根寬十丈厚一丈的扁圓柱體豎在奔騰的江水之中。
楊劫所化的巨熊雙掌連連拍擊,一根根同樣造型的柱體接連出現,從此岸開始以二十丈為間隔整齊地排列到彼岸。
等到將這數百根土石柱體造成,楊劫立時變迴真身,絲毫不顧儀態地一屁股坐在地上,已是筋疲力盡半根手指也不想移動。
到了此時,所有人都明白自家主將要怎樣建橋。當時也不用楊劫再指揮,十數萬人輪班動手,將那些修整好的巨木一根根並排著架在各個顯然是作為橋樁的柱體之上,再將它們縱橫連接結實,一座寬廣平坦的長橋橫跨三十裏江麵便告竣工。
楊劫略作休整之後,當即再留下一名副將和三萬人馬看守渡口,而後率大軍繼續出發,一路來到東夷的第四道門戶殺虎口。
這殺虎口是建於兩山之間的一道雄關,山勢險要關城堅固,一夫當關而萬夫莫開。
楊劫大軍在城下二十裏安營下寨,剛剛在中軍大帳內坐定,外麵便有旗牌進來奏報:“啟稟先鋒大人,今有殺虎口使者來下戰書!”
上古之時,人類自蒙昧之中崛起,隨著人口與實力的急劇膨脹,開始與原本橫行於神州大地上的各種蠻荒兇獸爭奪生存空間。
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而後羿無疑當屬其中最耀眼的一顆明星。在他有生之年,曾憑借天火弓與落日箭射落以太陽真火肆虐大地,企圖滅絕人類的兇獸之王十大金烏,又窮搜天下,陸續斬殺肆意捕食人類的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等兇獸,完成了人類與兇獸實力對比的重大轉折。
依照當時的習俗,人類對於生死之地的兇獸曆代都是“戮而啖之”。後羿每次擊殺兇獸之後,都會將其血肉分給當地的人類作為食物。
隻是那些上古兇獸的血脈之力太過強大,竟然融入了吃掉它們的那些人類的體內,並隨著那些人的生育而延續下來。
這些擁有了兇獸血脈的人類漸漸呈現出種種神異之處,實力也遠遠勝過尋常人類。
在擁有了強大實力之後,這一部分人類自然想要攫取更多的利益和權力,這便對原來的已經初步成型的人類統治階層形成了衝擊,然後便有了第一場大規模的人類內部戰爭爆發。
擁有兇獸血脈的人類雖然個體實力強大,但在數量上終究隻是整個人類團體中的一小部分,最終還是輸掉了這一次戰爭。
獲得勝利的人類統治者也並未斬草除根,而是將殘餘的敵人放逐到遠離富饒中土的極東之地。
這些幸存的失敗者到了當時荒涼貧瘠的東極之地後,為了繁衍而不得不與當地的土人通婚,又依據各自傳承的兇獸血脈劃分部落,這便是後來東夷的雛形。
等到黃帝與蚩尤一戰之後,戰敗的九黎部族要麵對軒轅黃帝給出的兩個選擇:或者遁世隱居永不出世;或者流放到當時尚屬中土下轄領地的東夷,與當地部族融合。
掌握著九黎一族最核心傳承的一部分人選擇了在南蠻之地隱居,這便是楊劫母族的罹族一脈;而更多的九黎族人不甘心就此遠離人世而選擇了後者。
這一部分人到了東夷之後,與原來的東夷各部相互通婚融合,最終形成了如今的東夷九族。
九族之中,日族傳承兇獸之王大日金烏的血脈;戰、風、水、影四族分別傳承上古兇獸鑿齒、大風、修蛇、猰貐四大兇獸血脈;魂、靈、毒、血四族則各自擁有一部分九黎傳承。
到後來九族為凝聚東夷人心又創建了日出之國與太陽神教,以大日金烏為崇拜圖騰,以日族族長為國主兼教尊,其餘八大部族族長為朝中八大重臣與教中八大主祭。
自夏商兩代以來,中土王朝日漸興盛富饒,與之相應的是人類個體的實力在不斷衰落,頂級強者的數量和實力遠遠不能與上古英雄輩出的時代相比。
與之相應的,東夷九族的血脈和傳承同樣在不斷的削弱和流失。便如作為東夷門戶的五重關隘,前麵的鐵壁關和摩天嶺的守將都隻是沒有覺醒血脈和獲得傳承的凡人,第三關鬼愁渡也隻是被東夷強者收服的妖族。但後麵的兩關已經接近東夷腹地,把守者也都是東夷九族中真正的強者。楊劫所要麵對的第四關守將,便是號稱戰族第一勇士的屍逐棄。
戰族傳承了兇獸鑿齒的血脈之力。嚴格說來鑿齒並非獸類而屬人類亞種,它生活在上古時生活在南蠻荒沼,外形略似人類,體壯如山,長牙如鑿,能用大盾長矛兩般兵器,最是兇悍勇猛。傳承其血脈的戰族亦以悍勇善戰而著稱,屍逐棄能在這以“戰”為名的族群中獲得第一勇士之譽,其實力之強橫可想而知。
先前楊劫憑著阿青的示警而預作籌謀,設計施法請君入甕,將沉沙江中以朱鄂為首的豬婆龍一族一網打盡,隨後便要安排大軍渡河事宜,而且他要考慮的不僅僅是自己這一支前鋒人馬,還要考慮即將到來的百萬主力大軍。
對此他心中倒也早有計劃,遂當即宣布要在鬼愁渡上搭建一座長橋來供大軍通行。
此言一出,楊劫手下的眾人連連搖頭,都說鬼愁渡水深河寬,水流又急,若要建橋實在並非易事。
楊劫卻是胸有成竹,下令全軍動員,到附近山林之中去砍伐巨木,要求主幹長度最少也要在二十丈以上。
這世界元氣充沛,樹木生長的遠比他前生世界的樹木來得高大,在加上地廣人稀,東夷地界更是處處可見荒山密林,因此要尋找生長多年而未經砍伐的高大樹木也並不困難。
十數萬人動員起來,不過三日時光便將楊劫所需的樹木數量砍伐迴來,經過休整之後隻留主幹,每一根都截取了整二十丈長短。
在萬眾矚目之下,楊劫再次用出“黃熊變”,身化千丈巨熊,在鬼愁渡的岸邊舉掌奮力拍擊地麵。
但這一次他要做的不是裂地而是堆山。
在大地元力的裹挾下,水底又大量的泥土沙石聚集在一起,一邊繁複凝練壓縮變成堅逾金剛的一塊,一邊緩緩向水麵上生長,片刻後破水而出形成一根寬十丈厚一丈的扁圓柱體豎在奔騰的江水之中。
楊劫所化的巨熊雙掌連連拍擊,一根根同樣造型的柱體接連出現,從此岸開始以二十丈為間隔整齊地排列到彼岸。
等到將這數百根土石柱體造成,楊劫立時變迴真身,絲毫不顧儀態地一屁股坐在地上,已是筋疲力盡半根手指也不想移動。
到了此時,所有人都明白自家主將要怎樣建橋。當時也不用楊劫再指揮,十數萬人輪班動手,將那些修整好的巨木一根根並排著架在各個顯然是作為橋樁的柱體之上,再將它們縱橫連接結實,一座寬廣平坦的長橋橫跨三十裏江麵便告竣工。
楊劫略作休整之後,當即再留下一名副將和三萬人馬看守渡口,而後率大軍繼續出發,一路來到東夷的第四道門戶殺虎口。
這殺虎口是建於兩山之間的一道雄關,山勢險要關城堅固,一夫當關而萬夫莫開。
楊劫大軍在城下二十裏安營下寨,剛剛在中軍大帳內坐定,外麵便有旗牌進來奏報:“啟稟先鋒大人,今有殺虎口使者來下戰書!”